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410章 令天下人為之驚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410章 令天下人為之驚嘆

    這一結果雖在意料之中,卻依舊震撼人心。

    在榜單結果揭曉前,李存孝的名字早已傳遍天下,這是其他上榜武將未曾做到的,因此並不令人意外。

    而真正讓人震撼的是榜單上關于李存孝的信息。

    他的【歷史戰績】鋪陳極長,遠超常人想象,即便被尊為【武聖】的岳飛也無法匹敵。

    這樣的記錄足以讓所有人屏息凝神。

    再看【金榜評價】,其語言充滿神話色彩,直接將他描述成近乎“轉世”

    的存在。

    從他出身即顯非凡,到後續種種夸張的贊譽,都讓世人瞠目結舌。

    一句【金剛不壞之軀,五牛不能分尸】,更是讓人難以置信。

    結合【鐵石精轉世】的背景,李存孝的實力與身份完美契合。

    這樣一位近乎“非人類”

    的存在,與另一位傳奇人物李元霸齊名,也就不難理解了。

    兩人的評價幾乎如出一轍,皆以“超越凡俗”

    為主題,令天下人為之驚嘆。

    李存孝和李元霸堪稱一對難得的好兄弟。

    榜單上的其他武將,有的根本不存在轉世的說法,有的則是像“哪吒”

    或“九天應元普化天尊”

    這樣的明顯帶有仙界色彩的存在。

    然而,李存孝和李元霸卻截然不同,他們被稱為“非人類”

    ,一個是被“金翅大鵬鳥”

    這樣的神獸轉世,另一個則源自于“鐵石精”

    這種仿佛由石頭修煉而成的神秘存在。

    如此看來,眾人也明白了為何他們的實力如此超凡脫俗。

    畢竟,他們的前身並非凡人。

    這樣的設定不僅合理,而且恰如其分地體現了他們的能力。

    于是,人們漸漸接受了這個說法,用以解釋李存孝和李元霸那遠超常人的力量。

    盡管這個理由听起來有些荒誕,但在缺乏更合理解釋的情況下,人們也只能默認接受。

    這種方式讓世人得以自我安慰,將這兩位視為超越人類的存在,從而保持內心的平衡。

    由此可以看出,李存孝和李元霸的實力究竟達到了何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繼【金剛不壞之軀】之後,【五牛不能分尸】的評價讓世人震驚不已。

    之前提到【金剛不壞之軀】時,只是簡單描述了李存孝身體的堅固程度,但具體有多硬,卻沒有明確的概念。

    而【五牛不能分尸】則清晰地展示了這種堅固的程度,卻也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五牛不能分尸\"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個說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非常陌生,甚至從未听說過。

    人們通常只了解\"五馬分尸\"這種極刑,而對\"五牛分尸\"則毫無印象。

    從名稱推測,它或許類似\"五馬分尸\",但由于牛的力量顯然大于馬,因此可以推斷出\"五牛分尸\"更為殘酷和血腥。

    實際上,無論是\"五牛分尸\"還是\"五馬分尸\",其本質並無區別,只是工具不同而已。

    在古代,出于對生產工具的重視,通常會選擇馬作為執行極刑的工具,而不是牛。

    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中牛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華夏,牛被視為神聖的動物,不可隨意宰殺食用,否則將觸犯法律。

    然而,若是一頭喪失勞動力的老牛,在完成備案後,是可以被食用的。

    盡管牛在當時地位崇高,但並未有人將其用于行刑。

    雖然歷史記載中有“五牛分尸”

    這一酷刑,但實際上從未實施過。

    相比之下,“五馬分尸”

    已足夠令人膽寒,根本無需采用更為殘酷的“五牛分尸”

    。

    然而,正是由于“五牛分尸”

    的威名,才讓人們更加恐懼。

    即便如此,就連“五馬分尸”

    這樣的極刑對李存孝也毫無作用。

    這充分證明了他的身體何等強韌。

    毫無疑問,《金榜》中對李存孝【金剛不壞之軀】的評價恰如其分。

    緊接著提到的【雙臂有四象不過之力,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描述更是震撼人心。

    眾人發現,這段評價與剛上榜的李元霸的評價極為相似。

    實際上,這意味著李存孝的雙臂具備不下五萬斤的力量。

    起初,人們認為這種超凡力量只屬于李元霸,如今看來,李存孝同樣擁有這般驚人的體魄。

    這一發現讓天下人為之震驚,同時也恍然大悟。

    之所以感到驚訝,是因為“四象不過之力”

    遠遠超出當時人們對力量的認知極限。

    即便裴元慶的【雙臂不下萬斤之力】已屬罕見,李存孝的表現依舊令人嘆服。

    更別說“四象不過之力”

    ,它相當于五個“萬斤之力”

