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043章 中都急援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043章 中都急援

    1043 章中都急援(至元四十六年秋蒙古故地管控司奏報察合台系起兵請援)

    蒙古故地管控司署衙的燭火徹夜未熄,李衡伏案疾書,狼毫筆在麻紙上劃過,留下 “察合台系阿魯台于杭愛山起兵,聚眾兩萬,已佔斡難河、黑山口兩驛站,斷西北糧道,博羅大軍糧草將盡,懇請中央速派援軍” 的字樣。案上堆著從西北傳來的零散情報 —— 有被阿魯台部劫掠的驛卒口述記錄,有管控司吏員巡查時畫的 “阿魯台駐軍分布圖”,還有博羅派信使送來的 “糧草告急書”,每一份都透著迫在眉睫的緊張。

    帖木格(管控司員外郎,行省舊吏)捧著剛謄抄好的奏報副本,手指微微發顫“李大人,阿魯台是察合台系旁支,之前一直蟄伏阿爾泰山,竟突然聚眾兩萬,還聯合了窩闊台系的察八兒,這勢頭比去年阿里不哥的動靜還大。若中央不盡快派援,博羅將軍的一萬大軍撐不了十日,西北的削藩成果怕是要全毀了。” 李衡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目光落在窗外 —— 夜色中,管控司的司標柱在風里搖晃,虎首標識泛著冷光,像在提醒他此刻的危急。

    巴特爾(管控司員外郎,弘吉剌部吏員)匆匆從外帳進來,身上還沾著草原的夜露“大人,剛收到斡難河驛站逃出來的驛卒消息,阿魯台已派帖木兒(阿魯台親信)率五千騎兵,向蒙古故地的怯綠連河驛站進發,似有擴大叛亂的跡象!咱們的吏員已組織馬倌,將管控司的糧草往安全地帶轉移,可若沒有援軍,蒙古故地也遲早會受波及。” 李衡起身,走到掛滿地圖的牆邊,指尖劃過 “怯綠連河驛站” 的位置“阿魯台這是想切斷蒙古故地與西北的聯系,讓咱們首尾不能相顧。奏報必須今夜送出,驛卒要選最精銳的,確保三日之內抵達中都。”

    帳外傳來馬蹄聲,王順(實務官,隨李衡久駐草原)帶著兩名驛卒進來,驛卒們身著輕便皮甲,腰間別著短刀,背上挎著水囊與干糧,顯然已做好長途奔襲的準備。“李大人,選了最好的兩匹快馬,驛卒也是驛站里最熟悉驛路的,從蒙古故地到中都,走加急驛路,最多三日便能到。” 王順道,“只是途中要經過阿魯台部控制的邊緣地帶,需格外小心,我已讓驛卒備好暗號,遇到元廷巡查騎兵便出示,避免誤會。”

    李衡拿起蓋好管控司印信的奏報,鄭重地遞給為首的驛卒“這封奏報,關系西北安危,關系蒙古故地的安穩,你務必送到中都通政院,親手交給通政院使帖木兒,若途中遇到危險,寧可毀了奏報,也不能讓它落入阿魯台手中。” 驛卒雙膝跪地,雙手接過奏報,揣進貼身的皮袋里“大人放心!小人就是拼了性命,也定會將奏報送到中都!” 此時,帳外的雄雞已開始打鳴,夜色漸淡,一場跨越千里的急報傳遞,在草原的晨光中悄然啟程。

    急報的撰寫並非一蹴而就,李衡與管控司吏員們用了兩個時辰,反復核對情報、補充細節,只為讓中央能清晰掌握阿魯台起兵的全貌,避免因信息模糊影響決策。

    最初的情報只有 “阿魯台起兵、佔兩驛站” 的簡略消息,李衡覺得太過籠統,便讓巴特爾召集從西北逃來的驛卒與牧民,逐一詢問細節。一名叫速不台的驛卒(與蒙古故地老牧民同名),曾在斡難河驛站任職,被阿魯台部俘虜後僥幸逃脫,他回憶道“阿魯台的軍隊里,除了察合台系的騎兵,還有不少窩闊台系的人,領頭的是察八兒,兩人似已結盟;他們攻佔驛站後,燒了糧庫,還強迫驛卒投降,不願降的都被關押了,我是趁夜挖牆才逃出來的。” 李衡讓吏員將這些細節一一記下,補充進奏報的 “起兵背景” 部分。

