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343章 果斷投降曹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343章 果斷投降曹操

    “兄長請放寬心,二弟定當不辜負您的期望!”

    “俺也一定!”

    看著劉、關、張三人的交談,糜竺內心也倍感踏實。

    有劉使君這樣麾下擁有天下聞名的猛將關張,再加糜家的支持,還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呢?

    糜竺完全被三兄弟的自信所鼓舞,深信他們會如關羽和張飛所說的一樣達成目標。

    殊不知,西涼王林楓的手中究竟藏了多少秘密武器……

    在劉關張滿懷信心之際,冀州的鄴城內,袁紹正向他的兩大愛將發問︰

    “顏良、文丑,你們覺得自己一個月後能在個人戰力榜上排到第幾位?”

    此言一出,全場皆靜,眾人屏息凝神地听著。

    天下人都知道,袁紹最倚重的武將是河北四庭柱,而在這四人中,顏良和文丑的實力無疑是最頂尖的。

    無論是在武藝、地位,還是袁紹對他們的信任度上,這對兄弟都堪稱第一梯隊。

    相較之下,同為河北四庭柱的張合和高覽就遜色不少。

    因為他們本是韓馥的手下,後因冀州易主而投奔袁紹,地位自然無法與顏良文丑相比。

    袁紹生性多疑,對降將始終缺乏信任,因此軍事大權始終掌握在顏良和文丑手中。

    然而,這兩人雖勇猛卻少謀略,特別是文丑。

    袁紹重用顏良、文丑這些有勇無謀之人,卻對有能力的張合冷落,甚至任人唯親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正因如此,張合在受到郭圖的陷害後,果斷投降曹操。

    張合和高覽之所以投敵,不僅因為郭圖的從中作梗,更與袁紹平時的排擠打壓脫不開干系。

    顏良和文丑面對袁紹的提問,毫不猶豫地夸下海口。

    顏良自信能排進前十,而文丑則直接稱他們兄弟倆非第一即第二,聲稱在河北從未遇到對手。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皆沉默,無人敢接話。

    連袁紹也感到尷尬,心想這樣的吹噓實在太過離譜,難以讓人信服。

    顏良見狀,趕緊提醒文丑適可而止,但文丑仍堅持自己的看法,完全不覺得自己言過其實。

    西涼王帳下的李存孝、李元霸以勇猛著稱,呂布更是絕世武將。

    袁紹的兩位將領顏良和文丑雖屬超一流武將,但自認為難以匹敵。

    文丑卻對此嗤之以鼻,他認為絕世武將極為罕見,不可能同時出現三位。

    他還質疑李存孝和李元霸的威名不過是傳言,不足為信。

    袁紹听後臉色陰沉,若非顧及文丑是心腹愛將,他早已動手讓他清醒。

    袁紹心中明白,顏良和文丑即使排名靠後,也能位列前十,畢竟天下絕世武將屈指可數。

    他感到欣慰,認為自己麾下武將陣容僅次于西涼王林楓。

    另一邊,孫堅在會稽郡平定了山越之亂,統一全郡。

    看到兵力榜後,他感慨自身根基薄弱,南方雖地域廣闊,但底蘊不足,人口稀少。

    孫堅感慨道︰“即便我佔據的地盤位列天下第五,但人口不過五十萬,連金榜都進不去。

    兵力僅三萬,同樣無緣榜單。

    看來前路依舊漫長,不可松懈。”

    周瑜在一旁寬慰道︰“主公無需憂心,我們起步晚、基礎弱,能有這樣的成績已屬難得。

    南方較之中原及北方,雖顯劣勢,但這正是發展的優勢所在。

    我們以較小成本擴展疆域,待時機成熟,推行仁政吸納流民,提升自身實力。

    只需數年,必能厚積薄發,一舉騰飛。”

    孫堅听後展顏笑道︰“公瑾言之有理,是我太過憂慮了。”

    周瑜謙遜回應︰“主公過譽,不過是旁觀者清罷了。

    您很快便會調整心態,再創佳績。”

    孫堅笑稱︰“若非知你年紀,真懷疑你是哪位高人轉世,這般通透。”

    周瑜正色道︰“主公謬贊,我尚需學習。”

    孫堅鼓勵道︰“但說無妨,我當盡己所能指點于你。”

    袁紹對此未置可否,因繼續討論已無必要。

    周瑜行事果然謹慎得體,孫堅亦對這位年輕才俊愈加欣賞。

    恰在此時,傳來下月金榜的具體信息,孫策听聞戰力榜即將更新,興奮不已。

    孫堅听聞兒子孫策的豪言,滿意地點點頭,“你勇猛過人,為父深感欣慰。

    此次榜單,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周瑜在一旁贊同︰“伯符武藝超群,定能名列前茅。”

