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存則我在,城亡則我亡!”
黃柄堅定表態。
孫皓十分滿意,當場加封黃柄為鎮西將軍,命令他迅速率軍趕赴牛渚。
黃柄領命離開後,孫皓才松了一口氣,疲憊地坐下。
這時張布進言︰“大王,牛渚雖固若金湯,但您也不能掉以輕心。我認為應該提前做好兩手準備。”
“兩手準備?具體是什麼?”
孫皓疑惑地問。
張布說道︰“大王應考慮遷都山陰。”
孫皓皺眉詢問︰“為什麼要遷都山陰?”
“牛渚距離建業太近,若黃柄守不住牛渚,不出兩天魏軍就會兵臨建業城下!”
“到那時,若大王無法及時撤離,就會陷入重圍。”
“大王若被困,我吳國將面臨人心渙散、政權傾覆的危險啊!”
“而山陰遠離牛渚,又位于會稽郡中心,物產豐富,經濟繁榮。”
“大王若遷都山陰,即便牛渚失守,建業淪陷,您仍可在山陰指揮吳軍共同抵御曹晚!”
張布詳細闡述了遷都的理由。
孫皓陷入沉思。
山陰雖好,但終究不如建業繁華,不到萬不得已,他實在不願放棄建業遷往山陰。
張布所言亦有道理,若牛渚失守,建業必然受困。屆時,若被困于建業城中,則一切皆毀。
“遷都山陰,即便建業有失,本王仍可安享富貴。”
“若不遷都,留居建業,一旦被曹晚圍困,本王定會身敗名裂。”
“到那時,江山、美酒等諸般珍寶,豈非盡付東流?”
“不行,本王決意離去,絕不能滯留建業!”
孫皓思慮愈深,愈發認同張布之見,遂道︰“汝言甚是,本王不可冒此風險。傳令三軍,即刻遷都山陰!”
牛渚城中,黃柄統領一萬吳軍入城。劉炎與宋異兩位副將早已駐守于此。
“末將劉炎,參見黃將軍!”
“末將宋異,拜見黃將軍!”
二人伏于堂下,黃柄略一抬手,示意免禮。
“此城現有兵力幾何?”黃柄問。
“回稟將軍,城內共有三千人馬,另兩千駐扎于城北江邊水營。”劉炎答道。
“城外兵力無用,即刻下令,全部撤入城內!”黃柄說道。
“遵命!”劉炎領旨退下。
隨後黃柄又問︰“城中糧草儲備如何?”
宋異答曰︰“稟將軍,城中共有八萬斛糧草。”
“如此稀少?”黃柄眉頭微蹙。
宋異解釋道︰“魏軍來勢凶猛,出乎我等預料,故而糧草準備不足。”
黃柄以指尖輕叩桌案,急問︰“魏軍距此還有多遠?”
宋異沉吟片刻後道︰“據探子消息,魏軍前鋒現已逼近三十里!”
“三十里?如此迅速?”黃柄大驚。
宋異補充道︰“曹晚用兵如神,其大軍剛攻克春谷城,便急速東進,直逼我牛渚。”
黃柄起身走到地圖前,陷入沉思。
按照原計劃,他到達牛渚後,加上守城士兵,總兵力可達一萬五千人。維持這樣的隊伍半年以上的糧草需求至少是三十萬斛,而目前僅有的八萬斛顯然不足。剩余的糧草缺口需從建業調運補充,然而曹晚推進速度極快,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及時供應足夠糧食。
“若補給不足,這八萬斛糧頂多支撐三個月。”
“三個月後,我軍就會面臨斷糧危機,又該如何抵御魏軍、守住牛渚?”
“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辦法籌措更多糧草。”黃柄目光堅定地望著地圖說道。
忽然,他眼中閃過一絲冷光,下令道︰“立刻召集全城百姓撤離,所有儲糧全部充公,一粒都不能留下!”
此話一出,劉炎和宋異均感震驚。他們立刻意識到,黃柄竟打算掠奪百姓糧草。
劉炎勸阻道︰“黃將軍,牛渚百姓世代居住于此,如今驅逐他們還奪取家糧,恐怕有失仁義。”
“有何不妥!”黃柄毫不動搖,“城中百姓每日消耗的糧食甚至超過將士,繼續留著只會成為負擔。再者,一旦城池被圍,他們斷糧必然生變,甚至可能助魏軍攻城。”
“驅逐他們既能獲取糧草,又可消除內患,這豈非一舉兩得?”
一番慷慨陳詞後,黃柄對百姓生死置若罔聞。
劉炎啞口無言。
宋異再次開口︰“黃將軍所言雖理,但我擔心強制驅趕會引起民憤。”
黃柄眉頭緊鎖,冷喝︰“膽敢抗拒者,視同叛逆,格殺勿論!”
宋異不禁打了個寒顫,沒想到這位新上任的黃將軍行事如此決絕無情。
黃柄強遷百姓,將數千戶人家逐出牛渚。無論男女老幼,一律驅趕出城,家中的糧食、牲畜盡數被奪。稍有抗拒,即遭屠戮,致使城內一片慘狀。
"曹晚,你若敢來戰,我必以你首級祭父!" 黃柄立于城頭,眼神冷冽。
數日後,曹晚率大軍至牛渚城外。看到城外聚集的吳國民眾,心生疑惑,遂召來數人詢問。得知真相後,曹晚勃然大怒,誓言必懲此暴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朕之子民,豈容如此欺凌!"
