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49章 恐怖的秦府田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49章 恐怖的秦府田產

    這震驚人心的一夜,很快便就過去了。

    次日一大早,張書緣是睡眼惺忪的出現在了秦府的院中,而在昨晚他們一直是弄到寅時才算罷休。

    雖說是昨夜查出了不少寶貝,可除了那些金銀以外就沒什麼是他想要的了。

    活動了一番身體,又隨便的吃了口早飯,他就將王夫之給喊來了。

    “閣部,您找學生有什麼事?”

    再次來到秦王府,王夫之也是一臉的困倦,這盡管一夜未眠,但他還是展現出了極為恭敬,眼神里是帶著濃濃的欽佩。

    “呵呵,而農王夫之的字),本閣喊你來,是昨夜忘了交代你了。這院中的金銀,你取走一部交給方岳貢,讓他多多的買糧。”

    看著眼前的王夫之,張書緣是和煦的笑了笑,示意他坐下說。

    雖說昨日他與方岳貢鬧的很不愉快,但他也明白這抄出來的錢,是必須給方岳貢用才行,要不然這堆金銀只能是便宜了朝中的權貴了。

    “閣部這…這能行嗎?”

    王夫之移身到不遠處的石凳坐下,口中說著此事,但心底里卻沒個底。

    這在歷朝歷代,凡是被抄了家的大臣基本上就等于再起無望了,而所抄沒的銀錢是必須要上封移交到國庫的,且無人敢明著伸手貪墨。

    所以王夫之心里的沒底就是因為這個。

    “呵呵,這怎麼不行?而農,眼下災情用錢頗多,這錢不用不就跟廢鐵一樣了。再說了你們三人這一個月也花了不少錢吧?”

    張書緣很明白,他們帶來的那一百五十萬兩是填不住這陝西的窟窿的。

    據明實錄記載,天啟六年明全國是有五千余萬人,可據後世的各種記載來看,這個數是很有問題的。

    所以在張書緣看來,明朝晚期的人口說什麼應該是有一億左右的才對。

    因為,在明之後的1741年,乾隆就做了一次全國普查,而結果是整個清朝境內有一億四千萬人。

    ps︰明實錄記載的人口數據是不包含被隱匿的人口的,而且據清朝後來的調查來推測,整個明末時期應該是有一億以上的,要不然的就根本沒法解釋後來的數據了。

    而陝西自古就是出了名的大省,在明朝的地位更屬于重鎮,所以此時的陝西人口少說是有個八百萬朝上的。

    按照一人五兩的開支來算,那至少得要用四千萬才能打得住。

    “閣部說的是,但…但學生思量萬一這錢用了,我們又該如何向陛下交代?”

    “交代的事你不用管,這錢你就拿去用吧。”

    張書緣是滿臉的笑意,看來這“學生”算是白收,到了此時竟還能想到自己。

    “那學生要取多少?”

    “唉,這樣吧,你等會隨我去那庫里走一遭,再決定你拿多少。”

    “是。”

    閑談了一會兒,太陽便就爬上了二桿,時辰正好是到了巳時。

    帶著許顯純等一眾士兵,很快他們就到秦府的內庫。

    “參見大人!”

    “都起來吧,許提督請你打開院門,讓我看看。”

    “是!”

    許顯純領命,抬手就推開了內庫大門。

    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又一間的庫房,而這些庫房大的有三百平米,小的也有一百平。

    隨意的選了一間,張書緣便就走了進去。

    剛一進入,張書緣就呆在了當場,只見這庫內是一箱又一箱的銀子。

    這明朝的銀子長度為一百四十二毫米,重量有九百三十五克左右,而眼中的箱子大概有二尺長四尺寬,分為上下三層,每層放著五個銀錠。

    ps︰明朝的銀子是不統一的,形狀也不一樣,但唯一不變的是,當時的制造局會在銀子的底部刻上,生產日期、制造局名字以及匠人等身份信息。

    匆匆的看去,這庫中的銀子少說得有個三四十萬兩。

    “許提督,這銀庫的銀子究竟是有多少?”

    “回閣部,這經過一夜的驗算,整座秦府內庫有八百三十七萬兩銀,六十二萬四千兩金。承運庫中銀二百四十六萬兩,金有十一萬六千八百兩。兩庫相加有一千零八十三萬兩白銀,七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兩金。”

    許顯純也是一夜未眠,不但他如此就連李文柏也是沒睡,雖然這一夜沒睡,但他二人依舊是精神抖擻的,儼然就是被這巨財給驚到了。

    “嗯,而農,你帶走四百萬兩吧,記住一定要看好這筆錢讓方岳貢拿去買糧!”

    “是,學生定不辱使命!”

    王夫之重重的就是一抱拳,那神情就宛如是要上戰場的死將一般。

    拍了拍他的肩膀,張書緣便就看向了許顯純。

    兩人踫了踫眼色,旋即許顯純就安排人給王夫之取銀子了。

    “老許,除了這銀庫外,其他的庫共計價值有多少啊?”

