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夜便就過去了。
“大人早啊。”
“恩,昨夜諸位休息的都可還好?”
起床後,張書緣正打算繞著客棧周圍跑一圈醒醒腦子時,衙內的一眾主事便就來上班了,而張書緣見到他們也沒擺架子,反而是半開玩笑的呵護了眾人一番。
“卑職多謝大人掛念,昨夜睡的還不錯。”
畢際壯與吳應箕等人是微微點頭的笑著,就仿佛他們是張書緣家中的後輩子佷一般。
“睡的好就行啊,來來來都坐,本閣跟你們說說今日的安排。”
見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張書緣就只好是打消了健身的想法。
“謝大人賜座。”
進入客棧二樓大堂,眾人是一一的坐下,而張書緣先是看了看這群人,然後就說起了今天給他們的任務了。
而這任務說來也很簡單,那就是要他們拿著收繳來的賬本,去核實那各個商賈的產業,一旦發現賬實不符就立刻法辦!
“既然部堂都這麼說了,那我等還有何可顧慮?諸位為了我大明財政,為了我商道有序進取,我郭九鼎願行那馬前卒,但有大事我郭九鼎一力承擔!”
任務講完,在場眾人是臉色各異,有想出工不力的,也有那心懷家國的忠勇之輩的。
這不,見眾人是這副狀態之後,身為商司歷經司主事的郭九鼎就站了出來。
“聖襄(郭九鼎的字)大義,不過此事還輪不到你出頭,來呀,隨本官前去查驗!”
听著郭九鼎的言語,畢際壯等人旋即就對他欽佩了起來,站起身來就對他深深拱手鞠了一躬。
也是,直至今日,畢際壯等中高層也弄清楚了朝廷財政枯竭的本質,那便是商道混沌不堪,沒有進行嚴苛管制,以至于讓那些個商賈生出了忘本的心思!
“際壯且慢,今日你還有其他的事情。”
見他要動手了,張書緣趕忙攔住他。
“是……”
讓畢際壯坐下後,張書緣就站了起來,以極為嚴肅的神情就看向了眾人。
“諸位同僚,此事繁瑣,所需的人手龐大,這本閣知道。但此事若一日不做,那我朝便一日不知民間的真實情況,而若是不知,那我等還怎麼踐行商司之宗旨?”
“這本閣說句關起門來的話,此等之事,乃我朝未來之開端,為陛下所看重,若能行的良好,必將惠及于天下,為我朝緩解財政之弊!而若能功成,那諸位的名諱必將在我朝的實錄中佔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本閣也會向陛下給諸位請功!”
張書緣瞧見這忠勇的幾人,心頭就是一暖,但為了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出力搞商賈士紳,于是他只得是以高官厚祿來拉攏底下的人了。
這說實在的,他之所以這樣做,主要還是受限于眼下的工具以及人心時局。
倘若不做此事的話,一來是無法坐實手中的數據真假,二來也不能因手上的數據,去挾制他們配合自己完成新商稅的改革了。
而這再說,在此之前,朝廷可沒少經歷過抗稅事件,而一說起來那是各有各的道理。(萬歷後期開始就爆發過好多次抗稅事件,有興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但不管怎麼說,在張書緣此時看來,這若是能夠平靜的施行新政,那是最好不過的事。
畢竟,這真要將這王和志的事跟天津一域的商賈聯系上,然後被擺到台面上來說,那這天津一域的商業可就得黃攤子了。
因為,我華夏自古以來,就沒有那個王朝能夠接受,地方上玩“官商合流”那一套的,當然,這也就是除去元朝玩的包稅制說的。
“大人,此話就言重了,我等入仕為官,並不圖什麼高官厚祿,乃是為家國,為百姓。大人,您就說吧,要怎麼查,查到什麼程度!”
見張書緣說起了關門話,那下面的普通主事,盡管是對什麼名垂青史不感興趣,但卻對高官厚祿有著濃厚的興致,尤其是在听到他說此事為皇帝所看重時,那神情是恨不得現在就沖出去查案。
“呵呵,這位同僚倒是直言不諱。既然如此,那本閣就不藏著掖著了。”
“郭主事听命,本閣命你帶人去查城西至靜海一域的賬簿。”
“吳郎中你帶人去查我城東至武清一域的。”
“至于查到何種程度,那自然是越細越好,但諸位同僚也要切記,我司此行乃是為國勞碌,為百姓謀福。若是有人敢借機牟利,或以此打擊商敵,那就是不將百姓和陛下放在眼里,屆時休怪本閣不出了為大伙言語!”
