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64章 東浙二黨的判罰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64章 東浙二黨的判罰二)

    廷會依舊繼續。

    將劉偉誠押解下去後,百官便變的諱莫如深了起來,尤其是東林黨人,每個人都在思量接下來該怎麼辦。

    反觀以姚宗文、劉廷元、溫體仁、周延儒四人為首的士大夫集團,則是在低頭輕笑,似乎很樂得見到這個場景。

    也是,作為東林黨的冤家對頭,這幾人是十分排斥東林黨人的。

    雖然眼下溫體仁是與姚宗文等人站在了一起偷樂,但他卻不是一個真正的浙黨人士。

    據前世史書記載,溫體仁在崇禎年間的政治活動有很強的獨立性,既會對東林黨排斥,又會做出不合浙黨利益的政策,而且他還曾迎合朱由檢的喜好與國家利益,多次試圖化解黨爭。但可惜他的舉措多以失敗而告終

    這再說眼下,自從溫體仁從南京禮部調來之後,便就接手了全國賑災事宜,而他想要做好賑災事宜,首當其沖的第一要務,就是與深扎在南方的浙黨群賢打好交道。

    畢竟,這浙黨人大多數是身在南方的地主階層,而溫體仁想要搞到除了海外的糧食就得去找他們幫忙!

    所以說,他這個人完全就是個自私自利之人,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正當浙黨眾人在想是不是該落井下石,翻出些東林黨的舊賬時,就听身在二排站立的張書緣走出來說道。

    “臣張書緣啟奏。”

    “張師傅請講。”

    見小哥出來了,朱由檢就收了收怒火。

    沒辦法,劉一眼下未到京師,這時間也不能全耗在這事上面。

    “啟奏陛下,臣奏此次南巡稽查一案。”

    “據臣與廠公等人查明,此次走私逆案涉及深遠,已有三十余年之久。而涉案人數更近萬人之巨。據涉案罪員供述,首惡源頭為江西府、浙江府、福建府三司之人!”

    “而臣等在巡視調查時,曾多次遭遇省府之人刺殺,若非司禮監張公公在危難時挺身而出,急調廣東都衛協調,恐怕臣等定會葬身山腹。”

    張書緣深知這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而這番話一出,想必那浙黨之人也無話可說了。

    畢竟堂堂內閣大臣和東廠提督都差點被害,這還能有什麼理由去反駁?總不能說是他們這幾人都是在玩“以身飼虎”那套,來陷害他二黨成員吧?

    “什麼?!當真如此?!”

    一听這話,不但朱由檢驚了,就連內閣首輔韓在內的諸多大臣也驚了。

    說實在的,他們這些人是能想象到這其中的險峻,但沒想到這三府竟然被人給抓到了小辮子!

    “回稟陛下,此言當真,這是臣所撰的被襲一奏。”

    張書緣唯一躬身,從懷里取出準備好的奏疏就舉過了頭頂。

    見小哥開始收尾了,朱由檢就便看了眼王承恩,而王承恩旋即便就將那奏疏給取了上來。

    奏章離手,張書緣非但沒退回原位,反而是依舊繼續開口。

    “陛下,除此之外,臣等在巡查南方諸省時,還遇到了龐然山匪,那諸多匪徒與地方勾結,或是欺壓劫掠民眾,亦或是參與走私,為那罪員逆徒運送貨物。而這些涉案之匪已據此獲利達數十萬兩白銀!”

    “除了山匪之外,三省各地皆有世家豪族涉及于此。而他們所犯之罪不亞于三司之官!”

    說著,張書緣又從懷里掏出了幾封奏折。

    “一並給朕呈上來。”

    “是。”

    王承恩再度下台取奏。

    奏章在手,看了兩眼,朱由檢啪的一下就將奏折給扔下了皇位。

    “哼,真是朕的好大臣!”

    朱由檢是眼冒火星子的說道,那聲音恨不得是帶著刀子立馬剮了奏疏上的這些人。

    “陛下恕罪,是臣等治理無方,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見皇帝是徹底震怒了,朝堂百官便就齊刷刷的跪了下來。

    “哼,浙江、福建三司何在!”

    “臣在!”

    一听這話,站在第三排左列的吳伯輿、張爾基、嚴紹輝、陸問禮、徐本望以及剛剛于去年升任到福建左布政使兼巡撫的熊文燦便站了出來。

    “給朕解釋解釋!”

    “陛…陛下,臣等知罪,還請陛下勿要惱怒壞了龍體。”

    見到這一幕,吳伯輿等人都快嚇尿了,心里想好的說辭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了。

    “哼,勿要壞了龍體?那爾等為了朕的龍體,就選擇隱瞞不報?!是不是非要我大明江山亡了你們才甘心?!”

    “陛下,是臣等之罪,臣等巡察已久,並無發現下轄之土有如此逆事!”

    身子一抖,那股害怕的感覺瞬間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清醒。

    在吳伯輿等人來看,眼下決不能承認自己知道走私之事,只要咬死了不知,若是沒有證據的話,皇帝也不能殺自己。

    “是嗎?太蒙熊文燦的字),你來說說?”

