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第二天寅時。
張書緣是早早的去上朝了,好在此時已入初夏天亮的也比較早。
一如往常的入了宮,可剛走進沒多遠,他就見到了十三位大臣跪在地上。
沒錯,這幾位正是昨日反對他入閣的人。
看了一眼之後,張書緣也沒搭理他們,自顧自的便進入了金鑾殿。
剛進來沒一會兒,成公國等一眾勛貴就陸續到了。
見這些人進來了,張書緣便就躬身拜見。
沒辦法,這誰讓官大一級壓死人呢?
“呵呵,張閣部請起。”
見是這位向自己行禮,朱純臣也沒客氣,在受了一禮後就讓他起身了。
“張閣部年紀輕輕就已身入內閣,實在是羨煞旁人吶。”
“是啊,張閣部能身入內閣,足可見閣部遠見過人,不是學富五車就是才高八斗吶。”
隨著朱純臣的開口,他身旁的一眾侯爵也旋即出聲附和。
“不敢不敢,幾位爵爺言重了,在下入閣實乃因緣巧合,萬萬擔不上如此稱贊吶。”
“呵呵,張閣部氣度果然不凡吶,這若是換了其他人必然驕縱。”
面對著勛貴一系的夸獎,張書緣並沒有感覺高興,因為,他覺的這群人如此對自己是有事兒的。
果然,沒兩句話的功夫,朱純臣便就遣散了他人,獨自向著他問道。
“我年長你幾歲,不知我能否喊你一聲書緣?”
“自然可以,不知國公留在下是有什麼話說?”
“好一個年輕人,本國公就喜歡這股年輕人直言不諱的勁兒。書緣,我問你,你覺的…我大明軍事如何?”
一听這話,張書緣瞬間就謹慎了起來。
“回國公的話,可是想問小子如何看待軍事?”
“對,現在那幫子人還沒到,閣部可否談談?”
朱純臣是笑呵呵的看著他,就好似是一位師長在考究學生一般。
“國公,小子不懂軍事,所以……”
“誒,你我乃私言,閣部大膽直言。”
“既然國公都這麼說了,那小子便就談談我的看法,若有錯的有誤還請國公見諒。”
看著盯著自己的朱純臣,張書緣雖然有些不喜,但也知道現在不是跟他撕破臉的時候。
“好。閣部直言便可。”
“在下認為,我大明朝文強武弱且如宋朝!”
一句話出,正中朱純臣的內心。
這朱純臣之所以來的這麼早,自然是在他府前留了人。而找他的緣由自然是想確認他的想法,畢竟他張書緣入閣已經是勢不可擋了。
而他入閣雖然是大概率無法出任首輔,但一位閣員的分量還是很重的,甚至在某些時候,只要一句話就能改變一樁政事的走向。
“是啊,閣部說的不錯。不過,若閣部徹底坐穩了位置,又當如何施政?”
“自然優于軍事,畢竟我大明朝眼下敵人正強,若不著重于此,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張書緣說的是滴水不漏,任何人听了都挑不出理來。
但這話听在他朱純臣的耳中,卻仿佛是听出了什麼言外之意,眼中頓時就閃過了精光。
他心想,此人果然是文官勁敵,怪不得昨夜那幫文人來找自己。
“嗯,閣部說的好,不知閣部朝會後可有時間?”
正當朱純臣想再說些什麼時候,一眾文官便就入殿了。
見到他們來了,朱純臣趕忙與他就拉開了身影,就好似兩個人不認識一般。
幸好,不遠處的徐允禎等人正在閑談,擋住了門外人的視線。
“嘶,這朱純臣想干嘛?是試探還是拉攏?”
面色古井無波,但張書緣的心里卻是在思索。
因為,朱純臣這個人成分十分復雜,先不說在原有的歷史上他開城門投降李自成,單就說他與文官就是不清不楚的,十分耐人尋味。
難道,這家伙是徹底倒向了文人?找我只探探口風?
