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21章 李若鏈來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21章 李若鏈來信

    “既然這樣的話,諸位同僚那請回去再核算核算。如此預算絕不能就這麼呈遞到陛下面前。”

    “是閣老,我等再行研究……”

    “好,既然如此那本閣就勞煩諸位同僚了。”

    听完了溫體仁與孫承宗的話,韓就頭疼了起來,只因這倆部門就佔據了近八百萬兩的支出,而眼下的押送入京的去年歲入也不過是有三百余萬兩現銀,外加價值三百余萬兩的糧食、絲綢布匹、古玩珍寶等物。

    這場開朝前的小會至此便也就沒聊出什麼了,因為溫體仁和孫承宗要的錢太多了,多到都擠壓了其他部門的預算,以至于刑部、吏部、禮部還有張書緣的商業司根本就沒法再提這事了。

    所以韓自然是說什麼都不同意如此上奏,因為這極容易會引起皇帝的不悅。

    走出韓府,回想著方才韓那頭疼的樣子,張書緣也沒去偷笑,反倒開始琢磨起了能否借此機會來改革大明的稅制。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問,你把整個京城的官都給篩一遍朝廷不就有錢了嗎?

    可這事在張書緣看來,搞抄家殺人那套,始終不是長久之計,而這麼搞有兩大顯而易見的弊端,一是搞的過火了容易逼反百官,二是容易搞的人心惶惶,無人敢在做官。

    當然,這也不是說他不搞吏治了,而是要來個溫水煮青蛙,抓到一個處理一個,慢慢的給大明體骨療傷,如此才可盡量的減少朝廷的震蕩。

    腦子想著眼下的困境,沒過多久張書緣就一拍腦門松開了緊皺的眉頭,心說這亂的差點都忘了諸王的家產……

    隨著想起此事,張書緣悠著的心便就落了下來。

    回到自己府上,連水都沒來及得喝,他便就開始梳理起了眼下的情況。

    一、大明需要巨額錢財賑災。

    二、眼下需要繼續加強軍備,成立軍校。

    三、魚鱗冊要重新理清。

    四、如何發展國力民生。

    五、加大投入火器與農業研究。

    六、興遠洋貿易。

    七、革除貪墨舞弊裙帶之風。

    八、興造基建。

    而這八點,正是眼下大明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可這些問題無一不是需要巨量的錢財才能搞定的事。

    單就說軍校一事,你不可能只在京城一城搞吧?還有那最重要也是最要命的天災,那同樣是需要無數錢財,因為由于小冰河引起的災難可不止是有旱災,還有蟲災與瘟疫,甚至弄不好,大明還得在醫學上投入大量的錢財。

    看著桌案上寫出的種種問題,張書緣就頭大的想撞牆了,可偏偏這些問題還不是一時半能解決的。

    當然,其中也有比較簡單的事,那便是革除貪墨舞弊裙帶之風,只不過這件事就需要考驗他與朱由檢的辦事技巧了,既不能逼反百官,又得能讓朝廷撈到錢。

    正當他思索著如何開展今年的計劃時,黃俊力的聲音就從書房外響了起來。

    听到聲音,張書緣一愣,心說這大過年的是誰來找自己,自己在京城也沒啥朋友啊。

    可打開門一看,卻見在黃俊力的身後站著一位皮膚白皙的青年。

    “正化兄,你…你怎麼出宮了?”

    看到這個人,張書緣就是一怔,很顯然他面前的人正是那傳聞中的“武林高手”方正化。

    “奴婢不敢尊兄,奴婢出宮是奉陛下旨意來請您入宮的。”

    “哦,是這樣啊。我還說你這是休沐了呢。正化兄請稍等容我收拾一下。”

    搖了搖頭,張書緣也沒管他敢不敢與自己稱兄道弟,轉而就收起了書房桌上的紙張,揣進懷里就跟著他出了家門。

    而他之所以帶上這個東西,主要是怕被府上的人給看到,鬼知道府上的下人中有沒有見錢眼開的人,拿著這張紙跑去找別人。

    這不是說他對自家府上的人不放心,而是他太知道人性了,如此重要的東西一旦流出去,只怕沒到晚上百官就會去午門逼宮朱由檢了……

    跟著方正化一路前行,張書緣就不免好奇,為啥是他來召自己,而不是王承恩。

    面對他的疑惑,方正化想了想便就說“張閣,王公公有要事在身,故此陛下才命我來召您。”

    “有事?”

