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3章 面會秦良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3章 面會秦良玉

    “啟奏陛下,陝西巡撫急遞。上月月末,陝西平涼縣爆發民變,亂民數千,攻佔縣城,劫掠府庫。臣胡廷宴收此奏報已與賑災大臣開展了維穩事物,但臣唯恐事大,特此陳奏。”

    通政司主事是急匆匆的進殿急奏,听到這話,眾朝臣全部都就是一驚。

    “陛下,臣願帶兵速去剿滅叛民。”

    “陛下,此事當譴胡廷宴調集兵馬剿滅叛逆。”

    還未等張書緣與朱由檢回過神來,朝中的諸多大臣已經開了口。

    “準,著胡廷宴挾陝西總兵傾力剿滅叛逆!”

    就在張書緣剛想說些什麼的時候,朱由檢就已經開了口。

    “等等陛下,臣以為此事尤為古怪,臣張書緣願請命前往陝西一探。”

    事急從權,張書緣也顧不上禮儀不禮儀的,當即就站了出來。

    說實話,這件事他是怎麼看怎麼感覺怪異,因為這剛撥了一百五十萬兩沒幾天,陝西怎麼就發生民變了呢?

    “陛下,勿要听張閣部多言,這自古以來刁民甚多,多于災年生亂,臣想來這必是刁民趁機禍亂,以求私利。”

    站在左後方的右都副御史李春茂旋即出言。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應李御史所言,我華夏自古雖說民眾很多,但要生出事端必是有天災人禍逼人叛逆!臣願代陛下前往陝西以探明察!”

    見有人站了出來,張書緣也懶的和他嗶嗶,順著他的意思就說了下去。

    “陛下,張閣部所言甚是,此事應當要計議一二,倘若真有人禍,那這絞殺勢必會引動各方。臣贊同張閣部所言!”

    出任了新一任的刑部尚書,韓繼思想了想就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韓尚書所言過慮,那刁民勢必因災心生不滿,故此糾集亂民以謀私利,臣懇請陛下速發天兵剿滅亂民!”

    瞬時間,朝堂上就分為了兩派,一派主張鎮壓,另一派主張查明真相。

    看了眼張書緣,朱由檢知道他說的是對的,于是便故作思量了一番道。

    “準奏,著內閣閣員張書緣為欽差特察陝西民變一案!”

    “臣遵旨。”

    “退朝!”

    撂下這句話,朱由檢便就走了。

    而大多數朝臣則是對著張書緣輕蔑的發笑。

    他們認為,他去陝西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若有人禍尚且罷了,若是沒有那可就落了個浪費朝堂資源的把柄了。

    沒錯,在他們看來,這民變無非就是個殺字罷了,只要大軍一到有誰還敢亂來。

    對于他們這種偷懶的想法,張書緣很是看的明白,可他知道無論如任何,此事都不能采用這個辦法,萬一絞殺不成又釀出新亂,屆時天災四起那這豈不是又走上了老路?

    瞥了一眼滿堂朝臣,張書緣轉身就走出了金鑾殿。

    在他剛出去沒一會兒,就被英國公之子張世澤與刑部尚書韓繼思給叫住了。

    “張閣部實乃大義啊。”

    剛一見面,韓繼思就是一拱手。

    “是啊,這民變一事自古無不牽扯人禍,張兄真乃是慈悲心腸。”

    張世澤也是敬佩的拱手。

    雖說他年少,但他身為國公之子是肯定看了很多書的。

    “嗨,過獎了,張某不過是想少些對內殺戮罷了。”

    “誒,我乃說的是實話,這自古以來又有幾人能站出?大多不是鎮壓就是裝作沒看見。只有閣部您肯定出來為民言語啊。”

    韓繼思說的沒錯。

    對于古代的官員來講,大體上就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來辦差,而像這種事情,也只有在皇朝鼎盛時期才會有大量的人站出來為民請命。

    當然了,這也只是個大概並不是人人都會那麼想,就比如盧象升與孫傳庭這種大牛。

    “真是過譽了,兩位張某還有要事,等我從陝回來,我們再好生一敘。”

    “好,此去望閣部一路順遂。”

    “好,那我就等著長兄回來了,此去若是有求可去找渭南李氏。”

    “好,告辭!”

    正當張書緣要走時,一位身著紅袍的太監就便跑了過來。

    “張閣部,陛下口諭,宣吏部左侍郎兼內閣閣員張書緣到坤寧宮暖閣覲見。”

    “臣遵旨。”

    由于有外人,張書緣便只得是跪地接旨,韓繼思與張世澤也是跪地參拜。

    “兩位走了。”

    點了點頭,張書緣便大步流星的隨著太監到了坤寧宮。

    剛一進來,他就見到了一位中年婦人在與朱由檢閑聊。

    原來,自這早朝快結束時,這位婦人就被太監引到了宮里。

    沒錯,這位婦人正是西南石柱秦良玉。

    在他的眼中,這秦良玉長的很是傳統,雖然稱不上美,但也說不上丑。而她的身材很是健碩,眉間的英氣更是從眼中綻開,讓人一看就知,這是一位常年在馬背上的驍勇戰將!

