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95章 優勢火力學說,收復長城關隘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95章 優勢火力學說,收復長城關隘三)

    隨著雍舜被擒,再加其左翼被韓大勛所部突破沖入了後方,所以這支馳援而來的三千建奴步軍便就潰了。

    見敵人後方是亂作一團,韓大勛、李一松等諸多總旗便就開始展開了猛攻!

    “傳令,步軍出擊助力騎兵殲滅城下之敵!”

    見戰局已定,袁崇煥便就將重心放在了 魚關的馳道上了。

    “是!”

    關寧副將祖可法旋即得令,領著一千余眾步軍就加入了城下的廝殺。

    說實在的,這祖大壽這一家子打仗都還算可以。要不是在那原有的歷史之中,袁崇煥被下獄處死,致使遼東主將離心,再加上朝廷貪墨橫行、百官相爭的原因,他祖大壽一系還真不至于投降建奴了……

    話再說回來。

    隨著祖可法的加入,整個戰場就更加一邊倒的傾斜向了大明。

    離開了鯰魚關中門,袁崇煥便親自趕赴到了長城馳道的左翼。

    本以為這馳道上的戰況應該是一邊倒的傾斜向敵人,但他沒想到這王建義竟是在利用此處狹小的空間刷軍功!

    說實話,倘若在平地之上,那敵軍的騎兵肯定是能沖爛王建義所部的,但好在這馳道狹小又有大塊的山石堵塞,以至于那建奴的騎兵根本就沖不起來。

    所以王建義所部,在這種條件下根本就不用費神阻擋,直接安排人佔據到高位,利用弓箭和鳥銃來射殺沖鋒的騎兵。

    而此時的左翼馳道上,是躺滿了一地的尸體,有大明的,亦有建奴的,總之那堆積起來的尸體厚度足足是有個四尺,宛如一座小山坡似的!

    見到這一幕,袁崇煥就不禁看了王建義一眼,心道︰此文人當真凶悍。

    沒錯,王建義出身士紳階層,別看他一身的書卷氣息,但為人卻是睚眥必報之輩,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那是什麼也可以做!

    “王巡撫,此地還是速速結束吧。”

    看了一眼後,袁崇煥便走到了王建義近前開口。

    “督師為何?眼下敵軍正企圖破我防線,為城下之敵尋找戰機,那我們為何不趁機多絞殺一些?”

    在王建義看來,那城下的戰局已定,可城上的卻還沒有,而此時敵軍的主將對齊巴顏,正在命令其部隊猛攻這里試圖為城下的建奴打開局面,而如此時機應該多多殺戮一些才是。

    “誒,王巡撫,我軍還是要抓緊戰機突破大安口,你我還是勿要貪戀這里,況且這鯰魚關一役你山東衛可當首功啊,你可不能只想著你部啊。”

    看了他一眼,袁崇煥便就猜出了他的心思。

    什麼多多殺戮一些?他不就是想著靠著此地的形式來多賺些軍功嗎?而且,他這做法簡直不要太明!

    可明白歸明白,但山東衛里的人是沒一個人有意見,哪怕是關寧軍主將見了也沒脾氣,因為他們也想在這刷功勞!

    “督師慷慨,那下官這便蕩清這股敵人……”

    見自己的算盤被點破了,王建義也沒惱怒,反正這第一戰的首功已經是到手了,再在這搞下去,只會是惹得袁崇煥不樂和喪失戰機了。

    一聲令下,山東衛的兵卒旋即暴起,越過山石阻礙就沖入了敵軍……

    經過大半個時辰的廝殺,很快馳道上的建奴就戰敗了。

    見形勢一邊倒的對自己不利,對齊巴顏便只得是下令撤退,而在撤退的途中,他更是因混亂被流箭刺中了臂膀!