    他對孫策的實力充滿信心,畢竟在周瑜眼中,孫策的武力堪稱無雙。

    孫策手持仿制的霸王槍,自信滿滿。

    盡管他的武器僅重六十二斤,遠不及真正的霸王槍,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威名。

    在《三國演義》中,江東之地無人能敵孫策。

    即使如太史慈這般猛將,也是出身外地。

    因此,孫策統一江東後愈發自負,甚至外出狩獵也不帶隨從,最終因輕敵遭遇刺殺,英年早逝。

    雖然後來的孫策收斂了一些鋒芒,但內心的驕傲依舊未減。

    他堅信,下一次榜單發布時,便是他聲名鵲起之時。

    孫策堅信自己不僅能考中功名,還能在武力排名中取得佳績,至少前十的位置。

    然而現實可能令他失望,畢竟當今世上絕世武將已超十人。

    與此同時,在西涼的尉犁郡,金榜公布後,人們陸續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

    林楓召見錦衣衛,命令他們接近黃忠與趙雲。

    趙雲已投靠公孫瓚,但黃忠目前似乎未有明確歸屬。

    實際上,黃忠雖賦閑在家,卻為兒子黃敘的病情憂心忡忡,頭發也因此花白。

    針對這一情況,林楓決定利用系統中的“洗髓丹”

    幫助黃忠解決難題。

    盡管此丹價格高昂,需十萬金,但林楓認為這很值得,因為能得到黃忠這樣的頂級武將效忠。

    同時,他也考慮過使用較為廉價的“續命丹”

    ,只需一萬金即可延續黃敘生命,之後再交由華佗診治。

    然而,林楓選擇直面問題,既是為了贏得黃忠的信任,也是為了避免拖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林楓生性不愛惹麻煩,因此情願多花錢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他明白,省下小錢卻引來大麻煩得不償失。

    更重要的是,一顆能起死回生的仙丹在他手中,不僅能展現非凡的能力,還可能讓旁人視他為神明,特別是在封建思想濃厚的時代,這樣的表現極具震撼力。

    一旦黃忠見識到這神奇的一幕,極有可能當場折服,為林楓省去不少麻煩。

    此外,林楓目前並不缺錢。

    無論是通過金榜任務獲得的豐厚獎勵,還是從南匈奴獲取的巨大財富,都使他擁有充足的經濟實力。

    對他來說,區區十萬金幣算不了什麼。

    可惜的是,由于【氣候改變卡】和【土壤改變卡】限購一張,否則他可能會購買更多卡片來建造更多超級糧倉,就像尉犁郡那樣。

    至于趙雲,林楓只能命令錦衣衛保持警惕。

    趙雲一向忠誠于公孫瓚,不太可能輕易改換門庭。

    林楓只能等待時機成熟時采取行動,確保趙雲不會像歷史上那樣被劉備挖角。

    趙雲品行高尚、武藝高強,林楓絕不會坐視其流失。

    與此同時,益州傳來消息,劉璋對張魯的態度日漸冷淡。

    一旦劉焉去世,劉璋順利接任,張魯很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甚至可能重蹈歷史覆轍,被劉璋逼反,佔據漢中獨立。

    這對林楓而言是最理想的局面,因為只有當張魯獨立後,林楓的征東大軍才能以最低的成本迅速攻佔漢中,進而謀劃整個益州。

    為了實現既定目標,劉焉的去世迫在眉睫。

    按照歷史進程,他還需數年才能離世,但林楓無法等待如此漫長的時間。

    因此,他命令益州錦衣衛不惜代價除掉劉焉,並清除一切妨礙劉璋順利繼位的障礙。

    與此同時,漢中的防御相對薄弱,主要僅限于常規守備,為林楓提供了滲透和布局的機會。

    他指派朱雀指揮使,將部分錦衣衛部署到城門防務中,以便未來攻城時能夠內外配合,順利打開城門,從而降低己方傷亡。

    即便擁有百萬大軍,林楓依然堅持最小化損失的原則,表現出對士兵生命的重視。

    正當林楓處理完益州事務時,錦衣衛傳來徐州緊急情報。

    初步了解情況後,林楓意識到徐州的局勢可能影響全局,需要立即采取應對措施。

    林楓听聞消息後,微微一怔,隨即自言自語道︰“徐州?難道是劉備又在打什麼主意?”

    他接過錦衣衛遞來的信封,匆匆看完後,立刻明白了來龍去脈。

    信中提到,陶謙病危,劉備意圖奪取徐州。

    而糜家的糜竺也已加入劉備陣營。

    林楓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在歷史記載中,劉備能夠成為徐州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糜竺的支持。

    陶謙深知自己的兒子無法守住徐州,加上劉備以仁義聞名,因此選擇將徐州托付給他,希望他能擔起重任。

    實際上,陶謙信任劉備的理由很簡單——他相信即使徐州易主,劉備也不會傷害他的後代。

    事實證明,劉備確實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在接手徐州後並未對陶謙的子女采取任何行動,反而對他們予以優待。

    而且當時徐州局勢動蕩,早已岌岌可危,陶謙主動放棄徐州,也是為了避免家族陷入更大的麻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343章 果斷投降曹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343章 果斷投降曹操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