    帖木格則負責核對阿魯台的兵力與動向 —— 他從行省傳來的 “西北諸部兵力冊” 中查到,阿魯台此前登記的部眾為八千戶,按 “戶出兩兵” 的草原慣例,最多能聚兵一萬六千,可驛卒們普遍說 “看到的騎兵不下兩萬”,顯然阿魯台還收攏了周邊小部落的散兵。“這說明阿魯台早有預謀,私下擴兵卻未上報,” 帖木格對李衡道,“奏報里必須寫明‘阿魯台實聚兵兩萬,遠超登記數額’,讓中央知道叛亂的嚴重性。”

    王順則整理博羅大軍的現狀 —— 博羅率一萬騎兵駐守杭愛山附近,糧草原本能支撐一個月,可糧道被斷後,每日只能減半供應,如今只剩十日口糧;戰馬的草料也不足,只能靠啃食草原枯草充饑,已有百余匹戰馬因饑餓倒斃。“這些數據要精確,” 李衡道,“中央派援,不僅要派兵,還要備足糧草,不然援軍到了西北,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王順將 “糧草僅余十日”“戰馬斃百匹” 等數據工整地寫在奏報的 “當前態勢” 欄,還附上博羅信使送來的 “糧草清單” 副本,作為佐證。

    奏報的 “請求事項” 部分,李衡與吏員們反復商議 —— 最初只提 “派援軍兩萬”,可帖木格認為不夠“阿魯台有兩萬兵,還佔據地形優勢,援軍至少需三萬,且要派熟悉草原作戰的將領統領;另外,還需調撥糧草五萬石、戰馬五千匹,才能支撐援軍與博羅大軍的消耗。” 巴特爾補充“蒙古故地也需留兵防備,請求中央從嶺北行省調五千兵,駐守怯綠連河驛站,防止阿魯台東擴。” 李衡綜合眾人意見,最終在奏報中寫明 “請援三萬、調糧五萬石、撥馬五千匹、行省調兵五千守蒙古故地” 四項請求,確保訴求清晰、具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奏報撰寫完畢後,李衡又讓三名吏員分別謄抄,一份送中都,一份留管控司存檔,一份送嶺北行省阿術平章。他拿著謄抄好的奏報,逐字核對,確認無錯漏後,才蓋上 “蒙古故地牧群管控司” 的銅印,印泥鮮紅,在麻紙上格外醒目 —— 這不僅是一封奏報,更是草原邊疆對中央的緊急呼救。

    驛卒的遴選與準備,是急報傳遞的關鍵 —— 管控司從蒙古故地各驛站挑選出最精銳的兩名驛卒,一名叫帖木格(非管控司員外郎,同名),三十歲,熟悉從中都到蒙古故地的每一條驛路,曾因傳遞緊急公文獲過元廷賞賜;另一名叫合撒兒,二十五歲,騎術精湛,還懂基本的醫術,能應對途中的突發狀況。

    遴選時,王順親自測試兩人的騎術與應變能力 —— 在管控司的跑馬場,兩人需在一刻鐘內跑完十里路,還要避開途中設置的障礙。帖木格率先出發,快馬如飛,遇到障礙時俯身貼馬背,輕松繞過;合撒兒緊隨其後,動作雖稍慢,卻格外穩健,全程無一次失誤。王順滿意地點頭“你們倆都是驛站的好手,這次急報,就靠你們了。”

    準備工作從午後開始 —— 驛站為兩人準備了兩匹最好的快馬,都是三歲口的壯馬,耐力足、速度快,馬背上備著雙層馬鞍,還掛著水囊、干糧袋與簡易帳篷。帖木格的馬鞍旁還掛著一把短弓與二十支箭,用于應對途中可能遇到的野獸或阿魯台的巡邏兵;合撒兒則背著一個藥箱,里面裝著治療外傷的草藥、包扎用的麻布,還有緩解疲勞的湯藥。

    王順給兩人講解途中的注意事項“從蒙古故地到中都,走加急驛路,共設十二個驛站,每個驛站都有備用馬,你們到了驛站後,換馬不換人,爭取日夜兼程;途中若遇到阿魯台的巡邏兵,不要硬拼,往元廷巡查騎兵的方向跑,他們看到你們的驛卒標識,會接應你們;若實在無法脫身,就將奏報藏在馬鞍的夾層里,實在不行就燒毀,絕不能讓奏報落入敵手。” 帖木格與合撒兒認真傾听,不時點頭,將每一條都記在心里。

