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78章 興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78章 興寶

    “朕也是這麼想的,可我大明眼下是無糧可用啊,若是加派朕只怕會激起震蕩……”

    乾清宮內,朱由檢是愁容滿面的開口,眼神是不斷的掃視著諸多閣臣。

    听著朱由檢的話,在場的眾人也都是一臉苦澀,只不過除了張書緣三人外,那大多數人卻是有著小九九。

    就比如錢龍錫這個人,雖然他是知大事曉大局,舉薦了袁崇煥接替孫承宗就任關寧錦總督。但他卻是一位實打實的浙黨成員,且還是主張休養生息的那一派,認為馳援蒙古只是張書緣等人的一廂情願,把擊敗建奴的心思放在了蒙古身上。

    而跟他有類似心思的也不少,李標、畢自嚴兩位閣臣也是如此。

    所以,對于馳援蒙古之事他們本身就並不贊同,只覺的是有這人力物力還不如拿來發展國內來的好。

    其實,倘若是正常年景這麼想倒也正常,可是眼下卻不是那正常光景,想要發展國力又談何容易?

    而且,關外的建奴是肯定不會作勢看你壯大的,皇太極必會西進以武力拉攏蒙古,進而繞過寧錦防線從薊州或宣府進攻大明。

    因為沈陽的東北面是大海,北面又是無盡的冰川凍土,南邊又是懵懂落後的朝鮮,所以無論是誰作為建奴的酋首,首要的大事就是要想辦法破局,進而掠奪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資源,只有這樣他大金才不至于被鎖死在關外。

    看著朱由檢的愁容,張書緣琢磨了一下便就知道他為啥震怒了,應當是方才他問過了這幾位調糧餉的事,而這幾位沒有贊同。

    其實,朱由檢說的沒錯,眼下秋收在即,百姓們肯定是沒什麼糧可以征繳的,因為一年到頭就那點糧食,吃到秋天也就差不多了。

    而一旦強行加派,只會是引起震蕩,畢竟眼下中原四省都在鬧旱災糧食本就不夠吃。

    想了想,張書緣便就決定此事不能放任他們沉默下去,當即便就站出來說道。

    “陛下,此事我朝當以滅國危機來看待,故此,臣願意不領祿米了!”

    “張閣言之有理,臣李邦華也請奏不領祿米了,只待蒙古戰事結束在言此事!”

    “老臣亦是如此。”

    隨著張書緣開口,李邦華二人瞬間就跟他站到了一起,他們知道此事關乎著未來的戰局,倘若蒙古垂敗必然會向建奴俯首稱臣,屆時那漫長的北疆防線就處處有了漏洞了。

    “嗯,三位愛卿大義,朕也拿出皇莊里的五萬石糧食,可只有這些還是不夠啊,韓師傅你在給朕想想辦法,從哪兒還能扣出些糧食?”

    朱由檢藏在衣袍里的手是死死的捏著,他本以為這有了錢一切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他沒曾想過,這有些東西絕不是用錢就可以解決的。

    而此時朱由檢的皇莊里,糧草只有八萬石不到,錢庫里雖然有一百多萬兩白銀和十一萬兩黃金,但可要知道此時的大明是有錢都難買糧……

    見朱由檢是語氣堅定的開口,他就便知道這馳援蒙古一事怕是得繼續下去了。

    “陛下,老臣也願暫令祿米,可要從別處調糧只怕會影響到溫尚書的賑災事宜,倘若由此激起民變那該如何是好啊。”

    看著韓的慎重表情,朱由檢是徹底的麻了簡直是憤怒到了極點,這明知道大臣們家家有屯糧,可王承恩就是拿不到他們貪贓枉法的證據。

    “哼,朕不管別的,眼下蒙古求援當為我朝第一要務,諸位愛卿再想想辦法吧!”

    沒轍,沒有證據他也不好對他們下手,只得是冷靜下來想辦法。

    一語落下,殿內便就鴉雀無聲了。

    其實,他們這幾人有的是辦法籌糧,一可去搞大戶,二可以去搞百姓,三可以去搞敵對黨派的人。可無論是哪一種他們都不想干,主要原因還是他們認為給蒙古花錢是浪費糧食,只能是便宜了林丹汗。

    過了一會兒,張書緣見他們實在是無動于衷,他只得是站出來啟奏。

    “啟奏陛下,臣有一議,眼下我朝是無糧可用,但為了避免我朝日後面臨四處填補的局面,臣以為我朝可否發行一種銀票之外的票據向民間兜售。”

    “除銀票之外的票據?”

    “正是,此票據不和旁物牽扯,只和我大明利益掛鉤,一旦戰事勝利購得此票者可憑票找戶部兌換銀錢!”

    張書緣說的自然就是後世的國債,也算是一種透支未來的做法。

    “陛下,張大人此言甚乃繆談,我朝豈可與民間借錢?這與那商紂又有何區別?!”

