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73章 兵臨薊州重鎮、遼東官兵抵達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73章 兵臨薊州重鎮、遼東官兵抵達

    “報!”

    “啟稟總督,敵軍已佔據了我薊州鎮以北的三台山關、甦郎峪關及漢兒莊等地。目前敵軍正在集結向我薊州鎮大營進軍!”

    遷安城內,張書緣是同一眾永平府將官齊聚一堂。

    有薊遼總督劉策、永平知府孫遇,永平衛指揮使杜茂秋、東勝左衛指揮使陳靖華、興州右屯衛指揮使魏鵬及盧龍衛、開平中屯衛等大大小小三十余位文武大員在此匯聚。

    ps︰由于崇禎史料過于不全,一些名字我就架空了,大伙兒知道個意思就行,有知道的觀眾老爺可以補充,後面我都會改。

    一听軍中斥候來報,張書緣就從背後的牆邊轉過了身來。

    “眼下我薊州鎮百姓撤離如何?”

    回過身來,他沒有回復斥候的稟報,反而是問了一句最關鍵的問題。

    “啟稟總督,我薊州鎮一域百姓已撤離六成不到……”

    在明朝,文官帶兵之後會給予總兵官級總督頭餃,這永平知府孫遇稱呼的倒也沒錯。

    “不到六成……”

    也是,時間只有半個月左右,而薊州重鎮一域,據後世判斷大概是有著一千多萬的人口。而這麼多人口,想要在這半個多月里撤離,別說是眼下恐怕就連後世也難以做到。

    而據張書緣的調查來看,眼下的薊州及薊州重鎮是少說有個八百萬人朝上,畢竟這地區可是位于京師附近,而且又是處于燕山山脈與華北平原的過渡的宜居地帶。

    在了解到百姓遷移的困難後,張書緣旋即就下了命令!

    “去通知薊州鎮衛指揮使李智中,讓其堅守城池,逐步誘敵入關!另外再命太平寨官兵沿周遭山脈阻敵,重點要注意其騎兵,勿要與其糾纏!”

    “是!”

    斥候得令,旋即就急沖出營去傳令了。

    “諸位,此乃多事之秋,本閣多的話也不多說,但唯獨有幾條需要讓諸位銘記。一、諸位要嚴格遵守執行我部發出的命令,二、對于敵軍的目的諸位要了熟于心,三、眼下正值戰時,軍律要嚴格執行,若有投敵叛變者一律同視為建奴!”

    “是,我等謹遵都督之命!”

    “好!興州右屯衛指揮使。”

    “末將在!”

    “本閣命你,即刻奔于遷西城指揮我軍作戰,要盡力利用我軍已布置好的戰壕與之糾纏,逼其向正南進軍。”

    “末將遵命!”

    興州右屯衛指揮使魏鵬旋即得令,轉身就出營回奔了。而他們之所以聚在這里,是為了商討戰術方略!

    魏鵬走後,張書緣便就看向了遷安縣衛所的人。

    “本閣命你,即刻帶領麾下同知下屬坐鎮于城防四門,嚴防敵軍滲透夜襲!”

    “卑職遵命!”

    “孫知府。”

    “下官在。”

    “本閣命你,自即刻起開倉放糧,照應百姓。若城中安置不下者,可給予口糧讓其自行奔赴灤州等地!”

    “下官遵命!”

    永平知府孫遇旋即領命,但就在接令的瞬間卻是在低頭詭笑。

    開玩笑,開倉給那些賤民有何用?還不如留著糧食給城中的軍隊呢。

    他是這麼想,但張書緣卻好巧不巧的看到了其神情。

    雖然是看到了他的表現,但眼下卻一時半刻沒有理由殺他,只能是等其犯事或投降了。

    “其余人等,各歸其位,按照此前我等商議好的方針行事!”

    “是!”

    眾人抱拳領命轉而就退出了大營,直奔布置好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線了。

    在張書緣的計劃里,這三道防線是一層比一層厚重。

    第一道防線猶如麻布,盡管破開費力但也不是破不了,其戰法是利用山脈滋擾建奴,讓其稍敢有阻。

    第二道防線是猶如鐵桶,期間布滿了地雷、暗樁、壕溝高牆。

    第三道則是絕對防御,利用永平衛、盧龍衛、開平中屯衛及地方守軍主力,利用地雷戰壕以及大量火器,組成絕對防御網,將建奴堵在榛子鎮至建昌營一線!