    “唉,閣部大人,這秦王實在是沒話說啊,除了這銀庫外,那放古玩字畫的庫房少說也得有個一千多萬兩啊。”

    許顯純是捏著拳頭的說道,眼神里滿是驚駭,要知道這陝西可是鬧了好幾年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唉,這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听到這話,張書緣就不由得在心里吐槽了起來。

    “罷了,老許那糧庫你去看了沒,東西還有多少?”

    “看了,糧庫里應該有個四十萬石左右,不過具體的我還沒讓人去查呢。”

    “好,你抓緊時間讓人去查,最好這兩日就弄清楚糧食,另外你再遣人去那群商戶那兒,走動走動。”

    “閣部,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你還不明白嗎?”

    對了下眼神,許顯純頓時就明白了。

    “好,我知道了!哦對了,這內庫里還有一間你要不要看看?”

    說到這時,許顯純就露出了凝重之色。

    “哦?怎麼了?”

    看到他的臉色,張書緣便就納悶了起來。

    “閣部,那庫房是存放地契的,數量之多是我平生僅見,哪怕是魏黨所有人加起來也沒有那麼多!”

    “好,帶我去!”

    見他說的如此凝重,張書緣也起了好奇心,雖然他猜測這秦王控制的土地不會少,但他沒想到這就連整個魏黨都抵不過他秦王。

    快步來到存放地契的倉庫。

    推門進去,張書緣便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箱子,而這箱子每一個都是三尺長寬的類型,並是在庫中分為了中下兩層擺放。

    而此時的木箱,是全部都被打開了蓋子,里面放著的全都是地契!

    “這…這得有多少啊,上百萬張?”

    看到這一倉庫的箱子,張書緣心中就是一震,緊跟著就想罵人。

    “閣部你看,這是我副手連夜審問出來的。”

    進來之後,許顯純看也沒看那箱子,反而是跟副手要來了秦府的田產匯總。

    “老許,你說這庫里有多少地契?”

    “應該得有個幾十萬張吧……”

    說著話,張書緣就接過了書冊,只見這上面是詳細的列舉了秦府的田產與產業。

    縣︰下田七頃、中田六十五頃、上田四百二十二頃,酒樓三處、米坊一處、莊園三處……

    長安縣︰下田三十頃、中田六百一十三頃、上田三百余頃,酒樓七處、米坊三處、莊園一處……

    興平縣︰下田十五頃、中田三十七頃、上田五百四十二頃,酒樓四處、米坊一處、莊園四處……

    張書緣是快速的翻閱,而這上面的每一個州縣都有詳盡的列舉以及位置。

    半個時辰後,張書緣就停下了翻閱,因為這匯總再多也不如地契來的準確。

    “老許,立即將全城的讀書人請來,讓他們盡快匯總出地契,我有大用!”

    “是!”

    “另外,再著西安四位指揮使帶人去各地方查證,如有不實,匯總者即刻拿下!”

    “好,我知道了。”

    許顯純重重的一點頭,轉身就去辦此事了……

    時間一晃,兩個時辰後整座西安府的讀書人都被拉了過來。

    將這些人聚集到內庫大院之後,許顯純就在秦王府找到了張書緣。

    再次回到這里,張書緣是站在高處掃了一眼,只見這被拉過來的讀書人只有個一千人不到。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就嘆了口氣,因為這人也太少了。

    “本閣張書緣,請諸位來是想讓諸位幫個忙匯總一些名錄,一會兒諸位分為十人一組,選出三人,輪流念這地契上的名目,與其幾人同時記錄!”

    “這記錄必須要一致,若是有一人錯誤,就重新記述,可明白?”

    “學生明白!”

    那八百名書生齊聲回應,同時也在心底松了口氣,方才他們還以為衛所兵拉自己來要干什麼要命的活兒……

    “好,既然諸位願意出力,那本閣部也不似那摳唆之人,今天算完了,每人可得一兩白銀,半石大米!”

    “閣部大人,您就瞧著吧,鵝們一定在今天匯完!”

    人群中,一名長相不錯的青年就熱情高漲的高喊了一聲,緊跟著其他人也都紛紛表起了態。

    這也不怪他們如此,因為尋常時段,他們一個月的收入才不過有三兩銀子。

    如今,一天就能拿一兩,不但有錢還有米和肉,這種好事如何不讓他們心熱?

    “好,去吧!”

    大手一揮,一眾書生便就散開了,同時院外的士兵也搬來了許多木板,很快一個個的簡易桌子就被架了起來。

    很快,經過兩天三夜的計算,張書緣終于是拿到了秦府的田畝總數。

    整個秦府,竟然是有兩萬六千余頃的田地分布在陝西各處,而在這一年內他更是侵吞了災民兩千余頃!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49章 恐怖的秦府田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49章 恐怖的秦府田產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