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17章 進擊的溫體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17章 進擊的溫體仁

    解除了間隙了之後,張書緣便與他夫婦二人商量起了還田大計。

    總的來說,他給出的這份計策,是采用了自上往下的形式運行。

    在清查朱由檢皇莊王田的同時,再清查一下皇莊千里內的佃戶,然後再給皇莊定下個高額的歲賦,最後由朱由檢出面以“撫慰百姓”“鑄造公平”“彌補國家虧空”等名義將田產退還給民間,緩解土地兼並之事。

    說實在的,這想法很是可行,但其中的阻力卻也是不小,因為皇家的田產涉及到了宮中的所有娘娘嬪妃及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等女官機構。

    除了會影響到後宮貴人的生活以外,內廷的二十四衙門中,也會有半數衙門受此影響。

    因為,皇莊的產出有將近十分之三是用來養這些人的。

    听著張書緣整合出的計劃,朱由檢夫妻是緊皺著眉頭。

    在他們看來,這計劃是好,但其中的阻礙著實是很大,別的先不說,就先說那內廷中的二十四衙門。

    除了司禮監這個掌儀禮刑名、奏文書的機構外,其余衙門是或多或少的都需要大量的吃皇莊田產,因為這些衙門里的太監很是龐大,少說有個五六萬人!

    據後世的一些資料記載,崇禎一朝在十七年的時間里,是先後三次,增加了一萬名太監,而到了甲申之變時,京師里潰散的太監達到七萬多人。

    當然,這七萬人中是包括了淨軍在內的。

    “書緣,你這辦法雖好。但…但朕這宮里人員駁雜,一旦大肆削減皇莊,這些人朕該怎麼養?”

    “是啊,哀家這宮中,雖然不比先帝爺他們,但六局一司再加上那幾位嬪妃也是人數不少……”

    看著面前的這兩口子提出的問題,張書緣琢磨了一下便開口道。

    “陛下,娘娘。這宮內的人著實是不少,我也知道這碩大的宮中定是有不少自己人。但有句話說的好,光開源不節流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所以想要推行此法,定要舍棄一些。”

    張書緣並未說透,但這話卻是讓他二人听的很明白。

    “恩,朕知道這個意思。可這龐雜人數,有大半身負重責,若是輕易裁撤,這怎能讓他們生活?而且,這內廷與後宮中也有不少人是知曉宮廷機密,倘若就這麼裁撤出宮,那朕這皇家顏面就是一大問題。除此之外,一些太監總班、總官太監是樹大根深,一個疏忽就容易造成動蕩。”

    朱由檢是掐著鼻梁開口,語氣里很是無奈,在他此時想來,這宮內決不能在搞出殺魏忠賢那般的事情了,因為宮內震蕩只會是讓自己的權威受損!

    “陛下,這很簡單,內廷與後宮的諸官之權皆是來自陛下,若是陛下不放心可少量裁撤如司禮監、東廠、御馬監、都知監、尚寶監等重要衙門,其余不重或次重衙門可盡全力裁撤。若是有人敢鬧事,就讓東廠與御馬監出手!”

    “當然,這被裁撤之人的生活問題,也可借由清退田畝之事,分他們些土地,讓他們生活在皇城之下便可。”

    想也沒想,張書緣便就丟出了解決答案。

    在他看來,這宮里的人是掌握了不少皇家辛密,但只要他朱由檢一日不死,東廠一日不撤,這群人就不敢胡言!

    “恩,朕明白了。那外廷的事就煩勞小哥了。”

    “陛下客氣了,你我在外乃君臣,在內是朋友,這哪有棄朋友而不顧的道理?再說,這新政一事也不是能一下子推行完的。”

    “好,那朕就不再廢話了。書緣先回去思慮一下後面步驟,這宮內就交給朕吧。”

    “好,那臣便先回去了。對了陛下,今日之事要嚴加保密,若是消息阻擋不住傳出,那第一個知道這消息的人也得是溫體仁!”

    在臨走之前,張書緣突然就想到了什麼,下意識的就補充了一句。

    “好,朕等下就節制宮女太監出宮,而這消息朕也會派人給溫體仁透透風。”

    “既然如此,那臣便就放心了。”

    時至今日,宮內雖然是經過了清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宮女太監還是不可避免的收受了外廷大臣的好處。

    沒辦法,這種事乃關乎人心,哪怕是到了後世都無法徹底解決……

    張書緣走後,朱由檢先是嘆了口氣,然後就想問問妻子的意見,可周皇後卻是捏了捏小手旋即就站了起來。

    “陛下,後宮之事就交由臣妾辦吧。”

    “鳳兒,你…你能行嗎?”