    ……

    就在張書緣剛遣散各部將軍後,一聲斥候疾步聲就從大營外傳了進來。

    而此�A稟的是消息是,遼東關寧軍到了!

    一听是袁崇煥的人到了,張書緣趕忙放下手中的筆墨,帶著吳遵周與孫廷勛就去見人了。

    來到東城外,只見三支兵強將勇的大軍佇立在了門外。

    “開門,迎軍!”

    如歷史中不同,由于遷安城眼下是脫離了孫遇的掌控,所以便也就沒發生阻擋遼東軍進城補給的事了。

    “末將趙率教,劉恩方,裕侖,侯體乾,陳維翰,杜弘芳,李居正,趙率倫,趙鳳鳴拜見總兵官!”

    此時張書緣的身份早已是傳遍了整個北直隸地區,趙率教等人一進入撫寧就知道了。

    “諸位將軍快快請起,隨我入城暫休!”

    親手扶起這些個將軍們,張書緣就對此次戰役充滿了信心。

    進城入營,很快趙率教等人就問起了戰事情況。

    听他們這麼一問,張書緣便就猜到那袁崇煥對他們說了什麼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呵呵,戰事剛剛開始。諸位將軍請看!”

    見眾人問起情況,張書緣便就走到了帳中的沙盤旁,拿起放在沙盤旁的棍子就開始述說情況。

    “大人,我等眼下是否要支援薊州鎮?”

    趙率教看著沙盤中的情況,一臉正色的問道。

    而這趙率教是已有六十歲整了,別看其年齡大,但他卻是一員勇猛虎將,曾多次立下卓著戰功。

    只不過,由于歷史中的種種因素,以至于這位老將卻戰死在了遵化。

    “不,本閣的意思是,你們先稍作休整。然後奔赴建昌營至榛子鎮一線組織兵防,坐等建奴來襲!”

    “大人,這是為何?”

    趙率教等人是不了解情況,一听這話就懵了。

    “自然是守株待兔了。對了趙將軍,您這次帶來了多少兵卒?”

    “額…不多,末將只帶來了五千余人。”

    趙率教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言辭間很是沒辦法。

    也是,山海關還要屯兵防守,是絕對不能因為這己巳之變全員離開的。

    “這樣啊,既然如此,那本閣可請趙將軍分兵一半駐守太平寨一線吶?那里是本閣和陛下等人共同謀劃的反攻之地。”

    “大人言重了,末將在來時便听都督言語,讓末將遵命行事,所以大人有何軍令直接下令就是!”

    這趙率教很是豪爽,完全不像是一位六十歲的老人。

    “好,那事不宜遲,本閣便命你麾下裨將陣練、游擊魯之甲即刻遠赴太平寨!”

    “末將遵命!”

    趙率教一抱拳,旋即就下去吩咐了。

    做完了這一切,張書緣就走出了大營,眯著眼,看向了遷安知府的方向……

    一天後。

    皇太極也親率大軍來到了薊州鎮前的五十里處。

    “大汗,巴牙喇傳令兵)來報,發現前鹿兒嶺有敵軍設防!”

    “嗯,知道了。”

    听到這消息,皇太極便掃向了四周,打算看看能否繞過這鹿兒嶺直插薊州鎮了。

    可看了半天,映入他眼中的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山脈,只有眼前那一條官道可通向薊州重鎮。

    “傳令三軍,準備攻山!”

    “是!”

    一聲令下,身後的騎兵便就散了開來,讓出空間給後面的步兵部隊。

    雖然他後金是以騎兵聞名,但其步軍也是不容小覷,尤其是眼下他皇太極所率領的親兵部隊,更是有四分之二裝備了重甲。

    來到山下,皇太極看了眼身後的四千人的步軍營,旋即就拔出了自己的佩劍,用女真語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命令下達,身著重甲的步軍就舉起了鐵盾或滕盾,就開始向鹿兒嶺的正北面進攻了。

    隨著步軍開始行動,其身後的炮兵營也拿出了七尊虎樽炮和三尊紅衣大炮。

    炮火瞬時迸發,一如流星墜落一般就砸向了鹿兒嶺。

    “殺呀!”

