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松的操控下,熱氣球緩緩升空。
當感受到籃子因頂部噴火的大球而升騰時,耿青等人的神情驟變,這是他們首次體驗飛空之感,一時驚愕不已。
隨著高度增加,群山與懷抱中的漢中府漸漸展現在眾人眼前,他們得以俯瞰整個漢中的壯麗景色。
“殿下,此景真乃天工造物!”
“太不可思議了!”
耿青與秦武頻頻點頭贊同。
周通及另兩人則驚愕萬分,仿佛大腦空白,雙腿不由自主地顫抖。
“若不適,不妨坐下,會舒服些。”
“有人天生就怕高。”
朱松笑著建議。
聞言,周通等人連忙抓緊籃筐內的桿子,畢竟直接坐下太過失態。
朱松見狀,笑容更甚,隨後望向那片似乎觸手可及的蔚藍蒼穹,俯瞰壯麗山河,胸中豪情油然而生。
“仙人之下,我無敵于世;仙人之境,亦敢一換一!”
朱松豪言壯語,令耿青等人驚愕不已,紛紛贊嘆︰“殿下威武!”
實則,這也是朱松首次乘坐熱氣球,以往僅在熒屏上見過。
翱翔天際的感覺,他相信周貴妃、徐妙錦及兒子朱匣秋定會喜愛。
他暗下決心,擇日挑個好天氣,定要帶他們來體驗一番。
熱氣球緩緩降落歸地後,朱松即刻召來了熱氣球制作者王川。
王川乃漢中府重點栽培的人才,其地位若置于後世,堪比院士。
漢中府中,此類人才雖非泛泛,卻也不算多,皆是朱松數年心血培育而成。
展望未來,朱松深信這些人才將創造更多價值,是時候讓他們大展身手了。
“王川,熱氣球飛行尚穩,只是體積略小。”
“能否造出更大的?”
朱松問道。
“自然可以,只是需更多時間和材料。”
王川點頭應允,毫無難色。
“行,這事就拜托你了。”
“盡快做個大的,再做個對比,不僅要大,安全也很重要!”
朱松對王川吩咐道。
“殿下,這熱氣球若用于戰爭,能否從空中攻擊城內的敵人?”
耿青突然插話問道。
“當然可以,但這得看天氣。”
“要讓熱氣球上戰場,氣象條件必須合適。”
朱松贊許地看著耿青,心想這小子反應真快,已經把熱氣球的用途聯想到軍事上了!
高空突襲,直接把重物扔進城里,效果絕佳!
而且在這個時代,幾乎無人能攔截!
只是熱氣球太依賴天氣了!
雨天或大風天,它就變得不可靠,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朱松想,能不能造艘飛天戰船?
以他的神機百煉之術,造艘飛天戰船應非難事。
他不僅有科學知識,還能借助神機百煉之法制作法器!
法器飛船無疑比熱氣球更靠譜!
但制作法器飛船不僅需要珍貴材料,還要耗費大量時間!
朱松不在乎,他已計劃何時閉關,將法器飛船造出來!
在此之前,他得先備齊所需材料。
漢中府如今步入正軌,正從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高速發展!
明眼人都看得出,漢王朱松在西北的試點基本成功,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西北的發展能達到何種高度!
有人驚嘆朱松的能力,有人想復制他的成功,也有人嫉妒得眼紅!
北平燕王府!
自姚廣孝那番話震撼了朱棣後,他便如痴如醉地在北平推行漢中府的模式。
宵禁解除,夜市興起,雖未現漢中、應天那般大戲院盛況,成效卻已顯著。
這足以證明漢王朱松的政策成功且可行,即便難以企及其高度,也能遠超往昔。
但朱棣並未止步。
他仿效朱松,進行拆遷,建造新房,拓寬道路。
無水泥紅磚,便以石磚木房代之;馬路無水泥鋪設,卻也以細沙整平,只是車輛駛過,難免留下車轍。
即便如此,北平府已煥然一新,令朱棣頗為滿意。
“哼,本王主持下的北平府,未必不能超越漢中!”
朱棣斗志滿滿之際,張玉喘息著跑來。
“殿下!應天傳來消息!”
“何事?”朱棣皺眉問。
“西北兩地二十五年的全年商業稅收統計出爐了。”張玉答道。
“哦?本王倒要看看,西北能有多少稅收。”朱棣心生好奇。
“不到三千萬兩白銀!”張玉此言一出,朱棣愕然,半晌無語。
“你再說一遍?”朱棣聲音沙啞。
“兩府合計,不足三千萬兩!”
“漢中一府便有一千八百五十九萬兩!”
朱棣只覺頭腦轟鳴,如痴如醉。
確非听錯,確是三千萬兩,非三萬兩!
“大明往年總賦稅幾何?漢中一府便近乎兩千萬兩?”
朱棣瞪大眼楮,難以置信地望向張玉,高聲質詢。
“起初我也不信,但漢中府的金銀確已入庫!”