    “呵呵,陛下能年少登基處理國事,那臣妾作為你的妻子也不能拖了您的後腿,況且我乃我大明的皇後,這不行也的行!”

    “好!不愧是朕的皇後!既然如此那邊為夫就將後宮拜托你了!”

    “臣妾定不辱陛下聖命……”

    說完之後,周玉鳳便就離開了養心殿,回到了坤寧宮並召集了一應嬪妃開始博弈了。

    隨著養心殿內了沒了人後,朱由檢起身踱了兩步,最終一狠心便就將王承恩給喊了過來,讓他去召集廷內的二十四監提督太監到養心殿議事,同時還不忘讓他找人去給溫體仁透透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權力之爭,自古便就是血腥與暴力的,而朱由檢兩口子自然也明白這道理。

    所以在他們將人給召集到一處後,直接便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權柄,召集了大量太監就將這群權貴宮人給看管在了殿內,並向他們索要了各大宮門的名冊。

    起初,李鳳翔、張彝憲、曹化純等一眾大太監,還是一臉的納悶。但隨著索要宮中名冊以及被拘禁後,他們瞬間就聯想了今日朝上所談之事。

    瞬間就開始給朱由檢大倒苦水了,並稱自己的部衙有多麼多麼不容易。

    對此,朱由檢也沒像往常一樣心軟同情他們,反而是交給了他們兩個選擇,一是由他們自己選擇裁撤那些人,二是由他這個皇帝親自來裁撤人手。

    但這兩個選擇,哪一個都被朱由檢劃了紅線,要求除司禮監、御馬監、兵仗局、銀作局、寶鈔司、都知監及內務府下的淨軍管理機構外,其余則全部都要裁撤四成以上的人員。

    听到皇帝的言辭,一眾宦官便就無語了,但再無語他們也得爭,因為這背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但可惜,還沒等他們這些人說兩句話,朱由檢便坐在皇位上俯瞰著他們道。

    “諸位大管所言,朕並非不知。但如今國庫空虛,外患頻仍,內憂不斷。朕日夜憂心,但幸有良臣諫言,使朕洞悉我朝內部之困局根本。”

    “所以,為了我朝之大局,朕還是請諸位大管盡快抉擇,以免使得我朝更加震蕩!”

    此言一出,這殿內的所有大太監便就知道了,這裁人一事是非要進行不可了!

    而對于皇帝這話,曹化純和許顯純倒是沒什麼意見,反正裁人也影響不到他們,可對于李鳳翔與高時明等人來說就有些蛋疼了。

    因為,他們這些衙門大多是吸其他下屬部衙的過活的,一旦被大量裁撤,那他們還去哪兒索要好處?

    沒錯,崇禎時期,宮內宮外哪個不貪?只不過在大貪之下也有那麼幾個微弱的廉潔之人罷了,而其中最為出名的便就是溫體仁、袁可立、龍文光、葉高標。

    而這幾人,除去袁可立這個國之柱石外,其余幾人大多便就有小心思了,不是奔著名聲去的,就是奔著博皇帝喜好來的。

    就這樣,經過一夜的談話。

    由于御馬監、東廠等內廷軍士衙門沒有受到波及,所以他們轉瞬間便就站到了皇帝這邊,同時也極為迅速地拿出了一份裁撤名單,只不過這名單就是很短而已了。

    畢竟,宮內的所有衙門都要裁人了,這豈有他幾部衙獨善其身的道理?

    ……

    而時間再退回到張書緣歸府之時。

    “大人,溫尚書在我門外求見。”

    就在他剛回府沒兩個時辰,府上的下人便就來稟報了。

    一听是溫體仁來了,張書緣頓時便就一笑,心說朱由檢還真是個急性子,讓人大半夜的不睡覺跑來找自己。

    隨意的理了下衣袍,張書緣便就在黃伯的陪伴下去接見溫體仁了。

    屋外月朗星稀,初夏的微風是微微的吹著。

    站在張郡王府門前,溫體仁熱的是頭冒虛汗,一個勁的來回踱步。

    起初,散朝之後,溫體仁熟練的處理完了政務,便就回到了家中。

    本以為因張書緣觸怒了皇帝,會直接導致新政破產,所以回到家中,他便就打消了與張書緣親近聯絡之意。

    畢竟,你都惹怒了皇帝了,我再跟你玩不就成了傻子?

