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01章 己巳之變結束、進攻遷西五)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01章 己巳之變結束、進攻遷西五)

    時光荏苒。

    眨眼間兩日光陰便就逝去了。

    在收復了遷安城後,張書緣與錢龍錫二人第一時間便下達了“宵禁”與“禁止擾民”的軍令,同時又特命顧繼紳麾下參將抽調山西衛與永平衛,成立臨時憲兵看管城內一切兵卒。

    起初,對于這“憲兵”一案,許多將領還都十分不解,認為此案是他張書緣想要謀奪軍權手段。

    就連錢龍錫見此都有些迷離起了眼神,就好似隨時要參他一奏似得。

    說實話,眼下永平府的大軍的確是香,但是這軍權再香,那也不是他能染指的。因為,在此時的北直隸大軍中到處都有著朱由檢的監軍太監。

    可以說,眼下誰敢染指軍隊就等著戰事結束後,被朱由檢砍頭吧!

    當然,憑借自己與朱由檢的關系,不至于被砍頭,但他張書緣還是很明白人心的,尤其是自家這小皇帝的心思。

    而至于錢龍錫等人的反對意見,張書緣則是將現實與自己的構想與幾位高層講述了一番。

    畢竟他也沒忘了那句“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佇世名言。

    隨著說通了錢龍錫這個內閣同僚後,軍中其他人便再沒有了阻攔……

    種種軍令飛速下達,整個遷安城很快就進入了整合狀態。

    一些投了敵的統統被抓,家產被抄,而一些因強迫或被威脅為建奴效力的百姓,則是被一刀切判了三年勞役,被大軍押著去修補城牆了。

    當然,盡管有不能擾民的軍令在,但張書緣還是有意無意的示意軍中將領去城中的大戶家走走。

    本來沒想著能從這些人的身上得到什麼,但到底還是明末的土豪大族,單就這些人送上來的孝敬而言,就有價值足足四萬多兩!

    見此情景,張書緣是恨不得親自去刮了他們這些惡吃民脂民膏的士紳。但再有此心他也不能親自出面,只能是授意東勝左衛的人去動手……

    城內事務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張書緣等高層卻是沒有閑著,一邊匯總各地傳來的軍報,一邊統合著城內的資源修補城池以及將那些劣紳得土地分發給百姓。

    就在他在城中剛忙了兩天時,一道軍報從豐潤一線傳了過來。

    皇太極北上了!!

    得到這軍報,張書緣旋即就喊諸將進帳議事了。

    可議了半天,眾人也沒議出個所以然。

    據各地傳來的軍報來看,眼下袁崇煥的關寧軍仍舊在長城關隘大戰,目前只是擊退了敵範文程和寧完我所部,使其二軍退守到了羅文峪與青山口。

    沒辦法,雖然袁崇煥是調集了重炮轟擊,但奈何,長城關隘處于山地,步兵與炮兵很難大面積展開,只能是用車輪戰不斷的轟擊逼迫其出城決戰。

    這袁崇煥的戰法是好,也利用了自家的火炮優勢,但奈何範文程也不是廢物,再加上長城馳道相連,所以在大安口面臨失守之時,範文程旋即就下令帶著大軍回轉到了羅文峪與洪山口等隘口布防了。

    就這一手,搞的袁崇煥就只是只能挨著個硬打了,進展十分緩慢。

    而位于遵化地區的秦良玉與孫元化聯軍,雖是沒遇到建奴主力,但由于礙于地形逐漸進入山地,再加上周遭被金蒙聯軍設伏。于是便就導致了秦良玉等人,進展十分緩慢,目前只是與滿桂所部合力剛剛收復了堡子店南北的一十三村。

    至于玉田和薊州二線,則是在趁機緩慢推進戰線。

    說實在的,這還是因為大明的鐵騎太少了,再加之又多集中于關寧軍,作戰地區又處于平原,所以李邦華二人就只能是與皇太極所部反復拉扯了……

    听著營內一條條消息,張書緣是沉著一張黑臉。

    眼下,遷西城還未收復,若不堵住這個口子,只怕皇太極就從這里安然離開了。可想要在短時間內收復遷西城,那無異于是痴人說夢。

    因為據軍中斥候探查,在一個月前,隨著皇太極率主力南下之後,遷西城的敵軍便加強了防備,在城上安置了多如繁星的軍械,而且他們還在城下挖了十多條深溝溝。

    “都說說吧。我軍眼下該如何行事?”