    出發前,李衡親自給兩人送行,還將自己的羊皮外套遞給帖木格“草原的夜晚冷,這件外套能擋擋風。記住,你們不僅是在傳遞奏報,更是在傳遞草原的安危,一定要平安抵達中都。” 帖木格接過外套,眼眶微紅“大人放心,我們定不辱使命!” 合撒兒也道“就算粉身碎骨,也要把奏報送到!” 兩人翻身上馬,在管控司吏員與驛站官的目送下,朝著中都的方向疾馳而去,馬蹄揚起的塵土,在草原上劃出一道清晰的軌跡。

    急報傳遞的第一日,帖木格與合撒兒便遭遇了小插曲 —— 當他們行至蒙古故地與嶺北行省交界的 “白水驛” 附近時,遇到了阿魯台部的三名巡邏騎兵,騎兵們看到兩人的驛卒裝扮,立刻策馬圍了上來,大聲喝問“你們是哪里的驛卒?要去哪里?”

    帖木格臨危不亂,按王順教的話術應答“我們是怯綠連河驛站的驛卒,要去嶺北行省送公文,這是驛站的文書。” 他從懷中掏出一份事先準備好的 “普通公文”(非急報),假裝要遞給巡邏騎兵。合撒兒則悄悄握住馬鞍旁的短刀,目光警惕地盯著騎兵,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巡邏騎兵接過公文,翻來覆去地看,卻因不識漢字,只能隨意翻看。其中一名騎兵懷疑道“現在西北不太平,哪來的公文要送?我看你們是元廷的探子!” 說著便要伸手去摸帖木格的腰間,想檢查是否有其他文書。帖木格見狀,突然翻身上馬,大喝一聲“我們是正經驛卒,你們再攔著,耽誤了公文傳遞,小心朝廷治罪!”

    合撒兒趁機策馬向前,假裝要沖過去,巡邏騎兵怕被沖撞,下意識地後退了幾步。帖木格抓住機會,拍馬跟上,兩人騎著快馬,朝著白水驛的方向疾馳而去。巡邏騎兵反應過來後,雖在後面追趕,卻因他們的馬是普通馬,很快便被甩在身後。

    半個時辰後,帖木格與合撒兒抵達白水驛,驛站官看到他們身後無人追趕,才松了口氣“剛才看到阿魯台的巡邏兵在附近,還擔心你們出事,快進來歇歇,換匹新馬再走。” 兩人來不及多歇,只喝了幾口熱水,便換了驛站的備用馬,繼續向中都方向趕路。帖木格摸著貼身的皮袋,里面的急報完好無損,他對合撒兒道“剛才好險,還好咱們反應快,不然這急報就送不出去了。” 合撒兒點頭“後面的路還長,咱們得更小心才行。”

    急報傳遞的第二日,兩人進入嶺北行省境內,這里的驛路相對安全,元廷的巡查騎兵也更多,可途中卻遇到了暴雨 —— 草原的暴雨來得突然,豆大的雨點砸在身上,視線模糊,道路也變得泥濘,戰馬的速度不得不放慢。

    帖木格與合撒兒只能下馬,將馬牽到路邊的避風處,用簡易帳篷遮擋雨水。合撒兒從藥箱里拿出草藥,煮了兩碗溫熱的湯藥,遞給帖木格一碗“喝了暖暖身子,別著涼了,不然影響後面的趕路。” 帖木格接過湯藥,喝了一口,暖意順著喉嚨流進肚子里,他看著外面的暴雨,擔憂道“這樣的雨,不知道要下多久,若耽誤了行程,中都那邊晚一天收到奏報,西北的局勢就多一分危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幸運的是,暴雨只下了一個時辰便停了。兩人立刻收拾好帳篷,翻身上馬,繼續趕路。雨後的草原格外泥濘,戰馬的馬蹄時常陷進泥里,他們只能下馬,用手將馬蹄從泥里拔出來,再繼續前進。合撒兒的手上磨出了水泡,卻只是隨意用麻布包扎了一下,便又上馬趕路。

