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分析︰“在中原混戰之際,西涼王可以暗中積蓄力量,如此一來敵方削弱自身,而西涼王卻不斷壯大,雙方差距將愈發懸殊。”
“那時天下英雄誰又能與西涼王抗衡?若西涼王有志統一天下,無非兩條路徑︰一是向東攻佔潼關及三輔,直指董卓;二是南下漢中,借機奪取益州。”
“董卓沉溺享樂,劉焉閉關自守,兩者皆不足為懼。
因此,西涼王東進並非難事。”
“關中與益州均為富饒之地,素稱糧倉。
西涼王只需拿下這兩處,便無需擔憂後勤補給。
一旦穩固糧草供應,天下又有誰能阻擋其腳步?”
林楓此番言論實則基于外界認知構建邏輯,意在激發郭嘉的興趣。
對面的郭嘉听完後愈發敬佩,認為此人定是曠世奇才,其縝密思考連自己也難以企及。
郭嘉思慮片刻後,好奇發問︰“不知林兄來自何處?”
林楓听聞此言,嘴角微揚,帶著幾分驕傲說道︰“我可是地道的西涼人。”
郭嘉聞言暗自點頭,心中思忖︰“難怪他這般才華橫溢,原來是西涼人。
在西涼,書本便宜,難怪知識淵博。”
想到這里,郭嘉感慨道︰“真是令人驚嘆,隨意遇見的一位路人竟有如此深刻的見解。
西涼到底藏龍臥虎多少這樣的人才?若是人人都如此,其他諸侯恐怕只能退場了。”
郭嘉此刻深刻意識到西涼掌握的新型造紙術與印刷術帶來的巨大潛力。
……
第一更,歡迎訂閱。
看著郭嘉被自己逗樂的模樣,林楓心中暗笑,不禁遐想︰“若他知道眼前這位極力夸贊西涼王的路人正是西涼王本人,會有何反應?”
當然,這些話他是絕不會說出口的,至少目前不會。
繼續捉弄郭嘉也是一種樂趣,畢竟日後當郭嘉歸順自己時,這樣的機會就沒了。
帶著些許惡作劇心態,林楓又開始耍起自己的小聰明。
郭嘉听完林楓關于天時地利的論述後,激動不已,終于遇到志同道合之人。
林楓則戲謔道︰“原來我在自吹自擂,反而成了你的知己?”
于是郭嘉急切地詢問林楓︰“那麼‘人和’該如何解釋?”
林楓飲了一口酒,答道︰“所謂人和,簡單來說,就是西涼王治理下的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
西涼之地,稅負輕于其他諸侯,律法嚴明,社會秩序井然。
西涼王清除舊勢力,讓百姓免受動蕩之苦,安居樂業。
百姓生活無憂,自然擁護西涼王,也令周邊百姓向往。
郭嘉听罷林楓見解,連連稱贊其見識深遠。
林楓則謙遜回應,稱自己只是拋磚引玉。
郭嘉雖謙虛否認,但很快恢復往日灑脫,目光堅定地向林楓發問。
林楓裝作不解地問郭嘉︰“你說的書店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郭嘉無奈地看著他︰“林兄,能不能裝得更像點?至少讓我有點相信。”
林楓笑起來︰“我只是開個玩笑,你一直問我問題,我也想試試你嘛。”
郭嘉意識到自己確實一直在提問,有些不好意思︰“抱歉,我光顧著听你的分析了。”
林楓不在意,反而問道︰“那你對書店怎麼看?”
