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那倪博明三人便就帶領著麾下的百人小隊,趁著夜色避開明哨,就摸到了團莊村的左右兩側。
看了眼山丘下不斷巡邏的建奴士兵,倪博明就命人拿出了銅鑼準備模仿敵軍的軍令鑼聲了。
可就在這時,那小卒剛解開綁在架子上的銅鑼,不遠處的一處坑洞里就探出了一雙閃著精芒的眼楮。
嗖!
隨著這雙眼楮露出,下一刻一支強弩利箭瞬間就刺穿了那名手拿銅鑼的士兵。
“敵襲!!”
見自己人橫死,一些士兵瞬間就應激亂了起來!
但好在隊伍規模不大,帶領的兵官也全乎,所以僅用了三息功夫便就止住了這混亂。
在穩住隊伍之後,倪博明便走到了死去的兵卒身旁,蹲下撫摸著那根插在尸體身上的箭矢。
憑著那箭矢的插入方向判斷,倪博明很快便探明了敵軍暗哨的位置,應該是在自己的左側方!
“去給我搜!”
確認了大概的方向後,倪博明便命令麾下十名士兵就展開了搜索,而自己則是去拿起地上的銅鑼。
𧍒𧍒𧍒。
一陣連貫且遲緩的鑼聲瞬間就從倪博明的手中發出。
而幾乎是同時,就在倪博明手中銅鑼甭響以後,那左側方也傳出了一陣廝殺和哨子的鳴響!
這種種聲音瞬間在這寂靜的午夜所炸響。
隨著聲音的擴散,山坡下的團莊村瞬時就涌出了幾百號人,而這被警醒的人,在清醒的第一時間就握起了身側的兵刃沖出了大營了。
可等他們出了營帳後才發現,這哪兒有什麼敵人?
正當這群建奴士兵納悶的環顧東側時,突然,一聲嘹亮的哨子聲就從西側和北側響了起來!
“敵軍…敵軍包圍我們了!!”
听到這三方哨響,瞬間,所有人的心底便就想起了這句話。
一想到自己被包圍了,數以十計的建奴便開始企圖逃跑起來了,有拿刀搶奪糧食了,亦有如同蜂群搶奪馬匹的。
而很快,這數十人的混亂就演變成了整個前營的混亂!
瞧見敵軍亂起來了,倪博明三人同時眼楮一怔,心中一較狠勁,咬著牙就帶人撲向了敵軍大營!
見有明軍沖來,位于團莊村村尾的建奴大營前側就更亂了,一時間只覺的是有無數敵人在夜色里向自己沖來,根本就組織不起防御!
刷!
一刀砍死一名建奴,倪博明三人幾乎是同時涌入了建奴大營的左側和右側。
“四田,帶人給我去找敵軍的糧草輜重,找到後不用稟報,直接給我燒了!”
“是!”
沖鋒的路上,倪博明抓著一位麾下小旗大喊,而那名叫四田的小旗也知道自己等人是在做什麼,于是他二話不說,帶上自己的士兵就沖入了敵軍深處。
“給我拿來吧你!”
見屬下走後,倪博明死死捏著刀柄,照著一建奴的臂膀就是一刀。
鮮血瞬間迸射,而那人更是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刀給斬斷了臂膀,眼前一黑就疼暈了過去。
解決掉此人後,倪博明等人依舊沒有停下,反而是沖入了前營的營帳,企圖抓獲那些正在搶奪軍械的建奴。
面對突入而來的明軍士兵,那些搶奪軍需的建奴瞬間就是一怔。
可還沒等他們抄起家伙,一柄柄刀子就橫到了他們的脖子上。
“想活命跟我們走!”
撂下一句狠話,倪博明也不管這群人能不能听懂,押著他們就開始往外跑。
就在他們等人剛跑出前營不久,耳中只听嗖嗖幾聲,數枚炮彈便就砸落了下來。
見敵軍都對自己人開火了。
倪博明是萬分不敢遲疑,帶著人就一路疾馳南下。
由于建奴前營被炸,很快這混亂就止不住了,無數建奴是抄起家伙開始了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了。
建奴炸營了!
的確,對于古代士兵而言,無論是大明還是建奴,都沒有良好的心理疏導,每天過的都是提心吊膽,不知明日生死的日子。
所以,這種人就很容易受突來的軍令或偶發的壞事影響,輕則指揮混亂,重則炸營!
而面對這種情況,處理方式只能是二選一,要麼包圍勸解,要麼就地鎮壓!
