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492章 文匯九州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492章 文匯九州

    第 492 章文匯九州(回歷 651 年春?大都虎賁書院)

    料峭春風掠過大都城巍峨的琉璃瓦,蕭虎立于虎賁書院門前,凝視工匠將蒙漢雙語匾額緩緩懸于門楣。匾額下方,波斯風格的穹頂拱券與漢地精巧的斗拱相互映襯,檐角八思巴文與漢字鐫刻的吉祥銅鈴隨風輕晃,清越之聲在街巷間回蕩。耶律鑄懷抱一摞泛著中亞紙草赭黃的羊皮典籍疾步而來,袍角還沾著塞北荒原的沙土。

    “大人,西域學者已至驛站。” 耶律鑄壓低聲音,眼中透著憂慮,“他帶來阿拉伯星象圖與魯米手稿,可蒙古勛貴中不少人議論,說書院大興漢學是‘忘本’之舉,更有甚者,聯名上書彈劾西域學術‘惑亂人心’。”

    蕭虎摩挲著腰間刻有《大扎撒》條文的玉牌,磁石與青銅共鳴混著墨香“明日開院大典,讓那木罕王子以蒙古禮儀迎接阿里不哥。” 他望向書院內正在修繕的觀星台,蒙古包式穹頂與漢地渾天儀奇妙融合,“大元疆土橫跨四海,根基從不在單一的風俗,而在包容萬象的胸懷。大扎撒既為大元法度,也應容得下多元學問。”

    虎賁書院籌建工坊內,各族工匠的爭論聲此起彼伏。漢地匠人陳師傅緊握設計圖,語氣堅定“講堂當依中原‘明堂’規制,五室九階,象征九州歸一,此乃千年禮制傳承。” 西域石匠穆罕默德卻連連搖頭,頭巾隨動作擺動“穹頂方能承接上天啟示,唯有仿波斯伊斯法罕經學院形制,學問才能通天達地。”

    蕭虎展開大都城圖,紅筆果斷圈出書院位置“取漢地四合院的方正布局,融蒙古斡耳朵的圓融氣象,中央觀星台采用西域拱頂。” 他抽出《大元官制》抄本重重拍在案上,“書院設蒙古字學、漢地儒學、西域實學三大學科,各置博士三人,學生必修兩科,期滿考核合格者,方可授官。”

    面對財務官關于資金短缺的稟報,蕭虎冷笑“市舶司每年商稅頗豐,撥出一成足以。再傳我令,諸王需各獻百家典籍,凡獻珍本者,其名刻于藏書閣梁柱。” 他舉起波斯商人進獻的玻璃鏡,目光如炬,“告訴他們,書院將《蒙古秘史》譯為漢文,也會將中原《資治通鑒》譯成蒙古文、波斯文,隨商隊傳至伊利汗國。這不僅是學問交流,更是大元威德遠揚的契機。”

    開院大典當日,大都城萬人空巷。蒙古貴族身著華麗比肩袍,漢地儒士頭戴東坡巾,西域商人披著綴滿珠飾的長袍,齊聚書院廣場。蕭虎陪同忽必烈登上觀禮台,少年眼中滿是對這場文化盛會的期待。

    蒙古字學博士那木罕捧著新刻的畏兀兒體蒙古文《大扎撒》,向漢儒張仲賢行禮“久聞先生精研《春秋》,我蒙古‘幼子守灶’之俗,與漢法有何異同?還望先生指教。”

    張仲賢撫須微笑“《春秋》言‘尊王攘夷’,與蒙古‘忠君護產’之道殊途同歸。貴部以幼子守家業,正如《春秋》中嫡長子繼承,皆為維系宗族根本。今我朝四海一家,更應互鑒禮法,共興大元。” 說著,他翻開自己注解的《蒙古秘史》,書頁間夾著蒙古文與漢文對照的批注。

