林淵站在兵器工坊的制高點,俯瞰著三百具青銅大炮整齊排列的壯觀景象。炮身上新刻的「神威」二字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每道螺旋膛線都經過十次以上的手工研磨,確保彈丸射出時的穩定軌跡。太平公主騎著汗血寶馬疾馳而來,馬鬃上還沾著炮管鑄造時的銅屑。
一、流水線的科學管理
“每具大炮需經‘鑄管、鏜孔、刻槽、試射’四工序,”林淵向工部官員展示流程圖,“鑄管組用‘失蠟法’批量生產炮身,鏜孔組以水力驅動青銅鑽頭,刻槽組按‘每寸三紋’標準手工雕刻。”他指向工坊中央的“科學沙漏”,“每道工序限時三刻,超時則罰。”
武三思擦著汗從鑄造爐旁走來︰“按此‘科學工法’,月產大炮可達百具!但銅料缺口......”
“已改用‘生鐵滲碳法’,”林淵敲了敲炮身,“外層滲碳成鋼,內里保留生鐵韌性,省銅三成且更堅固。”
二、炮彈的科學進化
“實心鐵彈太笨重,”太平公主拿起一枚新型炮彈,“試試本宮的‘開花彈’——鑄鐵外殼內裝雷火劑改良火藥),尾部插‘定時火捻’。”她演示火捻燃燒速度︰“每寸燃時精準到呼吸七次,可控制炮彈半空爆炸。”
林淵點頭︰“再配‘散彈內襯’——鐵殼內藏三百枚鋼珠,爆炸時如暴雨傾瀉。”他展開彈道計算表,“針對玄甲會的山地堡壘,需用‘曲射炮’——炮身仰角六十度,讓炮彈越過城牆落地爆炸。”
三、炮戰戰術的科學推演
在沙盤前,林淵用磁鐵代表炮群,白棋為敵堡︰“第一波齊射用‘震懾彈’——裝填石灰粉+狼糞,爆炸後產生強光與惡臭,致敵短暫失明失聰。”他移動磁鐵,“第二波換開花彈,專攻敵堡薄弱處。”
武三思忽然指著地圖上的峽谷︰“若敵堡據險而守,可用‘串聯爆破’——將小型火炮埋入谷底,以‘火繩連鎖’引爆,制造‘科學山崩’!”
“大人此計,”林淵忍笑,“與現代‘集束炸彈’異曲同工。”
四、科學試炮的朝堂震撼
試炮當日,武則天率群臣抵達靶場。林淵點燃“曲射炮”引線,炮彈劃著弧線越過山丘,片刻後傳來悶響——二十里外的石堡應聲坍塌。
“射程竟達二十里!”張柬之殘黨臉色慘白。
“這是‘科學的力量’,”武則天望向林淵,“但需防敵仿制。”
“臣已在炮身刻下‘防偽紋路’——”林淵展示炮尾的微型齒輪刻痕,“此乃‘庚’字號密紋,無母版無法復制。”
五、科學保密的銅牆鐵壁
工坊四周增設“科學崗哨”︰牆頭裝“聲音預警器”青銅鈴鐺串聯細線),地面埋“壓力偵听器”陶甕埋地听腳步聲)。林淵又命人在工坊外圍種植“防賊植物”——帶刺的皂角樹與能散發異味的芸香,形成天然屏障。
“若有奸細縱火,”他指向屋頂的“自動滅火裝置”——裝滿水的牛皮袋連接導火索,“炮聲震動會拉斷繩索,水袋傾灑滅火。”
太平公主挑眉︰“臨淵這是把工坊變成了‘科學堡壘’?”
“敵可用科學作惡,”林淵撫摸著炮身的“止戈”刻痕,“我們便用科學築牆。”
六、科學炮群的終極威懾
當三百具大炮在長安城外列陣時,玄甲會的密探傳回急報︰“唐人的‘神火巨筒’遮天蔽日!”林淵站在旗艦“渾天號”上,望著炮群掀起的塵埃,忽然想起現代戰爭片中的炮兵集群。
狄仁杰遞來酒囊︰“臨淵可知,你此刻像極了傳說中的‘火神’?”
“我不是火神,”林淵望著炮口的螺旋紋,“只是個讓科學站在正義一方的匠人。”
風起時,每具大炮的“止戈”刻痕都映著陽光,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終極之戰,刻下最莊重的注腳——科學的轟鳴,終將碾碎一切妄圖用技術作惡的野心。
第三十三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杰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