    隨著火炮轟鳴,那兩千余重甲步軍就開始沖鋒。

    雖然這重甲軍行動遲緩,但其不怕刀砍劍劈,外加手中又有鐵盾和滕盾,所以很快就沖到了鹿兒嶺的山坡之上!

    見敵軍沖上來了,負責駐守在鹿兒嶺的賈安宜千戶,就抽出了腰間的佩刀。

    “弟兄們,建奴逞凶,隨本將與敵廝殺!”

    這賈安雖是知道些內幕,但他卻不是個臨陣逃亡之人,因為他是王永光于去年裁軍時留下的精將,對朝廷有著強烈的效力之心。

    沒錯,這明末的官軍雖然是廢弛不堪,但在這廣袤的中層軍戶里還是有不少人對朝廷盡忠的。而這再加上那句“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的話,所以哪怕是心中再有怨恨,但在拿到餉銀之後還是能夠爆發出強悍的戰力。

    賈安一聲令下,麾下的兵卒旋即就對涌上來的敵軍開火了。

    火槍激射,沖鋒吶喊,轉瞬之間就充斥在了這小小的鹿兒嶺。

    雙方兵卒是接連倒下,可礙于此為生死之際,每個人都迸發出了必死之念!

    建奴重甲兵是勇猛沖鋒,鹿兒嶺上的守軍是拼死血戰,但奈何由于鳥銃及三眼火銃的填充麻煩,不多時便就被建奴步軍沖到了陣地之上。

    “大明萬年,薊州鎮萬年!”

    賈安是高聲呼喝,手中的鋼刀是一下一下的揮砍。

    不多時他便就力竭了,被一重甲兵一槍刺穿了心髒!

    “將軍!!!”

    見自家大人戰死,賈安的副手旋即就接替了他的位置。

    “將士們,為我將軍復仇!!為我龍井關將士復仇,隨我殺呀!!”

    賈安的副手是高聲疾呼,帶著三位親兵就去搶賈安的尸首。

    來到近前,他剛準備拖拽,就見一明晃晃的長戈劃向了自己的腦袋!

    見長戈來襲,這副將一個側滾翻避開,舉起手中的長刀就是一刀。

    撲哧一聲,那揮舞長戈的重甲兵旋即就被他砍斷了手臂,鮮血瞬間就濺了他一臉。

    解決掉此人後,賈安的副手還想去搶上司的尸體,可他剛一動身,身後的方向就涌來了十位敵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娘的!將軍,老邱對不住了!”

    眼見敵人抵近,名為“老邱”的副將,只得是揮出一刀,喊著眼淚就帶人向後撤離。

    “將士們,上山跟他們周旋,為我薊州衛爭取時間!”

    “是!”

    命令頃刻脫口,而那忙于四處亂戰的兵卒旋即響應,紛紛擺脫對手就向山頂奔去。

    “追!”

    負責這支步軍的阿山葉臣,旋即就下達了追擊的命令。

    剎那間,重甲兵後面的普通步軍就涌了上來,掏出背上的弓弩就開始射殺逃亡的明軍。

    這一戰,雖是不起眼,但這支千人的千戶所部隊,卻是打出了大明的骨氣!

    “哼,這才對嘛。倘若此間要如漢兒莊那般,本汗到真覺的有怪了。”

    對于皇太極這個人來說,事情太順利他會覺的有怪,事情要是太不順利,他也會罵人呵斥,只有像這種有反饋的事情,他才會覺的正常。

    沒錯,這里之所以留有軍士,自然是張書緣等人的手筆。

    在張書緣與孫承宗及李邦華三人看來,這若是不給予些建奴抵抗,他皇太極是不會輕易深入的。

    而想要讓他深入,唯一的方法便是以戰利誘之,通過連續的勝利讓其心生狂傲!

    說實在的,這也不是他們三人想法奇特。而是這對于所有人來講,若是此處沒有抵抗的話,那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要好好想想,是不是他明廷有什麼奸計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73章 兵臨薊州重鎮、遼東官兵抵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73章 兵臨薊州重鎮、遼東官兵抵達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