看著說話的那名主事,張書緣笑了笑,就玩了一套恩威並施。
“閣部放心,卑職會盯著一切,若有人敢倒行逆施,以此謀私,卑職願領其責!”、
身為此間除了張書緣與畢際壯最大的官外,郭九鼎與吳應箕是齊齊地應聲並立下了軍令狀。
“好,不愧是我司的主事和郎中。既然如此,那諸位就從速辦理吧!”
“是!”
一聲令下,吳應箕與郭九鼎就帶著人呼呼啦啦的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際壯,你先去一趟衛所,讓周天命配合此次行動。另外別忘了跟楊麒好好聊聊朝廷的決心,讓其勿要步入那些貪官污吏的後塵!”
“卑職遵命。”
“恩,帶上御劍去吧,記得午時前要回來。”
說句心里話,對于這位從遼東退下來的將領,張書緣還是有種想把他拉回到正道上的沖動。
第一,他楊麒身負軍事才能,曾擔任過固原兼山海關總兵,第二是朝廷眼下實在是缺少能征善戰之輩了。
這若是能讓他的那顆私心給潛藏下去,從而回歸正道,那對于大明來說無疑是增添了一股力量。
畢際壯看著張書緣遞來的天子劍,一時間也沒敢拿,但到最後他還是被張書緣將劍給塞到了手中。
別問,問就是他商業司的人無權調閱軍旅,唯有尚方寶劍或兵符才可暫調!
畢際壯退下去了,張書緣也沒閑著,拿出帶來的從一品官服,換好之後,就喊來了司衙的護衛。
“去告訴城中的那些人,讓他們于未時到武清分管衙門見我。”
“是,大人。那此事可還要通知孫侍郎他們嗎?”
而這位進來的護衛名叫方永,是畢際壯特地跟孫承宗討來的人,跟在張書緣身邊亦有近三個月了,所以他也是知道張書緣大概是個什麼脾氣的人。
“孫侍郎那邊,你不用操心,記住快去快回,今兒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張書緣是一邊整理衣服一邊言語。
的確,這除了查賬以外,他還要去查王和志的案子。
“是,卑職這就去辦,還請部堂在此等我。”
“恩,去吧,本閣清吏司等你。”
讓護衛走後,張書緣就去找孫居相了。
……
好在,此地距離天津清吏司衙門並不遠,兩地間隔也只有三里的距離。
來到天津清吏司衙門,張書緣還沒來得及自報家門,就被門口認識的衙差給請了進去。
“下官見過閣部。”
“恩,都忙,都忙。”
進到院子里後,見戶部的一群人正在忙碌,張書緣也就沒擺架子去打攪他們了,畢竟他們也不是在瞎忙不是。
“大人,我部侍郎大人正在面會司禮監高公公,您……”
見張書緣似乎是要去往後院的正堂里找孫居相,一認識他的戶部主事就走近躬身言語了起來。
“哦?本閣知道了,那就煩請你去通報一聲了。”
听到這話,張書緣先是眼楮一眯,然後便就知道為何會有司禮監的人來了。
沒錯,朱由檢也正在宮里關注著此事!
“是,請閣部稍坐,下官這就去通報。”
沒過多久,這主事就請張書緣到後院里了。
而此時的孫居相是正與高時明在院內相談,周遭站立著許多太監。
“見過張閣。”
“見過高公公。”
見面之後,三人先是拱了拱,然後便就走到了院子里坐下。
“高公公您此來是所為何事?若有張某能協力之處,還請公公勿要客氣。”
雖然能大概率猜出這高時明是來干什麼的,但張書緣卻仍舊是想多問一嘴,畢竟他高時明是朱由檢的人,跟自己也算是一個戰壕的,若是能幫上一幫的話,那在政事上也算是多了一個助力。
“呵呵,張閣部客氣了,咱家來此是奉皇爺的旨意,來問詢王縣令的案子捎帶腳的也給王德化送到口諭。”
“是這樣啊,孫侍郎你可曾與公公言明?”
“回閣部的話,下官方才以向公公言明,這正想著同公公去找您,卻不曾想到您反而過來了。”
“恩,言說清楚了就好。高公公,實不相瞞,這天津衛啊亂的很,正巧下午有一場見商會,您要不要來看看?”
知道了他是所為何事後,張書緣就想邀請他參加見商會了,這正巧也能讓他看看這商人們的德行,回去好告訴朱由檢。
“呵呵,既然閣部邀請,那咱家便就去看看吧,正好也能回去跟皇爺通稟一下新政的實施情況。”
而高時明並不像李鳳翔那樣對張書緣有所抵觸,反倒是很高興跟他打交道。
這高時明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為他在前年時給兵仗局的了流水線的作業方式,讓他攢出了許多新式火器,從而在司禮監中立了大功。
就這樣,雙方先是寒暄了幾句,張書緣就看向了孫居相。
“孫侍郎,吏部的人事文書調來了嗎?”