    見吳伯輿等人是咬死了不知,朱由檢就打算看看熊文燦的意思了。

    “啟稟陛下,臣自去年三月上任以來,臣便巡撫福建各地,此事早有耳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熊文燦雖是身著文官服飾,但其身上卻透著一股若有若無的軍人氣概。

    也是,他熊文燦出自軍籍,又負責過井陘軍務,有此氣場也屬應當。

    “哦?早有耳聞為何不報?!”

    “啟稟陛下,自天啟年間時,我朝沿海便匪禍不斷,時常有海盜侵襲。而臣自上任之後隨即便下達了打擊圍剿之命。歷經一年余光陰,臣已殲滅十余處海盜據點。本以為切斷走私出口後,此事便會消際。”

    “而臣之所未報,是因臣主要將心力放在了打擊海盜之上,打算等全殲匪徒之後再行回稟。還望陛下恕罪!”

    說完這句話後,熊文燦便就把頭低低的垂到了地上。

    “嗯,做的不錯。”

    听到熊文燦的解釋後,朱由檢是長吁了口氣,他方才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人,誤把他復起調到了福建的位置上。

    “謝陛下贊賞。”

    見皇帝沒生自己氣了,熊文燦也沒敢起身,依舊是跪在原地。

    “熊大人,除了此事之外,你就沒有別的想說的?”

    瞧見熊文燦是被嚇的不輕,張書緣便就想拉他一把了。

    在他看來,這熊文燦還是不錯的,不但打擊了走私還保護了一方安靜,再加上他在史書上的記載,所以不免就對他多了些好感。

    “有!啟稟陛下,臣此次進京是為回稟海上要務。”

    “講。”

    見似乎是自己沒選錯人,朱由檢就對他消了些氣。

    “啟稟陛下,臣此次進京是為報海盜首領鄭芝龍歸降之事。”

    “哦?此言當真?!”

    這鄭芝龍歸降的事情,本該是發生在去年四月的事情,但不知是怎麼回事到了如今這崇禎二年才發生。

    “此言當真!那廝為表心跡,又恰逢我府大旱,他便獨自以私財救濟災民,獲救人數已達兩萬余人。除此之外,此人還十分善于海戰,與臣協同之下共剿滅七處海盜據點。”

    熊文燦是實打實的說道,言辭間也不見有說謊的跡象。

    這別人不知道,但張書緣卻是知道。這與其說是鄭芝龍自己賑災,倒不如說是他熊文燦在背後支持,因為這位海盜頭子可是厲害的很!

    據史書記載,天啟六至七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赤地千里,許多村落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農歷二月,鄭芝龍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台拓墾,至一六二七年已有船七百余艘,由于明朝視其為海商。對百姓很仁慈,不但不殺人,還救濟貧苦,威望比官家還高!

    除了這賑濟災民的事外,這鄭芝龍的海戰能力也是獨步于一時。

    在天啟七年時,荷蘭海船進入東亞,雖然當時的明朝從海洋退縮,但民間海上力量的日益擴張強盛,荷蘭船只要一在近海露面,就會被鄭芝龍截獲,為此,雙方還發生一場海戰,由駐台荷軍對陣鄭軍的戰爭,結果是荷軍敗北!

    “好,熊愛卿此事辦的不錯,起來吧!”

    見自己沒選錯熊文燦後,朱由檢終于是笑了起來。

    “謝陛下。”

    站起來,見自己似乎是沒事兒了,熊文燦就打算回歸本了,可就在剛準備挪步子時,朱由檢卻開了口。

    “既然鄭芝龍有功于朝廷和省府,那朕就授其為海防游擊之職,望熊愛卿好生愛戴,使其繼續為我朝海防基業添磚加瓦!”

    “臣遵旨!”

    熊文燦是開心的嘴都笑出了花了,本以為這場禍事要燒到自己身上了,但沒想到這突然就來了個柳暗花明。

    這說實話,張書緣本來還想著,等處理完了己巳之變再去會會這大名鼎鼎的海盜頭子,但沒想到自己這還沒動身,就被人給截胡了。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就有些哭笑不得了,這也許就是天命吧,哪怕是身在這另一時空,這有些事情還是要交給該負責人的去操弄……

    聊完了這件事後,朱由檢便就把目光朝向了跪在地上的吳伯輿等人。

    “你們說說吧。”

    听著這句話,吳伯輿等人是心里直罵娘,這怎麼說?說自己知道?

    說知道那豈不是等于自尋死路?可說不知道,看皇帝這樣若沒個好的解釋,非扒自己一層皮不可!

    “陛下,此事既然已由張閣部等人查明,臣吳伯輿懇請陛下,立判他們逆亂勾結之罪,而我省府涉案之員要嚴懲不貸,如此方可才能為世人警示。”

    吳伯輿是顧左右而言他,對于朱由檢的問話是完全不敢正面回答。

    “啟奏陛下,臣等在浙江府稽查之時,不但常見匪患,還有三司之屬逆行犯上,都司之指揮僉事狗急跳牆,挾兵據守省府,妄圖加害我等。若非臣提前預感只怕,臣與曹公公等人非葬身杭州城不可!”