郭嘉正色道︰“書店很新奇,但仔細想想卻令人不安。”
林楓來了興趣︰“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郭嘉清了清嗓子說︰“書店要有書才能成立,而書自古就是稀罕物,大多被大家族收藏,外人根本無緣見到。
正因為如此,書才格外珍貴,看一本書更是難事。
可在西涼王的地盤居然有書店,簡直是不可思議。
這說明,在那里書並不稀少,反而遍地都是,不然不會有專門賣書的地方。”
郭嘉直言西涼王把書籍視為普通商品,這暗示西涼王擁有大量造書的技術。
憑借此技術,西涼王無需依賴世家,甚至可直接對抗所有世家。
林楓听後,雖因郭嘉的贊美略顯尷尬,但意識到郭嘉可能有意投奔自己,于是決定分享一些秘密。
他提到西涼王推行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義務教育。
郭嘉對此一無所知,充滿好奇,追問具體含義。
林楓向郭嘉詢問大漢當前的選官制度,郭嘉回答說是察舉制。
林楓進一步探討此制度的優點與不足,郭嘉承認察舉制對品德要求高,但指出權力多被世家掌控,限制了普通人入仕的機會。
他分析道,若非依附世家,平民難以出人頭地,即便有幸入選,也需為其效力,導致世家權勢愈發強大,最終造成東漢時尾大不掉的局面。
听完郭嘉的話,林楓表示贊同,並提到正是因為察舉制,袁家得以擴張勢力,而西涼王因不願重蹈覆轍,選擇推行義務教育來打破這一傳統格局。
郭嘉听後點頭,明白西涼王敢于挑戰世家勢力,定是打算廢除察舉制。
但他對林辰提出的義務教育有些不解,希望了解具體細節。
林楓毫無隱瞞,詳細說明了九年義務教育、大學精英教育及畢業後可直接入仕等制度。
郭嘉听後震撼不已,意識到西涼王將擁有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
此制度不僅能培養大量人才,還具有強大的延續性和篩選機制,讓世家失去了存在意義。
郭嘉對西涼王創制的新制度贊嘆不已,稱其為前所未有的奇才。
盡管他一直以“鬼才”
自居,卻不得不承認西涼王的能力超乎想象。
林楓在一旁觀察著郭嘉的表情,看到對方被深深震撼的模樣,心中頗為得意。
“真令人舒暢,讓這位聞名天下的智者如此震驚,實在是一件快事。”
郭嘉緩過神後,向林楓詢問此制度推行時長,得知僅兩年。
他暗自思忖,兩年時間顯然不足以培養出成熟的人才。
然而,他忽然靈機一動,推測西涼王或許正是借此兩年時間培養第一批人才,靜觀諸侯紛爭。
郭嘉深思熟慮後越發認同這一想法。
西涼雖地廣人稀,但人口集中于少數城池,因此並不需過多治理。
這種布局或許是西涼王戰略的一部分。
西涼王雖然麾下兵強馬壯,但因缺乏治理城池的人才,難以進一步擴展疆域。
拿下土地後若無人管理,就如同未攻佔一般無用。
漢人作戰不僅追求掠奪,還需兼顧後續治理。
然而,西涼王雖有守城與攻城的實力,卻欠缺管理才能。
為何不招募賢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西涼王因剿滅世家被稱作“世家屠夫”
,而絕大多數人才都來自世家。
像郭嘉這樣出身寒門的少之又少,世家子弟怎會投奔一個屠殺他們家族的人?即便個人願意,家族也不會答應。
在重家族的時代,違背家族意願幾乎不可行。
除非西涼王運氣極佳,偶然吸引到寒門之人。
上述觀點僅為郭嘉推測。
為驗證真相,他決定向眼前的西涼本地人林楓請教。
于是郭嘉提出了心中的疑問︰“林兄,有些疑惑想請教你。”
林楓點頭回應,他期待郭嘉多提問。
通過解答,林楓不僅能展示自身實力,還能加深郭嘉的印象,促使其歸順。
而且,在交談中林楓可適當夸大事實,對郭嘉形成心理壓力,悄然影響其想法,提升招攬成功的可能性。
林楓清楚,即便此刻向郭嘉拋出橄欖枝,對方大概率也不會拒絕。
從郭嘉今日的表現來看,他對投奔西涼王早已有所傾向。
然而,林楓依舊秉持謹慎態度,力求以最小的成本爭取最大的成功概率。
他希望通過簡單的對話,將自己的實力優勢展現給郭嘉,為招募工作增添勝算。
郭嘉隨後問起,西涼王推行新制僅兩年,成效是否顯著。
他認為短時間內難以培養出真正優秀的人才。
對此,林楓笑著回應,不用擔心。
盡管目前尚處起步階段,但憑借系統的強大支持,人才儲備完全不成問題。
即便未實施全面教育改革,地方治理依然能夠井然有序地開展。
當然,系統雖能召喚普通人才,卻無法直接獲取頂尖人物。
因此,林楓推行義務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全民素質,既能讓百姓擺脫無知,也能為自己輸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這樣的舉措可謂一舉兩得。
面對郭嘉的好奇,林楓坦誠相告,其實西涼王早已精心挑選了一批極具潛力的學生,集中培養,未來必將成為棟梁之材。
這些青年不僅聰慧過人,而且智謀非凡,未來可期。
西涼王的沖刺班學生學習效率驚人,相當于普通學生的三倍。
這意味著兩年內他們掌握了六年知識。
郭嘉對此並不意外,因他自認是天才,能輕松應對更高強度的學習節奏。
然而,他疑惑的是為何西涼王急于培養這麼多優秀人才,是否已有行動計劃?
郭嘉將自己的疑問告知林楓時,得到了令人震驚的答案︰西涼王麾下擁有多達數千名具備一縣之長能力的人才,卻因城池有限無法合理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