“回閣部,都調來了,不過還請閣部見諒,下官這里已經開始查驗了,還曾來得及向您那邊通稟。”
“誒,這說的哪里話?此案本就牽扯到戶部,你身為我戶部侍郎當先查驗可無可厚非,高公公您說是吧。”
“是啊,這樁案子本就牽扯你戶部,若是沒個交代的話,只怕溫大人那邊也不好向皇爺交代。”
高時明是樂呵呵的,完全就沒將這件事給放在心上,在他看來,不論是誰來查,若是沒查個出處,那自己這邊鐵定是會不會饒了他們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可張書緣卻是沒想那麼多,而他之所以這麼說,自然是因為這孫居相壓根就不是那好徇私舞弊的人!
“呵呵,既然大人和公公都這麼說了,那下官就在您二位面前賣弄一二。”
雖然听著他二人的話,感覺是有不少言外之意,但孫居相也沒多想,全然就沒把這話給放進心里面去。
“看來孫侍郎是有所收獲了啊。”
听到這話,張書緣就是一喜,心道“果然是名垂史冊的剛正之人!”
“收獲不敢多言,但經過下官的連夜梳理,現可確認,那王和志的死應當是另有蹊蹺,首先是他手中的青絲,那是獨屬于我朝八品或九品主事的官服絲線,而再加上其脖頸後的血痕輿情,這足以斷定其是被人給勒死後再懸與房梁的。”
“除了可以確認其是死于他殺之外,根據連夜送來的文書及前日整理出的賦稅清冊而言,我天津衛稅賦最為波動劇烈的時期,正是我江西道御史毛九華的任職期間。”
“而據吏部送來的文書顯示,在毛九華、李本固、朱萬壽三人之中,就屬他在職期間的人事變動較大,而這足以見得,他在武清供職期間是沒少在我天津衛各域安置人手。”
孫居相是神情嚴肅的開口,就好似是有人拐了他家閨女似得。
而孫居相,他可不是什麼政治小白,很懂得官場的那一套,也早已是見怪不怪了。
“恩,那如此說來,此事便應該是與他有關系了。”
除去孫居相這個官場老油條,張書緣與高時明自然也懂得其間的厲害。
的確,一個縣令想要升官,一是得有當地人幫他向朝廷說話(講政績),二是得在朝中有靠山。
而想要完成這兩點,換做一般的官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可對于出身自掖縣毛氏毛九華來說卻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因為他毛家祖上曾出任過嘉靖朝的首輔,而那人便正是大名鼎鼎的毛紀!
雖然這毛紀事因“大禮儀”之爭觸怒了嘉靖,但因其早年間的功績,嘉靖帝朱厚畆紐秣蝓c前樟慫 墓倬簦 く 餛涓 匣瓜緄那肭罅恕 br />
盡管他毛家祖上的結局是不太好,但因其出任過首輔,所以哪怕到了此時的崇禎一朝,那也還是有些能量的。
“恩,依孫大人這麼一說,那此事倒也開明了許多,那接下來張閣部打算怎麼做?”
高時明是不以為然,再看了眼孫居相後,就把目光移向了張書緣。
“實不相瞞吶高公公,此事我並不想將它聯系到新政之中。”
“哦?為何?難道張閣看不出……”
張書此此話一出,高時明和孫居相就同時變得一愣。
“唉,國事難,百姓難,陛下也難,你我更難。而時至如今,我朝事多如毛,所以我便想著不生事端為好,將王和志的案子跟天津一域的改舉分開來看。不知您二位的意下如何?”
眼下的張書緣頗有了點“做媳婦兩頭瞞”的既視感。
這兩件事,在張書緣看來是真不能被聯系到一處,哪怕王和志是被那些大商賈給聯手害死的也不能,因為一旦聯系到一塊,那這運河以及天津的商業都要面臨著停擺或大洗牌了。
而一旦發生此事,那就算自己的改舉成功落地了,那這代價對朝廷來說也實在是太大了,搞不好這件事還會成為別人拿捏自己的把柄!
“張閣不用看咱家,咱家來此也只是問詢,具體的還是要你們這些個肱骨大臣來辦。”
高時明雖然是對張書緣沒什麼惡念,但他卻也不想做這賠本買賣。
還是那句話,這件事牽扯著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見高時明不願牽扯進這事里,張書緣就看向了孫居相……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