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臘月,狄仁杰站在潼關城頭,望著二十萬大軍揚起的煙塵,忽然輕笑︰“臨淵,你說的‘科學虛張聲勢’,可曾騙過自己?”
林淵轉動手中的牛皮地圖,地圖上用硫酸亞鐵溶液繪著隱形的“二十萬大軍行進路線”︰“騙過敵人即可。”他指向遠處緩緩移動的草人方陣,“每個草人背負銅鈴,風吹聲響與騎兵無異,此乃‘聲學偽裝’。”
一、草人雄兵與科學疑兵
十萬唐軍分成兩隊,主力裝作二十萬大軍正大光明北進,步兵拖著樹枝制造“千軍萬馬”的揚塵,炊事班在沿途廣設灶坑——每個灶坑按三人標準挖制,實則每灶供十人用餐。
“突厥斥候若用‘埋鍋造飯法’估算兵力,必中圈套。”狄仁杰望著漫天煙塵,忽然指向草人陣,“為何不用真馬?”
“真馬需草料,偽馬需‘科學’。”林淵遞上蜂蠟浸泡過的草人,“蜂蠟c??h??oc??h??)防水防腐,可在雪地維持七日不腐——足夠讓俟斤部相信,我們的‘二十萬大軍’正緩慢逼近。”
二、借道匈奴的化學外交
與此同時,副將李昭率五萬輕騎借道匈奴。他手捧林淵配制的“友好藥劑”——用蜂蜜c?h??o?)調和的葡萄酒,瓶中浮著幾粒“夜光丸”實為含磷礦石)。
“此酒飲後齒頰留香,”林淵向匈奴使者演示,“夜光丸遇水發光,可助貴部夜間放牧。”
匈奴單于接過酒囊,酒液在月光下泛著幽藍熒光——那是林淵用朽木磷粉調制的“祥瑞之兆”。單于撫掌大笑︰“唐人果然有‘通神之術’,借道之事,準了!”
三、速度陷阱與溫度計算
北路“二十萬大軍”每日只行進二十里,人喊馬嘶卻不絕于耳。林淵用沙漏測算︰“突厥斥候傳回消息需三日,我們的慢,就是讓他們的‘快’失去意義。”
狄仁杰點頭︰“俟斤部若傾巢而出攻我主力,後路必虛——昭兒的五萬鐵騎,剛好繞後。”他忽然指著士兵的棉甲,“你改良的‘防寒甲’可管用?”
“棉絮浸過氯化鈣cac?),”林淵摸了摸甲冑內襯,“吸濕放熱,可使體感溫度提升五度。突厥人以為我們被凍慢了腳步,實則......”
“實則我們在等一個合適的溫度差。”狄仁杰望向天際的陰雲,“雪越大,越能掩蓋另一路大軍的馬蹄聲。”
四、繞後奇襲的科學時機
第五日深夜,李昭的騎兵抵達突厥大營後方。他取出林淵給的“時間炸彈”——用動物膀胱裝著的米酒含乙醇c?h?oh),膀胱外裹著生石灰cao)。
“遇水即炸,”他向士兵演示,“扔入敵營馬廄,驚馬亂敵!”
第一枚“酒彈”炸開時,突厥大營騰起沖天火光——不是因為爆炸,而是米酒潑在馬燈上引發的大火。李昭趁機揮刀︰“科學在前,鐵騎在後,殺!”
五、冰面下的力學陷阱
俟斤部果然中計,主力迎戰北路“二十萬大軍”,卻在白登山麓陷入冰面陷阱——林淵提前命人在河面薄冰下鋪設竹筒,內裝硝酸銨nh?no?)。唐軍擂鼓時,竹筒共振碎裂,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瞬間降低水溫,薄冰驟縮產生裂紋。
“這是‘聲控結冰法’,”林淵在陣前解釋,“突厥騎兵以為是‘天助大唐’,實則是聲波與化學的雙重作用。”
狄仁杰望著敵軍馬隊陷入冰窟,忽然感慨︰“昔年李弘節在此以火自毀,今日我們在此以冰制敵——科學之道,果然變化萬千。”
六、詐降與反詐的科學對弈
俟斤部敗退時,骨咄祿派使者詐降,獻上“含硫的和平協議”——協議用硫磺水書寫,常溫下無色,加熱後顯影。林淵將協議投入火盆,“恭賀新禧”四字顯現,卻在邊緣露出“伏兵十萬”的密文。
“硫與碳在高溫下生成硫化碳cs?),”他用鑷子夾起協議,“此乃玄甲會的‘火顯密書法’——可惜遇到真正的科學,詐術終成笑談。”
三日後,李昭的騎兵從後方殺出,與北路軍形成合圍。骨咄祿被擒時,望著唐軍陣中飄揚的“科學破敵”大旗,終于長嘆︰“你們的‘奇謀’,竟比我們的‘巫術’更像天意。”
尾聲︰雪地上的科學勛章
慶功宴上,武則天舉起林淵改良的“夜光酒杯”︰“此戰用十萬兵詐出二十萬勢,借匈奴道破突厥魂——林卿的‘科學詭道’,當記首功。”
林淵叩首時,袖口掉出半塊蜂蠟——那是草人陣留下的殘片。狄仁杰拾起蜂蠟,在燭火上烤出“虛實相生”四字︰“臨淵可知,真正的科學,從不是炫技,而是讓每個尋常物,都藏著破敵的玄機。”
長安城外的雪還在下,林淵望著城樓上的草人被風雪剝去偽裝,露出里面的竹骨——那是他用“聲學原理”設計的共鳴結構。或許在後人的史書里,這場雪戰會被寫成“天人共助”,但他知道,所謂奇跡,不過是把科學藏進了風雪里。
第十九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杰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