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章兵權易主
中都北郊的斥候驛站里,一名渾身是血的斥候跌撞著沖進屋,手中緊握的羊皮哨探報上,用炭筆急促地畫著三道斜線 —— 這是 “漠南部落異動” 的緊急暗號。驛站驛丞不敢耽擱,立刻用快馬將探報送往樞密院。探報送到蕭虎案前時,他正與張煥核對西城衛的整頓進度。羊皮紙上清晰記錄著漠南的克烈部余眾聯合乃蠻部殘兵,近三日已襲擾了三個邊境牧地,搶走牛羊三百余頭,還傷了十余名巡牧的宗室士兵。蕭虎指尖按著 “聯合襲擾” 四字,眉頭擰成疙瘩“克烈部與乃蠻部素來不和,如今竟聯手,恐是有更大圖謀。”
張煥湊近查看探報,補充道“邊境三個牧地分屬脫脫與兀魯思,兩人昨日已派人來中樞求援,說麾下兵力分散,難以抵擋聯合襲擾。可東城衛、北城衛分屬不同統領,調兵需協調兩衛,流程繁瑣,恐延誤時機。” 蕭虎沉默片刻,讓人立刻召耶律楚材、李御史議事,心中卻隱隱不安 —— 這突如其來的異動,恰好戳中了中都禁軍 “分衛統領、協調不暢” 的軟肋。
議事廳內,耶律楚材看完探報,率先開口“漠南部落聯合,非同小可,若不集中兵力應對,恐蔓延至中都近郊。眼下東城衛管東驛路,北城衛管北驛路,兩衛各有側重,卻缺乏統一調度,遇此聯合襲擾,極易被各個擊破。” 李御史也道“若能讓一人統管兩衛,統一調兵、協調防務,定能提高效率,應對危機。”
蕭虎心中清楚,兩人話中所指的 “一人”,便是忽必烈 —— 近來他在禁軍與宗室中聲望日隆,且有剿匪、整頓實務的實績。可將兩衛統領權交出,意味著自己對禁軍的掌控力大幅削弱。他正猶豫間,樞密院外傳來通報“脫脫、兀魯思等宗室將領求見,說有緊急防務要事上奏!”
樞密院庭院里,脫脫、兀魯思等五名宗室將領身著戎裝,神色凝重地站在廊下。見蕭虎等人出來,脫脫率先上前,雙手遞上一份聯名奏疏“蕭將軍,諸位大人,漠南部落聯合襲擾,我等牧地岌岌可危,懇請中樞讓忽必烈大汗統管東城衛、北城衛!”
奏疏鋪在案上,漢蒙兩種文字書寫的字跡工穩,開篇便直指 “分衛統領之弊”“東城衛守東驛,北城衛守北驛,兩衛調度需經樞密院層層協調,遇緊急襲擾,往往錯失良機。忽必烈大汗熟悉草原實務,曾率禁軍剿匪有功,若能統管兩衛,可速調兵力支援邊境,護牧地安穩。” 奏疏後,除了五名宗室將領的簽名,還附著邊境牧地的受損清單與巡牧士兵的證詞。
兀魯思上前一步,補充道“昨日我派三十人去支援受損牧地,需同時協調東城衛借道、北城衛派糧,來回耽誤了兩個時辰,等趕到時,盜匪早已遁走。若忽必烈大汗統管兩衛,一聲令下便能調度,何至于此?” 另一名宗室將領也道“大汗與我等宗室協同防御多次,知根知底,統管兩衛,既能協調禁軍與宗室,又能提高防務效率,實乃最優之選。”
蕭虎看著奏疏上密密麻麻的簽名,又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忽必烈 —— 他今日依舊是青色錦袍,神色平靜,仿佛此事與自己無關。耶律楚材輕聲對蕭虎道“宗室聯名,且事出緊急,若駁回,恐失宗室之心,邊境防務更難推進。不如先同意試點,待危機解除再議後續。” 蕭虎咬了咬牙,終是點頭“先召忽必烈進來,商議具體事宜。”
忽必烈走進議事廳時,廳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 李謙、張達、王誠等五名禁軍衛所將領,捧著一份《禁軍將士聯名疏》走了進來。“蕭將軍,諸位大人,我等代表東城衛、北城衛將士,懇請讓忽必烈大汗統管兩衛!” 李謙雙手遞上疏文,語氣懇切。
疏文上,除了將領簽名,還有數百名士兵的畫押,開篇寫道“兩衛將士常因調度不一,訓練、巡邏多有重復,糧草分配也偶有不均。忽必烈大汗統兵務實,賞罰分明,剿匪時與將士同甘共苦,深得軍心。若能統管兩衛,定能整合資源,提升戰力,護中都安穩。” 張達補充道“上月東城衛與北城衛聯合訓練,因調度權不一,陣法演練多次出錯;若大汗統管,定能統一指令,事半功倍。”
