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秦時舊制,但連坐的起源其實要更早。
只不過五等分的商桑將之改進並發揚光大。
他也將之融合整個變法方略,進而真的讓秦國強大了。
有實際顯著成果的改進用法,自然更出名。
但其終究還是成為了“秦時舊制”。
因為其本身太殘酷,也並不符合後來的時代發展了。
雖說後來依然有類似株連的用法,但實際運用起來已經和原版大相徑庭。
而穿越到這個究極強化版大明的徐子寧,覺得連坐太適合對付那些夷虜子了。
當然,必須要是再次改進並強化過的“船新版本”。
......
大明建武元年,元日前一旬。
舊港鎮守府
水師軍港內,一艘艘運輸船正在卸下來大批大批的士兵和裝備。
駐扎在此的海軍陸戰隊警戒等級已經拉到了最高,無數雙眼楮緊盯著下船的人。
原因無他,這些士兵都不是大明人。
“喲西!這里就是舊港水師的駐地嗎?果真是恢宏大氣!”
挎著腰刀的小笠原雅晴千戶官,帶著他的部隊——瀛洲輔助軍第一野戰衛所下屬第一千戶所,接受來自帝京的調令,在這個臨近年關的時候,抵達了舊港鎮守府。
作為對大明最最最蔥!橙!的輔助軍部隊,瀛洲輔助軍第一野戰衛所卻總是留守在瀛洲,因為大明給它們的定義是︰若瀛洲局勢失控,可令第一野戰衛所“控制局勢”。
這是很高的信任,基本上是把它們當成了瀛洲地區穩定的最後一道保險。
畢竟這幫人的構成,全部都是當年明軍登陸時,主動帶路的哈基汪後裔。
隨後也是最先加入輔助軍,幫助明軍“清理”自己人的瀛洲兵後裔。
可以說,它們和它們的祖輩都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類人,是無路可退的,它們只能無條件忠于大明。
因為一旦瀛洲局勢徹底失控,它們要麼離家出走,要麼被當成叛徒掛樹上。
在這樣的威脅下,它們每次鎮壓都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