    待戰事結束之後,袁崇煥便第一時間命前軍副總兵申甫,率一千兵卒駐防並修繕被損壞的長城關隘。

    除了下令修繕外,他還命滿桂即率領四千鐵騎南下,配合秦良玉所部攻克石門鎮。

    而他自己則是與王建義所部休整了一個時辰後,就率領八千余人主力踏上了收復大安口的路。

    ……

     魚關距離大安口的直線距離僅有五里地不到,所以此間的戰事結果很快便就傳入了駐守此關的建奴軍中。

    看到如此戰報,駐守在大安口的範文程旋即驚起,瞪著一雙憤怒的眼楮就看向了西南方。

    “看來這事情是被我與公甫言中了。”

    “來人,快傳我軍令稟告大汗,敵自馬蘭峪口襲我鯰魚關,鯰魚關于一個時辰前失守,我軍雍舜被俘!”

    “是!”

    範文程思緒很快,一下子便就感覺到,這是明廷開始反攻了!

    “等等,除了此事之外,我要你尋一番阿拜與阿巴泰貝勒,言明我關隘為局,另外再將我這封信交于二位貝勒。”

    很快,範文程便就抄起了桌前紙張,寫了一封勸解信。

    而這封信的內容,不外乎是他對戰場形勢的分析,以及敵軍反攻的猜測部署。

    範文程猜測的是沒錯,可皇太極等人能不能讓數萬的建奴大軍,立即調頭就是個問題了。

    沒錯,不論古代還是後世,軍旅之事,向來就不是能說調頭就調頭的單位。

    因為,這其中牽扯了後勤、阻敵防守、以及士氣、敵情搜集等諸多因素,一個不好便就會引起連鎖反應,致使軍隊崩潰混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去吧。”

    很快一張勸解信就寫完了,再讓下屬將信帶走之後,範文程便就喊瓖黃旗的主將入營討論了……

    而此時的皇太極也來到了玉田大營,身旁聚集著數百位的武勛戰將。

    “敵情搜集的如何了?”

    身在玉田大營里,皇太極便看向赫舍里•希福。

    這赫舍里希福,乃遼東赫舍里氏,隸正黃旗人,通曉滿、漢、蒙三文,與寧完我、範文程等人同為文館學士。

    而這赫舍里希福,雖是建州女真部族的人,但他的職責是與範文程等人一樣,什麼事情都要管,其中便就涉及了情報搜集一項。

    “啟稟大汗,我軍南側與西南一側,我軍已探明敵情。南側乃敵京都五軍營,人數達三萬于眾,領兵者是敵內閣司員李邦華。目前李邦華所部正于我玉田大營以南的楊家莊駐扎。”

    “而西南一側,乃敵順天、定真、河間、關寧軍及河南五府兵丁駐扎,兵力達五萬余眾!”

    赫舍里希福說的沒錯。

    在山西、山東以及河南三省的勤王大軍到來之前,順天府南邊的三府就已經是在寶坻方向頓兵了。

    而這自然是李邦華所要求到。

    听到近前之敵有近八萬余眾,皇太極便就有些躊躇了,但沒過兩息他便就恢復了正常。

    “那薊州方向敵情如何?”

    “回稟大汗,敵兵部尚書孫承宗,在薊縣囤積了近四萬大軍,據我軍探查,敵內部有不少關寧軍將領在。”

    “嗯,知道了,都來說說我軍該主攻那個方向?”

    听完赫舍里希福的話後,皇太極便看向了一應主將。

    “稟大汗,臣以為,我軍應當攻其寶坻。那里地勢平坦利于我軍機動,而且那里又距離敵之都城較近,一旦突入,我軍可直撲其都城門下!”

    話音落下,湯古代便就起身說道。

    “嗯,四貝勒所言極是,臣也以為當攻其寶坻。”

    隨著湯古代出言,營內到一眾戰將便就點頭同意了。

    “大汗,臣弟與四哥所言相左。那寶坻已有關寧鐵騎駐防,我軍一旦失利將會受到楊家莊一線之敵伏擊,所以臣弟以為,我軍應當攻南部之敵!”