很快,這團莊村的混亂就傳向了回羅莊。
听屬下稟報說前方敵軍混亂,似有炸營之象。
听到這消息,何鴻便果斷下令,命令大軍即刻展開炮擊,同時組織左衛與後衛步軍沖鋒。
……
炮聲旋即綻放,在這寂靜的夜里是遙遙傳出了百十里。
時間流逝飛快。
借助著敵軍炸營,不多時何鴻便親率敵軍殺入了回羅莊。
經過兩個時辰的征戰,灤州衛是全殲了這伙建奴!
結束了征戰之後,何鴻也並未歇著,一邊安排自己的副手審問倪博明綁回來的俘虜並打掃戰場,同時自己又親率左衛與前衛主力奔赴遷安城方向。
……
就在何鴻等人戰役打響的同時,張書緣這邊也有了意外之喜。
只見那五千訓練有素的火器兵,是整裝齊備的出現在了盧龍大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五千余人大軍,不單是手握徐孟破軍,每個人背上更背著一竹簍的破片地雷,臉上的神情極為堅毅,膚色在燭火的照耀下猶如修羅鬼魅。
很顯然這就是一支與其他衛所有區別待遇的部隊。
在見到這支軍隊的第一時間,張書緣瞬間大定,心中更是激動的無比!
因為,有這了這支部隊,那他這永平一線就有了絕對主力。
除了有這支部隊到來,同時還有著袁崇煥的親兵抵達,以及大量的軍需品到位。
而帶領這支山海關隊伍的人,是關遼東總兵吳襄!
對于這位的到來,張書緣很是納悶,心說他吳襄不好好的跟著袁崇煥,來找自己干啥?
見來人自報身份是遼東都司總兵吳襄,張書緣便就撇了撇嘴。
說實在的,他對于這家伙的印象並不好,因為,他吳襄是多次投降後金韃子!
“吳都司,先進帳說吧。”
看了眼頭戴軍盔,身負鐵甲的吳襄,張書緣便就請人進大帳說話了。
這跟隨吳襄而來的,還有其子吳三輔、游擊韓大勛等二十多位將領。
進入大營後,張書緣便就看向了吳襄。
“大人,末將來此是奉我遼東督師之命馳援我永平府一域。”
“是嗎,那本閣就代我永平府一域官兵多謝吳都司了。”
“不敢不敢,末將身為我遼東總官自然不得放任建奴宵小為禍一方。”
入座之後,兩個人自然是客套了一番。
“呵呵,吳都司此番帶了多人來?你家督師可計劃好了進攻時間?”
“回稟大人,末將此番帶了四千重步騎,除此之外末將還帶了封督師給您的信。”
可兩人見面,第一句話,這吳襄就道出了實情。
原來,自回歸本位後,袁崇煥當即就命吳襄率四千步騎大軍並攜帶一封“答謝”信,就奔赴向了盧龍,來報答張書緣的提點之恩。
對于袁崇煥來說,這要是沒他前日的提點,恐怕弄不好自己會直接下獄不可!
畢竟,眼下復遼大計破滅,他袁崇煥又作為第一責任人,說什麼都逃不過牢獄之災……
接過信封,張書緣並未第一時間查看,反而很是關心薊縣那邊的戰況。
“吳都司,我軍井兒峪戰況如何?孫尚書與袁督師可開始行事了?”
“回稟大人,我遼東官軍已于昨天申時便經行了一番作戰,具體情況尚不明確,但以末將猜測,那駐守石門鎮的莽古爾泰定會受損嚴重!而我此行除了要馳援我永平以外,還要前往建昌營組織官軍反擊!”
吳襄是實話實說。
听著他的話,張書緣就開始思索了,照這樣看來,那自己這邊制定的合圍計劃,最遲明晚就可以開始了。
“嗯,既然如此的話那我軍的作戰行動應該就無慮了。對了吳都司,你方才說要前往建昌營督戰?”
“正是。大人是否有所交代末將?”
“交代自然沒有,不過吳都司前往還是以大局為重,萬不可親趕一線。”
說實在的,這個人張書緣是很不想用他,但奈何,他現在處于遼東高位,想要換他也得等到戰後再說了。
“大人所言,末將不敢贊同。身為我大明武將豈能有安居後方之事?況且末將身負我東部重擔,這不赴一線又該如何指揮我軍作戰?”
