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66章 凝聚人心,以備戰時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66章 凝聚人心,以備戰時

    “陛下,臣也是此想法。早在去年之時,臣已做出判斷。若臣是那皇太極于此情景,定會選擇南下!所以這針對袁督師的奏疏,應當是離間之計無疑,因為寧錦主帥不在,建奴就有了可乘之機。”

    張書緣想也沒想就丟出了這番話。

    在歷史上,袁崇煥人在邊關防線駐扎,都沒能阻擋住皇太極的兵行險招。若是眼下把袁崇煥給調回來,只怕那皇太極的膽子會更加的膨脹了。

    其實,眼下的袁崇煥是正在錦州城駐扎,收集動物皮肉和訓練軍隊了。而對于建奴南下之想,他也早已是上過了奏疏,並十分留意關外動向了。

    沒錯,袁崇煥除了給朱由檢上了那道“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的奏疏外,還曾在今年初春時上了一道“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指蒙古)為向導,通奴指後金)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只不過,那時的朝廷早已是做出了部署。

    而說實在的,這個時空的朱由檢還沒有前世的那般破防的被騙心態,更沒有對袁崇煥的五年復遼計劃有過太強的執念。

    他這之所以在掂量,主要是想他看看袁崇煥究竟有沒有走私,有沒有和建奴走到一起。

    沒辦法,眼下朝廷正在大稽走私,倘若他真涉及了這個問題,那自己到底要不要抓他?抓了之後的後果是什麼?這都需要他來思考。

    在方才看完了這封奏疏後,他之所以遲遲沒讓人去請內閣,就是怕這事被眾人拿來上秤。

    畢竟那貴為二品大員的三司大臣都被抓了,你這同為二品的封疆柱石要不要抓?

    “算了,袁督師之事先行擱置吧,至于建奴異動,朕命人時刻關注就好了。對于此事,朕不希望在朝中听聞。”

    說著,朱由檢便就掃視了眾人一眼,差點沒把這幾個老頭子給看毛了。

    沒辦法,自己實在是不願意拉袁崇煥回來受審,就只能是找個借口拖著。雖然是拖著了,但他同時又很希望建奴南下,以此來驗證袁崇煥的立場。

    在原有的軌跡之中,袁崇煥也是被人檢舉與建奴勾結,但那個時空的朱由檢卻也是不願意召他回京,而等己巳之變結束後,更是拖了近九個月的功夫,才決定了殺他。

    但不管是前世史中的袁崇煥,還是眼下的袁崇煥,都對于他朱由檢來說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前世史中的朱由檢是擁有著“五年復遼”和“五年扶正大明”的美夢。

    而對這個時空的朱由檢來說,袁崇煥很像是他正在打磨的一把利劍,他實在不願這把劍就這麼折了。

    在他的設想里,這把劍可以折,但最起碼也要折在戰場之上,有此才可告慰自家這數年來的投入!

    “臣等心中有數,請陛下放心。”

    听到皇帝這番話,韓等人便就知趣兒的點了點頭。

    “陛下,這既然建奴有所動作,那我們還是要早作提防的好。”

    見朱由檢不想在召回袁崇煥這個問題浪費時間,張書緣就便想拉著眾人提前布局了。

    “嗯,有所防備是對的。李愛卿你來給大伙兒說說情況吧。”

    “是。”

    听到這話,李邦華便自信而起,對著眾人就講起了自己的安排。

    “諸位同僚,李某在這半年中與孫大人協調了一番,加強了密雲、永平、大同、宣府等數地的兵防,而目前我北直隸地區兵員共有七萬人之巨,眼下正在修築城防。”

    “嗯,李閣員所辦果斷,若以此看來,若那建奴敢來,我朝勢必會讓其落個得身死的下場啊。”

    見李邦華做出了如此部署,韓等人便滿意的笑了起來,而楊景辰的臉色反倒有些暗淡了,沒辦法誰讓那袁崇煥是韓這個東林頭頭的人呢。

    “如此安排自是不錯,不過諸位可曾想過,一旦建奴南下必定會帶大量軍士,如此兵將只怕容易讓我京畿涉險吶。”

    听到李邦華爆出的人員數字,張書緣琢磨了一下便就起身反駁了。

    在他的記憶里,這己巳之變建奴可是投入了至少五萬余人,其中兵員構成大多還是其主力部隊,而除了兵力之外,對于大明的考驗還有一道,那便是人心。

    因為眼下建奴的強盛早已是人盡皆知了,再加上那諸多醉心于名利場的膽小之徒,只怕是會有不少人望風而降。

    “那張閣的意思是兵將還不夠?”

    李邦華好奇的看著張書緣,不但他是這樣,就連知兵事的王永光也是這樣。

    “對,要讓我說,我朝保守估計得投入二十萬人左右。而且,若我朝真有此難,我希望李大人能放建奴進來!”

    “為何?!”

    這句話道出,不單是近前的人懵了,就連一直在旁邊候著的王之心也懵了。

    “因為,我想消滅建奴!”

    “消…消滅建奴?!”