王誠也道“漠南部落異動,將士們都想早日出兵支援,可兩衛各等指令,人心浮動。大汗統管後,能迅速整合兵力,將士們也願听其調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廳內氣氛頓時一邊倒,連原本中立的兵部郎中都道“宗室與禁軍將士均支持忽必烈大汗,可見其威望與能力,統管兩衛,確能應對當前危機。”
蕭虎看著眼前的兩份聯名疏,心中明白,大勢已去 —— 若再堅持反對,不僅會被指責 “不顧防務”,還可能引發宗室與禁軍的不滿。他深吸一口氣,對忽必烈道“大汗,若你願統管東城衛、北城衛,需答應三個條件一是重大調兵仍需樞密院預批;二是派張煥任監軍,監督實務;三是每月需提交兩衛防務報告,由樞密院審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三日後,樞密院議事廳內舉行了簡單的授權儀式。蕭虎從案上拿起兩份燙金文書 ——《東城衛統領授權書》與《北城衛統領授權書》,上面蓋著樞密院的朱紅大印,列明了統領權的範圍包括兵力調度、訓練統籌、糧草協調,但重大軍事行動(如跨區域調兵五百以上)需樞密院批準。
“大汗,這兩份文書,代表著中樞對你的信任,也承載著中都防務的重任。” 蕭虎將文書遞到忽必烈手中,語氣沉重,“望你恪守約定,按章辦事,不可越權,若有差池,中樞必追究責任。” 忽必烈雙手接過文書,指尖輕撫過燙金的 “統領權” 三字,躬身道“蕭將軍放心,本大汗定不負中樞信任,全力整飭兩衛,應對漠南異動,護中都與宗室牧地安穩。”
耶律楚材上前一步,遞上一份《兩衛防務協同方案》“大汗,此方案是按你的要求擬的,明確了兩衛的職責分工 —— 東城衛側重東驛路防務與邊境支援,北城衛側重北驛路巡邏與中都近郊守衛,兩衛定期聯合訓練,糧草由李謙統一協調,張煥監軍負責實務監督,你看看是否妥當。” 忽必烈翻看方案,見分工明確、流程清晰,點頭道“甚妥,就按此方案執行。”
儀式結束後,忽必烈帶著文書回到王府,劉秉忠早已率李謙、張達等將領等候在庭院里。“大汗,恭喜您獲得兩衛統領權!” 劉秉忠上前道賀,眼中難掩喜悅。忽必烈舉起文書,對眾人道“這不是本大汗一人的功勞,是諸位將士與宗室支持的結果。從今日起,咱們需同心協力,整飭防務,應對漠南異動,不辜負這份信任。”
接管兩衛的第一日,忽必烈便在北城衛校場召開兩衛將領會議。校場上,兩衛的千余名士兵列隊整齊,玄鐵鎧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旗幟飄揚,士氣高昂。忽必烈站在高台上,手持《兩衛整頓方案》,高聲宣布新規“第一,統一訓練標準 —— 每日辰時騎射、午時陣法、申時體能,兩衛輪流派教官交流,每月進行一次聯合考核;第二,簡化調兵流程 —— 邊境支援、剿匪等緊急情況,兩衛可直接協同,事後補報樞密院;第三,規範糧草分配 —— 由李謙統一核算消耗,按防務需求撥付,避免浪費與短缺。”
將領們齊聲應和,李謙隨即上前,宣讀《糧草協同細則》“即日起,兩衛糧庫合並管理,每日消耗記錄統一存檔,邊境支援的糧草可提前預留,確保隨調隨用。” 張達也補充道“兩衛巡邏路線重新規劃,東驛路與北驛路交界處設聯合崗哨,遇盜匪或部落襲擾,可互相支援,半小時內必須響應。”
會後,忽必烈帶著將領們巡視兩衛的營房與糧庫。在東城衛糧庫,他發現糧囤防潮措施不足,當即讓李謙“三日之內,給所有糧囤加鋪三層草席,每日通風兩次,避免糧草霉變。” 在北城衛營房,見士兵的床榻破舊,又吩咐王誠“從防務經費中撥出部分,更換所有破舊床榻,添置御寒棉被,讓將士們能安心歇息。”
張煥作為監軍,全程跟隨,將忽必烈的整頓措施一一記錄,準備上報樞密院。他看著忽必烈有條不紊地安排實務,心中暗嘆 —— 此人確有統兵之才,既能定新規,又能關注細節,難怪能得宗室與禁軍支持。
忽必烈接管兩衛的第七日,漠南傳來急報克烈部與乃蠻部聯軍三百人,再次襲擾脫脫的東牧地,已突破外圍防線,逼近核心帳篷區。脫脫派人求援,請求兩衛速派援兵。
忽必烈接到消息時,正在與張煥核對訓練記錄。他立刻召集將領議事“李謙帶北城衛一百五十名騎兵,攜帶三日干糧,從北驛路馳援;張達帶東城衛一百名步兵,從側翼包抄,截斷聯軍退路;我帶五十名親衛,坐鎮中都近郊的指揮驛站,實時協調。務必在明日午時前趕到東牧地!”