    傍晚時分,兩人抵達嶺北行省的 “黑泉驛”,驛站官看到他們滿身泥濘,連忙招呼他們進屋“你們這是趕了多少路?快歇歇,我讓驛卒給你們準備點熱飯。” 帖木格道“不了,我們還要趕路,換匹新馬就走。” 驛站官拗不過他們,只能給他們換了兩匹健壯的馬,還塞了兩袋干糧“路上吃,別餓著。” 兩人謝過驛站官,再次策馬出發,夜色中,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草原的盡頭。

    急報傳遞的第三日清晨,帖木格與合撒兒終于抵達中都外圍的 “南口驛”,這里是中都的最後一道驛路關卡,駐守的驛卒看到他們的驛卒標識,立刻放行“你們是從蒙古故地來的?是不是有緊急公文?最近中都一直在等西北的消息。” 帖木格道“是急報,要親手交給通政院使帖木兒大人,麻煩你們通報一聲。”

    南口驛的驛丞不敢耽誤,立刻派信使快馬向中都通政院稟報。半個時辰後,通政院的官員便帶著騎兵趕到南口驛,將帖木格與合撒兒接到中都城內。此時的兩人,已是滿臉疲憊,眼楮布滿血絲,身上的皮甲沾滿了塵土與泥點,可他們懷里的急報,卻完好無損。

    進入通政院後,帖木格與合撒兒見到了通政院使帖木兒,兩人雙膝跪地,從懷中掏出奏報,雙手奉上“蒙古故地管控司急報,察合台系阿魯台起兵,懇請中央速派援軍!” 帖木兒接過奏報,看到封皮上 “加急” 的朱印,立刻拆開臉色隨之一變 —— 他知道,這封來自草原的急報,將徹底打破中都的平靜。

    通政院使帖木兒接到急報後,不敢有片刻耽擱,立刻帶著奏報前往皇城,此時蕭虎正在大殿與樞密院、中書省的大臣們商議西北的糧草調配事宜,听聞有蒙古故地的加急奏報,立刻暫停議事,讓帖木兒進殿。

    帖木兒捧著奏報,快步走進大殿,躬身道“陛下,蒙古故地管控司急報,察合台系阿魯台于杭愛山起兵,聚眾兩萬,已攻佔斡難河、黑山口兩驛站,斷西北糧道,博羅將軍的一萬大軍糧草僅余十日,請求中央速派援軍三萬、調糧五萬石、撥馬五千匹!” 殿內的大臣們聞言,頓時嘩然 —— 誰也沒想到,阿魯台竟突然起兵,且聲勢如此浩大。

    蕭虎接過奏報,快速瀏覽,眉頭越皺越緊,當看到 “阿魯台聯合窩闊台系察八兒”“蒙古故地恐遭東擴” 等字樣時,他猛地將奏報拍在案上“阿魯台膽大包天!去年阿里不哥剛服懲,今年他便敢起兵反元,還聯合窩闊台系,是想攪亂整個西北!” 樞密院使伯顏上前一步“陛下,阿魯台起兵倉促,卻佔據了糧道與驛站,若不盡快派援,博羅大軍恐會不戰自潰,西北的削藩成果也將毀于一旦。”

    中書省左丞相耶律鑄則憂心糧草“陛下,三萬援軍、五萬石糧草,並非小數,中都的糧草儲備雖充足,可調撥需要時間,且從內地支援西北,驛路遙遠,恐難及時送達。不如先從嶺北行省調糧兩萬石,緩解博羅大軍的燃眉之急,再從中都調撥後續糧草。” 蕭虎點頭“耶律丞相所言極是,糧草調撥分兩步走,先讓阿術行省從儲備中調糧兩萬石,通過蒙古故地的驛路送抵博羅大營;再從中都調糧三萬石,由專人護送,確保盡快抵達。”

    吏部尚書哈剌哈孫則提議將領人選“陛下,援軍需派熟悉草原作戰的將領統領,那拉珠爾將軍去年在蒙古故地削藩有功,熟悉西北地形與宗藩情況,可任命他為援軍主帥;博羅將軍熟悉阿魯台的兵力部署,可任副帥,兩人配合,定能平定叛亂。” 蕭虎沉吟片刻“就依哈剌尚書所言,任命那拉珠爾為援軍主帥,率三萬騎兵出征;同時,派使者赴嶺北行省,令阿術平章調五千兵駐守蒙古故地怯綠連河驛站,防止阿魯台東擴。”