無奈,他只得是這麼想。
隨著文武朝臣站定,沒過一會兒,朱由檢就邁著四方步走到了皇位之時。
“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謝陛下。”
見人都到齊了,朱由檢便示意王承恩宣布開朝。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隨著他聲音的落下,朝中的一位大臣便走了出來。
“臣範景文有事啟奏。”
此時的範景文還並有像歷史中那般做到兵部尚書,眼下他不過還只是任吏部文選司郎中的小臣。
“講。”
“臣啟奏,六部現今空缺繁多,還請陛下早日決斷。”
一听這話,朱由檢才想起來,昨天竟忘了這件事了。
“嗯,此事朕已有數,原本是該在昨日公布的卻不曾想出了那檔子事。正好,既然範愛卿提起了此事,那朕就宣布我朝新任六部尚書之職。”
見皇帝要下詔了,眾朝臣是趕忙躬身听旨。
看了眼朝臣的殷切目光,朱由檢便就朗聲宣告。
“朕想啟用,中極殿大學士溫體仁升任我戶部尚書,山東巡撫李長庚升吏部尚書、禮科給事中周士樸任禮部尚書、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韓繼思任我刑部尚書、前刑部尚書馮英任工部尚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說到這里,朱由檢頓了頓,而大臣們皆是露出了詢問的目光,紛紛看向自家的老大。
“這最後一位,朕想再起我左柱國孫承宗,任我兵部尚書之職,不知,各位愛卿意下如何啊?”
听完了整個名單人選,眾朝臣就很是納悶。
因為這其中少說有一半都不是什麼太厲害的人。
只有孫承宗算得上是能扛事。
沒錯,在他們的眼里,此時的這幾位並不是什麼能人。
而那幾位各黨元老則是眉頭微蹙,在想了一番後就用微不可察的手勢示意黨派成員同意。
“陛下所選之人實乃能吏也。”
見到自家老大同意了,各派官員便就齊齊出聲。
“好,大伴即刻擬旨昭告四方。”
“奴婢遵旨。”
王承恩旋即出身領命。
“諸位愛卿可還有奏?”
見臣工無人動身,朱由檢便就一揮龍袍道。
“既然無事,那朕在宣布一下,我新任內閣首輔。”
听到皇帝說要任命首輔了,朝臣們就旋即跪了下去。
“著老臣韓 治理有方,常有某國之言,朕拜其為我新一屆內閣首輔,畢自嚴輔之。”
“臣韓 畢自嚴恭領聖命!”
被點到名字的二人,旋即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就是一拜。
“吾等拜見首輔!”
見人事已定,眾朝臣便就向這二人一拜。
“嗯,退朝!”
解決了這件事,朱由檢也不想多待了,旋即就走下了皇位離開了金鑾殿。
這與昨日的情景不同,對于韓 再任首輔,眾朝官是紛紛上前恭維祝賀,就好似當了首輔的韓 是他們的爹一樣。
看了眼不遠處的熱鬧,張書緣也沒去湊那個熱鬧,反而是走向了畢自嚴。
“恭喜尚書大人升遷。”
見是張書緣走來了,畢自嚴是趕忙與他拱手。
在這幾日,他可算是看了不少好戲,總覺的這面前的年輕人不好惹。
“同喜同喜,今後就多麻煩張閣員了,希望您不要覺的老朽煩。”
“啊,哈哈哈,豈敢豈敢,閣老日後盡管吩咐就是。再說你我都是為了大明,這哪兒有什麼可煩的?”
