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讓我們共同慶賀諸位勇士凱旋歸來。”
頓時,大殿內皆是祝賀諸葛誕等人凱旋之聲。
片刻後,眾人稍作停歇,孫皓舉手示意安靜,眾人即刻再度歸于沉寂。
隨後,孫皓端起酒杯,殿下一眾亦隨之舉杯。
孫皓高舉酒杯,朗聲說道︰“此第一杯,敬吾等出征之勇士!”
話畢,孫皓一飲而盡。
“敬勇士們!”
殿下一眾隨之齊呼,隨即豪邁地干杯。
待眾人飲畢第一杯酒,孫皓隨即斟滿第二杯,再次舉起。
“此第二杯,敬此次出征大獲全勝!”
孫皓隨即將酒飲盡。
“敬勝利!”
殿下一眾復又高聲呼應,齊聲大喊。
眾人毫不猶豫,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此第三杯,敬吳國昌盛之未來!”
孫皓高呼,而後仰頭飲盡杯中酒。
“敬吳國!”
此番,殿下一眾呼聲更為激昂,眾人熱血沸騰,將杯中酒飲盡。
酒過三巡,大殿恢復先前的熱鬧景象。
下方眾人興致盎然,與歸來的將領熱晚討論此次出征之事。
歌姬與舞姬亦在殿中繼續她們的表演。
殿上方,孫皓、張布與諸葛誕三人則商議此次事件。
“大王,雖此次未能對魏軍造成重大傷亡。”
“但此次行動,我們得獲十艘戰船。”
“雖匆忙趕制,但這十艘戰船僅完成船體部分。”
“只需稍加修整于山陰城的船廠,這又會是十艘嶄新的戰船。”
諸葛誕的話令孫皓原本低沉的情緒略微舒緩了些許。
然而即便如此,孫皓依然未能完全展露笑容。
“大王,此乃喜事。”
張布在一旁勸慰道。
孫皓自然明白這是好事,但若魏軍毫發未損,未受重創,此事便難以讓他真心歡喜。
故而他雖面上含笑,實則笑容未達眼底,在眾人面前不過是裝作欣慰罷了。
“大王無需沮喪。”
“即便此次未能對魏軍造成太大傷害,卻也讓他們遭遇了一次挫敗。”
“這已是難得的成果。”
張布努力寬慰孫皓,諸葛誕亦隨聲附和。
良久,孫皓的臉色才稍有緩和。
見孫皓情緒漸穩,張布與諸葛誕這才松了口氣。
晚宴隨後結束。
宴罷,張布與諸葛誕隨孫皓入王宮書房。
“諸葛誕,你有何話要說?”
孫皓面露不悅地看著他。
諸葛誕明白孫皓之意,當即跪地請罪︰“屬下辦事不力,思慮不周。”
“未曾料到魏軍主帥不在,其余將士皆無意交戰。”
“本欲圍困渡溘城,誰料魏軍竟集中力量突圍而去。”
“至于潯灕城的魏軍,更是早已撤離,我軍戰船尚未抵達,他們已走得干干淨淨。”
諸葛誕語氣中滿是無奈,若非主將缺席,這些魏軍絕不會如此輕易退避。
渡溘城能夠得手,全因夜深人靜,魏軍人多疲憊,方能趁其不備擊傷敵軍。
若非如此,或許魏軍真能做到零傷亡。
吳軍抵達潯灕城時已至白晝,城中百姓正投入日常勞作。因此,諸葛誕一行的戰船遠在視線之外即被察覺,魏軍迅速得知消息並果斷定策。
魏軍決定撤離後行動迅捷,毫無遲滯,很快完成準備撤離潯灕城。即便諸葛誕欲圍剿魏軍,後者也未留下可乘之機。
當諸葛誕的戰船抵至潯灕城時,魏軍已消失無蹤。但與渡溘城不同,這里的戰船尚未離開造船廠,且大多接近完工狀態,使諸葛誕得以攜十艘新艦回返山陰城。而這十艘戰船恰恰延誤了全隊歸程。
听罷諸葛誕之言,孫皓怒意漸消。
孫皓冷靜權衡諸葛誕所言。
“大王,雖未達成最佳成效,但現狀亦非不佳。”
“如今魏軍已被逐出渡溘與潯灕兩城。”
“相信兩地百姓應有所感悟,知曉我吳國未曾舍棄他們。”
張布從民心層面開導孫皓。
聞此,孫皓亦舒緩情緒。
繼而,孫皓輕松望向張布與諸葛誕。
見孫皓終展歡顏,二人方覺安心。
“接下來,我等該如何行事?”
