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加入的成員,薛仁貴不僅迅速躍升為軍中僅次于主公的二號人物,更似乎即將承擔起重大責任。
這樣的待遇令其他將領難免心生羨慕,但這種情緒並未轉化為不滿。
一方面,這些將領對林楓忠心耿耿,絕不會質疑他的決定;另一方面,由于忠誠度滿值,他們對主公懷有近乎宗教般的敬仰,堅信所有決策皆正確無誤。
因此,盡管心中有所波動,眾將領依然毫不猶豫地支持薛仁貴,並願意傾盡全力輔佐他完成任務。
這並非源于對薛仁貴個人的信任,而是基于對主公判斷力的絕對信賴。
在他們看來,主公既然選擇重用薛仁貴,就證明他眼光獨到。
一旁的劉伯溫和王猛同樣敏銳察覺到這一動向,不由自主地對這位年輕人多了一份期待。
張居正神色平靜,仿佛周圍的事物與他毫無關聯。
他對軍事並不精通,只專注于東征大軍的後勤事務,至于誰來擔任統帥,這與他並無太大關系。
薛仁貴放下手中的酒杯,認真思索著主公可能提出的問題。
他明白,自己的回答將直接影響未來的成就,因此格外謹慎。
稍作停頓後,他嚴肅地詢問主公對長安劉協的看法。
出于穩妥考慮,薛仁貴先試探性地提出了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引導他後續的回答方向。
從提問的方式可以看出,薛仁貴具備很高的政治智慧。
他稱劉協為偽天子而非天子,表明他清楚主公志在天下,目標直指最高權力。
因此,劉協必須被清除,雖然未必是殺害,但皇位必須歸于主公。
劉伯溫和王猛听到此話,交換了一個眼神,微微點頭。
顯然,他們理解了薛仁貴言外之意。
這說明他是一個睿智之人,而非魯莽之輩。
作為三軍主帥,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謀略,從這一點看,薛仁貴的表現令人滿意。
薛仁貴在討論東征時,向主公林楓詢問對長安劉協的看法,顯示出他行事謹慎、思慮周全的特點。
作為三軍主帥,這種性格尤為重要,避免因沖動而使大軍陷入危險。
從他的提問中可以看出,他早已心中有數,只是想要進一步確認策略是否得當。
由此可見,薛仁貴不僅富有才學,而且思維敏捷,具備出色的政治判斷力,無疑是統帥的優秀人選。
林楓對此表示贊賞,認為薛仁貴所問正中要害,這也是他本人一直思考的問題。
林楓希望通過這次詢問,既能听取薛仁貴的意見,也能展示其能力給眾人看。
他對薛仁貴充滿信心,相信對方定能提出妥善的解決方案。
林楓為了安撫眾臣,特意安排了一場考核,既能讓薛仁貴展現才華,也能消除他人對他的疑慮。
畢竟薛仁貴被林楓視為征東大元帥的最佳人選,只有得到大家的認可,他的才能才能充分發揮。
當薛仁貴提出疑問時,林楓坦率回應,坦言自己對董卓扶持的偽帝劉協並不認同,但不知該如何應對。
薛仁貴听後心中篤定,建議暫且擱置此事,或許可由他人代為解決。
此言令劉伯溫和王猛目光一亮,似乎有所領悟。
林楓卻滿腹疑惑,追問具體操作方式。
薛仁貴拱手說道,不處理並非完全不管,而是暫時擱置或交由他人處置。
林楓听後眼前一亮,示意他詳細說明。
薛仁貴深吸一口氣,提出自己的策略暫時忽略關中,另闢蹊徑,從隴西郡繞道南下漢中,再由此進軍益州,如此既避開了直接沖突,又實現了戰略目標。
听完薛仁貴的戰略分析,林楓頓時茅塞頓開。
他們若能奪取益州,便可沿長江直抵荊州,再從益州和漢中兩線出擊,首先攻佔荊州北部的重要門戶——南陽郡。
如此一來,以南陽為橋頭堡,便能全面介入中原的權力爭奪。
眾將听後皆心生敬佩,因為薛仁貴展現出了非凡的戰略眼光。
劉伯溫和王猛也默契對視,對他的能力表示認同。
林楓原本只專注于關中,現在思路豁然開朗,不再拘泥于此。
然而,當提到益州時,林楓又皺眉擔憂“拿下益州談何容易,那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薛仁貴胸有成竹地回答“主公不必憂慮,雖然益州難以速取,但我已有辦法快速拿下漢中。”
隨後他透露,益州牧劉焉已派張魯鎮守漢中,而張魯與劉焉關系微妙,可通過挑撥離間,使兩人反目,進而促成張魯割據漢中。
林楓听罷薛仁貴的話,心中大悅,隨即命令錦衣衛益州相關情報,特別是關于張魯與劉焉的詳細信息。
待錦衣衛離開後,林楓追問薛仁貴提到的“借力行事”
具體含義。
薛仁貴沉穩回應,提議由錦衣衛在暗中運作,借助董卓之力清除偽帝劉協,如此一來,林楓便可順利攻佔關中,無後顧之憂。