    西域學者阿里不哥卻指著觀星台的渾天儀,眼神中帶著質疑“此器雖巧,卻無阿拉伯星盤的測算之妙。我們的天文學家能精確預測月食時刻,誤差不超過半刻。” 他展開星象圖,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星辰軌跡。

    蕭虎適時舉起新制的《九域通典》高聲宣布“即日起,書院設譯經局!將漢地《四書》、蒙古《大扎撒》、波斯《列王紀》互譯流通。忽必烈,你去請阿里不哥先生講講阿拉伯歷法,讓大家見識不同學問的精妙。”

    書院藏經閣內,思想的踫撞日夜不停。漢地醫師李仲景與回回醫官忽思慧為藥材性味爭論得面紅耳赤。“這肉蓯蓉,明明性溫補腎,” 李仲景指著《本草》,“你卻說它性寒,簡直荒謬!”

    忽思慧不甘示弱,展開波斯醫典“在我們那里,肉蓯蓉配茴香,專治腹痛,與你說的全然不同!”

    蕭虎听聞趕來,沉思片刻道“各取所長,編纂《回回藥方》與《本草品匯精要》對照本,附上不同用法與療效,供後世參考。學問本就該兼容並蓄。”

    蒙古詩人阿魯渾拿著漢地宣紙愁眉不展“草原長調豪邁奔放,如何入詩?” 漢地詩人陸放翁大笑“詩言志,不論胡漢!你寫牧野星空,我書江南煙雨,合為一卷,豈不快哉?” 二人說罷,揮毫潑墨,《胡笳詩卷》由此誕生。

    最轟動的當屬歷法之爭。郭守敬帶著漢地司天監的黃道儀,與阿里不哥的阿拉伯星盤展開實測較量。冬至日正午,兩撥人馬屏息觀測,當測影結果幾乎一致時,觀星台上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

    “大元歷法,當集天下之精!” 蕭虎將測算數據合訂成冊,“就叫《授時歷補注》,署上所有參與學者之名。讓世人知道,大元的學問,是各族智慧的結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隨著書院影響力日盛,保守派的彈劾奏章紛至沓來。蒙古千戶忽都台在朝堂上怒目圓睜,腰間彎刀隨著動作叮當作響“讓蒙古子弟學漢人之乎者也,他日如何彎弓射雕?這是要斷我蒙古根本!”

    蕭虎不慌不忙展開書院課表“每日卯時習騎射,辰時學典籍,未時研實學。忽必烈,今日便為大家演示蒙古摔跤與漢地劍術!” 少年應聲而出,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令眾人驚嘆。

    御史台彈劾西域學者傳播 “異教” 時,蕭虎帶著《大元通制》副本面見皇帝“法典明載‘諸教並存’,阿里不哥翻譯的《幾何原本》已用于大都城牆修繕。堵塞言路、排斥異學,才是真正的‘忘本’!”

    回歷 652 年秋,虎賁書院首批畢業生意氣風發。蒙古學生斡歌歹能熟背《論語》,漢地學生李好文精通蒙古戰史,西域學生法蒂瑪能用漢語創作波斯風格抒情詩。

    畢業典禮上,蕭虎頒布《學官條例》“書院畢業生,可在各汗國任譯官、斷事官。你們手中的筆,能比刀劍更有力地鞏固大元江山!”

    馬可?波羅隨商隊來到大都,見到用蒙古文、漢文、波斯文注釋的《馬可?波羅游記》初稿時,震撼不已“這里不是普通書院,而是世界文明的熔爐!”

    忽必烈繼位後,虎賁書院發展為橫跨歐亞的學術網絡。蕭虎以制度為基,讓不同文明在大元的天空下共生共榮。正如虎賁書院的建築,穹頂與飛檐看似迥異,卻共同撐起了一片燦爛的文化天空,為大元帝國的長治久安奠定了深厚的精神根基。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492章 文匯九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492章 文匯九州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