    陰著一張臉,張書緣便就想問問這群職業軍人的意見了。

    “啟稟大人,末將以為,依眼下之局勢,我軍應當立即北上與袁督師匯合收復我薊鎮。”

    話音落下,東勝衛的指揮使陳靖華便就第一個發言了。

    “啟稟大人,陳將軍此言,末將不敢苟同。那薊鎮乃為建奴敵酋退路要塞,想要攻破此城,我軍定當全力出擊。可若我軍傾巢出動,那這遷安、盧龍、榛子鎮一域豈不陷入了空虛之境地?”

    陳靖華的話音剛一落下,身為興州右屯衛指揮使的魏鵬就站了出來。

    說實在的,就附近周遭的形勢而言,在場的哪一位都比不上這二人,因為他二人乃是這永平府的地頭蛇。

    隨著這倆地頭蛇開口,其余的總兵、副將、參將便就互相掃視了起來。

    “顧大人,你談談你的看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見著倆地頭蛇意見不同,張書緣下意識的就看向了顧繼紳。

    “回稟大人,眼下我東部大軍共計四萬六千余人,以此兵力是足可收復我薊鎮城。可要想短時間內收復…這卻不是容易之事。”

    “誒,顧指揮使,本閣不是問你現狀,而是你對此局有何想法?”

    看了眼略微有些局促的顧繼紳,張書緣就展露出了笑臉。

    說實在的,若不是因為自己的話,顧繼紳是做不到這個位置上的,而且他此時還沒有歷史中到那般經歷,所以在面對這一營的兵痞時就難免有些局促了。

    “既然大人如此言語,那下官便大膽一言了。據下官視之,眼下之局勢,我軍應先北上攻克遷西,然後在與我西部大軍匯合收復我遵化堅城,如此一來便可形成一道枷鎖,為袁督師謀劃時辰收復我長城關隘。”

    顧繼紳是恭敬的開口。

    “誒,顧大人,你之所言的確有理,可這漫漫戰線,我軍補給又做何算?”

    顧繼紳的話音剛一落下,一東勝左衛的參將便就遲疑的起身開口。

    面對這個問題,顧繼紳先是皺了皺眉,然後才開口道。

    “這位將軍,本官所言的確如你所說有種種弊端,可若不分散行事,那如何能鎖敵于關內?大人,下官以為,我軍當立即分兵行事,同時與李閣部、孫部堂兩位大人溝通協調,使我三軍協同作戰死死咬住敵軍!”

    听著顧繼紳的言語,張書緣就緩緩的點了點頭。

    其實,他的想法與顧繼紳是一樣的,但礙于他不懂帶兵,再加上此時的通訊條件及道路狀況,所以他張書緣就只能是居中查缺補漏,將具體事務交給他們來辦了。

    “嗯,顧大人所言有理。不過我軍後勤要多多注重。”

    看了眼眾人後,張書緣便拋下了這句話。

    見上司是要讓自己等人出主意,營內的一眾官兵便就思索了起來。

    想了沒多久,一位姓張的東勝衛游擊將軍便就站了出來。

    “大人,後勤之事,我軍可采取分糧一法,讓將士們每人攜帶兩斤米豆,如此一來便可緩解我軍的後勤之事了!”

    隨著這位姓張的將軍出言,張書緣頓時就眼前一亮。

    “這是個大才啊!”

    心道了一聲,張書緣便果斷的起身開口。

    “好!張將軍果然久負游擊盛名,如此一來,我軍後勤便可有了騰挪空間。”

    張書緣僅心算了一下,便就覺的此事大有可為。

    這要每人帶兩斤糧食,那三萬人不就是六萬斤糧食嗎?若是省吃儉用些,吃個半個月應該不是啥大問題,而且,自己這邊也不會閑著坐等大軍吃空軍糧的。

    既然有了主意,張書緣也不廢話,當即就任命這位姓張的將軍為前線後勤軍需官了。

    ……

    經過簡短的分糧與謀劃之後,張書緣所部就分為三個部分開始行動了。

    第一部分,由顧繼紳的山西衛負責,從遷安城北迂回向西穿插至遵化。

    第二部分,由鄭崇儉率領的河南府部分衛所負責,目標擋住圍堵西南邊的建奴主力。

    第三部分,則是由張書緣及東勝左衛與興州右衛屯負責收復遷西城。

    至于防守事務,則是經由他與錢龍錫商議交給了開平中衛所來負責。

    隨著大軍開拔,外加張書緣的刻意宣傳,不多時一條“明軍降臨、田產奉還”的消息就傳向了四方。

    當消息傳入遷西城附近村落後,百姓們旋即就翹首期盼了起來。

    若是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本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

    見附近村落的百姓是通過各種方式露頭,為自己引路或避開伏擊。張書緣不由的就大笑著看向了天際。

    他相信借鑒後世那位的路線,自己一定能救助大明,救助華夏!