    湯古代還沒高興一會兒,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阿巴泰便就站出來反對了。

    “老七你是什麼意思?!難道你是說四哥要把我軍往溝帶?!”

    “大汗,臣弟絕無此意,是四哥之策有漏。臣弟報君之心還望大汗明見!”

    見老四是搬出了如此借口打壓自己,阿巴泰旋即便就跪下陳明己心了。

    “夠了!吵吵鬧鬧成何體統?!老五你說說你的看法?”

    冷哼了一聲,皇太極便就看向了左側的莽古爾泰。

    自從他“戰勝”曹文詔後,便就帶兵回師突擊了石門鎮,由于石門鎮內人心不齊,外加有人投敵叛變,所以很快石門鎮便就被他攻破了。

    城破之後,徐成友、楊振、吳三桂三人旋即帶兵後撤,退守到了龍門口布防。

    而因此,他莽古爾泰是被皇太極狠狠的贊賞了一通,並賜予了其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大汗,要以臣說,臣以為我軍應全線出擊!若說要分個主次,那自當是攻其側翼,只有確保了我側翼安全,我軍才可發揮出全力!”

    莽古爾泰不是沒腦子的人,相反,他這個人是極其的有主見和謀略,並也十分好戰。

    的確,能作為後金的四大和碩貝勒,有哪一個是能簡單了?

    听到莽古爾泰的說辭,皇太極想了想便就做出了決定。

    “傳令三軍,即刻備戰。由莽古爾泰為主將,領三萬兵卒,于明日辰時攻我右側之敵!”

    “甦大汗,本汗命你部族隨我四哥,領兵一萬五佯攻其薊縣!”

    “其他人,則隨本汗備戰,待我正藍旗攻克我軍側翼之後,旋即西進攻其寶坻!”

    “是!”

    眾人旋即站起听命,言罷就出去整兵了。

    “張書緣,你在守哪里?是明都?還是寶坻?”

    說實在的,自從進入關內之後,皇太極便就打听起了張書緣,他相信能讓朱由檢做出馳援蒙古之事的人,絕不是泛泛之輩,肯定會在某個地方防御自己入侵。

    可時至如今,除了在薊鎮見到封疑似他的信後,他皇太極就再也沒听到過他的消息了。

    其實,這也不是他建奴斥候不給力,而是張書緣太過深居簡出了,平日里也僅僅是在大營前溜達溜達,根本就引不起斥候的注意。

    當然了,建奴斥候也不是全無收獲,據塔拜的兵卒稟報,駐守永平府的明廷大員是一位姓張的大臣,但其長什麼樣又駐守在什麼地方就搞不清了。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塔拜便就派人向皇太極稟報了,只不過這條消息目前是還在路上……

    我們再說袁崇煥一行。

    由于鯰魚關距離大安口並不遠,所以袁崇煥一行在出了城關隘之後便就疾馳了起來,打算趁著敵軍籌備城防的空檔搞他一手!

    但由于鯰魚關一域多山,馳道又在恢復之中,所以袁崇煥一行,就只能是選擇地形很是危險的道路前進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條道路名為沙嶺官道,而它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其南北兩側附有高山且有長時間的飛沙經過,所以便就得了個沙嶺的名號。

    而這沙嶺官道蜿蜒曲折,讓這僅有四里地的直線距離變成了八里,而除了道路曲折外,這里的兩側高山還十分高聳很適合再次埋伏兵卒。

    進入沙嶺官道後,袁崇煥便派出了大量步軍先行進入,嚴防敵軍設伏。

    可他沒想到,自己一行都快走出這官道了,卻硬是沒在這險地內遇到伏擊。

    見敵軍沒有設伏,袁崇煥是極為高興。

    “呵呵,看來那皇太極是調重兵深入了,若是以我來安排,我定會在此設伏保障後方退路!”

