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回到盛京,一眾女真部族便就炸了鍋。
只見,原先出征的三萬多大軍,回來的僅有一萬人不到了,除了大軍損失慘重外,就連他們的主子皇太極,也被炮火所擊中丟失掉了左臂。
除了他皇太極本人受傷以外,其余將領及漢臣均也不同程度的受了傷,尤其是範文程這個耳賊,他被袁崇煥用大炮直接給炸沒了左腿,怕是終生只得坐輪椅了。
壞消息是一件接一件,不過,這有一件事倒也讓皇太極松了口氣,而那件好事便就是,他後金的主要戰將大多都還在,只是受了些傷而已。
大軍入城,戰敗的消息飛速擴散。
而就在盛京內是一片人心惶惶,馬上就要生亂之時,皇太極便就以雷霆之勢調回了駐守在山海關前的精銳,並還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位能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和碩貝勒給拘束在了府邸,派人嚴加看管。
對于皇太極的狠厲,阿敏等人是生不起一點反抗的心思,只得是期待他能盡快維穩局面,好放自己自由。
說實在的,就阿敏、代善等人而言,說是他們沒野心那是假的,可他們卻知道,這再有野心,也得是能先活下去再說。
倘若,皇太極戰死于關內,那他們大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權柄,謀奪大汗位。可眼下皇太極並沒有死,而且,他手中握著的力量較他們來說很是龐大,鬼知道他有沒有在背後藏著什麼陰招,等待他們主動跳出來。
其實,不論是後金也好,還是大明也罷,其內部都是充斥著利益黨派紛爭,只不過這兩方,一個是有底線,另一個則是無底線……
盡管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被第一時間拘束,但還是有不知不死活的人上門走動,妄圖勸這三位奪權,而這一下子,嚇的三人是趕忙殺了那些人並親自上書請罪。
對于幾位兄弟的請罪書,皇太極是看都沒功夫看,因為他眼下有比這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便是安撫遼東地區的百姓。
……
後金是忙的平穩政局和百姓,而大明卻是在忙著清算。
一些出身于浙黨和溫體仁一系的大臣,是紛紛遞書諫言,請朱由檢即刻捉拿袁崇煥下獄受審,並判其以“市米通敵”“縱敵逼京”的罪名殺頭。
期初,朱由檢還不想理會此事,但奈何,百官諫言讓他不得不理,于是他只得派人,將還在京師中駐守袁崇煥給羈押入獄審查。
面對袁崇煥入獄,一眾關寧軍將領是憤憤不平,並當朝諫言為袁崇煥鳴不平。
于是,這兩方人馬旋即就展開了論戰。
說實在的,對于大明而言,這場大戰便就代表著,大明的軍事防線被撕裂、朝堂動蕩出現信任危機,以及民眾恐慌士氣不穩。
而且發生了此役,那也就代表著,以所謂“時間換空間”的戰略無法持續了,因為這招太耗費錢糧了,且還被敵軍所突破!
對面雙方的論戰,朱由檢是極其的無奈,很想讓小哥出面保上一保袁崇煥。
但很無奈,由于張書緣與錢龍錫二人傷的太重了,以至這戰後都過去一個月了,他們還只能是臥床休養……
最終,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論戰,眾人便得出了個結論。
而這結論便就是,袁崇煥死罪可免,活命難逃,被朱由檢下旨給擼了總督師一職,發配到了陝西就任地方衛所總兵,配合洪承疇所部去剿高迎祥等匪徒了。
擼了袁崇煥,大明朝廷便開始研究起了,該由誰繼任總督關寧大軍一職了。
雖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那寧錦防線余有漏洞且不可持續,但為了拱衛京師安全,他們還是得繼續往這個無底洞中投入。
而面對這個職位,東林與浙黨、還有被培植起來的溫體仁一系是展開了非常激烈的爭奪。
有舉薦祖大壽繼任的,亦有舉薦左都督滿桂的,甚至還有人舉薦孫承宗這個老帥上馬的,總之眾人是說什麼的都有。
見眾朝臣圍著這個問題爭論不休,朱由檢想了想便就宣布了退朝,打算去找小哥商議一二了。
安定王府。
隨著歸回到家中以後,張書緣是日日鍛煉,期望早日恢復臂膀傷勢,但奈何他雙臂傷的太重了,以至他到現在都握不住毛筆。
不過好在,有干娘朱燦綺的細心照料,外加有宮中御醫的貼身醫治,這倒也沒讓他生出太多的自閉心思。
就在他剛剛服下一劑藥準備休息的時候,一聲“陛下駕到”的喊聲就從院子外傳了進來。
听到聲音,院內眾人是急忙叩拜,而張書緣則是奮力的掙扎起身想要拜見。
可還未等他坐起,朱由檢便帶著一家老小走進了院子,干娘朱燦綺便趕忙帶著僕人出去迎接了。
“臣妾拜見陛下,拜見皇後娘娘,拜見太子殿下……”
雖然幾人的關系特殊,但在這明面上,朱燦綺還是得按照大禮儀進行參拜。
“皇姑快快請起。”
見這老婦是如此見禮,朱由檢便趕忙親自扶起了她,而這一幕若是讓其他人看去,非得被嫉妒的直嘬牙花子不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她朱燦綺只不過是一落魄偏系宗室而已,哪能讓皇帝如此禮遇?