    時間流轉,讓人流連忘返。

    僅用了四天功夫,張書緣便率領著一萬多人分散殺到了遷西城下。

    到了城下,不用細看便能發現,這城池雖然比不上京師高聳,但也不算太差,而且,此城在建奴手中的兩個月里,也經過了一番布置。

    這最讓張書緣感覺驚駭的是,這城上居然比原先撤離時多出了十多門火炮。

    見到城牆上多出了如此利器,張書緣就不由的一咬牙,只得是跟他們打消耗戰了。

    因為,人命始終是要比火炮貴!

    大戰一觸即發,張書緣也沒搞什麼勸降,上來就先安排了七個批次的炮火攻擊。

    七個批次,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

    而經過這一砸,遷西城上瞬間就亂做了一團,城上的建奴更是因為這密集的炮火被砸的抬不起頭來,只能是借助城上的孔洞觀察城下戰況。

    五百多枚炮彈瞬時而空,在火炮砸完的最後一輪前,張書緣便下達了軍令,命令東勝衛步軍前出攻擊……

    戰場血肉橫飛,哪怕是有了密集炮火的覆蓋,他這邊還是付出了十分高昂的傷亡。

    因為攻城戰,從始至終便是場絞肉機般戰事,比的就是雙方的人力與士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傳本閣軍令,沖入城下者,賞百銀,賜小旗!先蹬者,賞五百銀,十畝田,賜游擊世襲罔替!”

    沖擊了四次,見大軍還是沒摸到城牆下,張書緣便拔出了佩劍下達了重賞,同時又命令軍中的炮營展開轟炸掩護步軍沖鋒。

    隨著此令一出,無數明軍便如虎狼一般,嗷嗷叫著就撲向了遷西城。

    箭雨火炮齊射,一個人倒下,另一個人就沖上去接替位置,扛起雲梯繼續沖鋒……

    這場攻城戰,硬生生的打了四天!

    就在他張書緣以為,自己這邊是無法在短時間拿下遷西城時,一聲城破的爆炸聲,自城南方向響徹在了寂靜的夜里。

    原來,經過三天的高強度攻擊,城內的僕從軍是死傷慘重,而敵首將見傷亡慘重下意識就開始了拉壯丁。

    可眼下的遷西城,誰還看不明白局勢?誰還願意給建奴賣命?

    于是,在重壓之下,城內的百姓反了!

    無數不願意成為建奴炮灰的百姓是成群結隊的沖擊城防,搞的城內敵軍是疲于應對,所以僅用了兩個時辰不到,就逼的其守軍開始用炸藥殺傷百姓了。

    听到遷西南城傳來爆響異動,不用張書緣開口,一眾將官便就察覺到了不對勁,旋即就開始請命夜戰!

    見自己人是戰意高昂,張書緣也不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于是他只得是選擇在敵情未明的情況下賭以上一賭了。

    大軍趁夜出擊與南城亂民內外夾擊,大約兩個多時辰後一道顯明的旗幟便就出現在了遷西城南!

    城破了!!!

    隨著南城被破,成千上萬的明軍就涌入了城中……

    經過一夜的廝殺,在天亮時,張書緣便進駐到了殘戈斷壁的遷西城。

    可就在他接到傷亡軍報時,一聲急報就從破爛的知縣衙門外傳了進來。

    “報!!啟稟大人,據我軍南側回報,敵酋率主力急轉我城。目前正與鄭大人在下莊村一域激戰!”

    “什麼?!”

    一听這話,張書緣噌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他能想到皇太極的速度,但他沒想到皇太極竟然會來的這麼快!

    “傳令,速速修復城牆。另外傳令軍部讓他們將後續的彈丸火藥速速押解入城!”

    “是!”

    一聲令下,急腳遞旋即退出,急吼吼的就去辦差了。

    “這麼快,看來…在平原上還是搞不過騎兵。唉,也不知道袁崇煥那邊如何了?要是他能騰出手,這遷西以北就無慮了……”

    心道了一聲,張書緣就只得是捏著鼻梁出去整備城防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01章 己巳之變結束、進攻遷西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01章 己巳之變結束、進攻遷西五)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