將領們領命而去,李謙立刻點兵備馬,讓糧吏提前裝好糧草;張達則讓人備好攻城弩,以防聯軍頑抗。張煥作為監軍,隨李謙的騎兵一同出發,負責記錄支援過程。次日辰時,兩衛援兵抵達東牧地外圍,李謙見聯軍正忙著搶奪牛羊,立刻下令“騎兵分兩隊,從左右兩翼沖鋒,盡量抓活口!”
騎兵們策馬沖鋒,玄鐵長槍刺破晨霧,聯軍猝不及防,頓時亂作一團。張達的步兵隨後趕到,用攻城弩壓制住想逃跑的聯軍,脫脫也率宗室士兵從內夾擊。不到一個時辰,聯軍便潰不成軍,除五十余人逃跑外,其余全被擒獲,被搶走的牛羊也盡數追回。
脫脫握著忽必烈派來的親衛的手,激動道“若不是大汗調兵及時,我這牧地就完了!兩衛協同作戰,比以往快了至少兩個時辰,這統領權交對了!” 張煥將支援過程詳細記錄,上報樞密院,字里行間無不肯定兩衛協同的成效。
蕭虎看著張煥送來的支援報告,雖認可兩衛協同的成效,心中卻愈發不安 —— 忽必烈接管兩衛後,不僅實務井井有條,還深得軍心與宗室信任,長此以往,自己在樞密院的兵權恐被徹底架空。他召來趙安,面色陰沉“從今日起,加派暗衛,密切監控忽必烈與兩衛將領的往來,尤其是李謙、張達,若發現他們有‘結黨’‘擅權’的跡象,立刻報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趙安躬身應下,隨即調派二十名精銳暗衛,分成四組一組盯梢忽必烈的王府,記錄訪客與出入人員;二組跟蹤李謙、張達,觀察他們與忽必烈的私下接觸;三組潛入兩衛的校場與糧庫,核查訓練、糧草是否按章執行;四組去漠南邊境,監控忽必烈與宗室的協同動向。
暗衛很快傳來第一份監控報告忽必烈每日除了去兩衛處理實務,便是在王府整理防務冊,與將領的接觸多在公開場合,討論的都是訓練、巡邏等實務;李謙、張達嚴格按新規管理糧草與訓練,無擅權跡象。蕭虎看著報告,仍不放心,對趙安道“繼續盯,尤其是重大調兵或宗室聚會,不可放過任何細節。”
耶律楚材察覺到蕭虎的舉動,私下勸道“將軍,忽必烈如今按章辦事,又有實績,若過度監控,反而會引發不滿,不如暫時放下顧慮,以防務為重。” 蕭虎搖頭“兵權之事,容不得半點馬虎。我不是要針對他,只是防患于未然,若他真能始終合規,我自然不會為難。”
漠南支援的成功,讓忽必烈與宗室的關系愈發緊密。脫脫特意帶著兀魯思等宗室將領,來到中都感謝忽必烈,還帶來了牧地的特產 —— 風干牛肉與馬奶酒。王府庭院里,眾人圍坐在一起,商議邊境防務。
“大汗,兩衛援兵來得及時,可聯軍雖退,卻未傷元氣,恐還會再來。” 脫脫道,“我等宗室願派兩百名士兵,加入兩衛的聯合訓練,熟悉協同戰術,日後再遇襲擾,也能更快響應。” 忽必烈點頭“甚好!宗室士兵熟悉草原地形,兩衛士兵訓練有素,結合起來定能事半功倍。我讓人制定‘宗室禁軍協同訓練計劃’,明日便開始執行。”
兀魯思補充道“我牧地有一處舊驛站,可改造成聯合防御據點,兩衛派士兵駐守,宗室糧草,這樣既能監控漠南動向,又能及時支援。” 李謙立刻接話“糧草之事交給我,我會提前核算需求,確保據點糧草充足。” 張達也道“我帶人去改造驛站,加固圍牆,增設箭樓,三日內便可完工。”