“謝陛下。”
“誒,皇姑客氣了,你我乃一家人。鳳兒,你先與皇姑說說話,朕有事要跟小哥言語。”
抱歉的看了眼朱燦綺,朱由檢便讓自己的妻子去陪她老人家說話了。
進了臥房,見張書緣還在掙扎著起身,朱由檢便趕忙奔過去按住了他。
“小哥勿動。”
“陛下……”
“誒,你我之間還需說些什麼?你安心躺著便是。”
看了張書緣一眼,朱由檢就知道他想說什麼,而在他看來,這場大戰小哥已是打的不易了,若不是有他提前規劃,恐怕,那皇太極只會是安然無恙的退出關外,而且還會掠走大量的物資。
“恩。陛下可是有什麼要事?”
見這位親自來了,張書緣稍微想了一息便就知道是有什麼事情了。
當然,在這個月之中,他也沒少來看過自己,只不過是沒有像今天一樣帶著兒子和妻子。
“唉,還是瞞不過你啊。小哥,朕想問問你關于關寧軍的事。”
說實話,看過了那本歷史雜書之後,朱由檢已是對祖大壽、吳三桂等人生出了嫌隙,因為這幾個人不是多次叛降,就是徹底倒向了建奴,尤其是吳三桂這個貨,居然最後被建奴封為了平西王!
雖然那書上也曾記載了滿桂等名將,但這些人他卻是有些不敢不敢重用,一是這些人常年在外收不約束,二是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跟袁崇煥有關系,一旦成為關寧軍主帥,難保他們不會為了改善壓力,去學袁崇煥。
“陛下可是問袁崇煥的去留?”
在這一個月內,由于他身負重傷,朱由檢便沒有在讓人給他送奏折遞消息了,為的就能讓他安心養傷。
“不是,袁崇煥已有處理結果,朕沒有殺他,反而是讓他去陝西絞叛了。而朕問你,是想看看你對這關寧軍的繼任主帥有何看法。”
說完這句話,朱由檢便靜靜的等著小哥言語。
“陛下,關寧軍眼下依然成為我三大營之外的唯一野戰主力,想要掌控住遼東非重用袁崇煥舊部不可。而要臣舉薦,有三人可選,一是滿桂,二是我四朝元老袁可立,三是孫承宗。”
“而這三人皆有威望鎮壓關寧諸將,且自身學識無盡,若是能用這三位定可保我遼東三年無慮。”
張書緣是思索著開口。
在他的記憶里,滿桂這人雖是出身蒙古族,但他卻驍勇善戰對大明可謂是忠心無二,若不是歷史中他因袁崇煥的因素被拒之城外,導致戰死,那他的成就絕對可肩比袁可立等人。
“恩,小哥所言朕心中有數,可除此三人外,小哥可還有舉薦之人?”
听到這話,朱由檢倒也沒感覺到意外,因為這三人皆是受那滿朝文武承認的牛人。
當然了,承認歸承認,可黨爭浙東二黨還是要搞的,畢竟不搞就沒了有利益不是?
“陛下不想用此三人?”
見朱由檢是直話直說,張書緣下意識就認為,這是他對于關寧軍心生嫌隙了。
“恩,這三位雖是功勛卓著且久負盛名,但…但他們處事經歷還有年歲卻讓朕放心不下。”
“陛下你看這樣可好?讓袁軍門出任薊遼總督鎮壓關寧諸將,滿桂出任遼州總兵總管前線軍務。倘若陛下還有顧慮,那便著大名知府盧象升從旁輔佐,官位給個總副將如何?”
心想著袁可立的年歲,張書緣便感覺讓他一老夫子,出任薊遼做個吉祥娃娃也不錯,反正又不需要他親赴前線作戰。
“恩,如此安排倒也放心。”
听到這話,朱由檢想了想便也覺得有理,只得是打算再啟用這四朝老臣了。
沒辦法,這不怪張書緣心狠折騰老人。
主要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那關寧軍不能一桿子打死,需要節制避免藩鎮化。
二來對于盧象升這個人,朱由檢對他很是放心,因為這大牛無論從歷史中還是眼下來看,都是一位無比忠誠的儒將!
而且,在這次大戰之中,盧象升帶兵作戰是十分勇猛,不但與士兵們同吃同住,甚至還在玉田境內與敵軍正面作戰,打出了個大勝仗,斬殺了三千余建奴聯軍,並活捉了其小頭領諾穆岱!
