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61章 檢閱軍器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61章 檢閱軍器局

    不消片刻,在一眾錦衣衛的護持下,張書緣一行便就到了位于北京城外以南的軍器局。

    見有大官來了,一眾軍器局的官差便就圍了上來,其中有兩個主事是趕忙的進去找自己的上司。

    “臣等參見陛下。”

    來到近前這群官差瞬間就傻了,心說這哪兒是什麼大官,分明是皇帝親至檢閱啊!

    一瞬間,這群人便就跪了。

    “平身,爾虞部司郎中何在?”

    朱由檢點了點頭,直接就點出了軍器局的直接上司。

    在明朝軍器是分屬兩個衙門鑄造的,一個的內廷的兵丈局,另一個是隸屬于工部的虞部司里的軍器局。

    而這兩個衙門又經歷過多次整改,到了現在整個大明的軍備基本上全都是從這京畿的總部里出了。

    “臣參見陛下!”

    這說著話的功夫,虞部司郎中王應熊就出來了,只不過跟在他身旁的還有兩個人,而二人一個是負責整改京營的李邦華,另一個是工部右侍郎張鳳翔。

    這王應熊,字非熊,號春石,是四川巴縣人,于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他長相忠厚,身寬體壯讓人一看就覺的是位忠勇之人。

    而那張鳳翔,字稚羽,號元蓬,是山東東昌府堂邑縣人,于萬歷二十五年1597)中舉,後又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中進士,授廣平府推官,後升給事中等職。

    經過了多次調整,他于本年年初,改任為了吏部左侍郎,後又因張書緣弄倒閹黨,他便就改任了工部右侍郎之職。

    這說句實話,見到這個人的第一眼,張書緣就十分厭惡他。

    這並不是因為他長的不好看,而因為他這個人極為圓滑,立場不一,前後得罪過閹黨、東林、浙、齊等黨,儼然就和那小人沒什麼區別,這要不是他還有點能力非得讓泰昌帝給砍了不可。

    而最可恨的是,他最後居然降了清!

    “平身。”

    “孟暗李邦華的字)你也怎麼在這里?”

    見到李邦華在這,朱由檢就是一愣,心說這家伙不應該是在京營里泡著嗎。

    “回陛下的話,臣今日來此是為京營補充軍備。”

    “這樣啊,那你補充完了沒。”

    這當著外人,朱由檢也不好問他整改的情況,只得是讓他先辦正事了。

    “臣也是剛到不久……”

    李邦華有些尷尬,心說這麼自己前腳來,後腳皇帝就到了?

    當然,他這麼想也沒別的意思,就是純粹的好奇而已。

    “那好,你也隨朕一起去看看吧。”

    微微一笑,朱由檢便當先邁步走了出去。

    “張大人,孫大人。”

    跟在朱由檢的身後,李邦華就便向張書緣與孫承宗拱了拱手。

    “哦,李大人。”

    三人互相點了點頭,一句話也未說,但眼神中卻是在交流著什麼。

    張書緣的眼神是想問京營的情況,孫承宗則是想問他等下有沒有時間,而李邦華則是在詢問皇帝來這是要干嘛。

    進入虞部司後,只見這虞部司大院是忙碌不堪,各種工人是來回的搬運東西,有山石、珍木、鳥獸等大地產物,總之只要是大明境內的東西都能在這看到。

    沒錯,這虞部司便就是主管著國內土地資源的衙門。

    看了眼忙碌的場景,張鳳翔便就開始來事兒了,一會兒介紹介紹珍貴的山石,一會兒又介紹介紹奇珍走獸,甚至他還指著一只威猛的雄虎來向朱由檢稱贊,這是他自出生以來從未見過的猛虎是今年的祥瑞……

    可朱由檢心不在此,對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麼感覺,至多說這些東西很珍貴很值錢罷了。

    “張愛卿,帶朕去械坊看看,這些東西稍後再說。”

    “是!”

    見皇帝實在是對這些東西無感,張鳳祥便悻悻然的帶著眾人去到了後院的軍械制造坊。

    這械坊很大,抬眼望去少說有個五六千平方,二十四座熔爐煙囪是筆直的佇立在地上。而械坊的門前是一些進進出出的工人,他們或是搬運鐵石,或是運送木材,當然也有人用著推車正在往外推著一車車的刀劍與火器。

    邁入其中,張鳳祥便就開始向眾人介紹了起來。

    “陛下,您看這是我坊的高熔爐,經過了多番改造,眼下一日可便生產出九千余斤生鐵。”

    “是嗎張大人,若是全力開火,這坊能產出多少?”

    見他開始介紹了,張書緣就走了出來,言語中很是關切這鐵的產量。

    “啟稟閣部大人,我坊若全力運轉,一日可產兩萬余斤生鐵,熟鐵的話大概有八千余斤吧……”

    張鳳祥是琢磨著回答。

    但說實在的,他也不知道這工坊全力開火的產量究竟是多少,只能是憑著幾十年前的記述來說。

    “嘶…怎麼才這麼點?”

