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瞪著眼楮,目光呆滯,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
這一切的起因,自然是金榜上那個令人震驚的名字。
這個名字讓呂布和王允都無法接受,因為他們不僅听過,還見過這個人。
沒錯,這個人正是西涼王林楓。
呂布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個被譽為天下第一武力的強者,竟然連續四次榮登金榜榜首,成為無可爭議的天下武力第一人。
這種結果實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過了好一會兒,呂布才漸漸平復情緒。
他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這太匪夷所思了。
呂布堅決不信西涼王林楓是當今世上武力最強者,無論是稱他為天下第一武將還是武力第一人,他都覺得不妥。
畢竟林楓是一方諸侯,而非單純的武將。
在呂布眼中,這樣的稱號對林楓來說並不合適。
即便如此,呂布仍記得自己曾經那份對武力的執著。
他一直認為只有像李存孝或李元霸這樣能擊敗他的強者才配得上最高贊譽。
而對其他人,他始終抱有不屑的態度。
這種傲氣源自于他當年作為東漢末年第一武將的經歷。
然而,即便如今這份驕傲已有所減退,呂布依然無法接受未曾交手便勝過自己的說法。
即便現在他在榜單上的排名早已不再是第一,但他骨子里的那份自信從未真正消逝。
當得知林楓登頂武力榜時,呂布內心充滿質疑。
在他看來,一個諸侯的身份和年紀並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榮耀。
盡管只見過林楓一面,但那一瞬間,呂布感受到了對方身上那種王者般的威嚴。
不過,這並未改變他對武力排名的看法。
對他而言,真正的力量必須通過實戰來證明。
西涼王的氣場令人印象深刻,但讓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十分年輕。
呂布根據他的外貌推測,大概只在弱冠之年。
因此,呂布認為西涼王不可能是天下武力第一人,因為他的年紀尚輕,缺乏足夠的修煉時間。
作為諸侯,西涼王還需處理繁雜的政務,根本無暇專注于武藝提升。
此外,諸侯的生活往往缺乏節制,飲酒享樂之事屢見不鮮,就像曾經的董卓一樣。
回想當年,剛到洛陽的董卓雖顯臃腫,但渾身充滿戰場殺伐的氣息,令人敬畏。
那時的他英姿勃發,與後來在長安沉溺酒色、身形臃腫的狀態判若兩人。
呂布作為董卓的義子,對這段變化深有感觸。
董卓早期的威嚴源于其豐富的實戰經驗,而非徒有虛名的將領可比。
而如今,他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銳氣。
呂布因身體狀況急劇下滑,對董卓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萌生了離開董卓、投靠王允的念頭。
他觀察到董卓近兩年的變化,認為西涼王的生活方式也應如此奢靡腐化,導致身體和實力衰退。
呂布對金榜將西涼王列為第一深感疑惑,尤其當得知西涼王並無歷史戰績時,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呂布對金榜排名極為不滿,懷疑其中有誤,甚至想要挑戰西涼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王允見狀十分擔憂,深知以呂布的性格,若不解決他的不滿,恐怕會釀成大禍。
然而,直接對抗西涼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王允為此感到焦慮不已。
呂布一直對高寵心存不滿,想要挑戰他。
然而,面對西涼王這樣的強敵,呂布必須慎重考慮。
西涼王身為天下第一諸侯,實力不容小覷。
若西涼王派遣李存孝或李元霸出戰,呂布恐難抵擋。
王允深知這一點,因此極力勸阻呂布。
他提醒呂布,即便西涼王並非天下第一武將,但其麾下的李存孝和李元霸同樣令人畏懼。
提及這兩人,可以有效抑制呂布的沖動,因為他們在呂布心中留下了深刻陰影。
王允明白,若貿然提起其他更強大的對手,只會激怒呂布。
相反,專注于李存孝和李元霸,既能引起呂布的重視,又不至于引發他的抵觸情緒。
最終,王允成功說服了呂布,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沖突。
呂布猛然一顫,內心震驚不已。
“我剛才到底在想些什麼?”
呂布暗自責備,“怎麼會有膽量去挑戰西涼王?”
“不對,不是質疑,而是想和西涼王對決。”
呂布更正了自己的想法,“質疑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挑戰西涼王簡直是瘋了!”