此計雖狠辣,卻十分奏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林楓對此並未驚訝,深知成就大業者往往手段非常人所能及。
薛仁貴提出的策略一旦實施,天下便再無正統皇權,這將極大減少林楓未來的行動阻礙。
最終,林楓深思熟慮後,決定優先奪取漢中,以之為踏腳石進軍益州。
益州幅員遼闊、民富國強,在諸侯領地中位列第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了天道金榜之後,益州更是屢次上榜,成為各方覬覦的目標。
在最新的天道榜單中,益州位列諸侯治下子民榜的第三名,這為益州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天道獎勵。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獎勵將不斷累積,使益州的實力持續增強,變得愈發難以攻陷。
此前的榜單已經為益州了十萬套武器裝備及一萬匹戰馬,這對缺乏優質資源的益州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助力,其軍事力量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即便當前益州的整體實力仍不及林楓掌控下的西涼,但其防御能力卻因此大大加強。
相比之下,關中雖多次上榜,但排名落後,所獲獎勵也遠不如益州。
加之董卓沉迷享樂,已無心軍政事務,林楓認為,任何時候都能輕松應對關中的局勢。
于是,林楓任命薛仁貴為征東大元帥,全權負責漢中與益州的征伐行動。
他明確表示,兵力安排、將領配置乃至後勤事務均由薛仁貴自行決定,自己不會過多干預。
對此,薛仁貴深感信任,立誓必克益州而後返。
這一決策不僅展現了林楓對部下的充分授權,也為接下來的戰略布局奠定了基礎。
林楓聞言再次鼓勵薛仁貴,承諾諸多信任與支持,令其深受觸動。
宴畢,文武官員各自散去,繼續處理公務。
文官依舊按慣例履職,而武將則紛紛聚集到薛仁貴身旁,爭相推薦自己擔任先鋒。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成為先鋒,卻無人提及其他職位。
薛仁貴對此感到有趣。
戰場上最危險的便是先鋒軍,通常人人避之不及,但西涼諸將卻爭先恐後地申請這一職務。
這並不難理解,畢竟林楓手下的將領皆非尋常之人,每個都是當世豪杰,武藝超群,面對先鋒的風險毫不畏懼。
此外,風險與回報成正比,先鋒雖危險,卻也是立功的最佳機會。
這些年來,西涼眾將一直未能上陣殺敵,如今機遇來臨,怎能錯過?就連素來孤高的李存孝也主動請纓,更別說其他將領了。
畢竟李存孝已有先鋒戰績在身,而他們尚無建樹,難免更加焦急。
經過權衡,薛仁貴最終決定由李存孝出任先鋒大將。
一方面,此次行動需迅速攻佔漢中;另一方面,李存孝不僅武藝卓絕,威名亦足以震懾敵軍。
加上他多次擔當先鋒的經驗,無疑是最佳人選。
于是,薛仁貴命李存孝率領三萬先鋒部隊先行出擊,直指漢中。
蜀地局勢復雜,益州牧劉焉近期因天道金榜的優厚獎勵心情極佳。
得益于益州資源豐富,他的排名長期穩居前三,這不僅帶來了豐厚收益,也讓他的生活充滿喜悅。
劉焉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並未返回內宅休息,而是徑直前往漢中太守張魯的舊居。
雖然張魯已調任漢中履職,但劉焉此舉另有深意。
早年張魯的父親去世後,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其母年輕守寡卻依舊風姿綽約,這令初次見面的劉焉頗為傾心,最終促成張魯被任命為漢中太守的決定。
劉焉得知張魯家境特殊後,便對張魯的母親起了心思,想將她納入自己羽翼之下。
他通過重用張魯接近張母,兩人逐漸有了私情。
劉焉對此愈發迷戀,這也使得張魯得到了更多的青睞和提拔。
因此,劉焉安排張魯出任漢中太守,這背後其實多是出于對張魯母親的情意。
然而,這一舉動卻讓劉焉的兒子劉璋十分不滿。
劉璋本來就對張魯頗有怨言,如今父親對他格外偏愛,更讓他難以接受。
特別是當他發現父親重用張魯竟然是因為與張母的關系時,心中的憤怒達到了。
在他眼中,父親對張魯的態度幾乎等同于親子,這讓身為繼承人的劉璋倍感威脅。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