孫皓提出困擾之問。
盡管渡溘與潯灕兩地魏軍已被驅離,諸葛誕卻未派重兵駐守。若魏軍再次來襲,二城恐復歸其掌控。
此次奇襲僅摧毀魏軍戰船,成果有限。然而,這一小勝足以讓吳軍暫獲休整時機。
戰船從無到有的建造需要時間,即便潯灕城的造船廠能一次性造出十艘戰船,仍需耗費不少時日。眼下,吳國暫獲喘息之機,若錯失此良機,待魏軍壓境,吳國會陷入困境。
“大王,此時應擴充軍力。”諸葛誕提議。
“我軍整體實力遜于魏軍,”他繼續說道,“那就以人數取勝。一對一不成,就兩對一,甚至三對一。魏軍將士非神,也會疲憊。與其正面交鋒,不如拖垮他們。”
諸葛誕語氣堅定,孫皓與張布卻陷入沉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從何處征召如此多兵力?魏軍人數近十萬,按你的設想,我們需要二十萬乃至三十萬兵力。”張布疑惑地問。
諸葛誕之前的征召成效甚微,再次征兵恐難有更多收獲,強行攤派又可能動搖吳國根基。許多地區本已缺人耕種,進一步加重百姓負擔,只會讓本就脆弱的民心雪上加霜。
“上次征召成效如何?”孫皓追問。
諸葛誕沉默片刻,意識到情況復雜,只得暫時擱置此事。
“那依你之見?”諸葛誕轉向張布。
張布低頭思索,孫皓亦加入討論。
“即便無法阻止魏軍進攻,我們可設法干擾其行動。”張布建議,“並在山陰城周邊加強防御,將魏軍阻擋在外,不讓其突破防線。”
孫皓與諸葛誕听後,均露出不解神色。
“具體如何操作?”孫皓直視張布,一臉疑惑地詢問。
“大王,首要任務是強化山陰城的整體防御。”張布回答。
“此外,諸葛大將軍帶回的十艘戰船應盡快裝配武器,以防萬一。”
“同時,每隔一段時間,由諸葛大將軍帶領水軍騷擾魏軍。”
張布的話讓孫皓和諸葛誕陷入了沉思。加強山陰城的防御設施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投入。若再定期派遣吳軍士兵去破壞魏軍的造艦進程,所需資源更是龐大。單是防御設施便已不易,每次出征所需的籌備工作也相當繁瑣。
派出的吳軍規模不能過小,否則難以形成有效打擊。因此,每次出擊至少需為全體將士準備兩天的口糧。若是速戰速決、立即撤退,僅來回路程便耗時近四天。
“張布,此計劃實施難度頗高。”孫皓皺眉說道,“單是帶兵去擾敵,一進一出至少兩天。若按此頻率計算,我們要多久執行一次?”
“以潯灕城的造艦速度,每艘戰船大約十二日完工。如此說來,豈不是每八至九日就得行動一次?”
“每次出擊前都要準備好全體將士兩天的干糧。而戰船受損在所難免,一旦遭遇魏軍強晚反撲,損失將更為嚴重。”
“這樣做是否妥當?”
諸葛誕簡要分析了出擊的成本,提及了人力與裝備的問題,僅觸及物資層面。
听罷,張布解釋道︰“這些情況我都清楚,但目前我們需要時間,對吧?”
“我們必須既鞏固山陰城的防御,又做好大軍整備。我們不能永遠處于被動狀態,無所作為。”
“如果我們毫無行動,吳國的百姓會如何看待我們?”
“我們必須先確保國都山陰城的安全。”
“即使需要耗費其他資源。”
“只要山陰城的防御工事完成。”
“之後再謀劃對魏軍的反擊。”
張布言之有理,讓諸葛誕一時難以反駁。
于是諸葛誕沉默不語,將目光轉向孫皓。
張布的計劃若得不到孫皓的認可,便毫無意義。
此刻孫皓陷入沉思,張布與諸葛誕的話各有道理。
孫皓在取舍間左右為難。
防御工事勢在必行,以防魏軍侵入山陰城。
然而如此規模龐大的工程,短期內難以完工。
若按張布所言,定期派遣吳國大軍破壞魏軍造船進度,確能贏得時間。
但此舉可能損及吳國聲譽。
“丞相,此計是否會讓世人以為我吳國畏懼魏軍?”
孫皓的話令張布與諸葛誕皆感意外。
“加強防御工事並無不妥,在魏軍到來前有所準備實屬正常。”
“但若進一步主動攻擊魏軍未完工的戰船。”
“世人如何看待我吳國?”
孫皓聲音不大,語氣中滿是猶豫。
張布長舒一口氣,對孫皓說道︰“陛下,吳國的顏面重要,還是存亡重要?”
此話一出,孫皓再次陷入沉思。
“若因虛名致吳國覆滅,這真的值得嗎?”
張布語帶急切,卻飽含對吳國的深情。
他焦急的話語迫使孫皓慎重考量。
諸葛誕見狀亦陷入思索。
生死存亡與顏面榮辱之間抉擇不易。
尤其身為一國之君,更是艱難︰
誰不想流芳百世呢?
君王行事常受顏面所限,許多事並非出于本願,卻不得不為之。若不顧忌顏面,某些舉動可能引發民心動蕩;而一些表面功夫,在百姓眼中卻頗受歡迎。然而,這些事情本不願做,卻又必須去做。
今日,孫皓本無意迎接諸葛誕等人的凱旋,只是因顧及軍心,才不得不前往。“大王,顏面雖重要,但若國破,顏面又有何意義?”張布見孫皓猶豫不決,再次勸諫。孫皓听後似下定了決心,深吸一口氣,嚴肅地看著諸葛誕︰“諸葛將軍可有異議?”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