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將來也會坐上我這位置,莫要怪我提前佔了你的風頭!”
朱元璋言罷,心中略感不安,仿佛是在給朱松提前鋪墊。
大明開國皇帝,他竟在榜上屈居第四,顏面何存?
總得從老九那撈點好處,躋身前三乃至第二!
至于榜首,朱元璋自知無望,老九的地位他難以撼動。
朱松正值青春,壽命綿長,未來天下遲早屬他,這一點,朱元璋永遠無法企及。
“父皇言重了。
您親征西域,身為主帥,兒臣僅是輔助。”
朱松連忙恭維,眼前這點功績,他無意與父皇相爭。
“陛下、漢王,神武大炮已備妥,請下令攻城!”
耿青適時上前,恭敬。
“父皇請!”
朱松將攻城重任交予朱元璋。
“攻城!”
朱元璋欣然點頭,示意耿青。
“陛下有旨,攻城!”
耿青轉身,向漢中軍將士高呼。
藍玉令旗一揮,十八門火炮齊發,火舌吞吐,炮彈如雨點般轟向阿力麻里城牆。
轟!轟!轟!
城牆在巨響中如般崩塌,守軍被炮彈掀飛,不少人被石塊掩埋。
“殺!”
“沖!”
秦武等人振臂高呼,漢中軍分三路,向阿力麻里發起首輪沖鋒。
昔日輪台城的場景,再次在阿力麻里重現。
此次,漢中軍攻佔阿力麻里的速度遠超輪台城。
入城不久,戰斗便基本結束。
阿力麻里城王宮火光沖天,守軍紛紛繳械投降。
城外的朱松與朱元璋目睹這熊熊火焰與濃煙,面露驚訝。
“東察合台之王竟如此剛烈,寧死不屈,確為勇士,遠勝于怯馬魯丁!”朱元璋感慨道。
當父子二人抵達王宮大門時,王宮已完全陷入火海,火勢無法遏制。
“可惜了那王宮中的無數金銀珠寶。”朱松惋惜地嘆息。
哈密國之戰時,尚且能搜刮到不少財寶,東察合台王室的財富更是無法估量。
然而,黑的兒火者早已決心焚毀一切,阻止已然無望。
大火肆虐一日一夜,東察合台王宮化為廢墟。
與此同時,阿力麻里失陷,黑的兒火者與王室成員在王宮自盡的消息迅速傳開。
整個西域為之震動。
盡管眾人預料東察合台終將覆滅,卻未料到過程如此迅速,兵敗如山倒。
三日之內,西域未歸順大明的部落紛紛派遣使者至阿力麻里乞降。
東察合台已滅,這些部落面臨兩個選擇︰
要麼離開世代棲息之地,要麼歸順大明。
反抗?那無疑是妄想。
漢中軍勢如破竹,短短一月便攻克西域兩大堅城,誰敢與之正面交鋒?
至此,西域局勢初穩,朱元璋于阿力麻里城宣告,西域自此歸屬大明,正式宣告對這片土地的佔領。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朱元璋與朱松在阿力麻里會見了已歸順大明的西域各部首領。
這些部落首領擔憂朱元璋與朱松會反悔,撤銷之前公布的政策。
幸運的是,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反而朱松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
“今日召集各部首領至此,本王有一個發展計劃欲與大家商討。”
正當所有部落首領心懷忐忑之時,朱松微笑著開口。
“不知漢王殿下有何指示?”
有人鼓起勇氣問道。
“自然是帶領你們共同致富!”
“本王計劃在輪台城建立倉儲物流中心。”
“今後,漢中府與西安府的貨物將在此中轉。”
“若你們想與本王做生意,無需再遠赴漢中,在輪台即可購得兩地所有貨物。”
“當然,本王也會在適當的時機,在西域選址繼續發展商業,並直接在此建廠。”
“若你們感興趣,皆可參與。”
朱松直言不諱地解釋。
絲綢之路的目的不就是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嗎?
如今西域已被攻克,成為朱松的地盤,從今以後,這里將成為朱松對外的最前沿。
听聞此言,各部落首領欣喜若狂。
他們最擔心的是東察合台覆滅後,朱松會收回之前的承諾。
但朱松非但未收回承諾,反而要將大批貨物運至輪台城。
更重要的是,朱松還承諾在西域建廠,並讓他們有機會參與,這簡直如同天上掉餡餅。
“我等多謝漢王殿下!”
“漢王殿下放心,我們各部落定將堅決擁護大明,絕無二心!”
“……”
一時間,各族首領競相表忠,願剖心以示朱松,證其赤誠。
“但本王言明在先!”朱松厲聲道,“誰敢再懷異心,擾亂西域團結,阻斷眾人財路,本王手段,爾等皆知!”