即使西涼王並非天下第一高手,光是他的兩大部將李存孝和李元霸,就足以讓呂布望而卻步。
隨便一個都能讓他敗北。
想到這里,呂布迅速拋棄了這個瘋狂念頭,如釋重負般舒了一口氣。
這時,他滿懷感激地看向王允。
“岳父大人,感謝您的提醒,不然我差點鑄成大錯。”
呂布誠懇地說。
王允輕搖雙手,淡然回應︰“無妨,不必謝我。”
然而,王允心里卻另有想法︰“哼,我才不是出于好意提醒你。
我只是擔心你惹出麻煩,破壞了我的計劃罷了。”
不過,他並未直接表露心聲,而是用柔和的語氣說道︰“別擔心,奉先。
既然戰力榜已經結束,我們該著手對付董卓了。
此事迫在眉睫!”
呂布听後,表情立刻變得嚴肅,鄭重承諾道︰“岳父請放心,我明白事態的嚴重性。”
王允見狀滿意地點點頭︰“很好。
我明天就會向董卓進言,讓他籌備登基之事。
以董卓的野心,他必定對此心動。”
“到時候,我會找個借口讓他獨自入宮進行祭天儀式。”
王允繼續說道。
呂布听罷岳父的一番話,雖然理解得不太透徹,但大致明白自己需要對董卓發起致命一擊。
他沒有過多深究細節,只是一心想著完成任務。
隨後,他對身旁的親信魏續叮囑道︰“記住到時候帶上我的並州軍,這樣才能順利掌控局勢。”
魏續點頭承諾後便離開準備。
王允見狀,滿懷期待地對呂布說︰“若此次行動成功,你便是首功之臣,我會為你除去封賞之事。”
呂布聞言,滿心感激地回應︰“全憑岳父相助。”
呂布目光堅定,誓言般說道︰“我必全力以赴!”
看著他激動的表情,王允心中暗笑。
他知道呂布最看重功名利祿,當初為了赤兔馬背叛丁原,投向董卓。
如今,以義女為餌,再加上天子的封賞,呂布絕不會拒絕。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沒錯,呂布此刻恨不得立刻除去董卓。
在王允眼中,呂布就像一把鋒利的劍,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巨大作用。
但同時,他對呂布過去的行事風格也有所警惕。
王允信心滿滿,相信憑借義女的關系,足以掌控呂布。
他憧憬著不久後因“除董”
之功被重用,甚至成為權勢滔天的人物。
想到這些,他滿心歡喜,仿佛已觸摸到權力的巔峰。
董卓與丁原的下場提醒著所有人要小心,但王允並不擔憂。
他堅信自己的布局萬無一失,對未來充滿期待。
西涼王榮登榜首的消息震驚了各方勢力。
無論荊州的劉表、淮南的袁術,還是幽州的公孫瓚以及 塢的董卓,都對此深感不安。
其中最緊張的莫過于益州牧劉璋。
劉璋在得知漢中已被李存孝佔領後大為震怒,認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然而,當他得知西涼王被評為【再世霸王】時,態度迅速轉變。
劉璋意識到對抗西涼王絕非明智之舉,于是決定放棄漢中,不再與之抗衡。
看著劉璋從強硬轉為退縮,張松和另一謀士也只能搖頭嘆息。
張松對當前主公深感失望,認為其遠不及先主。
益州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物產豐富,在十三州中堪稱佼佼者,加之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然而,這位新主公不僅未能趁此優勢爭霸天下,甚至連守住益州都有困難。
漢中失守竟未見行動,只因懼怕西涼王的強大勢力。
張松認為,這樣的主公難以抵御西涼軍的進攻。
西涼王派遣李存孝攻佔漢中的意圖明顯,漢中作為通往益州的戰略要地至關重要。
張松明白,益州對西涼王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既然李存孝已拿下漢中,益州難逃被吞並的命運。
張松本就缺乏忠誠之心,曾想獻上益州地圖給曹操以助其奪取益州。
可惜曹操因嫌棄張松相貌不佳,將其拒之門外。
張松因不滿劉璋的治理,離開後便投靠劉備,並獻上益州地圖,還極力推薦劉備進入益州,最終導致劉璋失守益州。
張松的行為顯然缺乏忠誠可言,是個典型的投機分子。
與此同時,另一位謀士雖不像張松那樣卑劣,但也認同西涼王入主益州的觀點,認為只有跟隨一位明主才能施展抱負,而非浪費精力于庸主之下。
歷史上,這位謀士選擇追隨劉備,從而在漢中之戰中展現出卓越才能,甚至一度地位高于諸葛亮,受到劉備的高度信任。
諸葛亮後來也承認,若非此人早逝,劉備不會遭遇夷陵之敗。
由此可見,這位謀士堪稱三國頂尖智囊之一,且不屬于曹操陣營。
他看不上劉璋這樣的庸君,轉而支持威名遠播的西涼王,卻擔憂西涼王謀士匱乏,未能匹配其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