    高興的心道一聲,正當他準備下令沖出這險峻的關隘時,突然大軍前方就響起了數聲炮擊。

    “什麼?在這里伏擊我軍?這守護大安口的敵將是誰?”

    听到這聲音,袁崇煥瞬間就是一驚。

    按照他對建奴的了解來看,敵一向的作戰風格是,要麼主動出擊與你決戰,要麼就是引誘你到險地伏擊你,這還從來沒有過這種半路埋伏事。

    可想是這麼想,但眼前的混亂卻不能讓他無動于衷。

    “前軍後撤!”

    “斥候散開搜尋敵軍!”

    “炮營前出,待發現敵營後開火打擊!”

    “是!”

    一連串的軍令旋即下達。

    幸好,這關寧軍不同于其他糜爛的衛所,很快前方的混亂便就止住了,無數斥候紛紛進山,沿著陡峭的山坡就開始搜索。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搜索,很快斥候便探明了敵情。

    在臨出沙嶺官道的路口處,有一支五百人的伏擊小隊,而方才混亂就是因其放了幾炮打擊自己的前軍。

    一听真有伏兵,袁崇煥也不廢話,當即就命令炮營轟擊,步軍準備沖鋒。

    由于此間山勢陡峭,袁崇煥等人,是費了足足兩個時辰才消滅了這股伏兵。

    沒辦法,山勢陡峭,騎兵又派不上用場,而且等你的步軍沖上去了,敵軍就會一窩蜂的散開跟你打游擊。

    沒轍,為了確保大軍的安全,袁崇煥就只得是等處理完了這股伏兵在行動了。

    等他們解決了這股伏兵,時辰也來到了二月初五的申時。

    見天色已近傍晚,袁崇煥一行只得是進駐到了大安口以南的沙嶺官營。

    這營地一處專門為大安口兵卒安置的輪休場所,可由于此間已被敵軍佔據外加又有許多人撤走,所以這營地便就空了。

    站在沙嶺官營的城上,袁崇煥與王建義便就趁著天色,勘察起了敵情。

    這不看還好,一看袁崇煥就倒吸了口冷氣。

    只見,那大安口前是密布著溝渠,期間還附有大量的木刺,讓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防御騎兵的玩意。

    除了城下的險狀,城上的情景也沒好到哪兒去。

    通過千里鏡觀瞧,只見那城上滿是弓弩射手,火炮也有十門老舊重炮。

    除了這些之外,那城牆更是被敵軍在原有到基礎上加築了一番,目測其高度是有了個五丈之高十六米)。

    雖然此城的高度是新建的,但袁崇煥還是有些蛋疼。

    雖然此城比不上山海關城防的高度和硬度土坯還沒干透)但也不是一處可隨意攀登的城池,如果處理不當那肯定是會造成重大傷亡的。

    “王巡撫,此關你是何想法?”

    沒辦法,這大安口若不奪回,肯定是要影響自己後續的進攻計劃,因為這個地方太過關鍵了。

    一是此地南臨遵化北城。

    二是此地乃關鍵關口,若不收回此地,那自己收復羅文峪、洪山口及龍井關時是鐵定會被它襲擾後勤的,而一旦後勤被阻,輕則自己帶人逃亡,重則將使關寧大軍葬身于此!

    所以,無論如何,這大安口他是避不開的。

    “此關下官也沒什麼辦法。”

    看到眼前的情景,王建義也是沒什麼脾氣。

    看著他是一臉的苦瓜相,袁崇煥摸著胡子想了想,便就決定了明日的戰事安排。

    “傳我軍令,命人急速回大營調撥火炮彈丸!”

    “是!”

    一聲令下,軍中傳令兵旋即得令,翻身上馬就直奔薊縣而去了。

    沒錯,他的計劃是,既然此間必定會有大傷亡,那我就用炮彈砸之!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95章 優勢火力學說,收復長城關隘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95章 優勢火力學說,收復長城關隘三)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