    “臣張書緣參見吾皇……”

    還沒來得及施禮,朱由檢就打斷了他的話。

    “快免了這套吧,朕方才跟夫人講過了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啊?!”

    听到這話,張書緣就是一愣,他沒想到這朱由檢竟然會如此膽大。

    這說實在的,朱由檢之所以跟秦良玉道出他的身世,自然是見他很累給他找一個幫手,最好這個幫手還能有兵權在身。

    而那滿朝文武,無論是孫傳庭,還是袁崇煥,亦或者勛貴一系,在他看來都是不可靠的,因為這些人都太過于復雜了,只有這位還算簡單沒那麼多的勾心斗角。

    當然,朱由檢之所以得出了這個結論,自然是結合了兩個原因,一是她乃張書緣舉薦的,二是他也命曹化淳去查過這位南柱石。

    “見過閣部。”

    秦良玉適時的出聲,眼神是好奇的打量著眼前的青年。

    “不敢不敢,小子拜見夫人。”

    “呵呵,張閣部眉間英氣蓬勃,聲音鎮定,陛下沒有說錯,閣部果然是個行大事之人。”

    看了張書緣一眼,秦良玉便就點了點頭贊賞著道。

    “不敢不敢,在下不過是有一些見聞,萬擔不起夫人如此肯定。”

    在這位的面前,張書緣其實是有些自愧不如的,畢竟她一婦道人家是辦成許多牛人都辦不成的事。

    “好了,你二人就別客套了,大伴給小哥搬把椅子。”

    “是,皇爺。”

    王承恩遵命旋即搬了把椅子放到了張書緣的身旁。

    “謝公公,陛下,喊我來是有什麼事兒?”

    俯身坐下,張書緣便不由的正色問道。

    “喊你來自然是想讓你與宣慰使結識結識,二來也是想問問你接下來該怎麼做。”

    “這樣啊…那既然陛下說起,那小子就想問問夫人,那陝西的具體情況了。”

    沒二話,張書緣便直接看向了秦良玉。

    一听此話,秦良玉先是嘆了口氣,而後又斟酌了一番。

    “閣部,陝西的情況很不好,我領軍經過漢中時就見到了不少災民,許多田產是干涸的都裂開了,地面上的植物也大多萎靡,但市面上還是有糧在賣,不過價格就……”

    “那西安府情況如何?”

    “回閣部的話,西安府還好一些,但也是有土地干涸的問題。”

    听著秦良玉的話,張書緣就暗想了一下。

    照此情況來看,陝西的局面倒也不算太危,只要人還有吃的就能行。

    “好,我心里有數了。”

    “小哥,那你此去這朝里朕該當如何?”

    “陛下,眼下有大把的事可以做,先讓李邦華去檢閱京營,有誰敢反對就請秦將軍出手,哪怕是勛貴出面了也要搞!”

    “嗯,還有呢?”

    “還有就是請陛下著馮英修築河道,從南方引水至北方,在讓溫體仁去呂宋買糧。”

    “好,朕記下了。”

    “秦將軍,我這一去怕是短時間不會回來,這朝里之事就拜托將軍了。”

    “自當如此,閣部無需多言。”

    秦良玉真不愧是未來的“忠貞侯”,不但沒問緣由,反倒是一臉堅定的應承下了此事。

    其實,朱由檢也沒跟她說太多,只是說他張書緣是天上來人,是帶著匡扶我大明使命來渡劫的……

    對于皇帝的話,秦良玉是壓根就不信什麼仙人之說的,但當她听到,張書緣憑著紅口白牙就破了山西走私大案後,她就相信了世上是真有仙人了。

    “陛下,既然說完了正事,我也該啟程了。”

    “嗯,這朝里你就放心吧。對了,這是朕的手諭你等下去御馬監找一下許顯純,讓他帶人跟著去你陝西,順帶你也幫朕看看這新軍如何。”

    沒錯,自從朱由檢跟面會了他之後,見他恢復些了心力,就對其施展了“打一巴掌給一顆棗”的技能,讓他遷任了御馬監提督之職。

    朱由檢是笑呵呵的笑著,就好似是要讓他看看自己的寶貝如何一樣。

    “陛下,那你安全……”

    “閣部放心,陛下這里有我有在,若是有人膽敢造次,我必將扒了他的皮!”

    “那好,那我就走了,陛下保重,將軍保重。”

    “放心吧,有秦將軍在朕不會有恙的,大伴去送送小哥。”

    見朱由檢的安全有人負責了之後,張書緣起身一抱拳就退了出去……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章 面會秦良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章 面會秦良玉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