張煥作為監軍,列席了此次商議,將 “協同訓練”“聯合據點” 等內容記錄在案。他發現,忽必烈與宗室的合作全圍繞實務,無半句結黨私語,心中對忽必烈的信任又多了幾分。會後,他對劉秉忠道“大汗與宗室的協同,確能加強邊境防務,符合中樞的需求,我會如實向蕭將軍匯報。”
一個月後,忽必烈向樞密院提交《兩衛接管一月防務總結》,附上了詳細的訓練記錄、支援報告、糧草消耗統計與宗室的感謝信。總結中寫道“兩衛統一統領後,訓練達標率提升一成五,邊境支援響應時間縮短兩時辰,盜匪襲擾減少三成,宗室牧地未再受大規模襲擾。”
樞密院議事會上,蕭虎拿著總結,沉默良久。耶律楚材率先開口“忽必烈大汗接管兩衛後,實務成效顯著,邊境安穩,宗室與禁軍將士皆服,可見統管兩衛是正確之舉。依我之見,可將‘臨時統領權’改為‘常態化統領權’,讓大汗能更穩定地整飭防務。”
李御史也附和“總結中的數據詳實,實績有目共睹,常態化統領權能避免防務中斷,符合中都長遠利益。” 張煥作為監軍,也道“屬下全程監督,兩衛實務均按章執行,無違規擅權之處,大汗確能勝任統領之職。”
蕭虎看著廳內官員的態度,知道再反對已無意義,只能點頭“準奏。即日起,忽必烈大汗常態化統管東城衛、北城衛,重大調兵仍需樞密院審批,監軍制度保留,每月的防務報告需更詳細,涵蓋將士獎懲、糧草明細等內容。” 忽必烈起身拱手“謝蕭將軍,謝諸位大人!本大汗定繼續努力,不負中樞所托。”
兵權穩固後,忽必烈在王府召開核心幕僚會議,劉秉忠、李謙、張達、王誠與張煥(雖為監軍,卻已傾向忽必烈)圍坐案前,案上攤著中都防務全圖。“如今雖統管兩衛,卻仍受樞密院制約,重大調兵需審批,” 忽必烈指著圖上的西城衛與南城衛,“下一步,需借實務契機,逐步影響這兩衛,比如聯合訓練、協同剿匪,讓他們認可咱們的統兵能力,為日後進一步整合禁軍做準備。”
劉秉忠道“大汗說得是。西城衛統領吳堅注重實務,可通過‘協同防御’拉攏;南城衛統領雖為蕭虎親信,卻因周泰之事有所收斂,可從糧草協同入手,讓他依賴咱們的調度。” 李謙接話“我可主動與南城衛糧官對接,提出‘糧草聯合儲備’,既節省成本,又能建立聯系,逐步滲透。”
張達則道“兩衛與西城衛、南城衛的聯合訓練可增加頻次,每次訓練後召開實務交流會,分享經驗,拉近關系。我與吳堅已有往來,可從中斡旋。” 張煥也道“屬下在樞密院可幫忙傳遞兩衛的實務成效,讓蕭將軍與其他官員看到‘整合禁軍’的好處,減少阻力。”
忽必烈點頭,將眾人的提議一一記錄在案“此事需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先以實務為紐帶,建立信任,再伺機推動整合。漠南異動雖暫平,卻仍有隱患,咱們需先穩固現有防務,再謀長遠。”
夜色漸深,王府書房的燈火依舊明亮。忽必烈站在窗前,望著中都的萬家燈火,手中摩挲著那份常態化統領權的文書。他知道,兵權易主只是第一步,中都禁軍的整合、中樞權力的博弈,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而此刻的樞密院,蕭虎正看著漠北的軍報,指尖在 “忽必烈” 的名字上輕輕劃過,眼中閃過一絲不甘 —— 這場圍繞兵權的斗爭,遠未結束。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