    殿內的大臣們紛紛附和,議事很快達成一致 —— 蕭虎下旨“通政院即刻擬詔,任命那拉珠爾為西北援軍主帥,三日內領兵出征;中書省負責糧草調撥,兩日內將嶺北行省的兩萬石糧調往博羅大營;吏部負責援軍的戰馬與兵器籌備,確保三萬騎兵裝備齊全;樞密院負責制定進軍路線,與那拉珠爾商議後,即刻下發。” 大臣們齊聲道 “遵旨”,大殿內的緊張氛圍,因這一系列指令,漸漸變得有序起來。

    那拉珠爾接到任命時,正在家中整理蒙古故地的削藩檔案,听聞蕭虎召他入宮,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馬前往皇城。當他在大殿內接到 “統領三萬援軍出征西北” 的聖旨時,毫不猶豫地躬身接旨“臣那拉珠爾,謝陛下信任!定不負聖恩,盡快平定阿魯台叛亂,恢復西北安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蕭虎看著那拉珠爾,語重心長道“那拉珠爾,此次阿魯台起兵,聯合窩闊台系,佔據糧道與驛站,局勢危急。你不僅要盡快趕到西北,與博羅將軍匯合,還要注意安撫蒙古故地的宗藩,避免他們受阿魯台煽動,加入叛亂。記住,平叛的同時,也要盡量減少部民傷亡,保住之前的削藩成果。” 那拉珠爾道“臣謹記陛下教誨,定兼顧平叛與安撫,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離開皇城後,那拉珠爾立刻前往樞密院,與伯顏商議援軍的兵力調配 —— 三萬騎兵,從中都衛戍軍中抽調一萬五千,從嶺北行省周邊駐軍抽調一萬,從蒙古故地的預備兵中抽調五千,確保三日內能集齊。伯顏道“援軍的戰馬與兵器,吏部會在兩日內籌備完畢,你只需專注于兵力集結與進軍路線的制定。” 那拉珠爾點頭“我已讓巴圖額爾敦(那拉珠爾之子,隨父征戰)前往中都衛戍軍營地,協助集結兵力,明日便可完成一萬五千人的集結。”

    當晚,那拉珠爾在府中召集親信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制定進軍路線 —— 從中都出發,經蒙古故地的怯綠連河驛站,再向西北進發,與博羅大軍匯合,途中需避開阿魯台部的巡邏區域,選擇元廷掌控的驛路,確保行軍安全。“咱們需日夜兼程,爭取十日之內抵達博羅大營,” 那拉珠爾道,“阿魯台斷了博羅的糧道,咱們不僅要帶援軍,還要隨隊攜帶一萬石糧草,緩解博羅的燃眉之急。”

    將領們紛紛領命,各自前往負責的營地,籌備兵力集結事宜。巴圖額爾敦在中都衛戍軍營地,連夜清點士兵人數,檢查戰馬與兵器,確保每一名士兵都裝備齊全、每一匹戰馬都健壯有力。“此次出征,關系西北安危,咱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巴圖額爾敦對士兵們道,“陛下信任咱們,那拉珠爾將軍信任咱們,咱們定要奮勇作戰,平定阿魯台叛亂!” 士兵們齊聲吶喊,士氣高漲,中都的夜晚,因援軍的籌備,顯得格外忙碌。

    中都的糧草與戰馬籌備,在中書省與吏部的協調下,有條不紊地展開 —— 中書省派專人前往中都的糧庫,監督糧草的調撥與打包,每一袋青稞都要稱重,確保足額;吏部則前往戰馬飼養場,挑選五千匹四歲以下的壯馬,由獸醫逐一檢查,確保無疾病、無外傷,能適應草原長途行軍。

    糧庫內,數十名吏員與民夫正忙著將青稞裝袋,每袋五十斤,外面用麻布包裹,還貼上 “西北援軍糧草” 的標簽。糧庫官親自監督,對民夫們道“這些糧草是給前線將士的,絕不能短斤少兩,也不能混入劣質青稞,若有差錯,定按律處置!” 民夫們不敢怠慢,仔細地裝袋、稱重,確保每一袋糧草都符合標準。