    見吳伯輿是顧左右而言他,張書緣也不慣著他,當即就拿出了他屬下謀反的事。

    “此言當真?!”

    而這次,還沒輪到朱由檢開口,身為浙黨大佬的周延儒就不可置信的開了口。

    “周侍郎,你是覺的本閣是在以一城百姓之命亂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見周延儒跳了出來,張書緣回過了身來怒視著他。

    這周延儒此時身擔禮部右侍郎與翰林院侍讀學士之職。而他這個位置是有望進入內閣的。

    而在歷史之中,他與溫體仁關系斐然,承諾互相舉薦對方入閣,也同時出手阻擋了錢謙益入閣。

    若非去年張書緣搞出了這麼多事兒,恐怕這二人早已是達成了目標。

    “不敢,下官不過是震驚……”

    見張書緣是如此言之鑿鑿,周延儒不知為何就少了些膽氣,旋即就看向了溫體仁,打算請他出手來言語一二。

    可溫體仁不是傻子,早在去年他就見識到了張書緣的不凡,所以此時他肯定是不會站出來的。

    雖然是不願意站出來,但見到周延儒求援的眼神,溫體仁終究還是決定說上一說吧。

    “啟稟陛下,周侍郎也是過于震驚了才會沖撞部堂,而我朝眾所周知,那浙江府身為我朝稅負重地,官員之多豈能發生此等禍事?當然,本官也不是在說張閣您所言有假,而是本官及各部大臣實在是難以理解,還望閣部見諒啊。”

    見溫體仁似乎是想打圓場,可張書緣卻不願意讓吳伯輿逃過此劫。

    “溫尚書此言的確有理,可事實擺在眼前,若非當日本閣求援于應天府,只怕您可就見不到本閣了。”

    撂下這句話,張書緣就回身看向了朱由檢。

    “陛下,臣之所言證據確鑿,這是鎮遠侯顧肇跡的親筆奏疏,以及杭州左衛指揮僉事甦重四的供詞。”

    說著,張書緣又從懷里掏出了兩張奏折。

    他之所以沒一次性拿出來,是想好好打一打浙黨人的臉。

    接過遞來的奏疏,朱由檢是仔仔細細的翻讀。

    這不看完還好,看完之後,他的火氣瞬間就冒出了七丈高!

    “哼,都給朕好好看看,這就是爾等口中的瑞和之地!此賊不但敢勾結刑司經歷,私放獄中囚徒,還敢與右衛勾結以下犯上意圖謀反!這就是你們的說的重地?!”

    冷冷一哼,奏疏再度被扔下了皇位。

    “臣等有錯!”

    百官再度跪地請罪。

    “哼,吳伯輿如此罪證,你還有何話可說?!”

    “陛下,這…這都是甦重四倒行逆施,勾結下屬意圖謀反!臣對此事並不知曉,還望陛下明鑒吶!”

    吳伯輿是無話可說,只得按照早已思量好的計策來應對。

    沒錯,他這話的意思是,是甦重四一個人搞的事,跟浙江三司都沒關系,要殺就殺他一個人好了,而自己充其量是犯了個失察失職之罪!

    “好一個不知,好一個倒行逆施。來啊,將吳伯輿、張爾基、嚴紹輝、陸問禮、徐本望押入昭獄受審!”

    “陛下,臣等冤枉啊!”

    “陛下!臣等真是不知啊!!”

    瞬時間,吳伯輿等人便哭爹喊娘的叫喚了起來。

    “陛下。”

    見吳伯輿等人如拖死狗一樣被拖了下去,朝中的浙黨成員就想開口求情了。

    “怎麼?諸位臣工是想說他吳伯輿等人有功于朝廷?哼,朕告訴你們,在朕這里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從來沒有功過相抵一說!”

    “陛下不可啊,吳布政時至如今,可沒少為我朝廷建功效力啊。若僅憑這一張口供便入昭獄,這實乃為人詬病吶。”

    這一下輪到浙黨犯愁了,東林黨卻開始了偷笑。

    “諸位愛卿放心,此案朕定會查明!”

    “擬旨,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此番走私謀逆大案,東廠、司禮監介入過問,待查明真相之後于午門問斬!”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吳伯輿等省府大員,參與到了這走私謀逆案中,但朱由檢還是不死心的想調動中樞力量在查驗一番。

    “另外,調高弘圖、錢象坤入主浙江三司,任高弘圖為宣稱布政司左布政使,錢象坤任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範景文暫任都指揮使司指揮使!”

    “臣等遵旨。”

    被點到名字的幾個衙門尚書,旋即出來領旨。

    “退朝!”

    說罷,朱由檢便一甩龍袍走下了皇位。

    而朝中百官是一臉的苦澀,無論是東林還是浙黨,都在今日這件事上栽下了大跟斗。

    沒辦法,誰讓他們的人被張書緣給抓到了罪證?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64章 東浙二黨的判罰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64章 東浙二黨的判罰二)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