    一听這話,張書緣便就鎖起了眉,心中的疑惑就更深了。

    帶著這樣的疑惑,很快他二人便就穿過了午門到了宮中。

    熟門熟路的進到養心殿後,方正化便施了一禮“啟稟皇爺,張書緣閣部已到。”

    “嗯,你去忙吧,記住沒有朕的許可,誰也不能進來!”

    “是,奴婢遵旨。”

    方正化恭敬的施了一禮,轉頭又對著張書緣拜了拜就退出了養心殿。

    “小哥過來,朕跟你說一件大事!”

    見沒了外人,朱由檢便不再繃著皇帝架子了,一招手就讓張書緣搬椅子坐到近前。

    “陛下,出啥事兒了?王公公呢?”

    “出啥事兒了?你先看看這個。”

    朱由檢冷哼一聲,轉而就從左手旁的一堆奏疏里拿出了一封由黑皮包著信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過拆開,沒看兩眼張書緣就深深皺起了眉頭。

    只見,這信中所寫是李若鏈在南方所遇到的人和事,其中重點提及了吉安府的商戶。

    據李若鏈所說,他到了南方以後,第一站便就是江西。而到此地之後經過了多番調查,他發現吉安府上下勾結,大興鐵礦,巧取豪奪,為商戶大開方便之門,同知陳鳴䉪下屬趙泰鴻、顧成化等人連通地方商人大興走私,所籠絡之人多達百人且多與浙人有關。

    而順著這條線深挖,李若鏈便很快就發現這事兒不簡單,據他後續的調查來看,此事涉及之地多達三十一縣,並還抓獲了來自浙江的走私販子。

    又從眾販子口中得知,此事涉及浙江四十五縣縣令並與前任首輔劉一、太傅方從哲以及位列六部之中的各部主事的族親有關。

    總之這信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南方都爛透了,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謀利。

    看完了李若鏈送來的信,張書緣則是嘆了口氣,他想到了明末局勢爛,但沒想到會爛成這副德行,也不知道那南明是怎麼撐過十八年的……

    “陛下,你打算怎麼辦?”

    放下李若鏈的奏疏,張書緣便嚴肅的看向了朱由檢。

    “怎麼辦?自然是殺!”

    說這句話時,朱由檢身上的殺氣是毫不掩飾的傾瀉,這若是在仙俠世界里的話,估計他這殺氣能弄死一位金丹大能。

    “陛下,怎麼殺?誅九族?”

    張書緣有點無語了,看來這得給他灌輸點後世的理論了。

    “怎麼?小哥不想處理這些吃里扒外,敲骨吸髓的王八蛋?!”

    “想啊,可陛下有道是治國如烹小鮮。咱真要殺光這七十六縣縣令,只怕南方會不穩啊,而且沒了他們這又上哪兒去找現成有經驗的人來補缺額?”

    “難道此事就這麼作罷?”

    听到這句話,朱由檢便一拍桌子哀嘆了起來,恨不得現在就將這江山給甩出去。

    其實,在他剛登基時還挺高興的,可到了現在他卻是恨不得舍棄了自己這身份,因為大明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說句實話,若是沒有張書緣穿越的話,那他還感覺沒啥,可知道了真實國情後他就覺的這皇位坐的是真累……

    “陛下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行重典除首惡大惡,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證我大明南方無恙。同樣那些參與其中的貪官污吏也要懲戒,不過我們就不能殺了,而是把其中的惡官劣紳給抄家流放,讓他們去采礦、織布生產我大明的商品。至于那些涉及不深的則將他們調離本土戴罪立功。如此他們便不敢亂來了。”

    張書緣想了想就將後世的用人辦法給說了出來。

    沒辦法,眼下的大明人才庫並不支持一下子換那麼多地方官,所以他只得是用這個辦法來處理此事了。

    “治國如烹小鮮…嗯,這個點子不錯。”

    朱由檢呵呵一笑,心里很是納悶後世的先生是怎麼教人的,這怎麼就能把人教的是樣樣都懂呢,難道後世皇帝就不怕有人亂來?