    但他卻沒想到,就在他剛吃過晚飯,打算會面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一位安插在宮里的小太監便就跑了出來,並跟他講了張書緣成功會面到了皇帝的事情。

    而這位來報信的太監,是王承恩特地在宮前篩選過的,知道他曾被溫體仁給予過好處。

    其實,王承恩不但知道這個太監受過誰的好處,甚至連同其他部衙太監的事也一並知曉。

    只不過,對于這件事,朱由檢是沒怎麼過問,直接交給了王承恩來負責處理,而王承恩則是本著有好處就拿的道理,將一些觸及到深宮的人給清退,反而是留下了那些外圍的人,並將索要到的好處全部都送給了朱由檢。

    也許是朱由檢心疼這個心腹,于是便就讓他自己留下了一成……

    話再說回來。

    一听張書緣成功的見到了皇帝,並平安無事的出了宮。他溫體仁靈敏的政治嗅覺瞬間就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下意識就認為,張書緣必是說通了皇帝!

    因為,從古至今,還未有過哪位皇帝不去計較臣子向自己伸手的,而往往這種人的結局,不是被罷黜,就是找罪名給殺了。

    所以,在想明白了關鍵後,溫體仁果斷便推掉了與學生弟子的會面,並帶上府中的名貴藥材就來見張書緣了。

    ……

    來到門前,張書緣便就見到了正擦汗的溫體仁。

    “溫大人好啊,不知溫大人來我府上是有何事?”

    瞧見溫體仁,張書緣不經意便就是一笑,心道“這家伙不愧是個官迷啊,哪怕只有一點點風聲,都要來探探虛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呵呵,大人說笑了,下官若有要事那也得是在堂上言語,這豈能擾了大人休養?下官此來是見今日大人傷口崩開,正巧家中有些良藥,特此送來以報大人一年前的恩情。”

    “是嗎,那張某便多謝溫大人了,來,里面請!”

    听著溫體仁的寒暄,張書緣便就與他對視了一眼,頓時他二人心中便就有了底。

    進入郡王府正堂。

    他二人先是客套寒暄了一陣,張書緣則是連連擺手婉拒報恩之言,並說自己救他不過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罷了。

    正當他二人寒暄熱鬧的時候,黃伯便帶著下人端上了兩杯綠茶。

    “溫大人來嘗嘗我府上新買的茶。你別看這茶不貴,但其味道卻是香的很吶。”

    揮手讓黃伯下去,張書緣便一語雙關的開口。

    “是嗎?那下官定要好好評鑒一二了。”

    溫體仁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表面上是在說茶,但實際上,他二人是在說新政能否推行一事。

    “大人,敢問這茶是從何購來?怎如此香甜?若是大人肯言語,那下官定要購些給家中親人嘗嘗。”

    “這能從哪兒來啊,不都是從市井中來?”

    一邊喝茶,一邊閑聊,而在這旁敲側擊之中,溫體仁便就徹底的定下了心來。

    因為,張書緣那句“從市井中來”是咬的非常重,讓他一听便就能琢磨出言外之意。

    “原來如此。對了大人,今日早朝所言之策,下官實乃敬佩。不知大人這接下來要如何做?我戶部又如何配合?”

    看明白了根本後,溫體仁便就談起了新政,而期間也沒問皇帝那邊的意思。

    “誒,配合一詞可不敢用啊,溫大人之戶部乃掌我大明錢糧土地,要說這詞還得我來說啊。”

    張書緣是呵呵的笑著,宛如他倆不是在密謀,而是在客套寒暄。

    “大人言過了,這無論是誰配合誰,都不是在為我大明江山效力,為陛下盡忠嗎。”

    “溫大人所言極是。既然大人問起此事,那張某就說上一說,有不足之處還請溫大人補充。”

    于是,張書緣便就把官紳一體納糧這事,給好好講了一遍。

    而听完張書緣的詳細論據,溫體仁這個官迷就越听越上頭了。

    在他看來,若是自己能配合完成這新政,那大明必定可如日中天,自己更是能夠名垂青史,獲得有史以來名聲最好的大臣成績!

    沒錯,官紳一體納糧的背後利益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對于明朝和以前的朝代來說,那簡直是堪比開創一門新的財政體系!

    就這樣,在談論了兩個時辰後,溫體仁便同張書緣告了辭,回去命人就去喊自己的心腹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17章 進擊的溫體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17章 進擊的溫體仁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