朱松話鋒突變,予以警告。
他深信,面對切身利益,這些西域部落定能做出明智抉擇。
待眾人利益與大明緊密相連,背叛之念自消。
然亦恐有愚昧之徒,妄圖生事。
“漢王殿下寬心,若有人膽敢背叛大明,無需您動手,我等自將其碎尸萬段!”一部落首領拍著胸脯保證。
“本王信你們之誠!”朱松道,“本王昔日對西域諸部之承諾,依舊有效。
且父皇已允,西域歸附大明後,由本王治理。
爾等只需隨本王步伐,發展,本王保證,爾等部落日子必將蒸蒸日上,與大明子民同享榮光!”
朱松點頭,頗為滿意。
聞此,各族首領歡欣鼓舞,高呼大明皇帝,李漢王威武,隨即向朱松父子跪拜,徹底歸順,俯首稱臣。
他們深信朱松之言,漢中府與西安府之發展,歷歷在目。
商隊往返其間,深知朱松承諾之重。
漢王朱松,確有兌現承諾之力!
此時,誰敢反對朱松或背叛大明?無需朱松動手,西域部落足以讓其消失無蹤。
東察合台之名,早已被眼前利益與美好未來所淹沒,黑的兒火者汗亦被遺忘。
他們皆暗自慶幸,在東察合台覆滅前夕,明智地選擇歸順了大明。
當日,朱元璋與朱松父子在阿力麻里設宴款待部落首領,直至次日,首領們才滿面笑容地返回各自部族。
他們心想,無需漢王出手,僅憑自己之力,也能擊潰東察合台。
追隨漢王,生活豈不美哉?
與輪台城之戰相似,盡管這場決戰贏得更為輕松,但漢中軍亦有傷亡。
離開阿力麻里前,朱元璋與朱松需為的英靈送行。
目睹漢中軍英靈在趕尸道士指引下,自行前往漢中府,朱元璋不禁憶起定軍山的寂軍墓詞。
“老九,西域已平,我們是否該歸家了?”朱元璋問朱松。
“自然,回漢中府過年吧!”朱松笑答。
“漢中府那支不死不滅的寂軍,朕知其存在。”朱元璋話鋒一轉。
朱松聞言一愣,旋即想到父親預知未來,知曉寂軍墓也不足為奇。
“兒臣在定軍山建了寂軍墓,安葬漢中軍英靈,組成寂軍。”朱松坦言,“意在危難時庇護大明。”
“為大明國運護航?那咱們豈不更有理由安息于寂軍墓中?”
朱元璋听罷,話中有話地問道。
朱松一時語塞。
這老爺子真是想法多變!
應天府的孝陵已近竣工,那才是老爺子日後的安息之地啊!
若老爺子真想葬入寂軍墓,朱松倒不反對,且憑老爺子的龍氣,定能讓寂軍墓力量倍增!
但孝陵豈不白白建造了?
滿朝大臣又能同意嗎?
“父皇,您不是已有陵寢在修嗎?”
朱松苦笑問道。
“那不是沒更好的去處嘛?再說我都決定死後化帝魂,繼續守護大明,孤零零在孝陵算怎麼回事?在寂軍墓里,日後還有眾多將士為伴,豈不美哉?”
朱元璋笑答,不以為意。
“只要父皇能說服眾人,兒臣無異議!”
朱松苦笑點頭。
此事他確無立場反對,只能隨老爺子心意了!
“就這麼定了,西域已平,咱們該回朝了!”
“早點回漢中,到時讓你大哥也來漢中府過年!”
朱元璋大笑。
他死後葬哪,自己說了算,輪不到別人插手!
孝陵未完便停,讓老九在定軍山修座皇陵,多大點事?
憑老九財力,有何難?
在朱元璋看來,這根本不是問題,他可不讓朝臣們�@祿凳攏 br />
貢獻阿力麻里五日後,朱元璋與朱松啟程回朝!
仍走原路,輪台城歇一日,未返哈密衛,徑直南下漢中府!
洪武二十六年冬月十五,朱元璋與朱松率漢中軍重返漢中府,東察合台覆滅、西域歸入大明版圖的消息已先期傳至漢中,亦向應天府蔓延。
抵漢後,朱元璋首要之事乃制定西征功臣封賞名錄。
身為親征主帥,封賞事宜皆由他親自裁定。
耿青、秦武、楊赫、周通等名將,不出所料,均在封賞之列。
楊赫雖鎮守哈密衛,主管後勤,其貢獻亦被朱元璋認可。
朱元璋早有意構建朱松的武將團隊,對其麾下將領封賞自然慷慨。
隨漢中軍出征的藍玉等人亦獲封賞。
書房內,封賞名錄既定,朱元璋召來朱松。
“老九,這是為兄擬定的封賞清單,你看看有無遺漏?”言罷,他將名錄遞予朱松。
朱松接過,瀏覽之余,面露驚訝。
朱元璋不僅獎賞漢中軍將領,更為耿青、秦武、楊赫、周通四人賜爵。
此次封賞之豐厚,遠超昔日攻哈密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