“朝廷震動,豈能有假?”
張玉連忙辯解。
聞言,朱棣心生疑惑。
他效仿漢中府取消宵禁,開設夜市,北平府收入確有增長。
然而,月稅不過十萬兩,年稅亦不過百萬余兩。
“本王問你,北平府有何物?”
朱棣猛然想到什麼,抓住張玉急問。
“殿下何意?”
張玉愕然,見朱棣臉色猙獰,從未見過他如此失態。
定是漢王朱松所致!
“北平府有何資源?能做什麼買賣?”
朱棣沙啞追問。
他恍然大悟,漢中府稅收之巨,皆因朱松之生意,如大戲院、投保行、食鹽、茶葉、煤炭、瓷器等。
他欲知北平府有何優勢,能做什麼生意。
“這……”
張玉面露難色。
北平府雖為元大都舊址,各行各業皆有,但未成規模,產業未成,豈能與漢中府相比?
“罷了,本王親去慶壽寺問姚廣孝!”
見張玉支吾不語,朱棣不再指望他,決定直接求教姚廣孝。
隨即,朱棣匆匆趕往慶壽寺。
“殿下何以如此急切?”
姚廣孝見朱棣神色匆忙,嘴角微顫。
他少見燕王如此,但近來頻繁發生,且皆與漢王朱松有關。
直覺告訴他,這次亦無不同!
“本王有要事相詢,你認為北平何種生意最為適宜?”朱棣直截了當地問。
“殿下何以有此疑問?”姚廣孝一臉困惑。
朱棣隨即透露了漢中去年的稅收數據,語氣中滿是酸澀。
果然,正如他所料!
漢王朱松已成燕王心頭之患!
又被漢王給比下去了!
“殿下看和尚這光頭如何?”姚廣孝指了指自己的光頭,略顯無奈。
“何意?”朱棣望著姚廣孝那 亮的光頭,滿臉疑惑。
“慶壽寺里也就這幾個光頭能拿得出手,不然殿下看是否能用它們來做生意?”姚廣孝一副破罐破摔的模樣。
朱棣無言。
“和尚言辭雖直,但若殿下只想模仿漢中府的成功,那便罷了!”
“漢王朱松的布局與規劃,絕非短期之功!”
“不客氣地說,在經商上,漢王遠超殿下!”姚廣孝一臉認真地提醒朱棣。
意在讓朱棣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面對現實。
朱棣听後,心緒漸平。
“專業之事交給專業之人,殿下若不知如何做,請會做之人來做便是!”
“北平府不乏富商與經商之才!”
“殿下也無需總與漢王朱松相較,北平非漢中,有些事無法改變!盡力而為即可!”姚廣孝見朱棣有所領悟,繼續勸慰。
“你說得對,本王過于急躁了!”
“本王即刻回去,召集北平府的商人!”朱棣重重點頭,轉身離去。
姚廣孝心中暗嘆︰你知曉自己心急,那現在又在做什麼?
朱棣早已消失無蹤。
朱棣還在猶豫選擇何種生意之時,朱松已開始思索如何提升百姓生活質量。
漢中府的發展已步入正軌,只需他把握大局,不出差錯,持續前行即可。
百姓衣食無憂,工作穩定,收入來源有保障後,接下來便是提升生活品質與消費水平的問題。
朱松的農莊里,已栽種了各式水果。
在飲食方面,若想進一步提升百姓生活,或許只能提供更多種類的水果蔬菜。
家禽牲畜雖是基礎,但漢中水域中的物產相對稀缺,對普通百姓而言,吃魚仍屬奢侈。
除魚塘與江中捕撈的淡水魚外,海鮮因遠離大海而難以企及。
因此,朱松計劃挖掘魚塘,並引長江、渭河等水系之水,既利于農業灌溉,又能養魚。
旱季時,魚塘還可儲水。
他要求每個村莊都必須挖掘足夠大的魚塘,兼具儲水與養魚功能。
雖是個大工程,但漢中人力充足。
百余壯漢,十數日即可挖成大魚塘。
數千人齊心協力,數月之間,便能在夏季汛期前,實現漢中府各村皆有防澇儲水魚塘的目標。
此外,朱松還讓官府分發了適合漢中耕種的常見水果種子。
他專門安排果農,在山上或果園中大面積種植,如桃、梨、隻果、橘子、葡萄、西瓜等,皆可栽種。
至少保證果農一年一次大豐收,既提升漢中百姓生活質量,又保障果農收益,增加漢中稅收。
朱松雖主打市場經濟,但也深知小農經濟是市場經濟之基。
唯有確保糧農與果農皆有收益,市場經濟方能奠定繁榮之基。
若無民眾囊中寬裕,何談消費?
此外,朱松不僅關注漢中,更將目光投向桂地,針對漢中不宜栽種的水果。
橄欖、琵琶、荔枝、龍眼、火龍果、菠蘿、柑橘、楊梅、榴蓮、香蕉等,皆可于桂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