    “陛下別夸我了,這些東西其實並不復雜,本質說白了就是欲望作祟,只要我們能重新分配利益,再給那些商人一個正當發展渠道,他們自然就會斷了走私營生,畢竟做生意求是財,又不是命。”

    張書緣說的沒錯,這什麼時候的商人目的都會是只有一個,那便就是求財。

    “嗯,小哥說的對,若朕是商戶定然也是求財,若不求財,那還作何商人?”

    朱由檢是哈哈一笑,轉而就給他倒了杯茶。

    “是啊,不過陛下,此案眼下可有人選去處理?”

    “沒有啊,這江浙一域的官員可不少,朕也不知該讓誰去處理合適。小哥,你…若你有時間的話,可願去走一遭?”

    “這沒問題,不過就是這件事我需要方正華、駱養性、許顯純三人出馬!”

    見朱由檢想讓自己接下這事,張書緣把就把心里推舉的人給舍棄了,轉而就提出了閹黨五彪。

    而他想舉薦的人,自然是刑部尚書韓繼思,而韓繼思是陝西涇陽人,跟那江浙一域的人本身就不對付。

    ps明末黨爭,基本上就是南北對弈,而所求是一是自己的利益,二是自己戶籍的利益。

    “嗯,沒問題。不但如此,只要你去這東廠朕也全權交由你指揮!”

    朱由檢是大手一揮放心的說道。

    “不用這樣吧?我感覺此事最多用一下鎮府司就行,東廠給我有點……”

    “誒,這多一分力量多一道保障不是?難道小哥就不怕人給你來個甕中捉鱉?”

    朱由檢說的沒錯,這群人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弄死一個欽差是很常見的事,雖然他眼下是有爵位在身,也是內閣大臣,但這並不足以能保證自己安然無恙。

    “好…好吧。”

    見人都這麼說了,張書緣還能說啥?

    “呵呵,這就對了,萬事要注重保護自己。對了小哥,上午在韓府聊了些什麼啊?朕可從沒見過韓邀請你到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見張書緣領下了這事,朱由檢便就問起了上午的事情。

    “陛下…你…你知道了?”

    “這能不知道嗎?不滿小哥,自從去年你跟我說了東廠的重要性後,朕便就讓曹化淳恢復了以往的規矩,可以說在京的這些人,朕想知道什麼事兒就知道什麼事。”

    朱由檢是哈哈的笑著,臉色就跟那中了狀元的人似的。

    “陛下早該如此了!不過眼下也不晚,只要東廠能持續發力進而調查出那些人的貓膩,那我大明就可煥發生機了!”

    听到這話,張書緣便就是一震,緊接著就興致高昂的開口。

    “是啊,以往是朕迷惘了,對了小哥,你還沒說上午他們都聊了些啥。”

    朱由檢是好奇的緊,可奈何內閣小會那是不同于其他時間,韓府的正堂周遭是一律不讓人靠近的,所以東廠的探子沒探听到內容到也屬于正常,畢竟堂堂一內閣首輔的府上還是有很多機密存在的,用的下人也自然不一般。

    “哦,沒什麼,他們只不過是聊了些預算的問題,也沒個啥結果……”

    張書緣絲毫沒隱瞞,喝了口茶後就將上午談論的內容給朱由檢說了一遍。

    “哦?這兩部所求這麼大?”

    朱由檢也被溫體仁和孫承宗的預算給驚到了,因為大明這幾十年的財政就是雷打不動的在一千五百萬兩間浮動,而其中至少有四成是要留在當地的。

    “是啊,不過孫督師他們的話也能理解,畢竟賑災和錦寧防線就是個無底的窟窿。不過今年還好咱們不用給諸王發俸了。”

    的確,這要是加上給諸王發俸,那恐怕財政又得赤字不可……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21章 李若鏈來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21章 李若鏈來信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