這除了上述的兩點外,還有一條理由是,朝廷內部需要留著孫承宗整改軍隊,畢竟你邊關再強總有一天是會被慢慢耗死的,而且,那寧錦防線的窟窿大明也沒法長時間的去填坑。
“對了小哥,除了此事朕拿不定主意外,朕還有一事要麻煩你。”
聊完了遼東的人事安排,朱由檢便話鋒一轉談起了其他方向。
“陛下是何事?”
“兩件事,一是對于這次戰後的諸將賞賜,二是朕也要考慮給太子尋一良師了。你認為該怎麼處置?”
“陛下,太師之事好說,武學方面可由滿桂教授,文學方面可由李邦華或顧繼紳來擔任,當然亦可交由幾位國公也做。至于禮儀方面陛下可交由東林黨的那些個夫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書緣是緩緩的說著。
而他的意思很簡單,對于教授太子這件事,這幾家勢力都要參與進來,決不可任一家獨大!
因為,一家獨大的結果是,小太子朱慈霃會被蠱惑,輕則變成優柔寡斷之人,重則會被人給教成傀儡。
“小哥為何這麼說?難道你就沒想過自己出任太師?”
見小哥這麼說,朱由檢頓時就懵了。而在他心里,眼下的太師人選他張書緣是排第一位的,因為他張書緣擁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解。
“我?我可算了吧。這戰事差點因我操作崩壞,而且,我也有這個自知之明,跟太子說些道理還行,可真要坐而論道,教書育人這也不是我的強項。”
張書緣說的沒錯,要讓他去跟朱慈霃說些之乎者也,打死他也教不好,而且,自己又不會武功,去當這太師干嘛?去遭他人記恨嗎?
“誒,朕又沒有說讓你教太子讀典籍。書緣,你來了這麼久,朕一直好奇,你後世之人是怎的教授孩童的?你怎能年紀輕輕知曉這麼多道理?”
朱由檢沒好意思說,你這小子心眼算計多,而是用了“道理”一詞代替。
的確,眼下的大明百姓,大多懵懂,對于事務的看待能力很差,只有極個別或出身富貴的家庭子女才有能力看清時局。
“還能怎麼教?無非讀書二字。陛下,說實在的,咱們太子的教育決不能止于書本,還需民間奔走實踐,若是陛下同意,可等太子長大些送出京師幾年。”
“恩,說的好啊,民間實踐……。”
“呵呵,這還得是小哥啊,一語動耳,倘若朕這嫡子能到民間百姓之中走一遭,他必可比朕這個皇帝會做的好啊!”
“誒,陛下,您這不妄自菲薄了?您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兩個人聊了一會,便就將各大事情商議了一二。
在張書緣的府上吃了頓飯後,朱由檢便帶著大批宮女太監告辭了。
時間一晃,七日光陰便就過去了。
就在這時間來到五月二十的這一天時,對于大軍的犒賞結果也出來了。
李邦華被封了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正式接管了三大營,成為了京營總督。
隨著李邦華被封賞。顧繼紳、耿如杞、孫元化等勤王大軍也被著予了重賞,不但給予了廣袤士兵一百四十萬兩的金銀,其四人被連升一級賜予了正四品的明威將軍和中順大夫的榮譽官階。
而成國公等一應勛貴則是按戰功,不同程度的被授予了昭毅將軍、昭武將軍等榮譽官職。
當然,除了中下層的勛貴被加封外,成國公等幾位公爵,也獲得了參與兵部事務的權利,只不過,他們三人是處于封無可封的境地,所以朱由檢便賜予了三人黃金萬兩,絲綢千匹和千畝良田,以及兵部參事的職務。
至于關寧軍中的主要將領,則是被授予了昭勇將軍、定遠將軍、游擊將軍等虛實官職,並賜了兩百萬兩犒賞三軍。
而滿桂這個在軍中僅次于袁崇煥的大將,則是被封了太子少師,世襲蔭封錦衣衛僉事。
再說張書緣、孫承宗、李邦華三人。
除去李邦華入駐中軍都督府外,孫承宗被封了太子太傅之職,張書緣則是被加封其為正奉大夫,同時兼太子少師。
當然,朱由檢也沒忘記先前的談論,按此役文官功績,將溫體仁授予了太子少傅,韓 則任太子太師,錢龍錫則位少保,浙黨的姚宗文被授予了太子少傅,周道登則被賜予了東宮詹事府詹事。
沒錯,這上述幾人,除去溫體仁及韓礦是真的有大作為外,其余之人就全是為了政局而考慮的了。
正如張書緣與朱由檢所談那樣,這群人看似是都官升一級,但實際上卻還是原封不動,誰也沒辦法用自己手中的權柄滅掉對方。
而只有這樣,大明的政局才會穩定,不會出現一方獨大的局面!
沒辦法,為了不影響政局,朱由檢就只好是苦一苦尚處于奶娃的朱慈霃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