    一听這話,眾人是在心底里直呼佩服。關于消滅建奴,這個詞兒也只是他們在做夢時夢到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何消滅不了呢?如今我朝已重點部署了北直隸一域,既然他敢動,那為何我等就不敢放他進來?”

    “張大人的意思是關門打狗?!”

    李邦華听出了這言語中的意思。

    “沒錯,就是不知諸位對張某這想法是如何見解的了。”

    說完這番話,在場的每個人都在思索這個問題。

    說實在的,某些時候這眾人還是不想面對那關外女真的,因為這數年來的對弈,大明是輸多贏少,簡直都快被打怕了。

    “張閣員是年少力強,辦事有章不錯,可…可這風險會不會太高了?我等周知,那建奴野戰軍力強悍,倘若放進來沖擊了京畿該怎麼辦?陛下的安危該怎麼辦?”

    思索了一息,眾人便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諸位試想,若建奴南下所求是何?是攻佔京畿偷天換日?還是闖入進來劫掠一番?當然那皇太極也是有能力的貨,也不免他進來傳播威名,為後續的戰事做準備。”

    張書緣說的沒錯,歷史中的皇太極在沖入薊州鎮後,就曾嚴格下令屬下將軍,嚴禁軍士屠殺歸順軍民,不得拆散百姓家庭,強佔財務婦女破壞房屋、廟宇,而其對此的懲罰是賜予鞭刑!

    當然,他皇太極可不會打死自家人,而他之所以如此下令,主要是為了防止士兵因貪婪延誤了軍機,還有拓展自己的名聲威望。

    “若換我是那韃子,那南下勢必是以劫掠物資為重,畢竟塞外苦寒,遼東更是出了名兒的寒冷。”

    “李大人說的沒錯,所以我才在想這能否在內地殲滅之!當然,敵方戰力強橫,若無法殲滅,但傷其一二也是好的。這也能為我朝未來的反攻做下鋪墊。”

    “嗯,張卿所言有理。諸位怎麼看?”

    听張書緣說了這麼多,朱由檢也有些心動了。

    “陛下,話雖如此,可如此施為,那軍中糧草、軍餉俸銀該如何給予?”

    “王二,去叫溫尚書來。”

    見韓撇出了這個問題,朱由檢就只得是去請溫體仁了。

    很快,溫體仁在一陣的小跑中進入了養心殿,在入殿之後,他便直接來個投地大禮,腦袋是重重的磕在了地板上。

    見他跑的如此急切,又是這般獻殷勤,韓就不由的冷哼了一聲,楊景辰更是微昂起了頭來裝作沒看見。

    瞧見這群人是這樣子,張書緣就感覺到有些好笑了。不過,正如老話說的好,烏鴉落在豬身上,看得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臣溫體仁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呵呵,起來吧,這一路跑累吧?王二還不快給溫尚書賜座?”

    這自從前日跟張書緣談了有關黨爭的事情後,朱由檢就便開始有意無意的善待起了溫體仁。

    而這一下,可沒把他給高興壞了,只覺的自己不日就將會進閣了。

    “謝陛下,謝公公。”

    微微俯身坐下,溫體仁就有些好奇的看向了在此的眾位閣臣。

    “溫卿,朕如此召你前來,是有一事想問問你。”

    “還請陛下直言,若臣通曉定無不言。”

    “誒,朕不是問你其他事,而是問問我戶部。眼下庫里還有多少糧草和銀錢?”

    見溫體仁是這般的謙虛,沒來由的朱由檢也對他有了幾分好感。

    “回稟陛下,目前庫內有糧二十三萬石、銀二百一十七萬兩,金九萬七千八百五十一兩。”

    听到溫體仁的言語,朱由檢是直呼這錢不夠花。

    “嗯,那諸藩私產還有多久可運抵京師?”

    “回陛下,于去年冬時起,諸藩捐贈的私產現銀,共計兩千二百五十七萬兩。刨去今年四月份運抵京畿的一千六百萬兩,剩余的銀兩還在路上,不過以今日算來至多還有個十余天就能到京了。”

    溫體仁的記性很是不錯,這事情都過去了這麼久了,還能記得這麼詳細。

    “此事辦的不錯。不過,溫卿,這諸王田產你可有處理?糧庫可有釋放?”

    “陛下,自臣受理以來,第一時間便將田產出租于了農戶,糧庫則是開放了七成發往了受災省份。”

    “辦事按章,溫卿朕命你即刻將諸王剩余糧草調撥與京畿,我朝要有大用!”

    听了這麼多,朱由檢及眾人心中也就有了數。

    “臣遵旨,臣這就去辦。”

    “呵呵,不著急,此事稍後再辦,你留下听听吧。”

    見溫體仁要走,朱由檢突然就想起拉攏他的事兒了,于是就選擇將他留了下來,反正,這要是打起來了運送輜重的事兒還是要交給他來負責的。

    “是。”

    “韓師傅,這糧草輜重應該沒問題吧?”

    溫體仁坐下之後,朱由檢便就看向了韓。

    “回陛下,老臣對此沒有疑問了。可…可除此之外,若是將戰場放在我京畿附近,那這數萬百姓該如何安置?”