“是極是極,張閣員老朽還有事在身,就先不與你聊了。”
“好,閣老先忙,小子告退。”
張書緣躬了躬身就與他分別了。
說實在的,對于這位他可是好感拉滿的,不為別的,就為他在歷史中殫精竭慮的處理財政。
離開了皇宮,張書緣就去到了吏部。
本想著是趕緊挑選出優秀官員填充朝堂空缺,可等他到了卻發現,這奏請的補員名單已經是被右侍郎房壯麗送去了王永光那邊。
見此情景,張書緣只得搖了搖頭,急忙坐下書寫起了先前找好的人選。
洋洋灑灑的寫了二十來個人,而其中最為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耿如杞與賀逢聖以及徐石麒三人。
而這三人以往的功績都很不錯,是屬于那有能力的干員。
當然,張書緣舉薦他們的理由,也絕不是單純的只有這一點,最重要的理由是這三人都是遭受過黨爭荼毒的,且的結局是全部殉國!
至于那剩下的十七人則大多是矬子里拔高個的了,沒什麼好說的。
解決了這些事情,他才回到了家中。
可剛回去沒多久,他就見到了王承恩。
“王大哥你…你怎麼又來了?”
“呵呵,想你了不成?小哥,我告訴你這有一樁天大的好事。”
“好事兒?”
“嗯,自然是好事,直接跟你說吧,西南柱石明日進京面聖。”
一听這話,張書緣的心頓時就動了。
說實在的,對于秦良玉這位大將他是很敬佩的,尤其是在前世,讀到她舍身報國的事跡時,是雞皮疙瘩起一身!
這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她這個份兒上的,不但四處剿匪,還曾率軍與清軍野戰,哪怕是戰到兒孫殆盡也不罷休!
而在她死後更是被寫進了列女傳中,是我華夏數千年來唯一一位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里的巾幗英雄!
“當真?!”
“這能有假?”
“太好了,如此一來,我們下面的事便就有著落了。”
“是啊,這不皇爺知道這事後,就趕緊讓我來告訴你一聲,明兒個朝會後去暖閣議政。”
“好我知道了,誒,對了王大哥,今兒朝里新任的幾位內閣去見陛下了沒?”
“沒有吧,今天他們應該是在做交接……”
王承恩是想也沒想的就道出了今日見聞。
“沒有就好,我還以為今天他們要面聖呢……”
“呵呵呵,看來小哥也不似那散漫無狀嘛,也知道講禮數了。”
“嗨,那不是在私下嘛……”
張書緣干笑了兩聲,對于這位的調侃他也沒放在心里。
“對了王大哥,從今起兄弟有一事兒麻煩你。”
“哦?這有什麼事兒能讓你這麼說?”
一听這話,王承恩旋即就有些納悶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事兒,從今往後,我想讓你去查查這百官,監察御史我信不過。”
“哦,他們身上有事兒?”
“對,你也知道我和陛下談論了些什麼,我大明日後之所以成了那樣,這背後全是跟他們有關。”
“你是說他們跟韃子有勾連?”
王承恩皺著眉頭道。
“不是,比那個還惡劣,據史書上記載,他們有很多人只知貪污受賄,辦事能力是一點都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手上握有大量的銀子和土地。所以我想讓你去查查他們,最好掌握起實證!”
“好,咱家一會兒就交代下去,還有呢?”
“暫時就這些。”
“好,咱家就算是拼了這條命也會查清楚這些個蛀蟲!”
“那多謝王大哥了。”
“誒,你我都是為了大明,為了陛下這哪兒有什麼謝不謝的!你這事兒就放心吧,咱家鐵會辦成,不過你也別怪咱家,咱家不能瞞著皇爺辦這事兒。”
王承恩真不愧是朱由檢的鐵桿,哪怕是擁有了如此地位也沒改變了他的忠心。
也是,史書中的他本就是如此,哪怕是做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也沒投降于敵軍,更是隨著朱由檢一起吊死在了煤山之上。
說實在的,史書中的他是不用跟著朱由檢一起死的,只要交出錢財就可活命……
“嗯,這事兒我也沒打算瞞著陛下……”
兩個人又聊了一會兒,見天色已晚,張書緣就想留他吃飯,可他卻連連擺手說宮里還有事兒就走了。
“看來這幾日又要忙咯……”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