    疊加。

    直到此刻,大家才真正理解為何李存孝和李元霸如此與眾不同,他們的實力遠超常人,幾乎是碾壓級別的存在。

    即便武藝並非單純取決于力量,但在他們面前,力量已經足夠決定一切。

    歷史上能做到這點的,除了西楚霸王項羽、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還有飛虎將軍李存孝。

    系統一開始就強調,無雙神將僅限這三人,因為他們確實站在另一個高度。

    正如“飛虎將軍,將不過李”

    的說法,“力不過霸”

    也在描述同樣的意義。

    在武將中,無人能超越李存孝。

    金榜接著解釋了這句話,稱李存孝為“馬前無三合之敵,千古第一將,華夏武將的物理巔峰”

    。

    由此可見,李存孝的武藝堪稱歷史之最。

    眾人讀完這些評價後無不震驚。

    李存孝和李元霸分別被認為是力量與武力的極致代表。

    這樣的地位無疑讓人肅然起敬。

    最後,大家繼續瀏覽李存孝的輝煌戰績記錄。

    每每細讀這段歷史,都讓人感到震撼與不可思議。

    尤其提到那場令人津津樂道的洛陽之戰,李存孝以一招之威擊敗呂布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虎牢關一戰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李存孝展現出的絕世風采,堪稱無人能敵。

    而與李元霸的巔峰對決,更是讓無數人為之傾倒,成為千古流傳的話題。

    這場戰斗不僅是兩位無敵猛將的較量,更被視為中華歷史上最輝煌的武斗篇章。

    隨著金榜上公布兩人信息,李存孝的傳奇事跡愈發清晰。

    特別是他孤身闖入敵陣,成功救出張遼和高順的故事,令所有人嘆為觀止。

    萬箭齊發竟無法傷其分毫,甚至他還能護得身邊同伴周全,這樣的表現足以讓世人重新定義何謂“天下第一”

    。

    毋庸置疑,李存孝集力量與技藝于一身,這份成就絕非偶然。

    他能在千軍萬馬中從容穿梭,這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一種近乎神話般的存在。

    試想一下,若非親眼所見,誰能相信世間真有這樣的英雄?

    萬箭齊發常被認為是最佳策略,但對李存孝似乎無效。

    這讓人不寒而栗,李存孝簡直就是無法戰勝的存在。

    尤其後面提到他“十八騎破陽平關”

    、“夜襲漢中大營”

    、“巧施攻心計”

    的戰績,詳細講述了漢中淪陷的過程。

    眾人也是通過金榜得知,漢中現已成為西涼王領地,同時也了解到曾有諸侯張魯,可惜未及在金榜留名便被李存孝迅速擊敗。

    金榜中對李存孝數日內攻佔漢中的描述,充分展現了他智勇兼備的形象,這與單純的莽夫李元霸形成鮮明對比。

    顯然,有謀略的將領更令人畏懼。

    不過,這也源于世人未曾目睹李元霸在四明山以一己之力橫掃一百二十萬敵軍的壯舉。

    他們誤以為目前所見即為二人極限,殊不知金榜上的評價已客觀公正。

    然而,盡管金榜權威,人們仍半信半疑,特別是不相信李元霸“一人可屠百萬兵”

    的說法。

    盡管李元霸曾以一人之力擊潰一萬多名涼州兵的壯舉為人所知,但眾人依舊對此表示懷疑。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各地諸侯及其麾下的文武官員,都對他的能力持懷疑態度。

    他們普遍認為,即便李元霸確實能夠獨自對抗成千上萬人,但要說他能對付百萬大軍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樣的差距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

    即使金榜上明確提到李元霸可獨戰萬人時並未夸大,人們依然潛意識地認為他的極限不過幾萬人,頂多達到十萬。

    能在戰場上單挑十萬敵軍已堪稱無敵,這至少讓人們認識到李元霸是不可輕易招惹的對象。

    因此,金榜的目的達到了——世人皆知,李元霸絕非易與之輩。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他們與李元霸並無直接利益沖突,自然不會主動挑釁。

    而那些與西涼王爭奪天下的諸侯們雖與李元霸同處一個時代,但也深知直接對抗的風險極大。

    若非迫不得已,他們會盡量避免正面沖突,轉而采用智謀或計策來除掉這個威脅。

    相比之下,李存孝給人的感覺更為可怕。

    如果說李元霸因勇猛和冷酷的性格令人忌憚,那麼李存孝則被視為一種絕望的存在。

    他不僅具備與李元霸相媲美的戰斗力,而且他的存在本身就讓人感到窒息般的壓力。

    他不僅勇猛過人,還擅長指揮軍隊,精通行軍布陣。

    這樣一位既能征善戰又足智多謀的將領,對天下諸侯而言無疑是棘手的存在。

    他實在太過強大,讓人難以找到破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410章 令天下人為之驚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410章 令天下人為之驚嘆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