    轟,隨著這句話一出,朱由檢便就冷靜了下來。

    是啊,關內各城哪處不是自己的城池?那些人又不是自己的子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陛下,此事我有解法。”

    見朱由檢冷靜了下來,張書緣就起身說道。

    “陛下,附近百姓可遣散安置,一部分遷移至京師和周遭幾府,剩余一部可安置到天津一域,至于周遭容納不下的百姓,可給予一筆安家費,使他們可以躲避戰火……”

    這事情就是如此血腥沒辦法,眼下的城池可不像後世那般密集高聳,能容納下數百萬居民在一座城里。

    雖然感覺此事是有虧與百姓,但張書緣卻明白,這建奴不早一點解決,大明百姓未來遭受到的苦難就只會是越多。

    “陛下決不可如此,倘若做出此舉,無疑是與背信棄義之輩相當!您乃我大明國君,天下臣民的君父,您可不能如此啊!”

    見張書緣出的是這主意,楊景辰、李標等守舊大臣就跳了出來,韓更是直接跪了下來。

    “陛下,臣知曉此事之罵名,但為了我大明朝及萬萬百姓,臣願意擔下此名!”

    張書緣是毫不做作的跪地請命,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楮是一片通紅。

    “張閣…你!!”

    一時間,不但朱由檢動容了,就連這些個守舊大臣也動容了。

    而張書緣想擔下此名,那後果無異于是身敗名裂的下場,不管是此役有沒有勝利,都會是這個結果。

    “啟奏陛下,臣李邦華願同張閣協辦此事,若此役不成,臣願以死謝罪!”

    到了這個時候,李邦華這個大好青年,自是無比動容,心中的理想也瞬時迸發,壯起了膽色就一同跪了下來。

    不就是個人榮辱嗎?這與大明社稷有何可比?

    “李卿……”

    看著跪地請命的二人,朱由檢是紅著眼眶,不經意間眼角便濕潤了。

    “二位愛卿快快請起。”說到這里,朱由檢便不由自主的深吸了口氣“朕得你二位臣工,朕真是三生有幸。”

    “陛下,不可啊!”

    韓等人雖是動容,但他們決不能允許皇帝在自己任上做下如此駭然之舉,這要是傳出去了,那史官該如何記載他們?後世子孫又該如何辱罵?

    “好了,都給朕起來。朕說過,防御建奴之役由朕全權擔責,你們就不要再勸了。”

    朱由檢是一語雙關的開口,言辭間充滿了狠厲。

    “陛下不可如此,常言道君辱臣死,您這麼做豈不是要讓臣等無顏再見天下?!”

    眾人是齊齊的開口,每個人的臉上都掛上了淚水。

    “陛下,若您執意如此,那就請恕臣的罪過吧!”

    事情到了這里,李邦華與張書緣便就重重的叩了一首。而他倆的意思是,你要不答應我們就不再听從你的軍令了,至少在建奴異動結束之前是這樣的。

    “你!!禁軍何在,還不快速速拿下此二人!”

    見張書緣二人形似逼宮,韓便就大呼小叫了起來,那神情似乎是恨不得生吞了他倆。

    “閣老說的不錯,你二人狼子野心,陷吾皇背棄百姓!陛下,臣李標覲奏,請您即刻緝拿此二賊!”

    李標說著便也重重的磕在的地上,腦門子都見血了。

    “夠了!!此議不必在論,朕意已決,定要殲滅來犯之敵!當然,這名聲也決不可由你二人承擔!別忘了,朕才是這大明的皇帝,做這事還輪不到你們的身上!”

    “陛下,陛下不可呀!!”

    听得此言,韓等人是痛哭流涕,宛如死了爹娘一般。

    “韓閣老,你們也請起來,此非是朕願傷百姓,是那建奴,是那皇太極!是他逼朕!朕要不這麼做的話,只怕那建奴會愈來愈強,屆時別說這區區名聲,只怕朕,你們還有朕的子民皆會因其而亡。所以,朕要為我大明子民謀得勝利之路!”

    說實話,今天的這番議事,是大大出乎了張書緣和朱由檢的預料,而張書緣本以為只要自己承下這惡名,朱由檢和韓等一眾高官便就會答應了。

    但可惜,朱由檢在他這一年多來的燻陶下,也生出了擔責之心,不但敢主動背鍋,竟還道出了這番強心之言。

    韓等人是依舊苦求,仍舊不願起身。

    “好了閣老,朕知道你們是為朕這個君父好,但這就是現實,是朕該背負的責任!”

    听到這句話,韓等人突然就感覺眼前的皇帝,不再是那年僅十八歲的皇帝了,反而更像是位聖人了!

    因為,自古以來還從來沒有那個帝王能說出這種話的。

    “既然陛下執意如此,那老臣便就與陛下共進退,請陛下成全!”

    到了這個時候,韓也明白了,這皇帝的心思是擋不住了,與其阻擋撇清關系被後人辱罵,還不如跟著皇帝搏上一搏,搏成了功成名就、流芳後世,搏不成,也好過落得個不忠不義的罵名。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66章 凝聚人心,以備戰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66章 凝聚人心,以備戰時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