    這在場的人中,哪一個不是人精,剛說了半句話,他們就知道張書緣打的是什麼主意了,無非是讓朝堂向民間借錢而已。

    “那李大人,如此情景除了此舉可還有別的方法?”

    見李標出來懟自己,張書緣當然是不給臉的。

    “陛下,張閣此舉雖有攫取民財之嫌,但老臣想來只要控制好尺度應該是沒問題的。”

    見他二人干了起來,身為次輔的畢自嚴想了想就站了出來,他知道朝堂里是沒錢,可民間的大戶卻是有錢有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他之所以站了出來,主要是因為朱由檢的那句“朕不管別的,眼下蒙古求援當為我朝第一要務!”讓他瞬間洞悉了朱由檢的決心!

    “嗯,畢大人言之有理,如此我朝便可在短時間內籌集到一定的糧草了,不過臣有一補充,凡購買此據的人得有財產抵押,決不可信口雌黃,這樣一來便可阻斷了窮苦之人購買,二來也可避免空口無憑。”

    畢自嚴的話音落下,孫承宗也旋即出言附和。

    “嗯,孫督師言之有理,本閣意為贊同!”

    見皇帝是鐵了心的幫助林丹汗了,韓琢磨了一下就同意了,這反正也不是自己出錢,最多就是散了後去告訴自己人一聲莫要買就是了。

    由于他們幾位都贊同了張書緣的意見,朱由檢便就展開了緊皺的眉頭,心道這果然還是小哥有辦法。

    見他們同意了,張書緣的心底並沒有多麼高興,因為此事一旦嘗到了甜頭只會是讓他們肆無忌憚的攛掇皇帝發行票據去攫取民財。

    “好,既然張師傅所言諸位都同意,那就以此行事吧,不過此票據也得有個名字,諸位可有想法?”

    見大局已定,朱由檢便和煦的開口詢問。

    “陛下,臣張書緣以為此卷取名興寶如何?一來這是我朝第一次發行的票據的,二來此票的目的是在與中興我大明。”

    見朱由檢詢問,張書緣便就搶在了眾人前頭開口。

    “興寶?嗯,好名字,那就叫興寶吧!”

    “臣等恭賀聖躬,以解燃眉之急。”

    定下了名字,眾人便又商量了一番興寶的兌換比。

    經由了好一陣的拉扯,最後由朱由檢拍板定下了一比三的償還比例,也就是借一石糧要換三石糧的銀子。

    而此時的米價大約是每石四兩銀子左右,也就是說不管戰事勝利與否,那買了興寶的人都會來年獲得價值一石糧等同于十二兩銀子的償還。

    而張書緣大概算了一下,若是按每石十二兩來借十萬石糧食,那來年則要還給百姓白銀一百二十萬兩,算下來這開支還算是能接受。

    其實,張書緣是想把這兌換比給定高一點的,只有利益給足了才會讓民間的權貴花錢購買。

    但可惜,國庫的收入就定死在了那里,每年至多有三百萬兩白銀和十萬兩左右的黃金,再多了那就還不起了。

    而張書緣之所以有這想法,主要是因為他知道這大明壓根就不缺銀子,只是那銀子全在百官的腰包里,只要李若鏈上台後搞死幾個人後,那還百姓的錢就有了找落了。

    當然他自己也會開辦各種產業來幫助國家賺錢的,但奈何眾人都不同意把這兌換比定的太高……

    定好了規矩,此事就交由內閣去辦了。

    等韓等人走後,張書緣三人這才呈遞上了武舉秋試的名單。

    當朱由檢看到這名單的剎那,整個人旋即就興奮的不能自已了,因為他心心念念的李若鏈赫然在其中!

    “哈哈哈,這可是柳暗花明啊,孫督師,你說朕該如何賞你們吶。”

    看著手里的名單,朱由檢笑的很是開心,全然沒有了方才的躊躇。

    “呵呵,陛下此事乃臣等本分,妄不敢求賞。”

    孫傳庭與張書緣三人是恭謙的回應,完全不敢得意,他們知道這名單里的水分有多大。

    而他們呈遞上來的名單雖然很長,但是除了那李若鏈四人外,其余是全都是矬子里拔高個了,能看不能用。

    “誒,辦事有功,朕怎能不賞?這樣吧,大伴稍後給三位大臣各取十三件琥珀珍寶,以證朕的賞罰,三位可莫要推辭啊!”

    朱由檢是毋庸置疑的開口,听到這話,張書緣三人哪還能拒絕?

    “臣叩謝聖恩!”

    “呵呵,好了,你們先去休息休息吧,張師傅留下,朕有話要問你。”

    該賞的賞的,該辦的也辦了,朱由檢就想跟小哥好好聊聊後面的部署規劃了。

    “是,臣遵旨!”

    一語落下,在李邦華二人的羨慕眼光中,張書緣便就隨朱由檢走入了乾清宮的後殿……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78章 興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78章 興寶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