吳襄自然是不敢接這話的,畢竟他乃遼東主將,這要是不上前線,那日後的麻煩事可就多了。
“呵呵,吳都司誤會了,本閣不是要你不上一線,而是說要你站在全局的位置上考慮,莫要因此失彼誤了大事。”
張書緣知道這老家伙的性子,這要是上了一線,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給你投降了。
“閣部說的極是。末將受教了。對了大人,此人乃我三子吳三輔,他今後便作為這支步騎的指揮了。您別看他年齡小,但他卻已是我前屯衛中的參將了。”
吳襄說著便介紹起了身旁的幾位。
“嗯,諸位不愧是我遼東虎將,精神頭很足嘛。本閣期待你們明日的戰果!”
看了眼這一屋子的遼東將領,張書緣便就笑著挨個掃了一眼。
的確,作為朝廷重點投入的對象,遼東軍隊要比其他幾個重鎮要好出太多了,不但馬匹軍械優先供應,吃那更是要比其他衛所好。
當然,這個“好”也只是相對來說的。
與眾人熟絡了一番後,吳襄便就起身告辭了,帶著一百余人便就奔赴了建昌營。
送別吳襄後,張書緣這才看起了袁崇煥送來的信。
而這封信說白了就是一答謝信,而除了其中的答謝之外,袁崇煥還在信中隱約許諾了,可以給他遼軍的幾個關鍵位置。
看完之後,張書緣不由的就是一笑。
說實在的,若他不是穿越而來的,就還真要上了這群貪官污吏的船不可。
因為,這群人給出的條件是一個比一個豐厚。
匆匆的將信燒毀,張書緣便看向了滿屋子留下的遼東將領。
“諸位將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人!”
“免禮,本閣廢話也不多說,既然你們是來馳援我永平府的,那本閣的第一道軍令便是命你們穿插至遷安以北與敵糾纏!”
看了眼這群人,張書緣便果斷開口。
“大人,這是何戰法?我軍倘若穿插至遷安以北,一無後援,二無友軍這……”
听到這,吳襄帶來的這群人就坐不住了。
“誒,諸位將軍听本閣把話說完。你們此去不為征戰,乃為牽扯!具體的本閣不好說,但有一句話,本閣可以贈與諸位。”
“敢問大人,是何計謀?”
看著張書緣好似是有大計要說後,吳三桂的弟弟吳三輔便就眼楮一轉道。
“計謀談不上。本閣要說的是,敵追我逃,敵疲我攻,總之本閣要你們吸引住塔拜的主力在我遷安以北打轉,勿要讓他們回轉薊鎮從而逃出關外!”
“敵追我逃,敵疲我攻……”
听到這番話,一時間,吳三輔等人便就眯起了眼神,而越琢磨就越覺的這句話有萬千道理在其中。
看著他們這一個個的陷入深思,張書緣不禁就笑了起來。
開玩笑,這是後世偉人總結歷史中所有前人所提出的名言,這豈能是沒有道理的話?
的確,你建奴騎兵是猛,沖鋒起來根本攔不住,但攔不住不代表我不能跑。
“好了,諸位都乃我大明的能征善戰之輩,本閣的這番話定然是能運用到。諸位還是速速整備一番,帶好軍械出發吧!”
喊醒了他們之後,張書緣便就讓這群人出去整備了……
時間匆匆,一夜光陰眨眼過去。
在這一夜之中,張書緣是一點困意都沒有,耳中盡是那漫天的炮聲。
可等了整整一宿,除了有幾次下屬稟報軍備到位以外就沒了別的消息。
就在他眼見天快亮時,三聲急報不約而同的就涌進了盧龍大營。
“啟稟大人,我軍成功攻克敵夏官營,斬敵三千四百余人!”
“報大人,我軍攻克麻官營,斬敵四千七百余人!”
“大人,我山西衛大軍已進駐遷安城西大張莊村,一夜征戰敵三千二百余人!”
這一聲聲戰報接踵而至,听的張書緣瞬間就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好!!!”
“我軍傷亡如何?”
站起來後,張書緣只激動了一息就問起了戰損的事情。
“回稟大人,我軍右翼戰死兩千余人,傷一千三百人。”
“我左翼戰死三千余人,傷兩千余人……”
“什麼?!”
听到如此戰損,張書緣便就死死的捏起了手來。
“傳令三軍,勿要戀戰直撲遷安城!”
“是!”
傳令兵旋即得令,轉而就沖出了大營。
“哼,皇太極你給我等著……”
左右踱步了兩圈,張書緣便冷哼了一聲,轉而就書寫了一封奏報�A稟朝廷。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