    戰馬飼養場內,獸醫們正圍著戰馬,檢查它們的牙齒、馬蹄與心肺 —— 一名獸醫掰開一匹黑馬的嘴,查看牙齒“這匹馬三歲口,牙齒整齊,沒有磨損過度,適合出征;馬蹄也很堅硬,不用額外修整。” 旁邊的吏員立刻在 “戰馬登記冊” 上記下這匹馬的特征與編號,確保每一匹戰馬都有記錄可查。

    為了確保糧草與戰馬能及時送達援軍營地,中書省與吏部還安排了專門的運輸隊 —— 運輸糧草的驛車有兩百輛,每輛由兩匹馬拉動,配備兩名車夫;運輸戰馬的隊伍則由五十名馬倌帶領,每十匹戰馬由一名馬倌看管,確保行軍途中戰馬不會走失或受傷。

    兩日後,糧草與戰馬全部籌備完畢,運抵中都衛戍軍營地。那拉珠爾親自檢查,看到一袋袋足額的青稞、一匹匹健壯的戰馬,滿意地點頭“中書省與吏部辦事效率很高,有了這些糧草與戰馬,咱們的援軍定能順利抵達西北,平定叛亂。” 巴圖額爾敦道“父親,兵力也已集結完畢,三萬騎兵全部到位,明日便可按時出征。” 那拉珠爾道“好!明日清晨,咱們在中都城外的校場集合,舉行出征儀式,然後即刻出發!”

    中都城外的校場,旌旗招展,三萬騎兵整齊地列成三排,戰馬嘶鳴,兵器泛著冷光。蕭虎親自前來送行,站在高台上,看著台下士氣高漲的士兵,高聲道“將士們!察合台系阿魯台起兵反元,斷我糧道,擾我邊疆!今日,朕命那拉珠爾將軍統領你們,出征西北,平定叛亂!朕等著你們凱旋的消息,等著你們為元廷、為草原帶來安穩!”

    士兵們齊聲吶喊“平定叛亂!凱旋歸來!” 聲音響徹雲霄,在中都的上空久久回蕩。那拉珠爾翻身上馬,手持馬鞭,對蕭虎躬身行禮“陛下,臣出發了!” 蕭虎點頭“去吧,保重!” 那拉珠爾調轉馬頭,大喊一聲“出發!” 三萬騎兵緊隨其後,朝著蒙古故地的方向疾馳而去,馬蹄揚起的塵土,在中都城外形成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通政院使帖木兒帶著兩名驛卒,也在此時出發 —— 他們要將 “中央派援” 的消息,提前送往蒙古故地管控司與嶺北行省,讓李衡與阿術平章安心。帖木兒看著遠去的援軍隊伍,心中感慨“有這樣的援軍,有那拉珠爾將軍這樣的將領,阿魯台的叛亂,定能很快平定。” 驛卒們也道“咱們要盡快把消息送到草原,讓那邊的人知道,中央沒有忘記他們,援軍很快就到!”

    蒙古故地管控司內,李衡與吏員們正焦急地等待中都的消息,帳外突然傳來馬蹄聲,一名驛卒匆匆進來“大人!中都的消息!中央已任命那拉珠爾將軍為援軍主帥,率三萬騎兵出征,還會調糧五萬石、撥馬五千匹,三日內便從北出發!” 李衡聞言,緊繃的肩膀終于放松,他拿起桌上的酒壺,倒了一杯酒,遞給驛卒“辛苦你了!快,把這個消息告訴所有吏員與部落的人,讓大家都知道,援軍很快就到,咱們不用怕阿魯台了!”

    帳外的吏員與部落馬倌們听到消息後,紛紛歡呼起來,之前的緊張與擔憂,被興奮與安心取代。巴特爾道“那拉珠爾將軍熟悉草原,三萬援軍也足夠對付阿魯台,咱們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回來了!” 帖木格也道“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守住蒙古故地,不讓阿魯台東擴,等援軍一到,咱們再配合援軍,徹底平定叛亂!”

    夕陽下,蒙古故地的草場上,馬倌們趕著馬群,在限定的區域內有序放牧,管控司的司標柱在余暉中泛著光,像在守護著這片即將迎來援軍的草原。李衡站在帳外,望著中都的方向,心中充滿期待 ——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那拉珠爾將軍的援軍就會抵達,阿魯台的叛亂就會被平定,西北與蒙古故地,終將恢復往日的安穩。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043章 中都急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043章 中都急援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