    听到他這話,張書緣就是一愣,心說這產量太低了啊,他依稀記得明朝初年的鐵產一年大約有一千八百萬斤左右,怎麼到了後期了反而還比不上初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大人,我虞部司的鐵坊就只有這幾座嗎?”

    定了定心,張書緣便就問了起來,眼神里帶著濃濃的審視。

    “閣部大人,我虞部司的鐵坊眼下就只有這些了,其余的六十余座全部在前些年關停了……”

    “什麼?!”

    一听這話,不但張書緣驚了,就連孫承宗與李邦華也驚了。

    “大人,這…這不是下官的做法,而是那朱衡做的……”

    見這幾位上司都驚了,張鳳祥與王應熊是趕忙的跪地請罪,而他們說的朱衡早已經是死了幾十年了。

    “大膽!如此重事爾等竟如此玩忽,王應熊朕問你,自你到任後可有向徐大化臣奏此事?”

    朱由檢也眯起了眼楮,背在身後的手都死死的握在了一起,他知道這鐵的產量可是關乎整個兵器制造的,倘若只有如此產量,那怎能供應邊關的需求?

    “陛下,臣…臣上書了,可…可徐大化說朝中無錢,各地都有需要修繕之所,所以便讓臣不用在管此事了。”

    “好啊,好一個徐大化!來啊,給朕將他的墳扒了!”

    朱由檢是徹底怒了,恨不得親自去碾碎徐大化的尸骨。

    “陛下不可,此舉有傷天和啊!”

    “王應熊本部問你,這工部同僚都知道此事否?”

    听到這話,李邦華旋即出聲勸阻。

    “知…知道,您半年前剛任右侍郎時,下官本來想向您告知此事,可礙于事多一時便就忘了……”

    王應熊是跪地在地上,頭是死死的貼著地面。

    “事多就能忘?哼,還有你張鳳祥,你怎麼沒跟朕說過此事啊?朕平日里可沒少讓汝等提建議!”

    “陛下,臣該死,臣就任兩月一直忙于宮殿的修繕……”

    “哼,來啊,將他給朕打三十大板!今後再有此事,朕定斬不饒!”

    朱由檢一揮袖子就走了出去。

    見他動身了,張書緣等人是趕忙跟上,王應熊也是急忙的追了上去。

    在整個械坊轉了一圈,眾人便就進入了深處。

    當著朱由檢的面,張書緣就拿起一位工匠剛剛做好的大刀,揮了一下感覺這質量還行就拍了拍那將人後,就又走向了火器的制造坊。

    進入之後,眼中全是一箱箱碼放整齊的火繩槍。

    拿起試著瞄準了一下,張書緣突然就想起了一個人來。

    “王事中,近日徐光啟大學士可曾來過?”

    “回張部的話,徐大人半月前來過。”

    “嗯,那徐大學士可有提出什麼新的建議嗎?”

    張書緣知道,那徐光啟可是把科學制造技術當作人生至寶的牛人,他肯定是會多次來這工部的視察的。

    “額,這下官不知,上次招待徐大人的是李事中。”

    “是嗎。王事中,本部問你這火器目前一天的產量如何?”

    看著王應熊的緊張神色,張書緣便就知道他說的是實話了,因為這個人並沒有什麼必要隱瞞。

    “大人,我火器所一天產量可造兩百把鳥銃、一百三十把火繩槍、三眼銃,至于佛朗機炮、虎蹲炮每日可產七座。”

    听著王應熊道出的產量,再又看看這周遭的生產方式,張書緣便就嘆了口氣。

    走回到朱由檢等人身邊後,張書緣便就擰著眉開口。

    “陛下,孫大人,若是按此產量,我軍實難在短時間內練造出新軍。而且,軍改一事也勢必會用到這大量火器。”

    “所以臣的建議是,我朝必須得大興冶鐵煉制!”

    張書緣的語速很慢,但每一個字都重若千斤,因為這大興冶鐵的話,勢必會佔用河北的民力,甚至這些人連種田的時間都就沒有了。

    “嗯,是得大興冶鐵,朕準了。”

    朱由檢想了想便一咬牙決定了大興冶鐵鍛造。

    “陛下,此事是否還需再議?若是大興勢必會影響到我京師周遭的農事。”

    孫承宗是皺著眉站了出來。

    “不用再議了,農事要搞,火器朕更要搞!”

    “大伴著朕口諭。”

    “著工部尚書馮英,即刻抽調民力于河間、保定、真定三府大興冶煉,鍛造火器。另外再著吏部全權配合此次坊室任命,還有再給朕告訴溫體仁一聲,此事款項上不封頂!”

    “是,奴婢這就去辦!”

    王承恩一拱身旋即就沖出去找人宣旨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61章 檢閱軍器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61章 檢閱軍器局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