無奈之際,眾人只能伏跪于城外,懇求黃柄發慈悲之心,放他們返回城內。
一位老者將事情原委娓娓道來。
曹晚听罷,沉聲冷哼︰"這黃柄手段竟如此狠辣,竟這般對待自己子民。"
"臣推測,應是我軍進軍過速,黃柄手中糧草不足,才想出此毒計,搶奪百姓糧草並將他們驅逐出城。"龐統如此分析。
曹晚微微點頭,隨後問︰"這黃柄來歷如何,你們可知?"
龐統答道︰"啟稟陛下,此黃柄乃黃蓋之子。"
黃蓋之子?
曹晚目光微亮,心中浮現往昔記憶。
當年征伐江東,黃蓋曾至其營獻詐降之策,卻被他識破。
黃蓋火船之計失敗,遭他俘獲,最終被斬首。
未曾想,江東覆滅多年,黃蓋之子竟現世,還與他為敵。
"當年陛下滅孫家時,不少孫氏子孫及孫家臣屬家眷皆逃匿藏身。"
"陛下西征時,這些人伺機而動,輔助孫皓佔據江東起兵反抗。"
"這些人與陛下仇怨極深。"龐統說道。
曹晚冷笑︰"好得很,他們既然現身,正合吾意,正好借此機會將他們盡數清除,永絕後患。"
"陛下英明!"龐統拱手,又問︰"然則這些百姓,陛下作何安排?"
曹晚反問︰"士元,你以為朕該如何處置他們?"
"這些百姓本是我大魏子民,未必盡欲叛亂。"
"不過因孫皓佔江東,他們被迫屈從罷了。"
"如今陛下既已到來,他們仍是陛下子民,臣以為陛下應善待他們,以收吳人心。"
龐統侃侃而談獻計。
曹晚深以為然,便下令︰"傳旨下去,妥善安置百姓,賜予糧米,待朕攻克牛渚後,再讓他們歸鄉。"
"遵旨!"
眾將領命退去。
于是……
魏軍在外扎下大營的同時,另設一處難民營,收容從牛渚逃出的七千多名難民。這些百姓受到如此妥善安置,自然對曹晚心存感激。
曹晚命十萬大軍包圍牛渚城,使其無隙可鑽。入夜,他在主營召集眾將,共謀破城之策。趙雲呈上情報,稱守軍約一萬五千人,主將是黃柄,另有副將劉炎與宋異。黃柄囤積近三十萬斛糧草,並加固城牆,顯然是決心死守。
太史慈提醒,牛渚城堅固,守備充分,強攻未必可行。曹晚點頭認同。就在此時,虎衛通報門外有一少年自稱有破城良策,欲面聖。少年來自牛渚難民,眾人皆感意外,曹晚亦好奇,下令召見。
須臾,少年步入大帳,自報姓名——鄧艾。曹晚听聞此名,心中一震。他雖年輕,卻是歷史上陰平之戰的大將。曹晚疑惑鄧艾身為南陽人,如何來到江東。鄧艾聞言驚訝,不知曹晚如何得知他的出身。曹晚冷笑回應,表示天下之事盡在掌控。
鄧艾深吸一口氣,看向曹晚的目光中多了一絲敬意。
曹晚示意賜座,鄧艾勉強坐下,緩緩講述自己流落江東的經過。當年曹晚征伐劉表時,他年幼隨母避亂至江東,定居牛渚。
"原來是這樣。"曹晚點頭,"听說你知道一條秘道可以直通牛渚內部,不妨說說看。"
鄧艾說道︰"臣知有一密道可達牛渚城內,大王若派兵從秘道潛入,內外夾擊定能破城。"
曹晚眼楮一亮︰"牛渚城何來密道?"
"臣久居牛渚,當年陛下圍攻江東時,城中百姓為求生,偷偷挖掘了這條密道準備逃離,但後來陛下迅速破城,密道未及使用。"
曹晚大笑,這偶然的際遇竟讓他得此良策。
稍後,曹晚疑惑︰"鄧艾,為何你要幫朕攻下牛渚?"
"黃祖暴虐,把我們趕出城,而陛下以仁愛相待,還供給糧食,臣特來報恩。"鄧艾跪拜,眼中充滿感激。
曹晚豁然開朗。
沒想到,自己無意間種下的善果,竟讓自己有機會拿下江東。
“好,甚好!”
曹晚欣然道︰“鄧艾,朕封你為討逆將軍,今夜由你率軍潛入牛渚城,內外夾擊助朕攻破牛渚!”
此言一出,鄧艾大吃一驚。他怎麼也沒想到,曹晚不僅采用了他的計策,還直接封他為討逆將軍。
身為一介草民的鄧艾,震驚得說不出話,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鄧艾,陛下如此厚待于你,還不快謝恩?”
龐統笑著提醒道。
鄧艾這才回過神來,慌忙跪地︰“多謝陛下看重,臣定為陛下肝腦涂地,萬死不辭!”
曹晚滿意地點點頭︰“很好,速去準備吧。”
鄧艾領命退下。
龐統卻疑惑道︰“陛下,鄧艾雖有獻計之功,但終究只是個少年草民,陛下何必對他如此重用?”
不僅是龐統,眾將都面露疑色,不解曹晚為何如此看重一個年輕人。
曹晚意味深長地說︰“你們不懂,鄧艾看似普通,實則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假以時日,他會成為一位杰出的大將。”
龐統神色一凜,眾將無不震驚。
誰能想到,曹晚不僅重用鄧艾,甚至斷言,這樣一個少年,將來必定能成為大將之材!
“傳令,各軍集結!”
“明日攻破牛渚城!”
曹晚站起身,揮手下令。
“諾!”
諸將紛紛起身。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