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事情,也驗證了韓嬰的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雖然齊地自古有神仙學說,但是秦王喜歡神仙學說,所以神仙學說興盛起來。
他來到齊地,學神仙的或逃了,或關閉大門。
而學神仙的人多了,那學儒、學道的就少了。衣冠少,方士多。
邪道勝過正道。
瑯邪這個地方,堪稱是邪道的大本營。但再風氣不好的地方,也有堅守正道的人。來迎接的這些官吏、衣冠,就是心存正道的人。
方士都畏懼害怕,不敢來見嘛。
“大王。”縣令常聲見到韓嬰下車,不敢打量韓嬰,目光只敢落在韓嬰的身上,率眾行禮道。
“免禮,抬起頭來。”韓嬰笑著說道。他的容貌也是威嚴加成,見過他容貌的人,都認為他有王者氣度。都成為武器了,不用白不用。
常聲等人恭敬應是,然後才抬起頭來觀看韓嬰的容貌,當即眼楮一亮,內心稱贊。
韓嬰今日穿著常服,但衣冠也華偉。加上他的容貌,真是烈烈丈夫。完美的符合了眾人的審美。
“聲。你與諸卿為孤鎮守莒縣,孤十分感激。賜你蜀錦十匹。其余大小官吏,都有賞賜。”韓嬰笑著說道。
“多謝大王。”眾人或多或少都露出喜色,行禮道。
隨即,韓嬰又認識了一下在場的莒縣衣冠豪駿,多有贊許之語。
臣民都是如沐春風,感覺十分光榮,喜形于色。也在心中感慨。“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世人都說大王寬厚愛人,果然如此啊。”
韓嬰名震天下,吸引的就是他們這些心存正道的人。現在一看,果然如此。韓嬰行為舉止語言,又完美的符合了他們的審美。
君臣大悅。韓嬰邀請常聲上了王駕,率領眾人進入莒縣。能與君王同乘一車,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常聲激動的難以自制,覺得就算馬上去死,也沒有遺憾的了。內心對韓氏的忠誠,已經無以復加。
入城之後,韓嬰來到了常聲提前騰出的一座大宅,率眾進入,來到大堂坐下。
撫恤與寒暄的話,剛才韓嬰已經說過了。坐下之後,韓嬰收斂神色,端正坐姿,說道︰“諸位。你們都知道孤不喜歡神仙學說,認為它不是正道。而世風正道強盛,邪道就消亡了。反之亦然。孤打算在瑯邪郡多建學校,培養道德之士,又遷徙齊魯君子來到莒縣居住,移風易俗。孤會讓齊丞相發財帛下來,你等都要勤勉辦事,不可辜負孤。”
“是。”眾人再一次躬身應是,臉上喜色更濃。在場的沒有一個是喜歡神仙學說的。這種學說,就該全部消滅。
韓嬰點了點頭,建立學校,移風易俗。十幾二十年後,神仙學說就衰弱了。
沒辦法啊。學神仙的人太多了,殺不勝殺。更何況他們中有騙子,但又不全是騙子。
不能一棍子全殺了,只能用這種溫柔手段。
隨即,韓嬰又跟眾人說了一下。孔 要在海邊招募壯士。他要建造海船,連通齊地與商地等等。但隱瞞了孔 要建造海船,從海上襲擊楚國的計劃。
就像是鐵浮圖騎兵一樣,要是消息泄露了。項羽就要防備了,先保密。等第一次襲擊之後,再公開不遲。
把該說的都說了,韓嬰讓人傳酒食。與臣民一起飽食。
當然,韓嬰與隨臣都很從容。常聲等莒縣的官吏、衣冠都稍顯拘謹,放不開手腳。
等酒食結束了,韓嬰就放他們走了。他也乏了,前往臥房泡腳,準備安置。在安置之前,他讓人找來了先到莒縣調查情況的郎中,在了解了情況後。他吩咐郎中道︰“命郎中持節前往瑯琊郡各縣,張貼榜文。孤要召見郡中諸方士來到莒縣。孤以祖宗起誓,只要他們來。孤現在不殺他們,以後也不殺他們。請他們安心。如果他們不來,孤可能就要派人追殺他們了。”
“是。”郎中躬身應是,轉身離去了。
“徐福。”韓嬰微微一笑,讓太監給自己擦了腳,鋪床疊被,往床上一滾,開始呼呼大睡。
...........
郎中持節,傳達王命。
很快韓嬰的命令,瑯邪郡方士都知道了。他們頓時心驚膽戰。
“當年秦王焚書坑儒,莫非韓王也要把我們誘騙過去,然後全部坑殺?”
“秦王坑儒,韓王坑方士?這世上就沒有好王了啊?”
“不至于。他以祖宗發誓不殺我們。”
“你們難道忘記了嗎?韓王對敵人向來狠辣狡詐,只有對臣民寬厚仁愛。而我們方士,在他心中是臣民還是敵人?”
“該死。早知道我也逃去海上了。”
“走吧。我們沒能下決心逃去海上,現在遲了。只能面對韓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啊。”
在陸地上的瑯邪方士逃不掉,雖然心驚膽戰,但也只能成群結隊前往莒縣面見君王。
他們只希望韓嬰如果真要殺他們,請只殺了他們,不要殺他們的家眷。
莒縣城池不小,人口本也不少。只是二田叛亂,不少人受到牽連。導致城中人口偏少,顯得空蕩。
隨著這些方士與他們的隨從、黨徒到達莒縣,頓時一城都熱鬧了起來。
韓王行宮,戒備森嚴的城中大宅,書房內。
韓嬰跪坐在主位上,低頭看著案幾上的絲絹,臉上露出了感慨之色,說道︰“我知道瑯邪的方士多,但也想不到有這麼多。”
在高壓之下,方士都被炸出來了。來到莒縣的方士,分作七個流派。
傳承明確。
方士、黨徒加起來足有一千二三百人。這還是來了的人,有人逃到山上,有人逃到海中。而且這還是瑯邪方士。
管中窺豹,整個齊地的方士數量無法想象。
這麼多人口,不學儒,不學道,也不學法,不種地,不經商,不養蠶。
專心研究神仙,不死藥。
多浪費啊。
韓嬰下達了命令,于明日召見所有方士。
次日一早。眾方士在黨徒的簇擁下來到韓王行宮,然後與黨徒分開,入宮朝見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