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晚雖已渡過長江,但其水軍並無明顯優勢,所有糧草均需從荊州和淮南經江東轉運。”
“他的命門就在于糧道。”
“我們只需固守春谷,避免正面交鋒,同時請求吳王派遣水軍沿江西進,不斷騷擾魏軍的糧道。”
“一旦糧草告罄,魏軍即使再強,也難逃士氣崩潰的命運。”
“到那時,曹晚攻城無果,糧盡援絕,軍心動蕩,除了撤回江北,豈有其他出路?”
孫秀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戰略部署。
董越豁然開朗,不禁豎起大拇指贊嘆︰“孫將軍才真正算得上用兵如神,我怎就沒想到切斷曹晚的糧道呢!”
孫秀眉梢微揚,流露出一絲得意。
董越隨即拱手道︰“孫將軍,請下令吧。”
孫秀欣然應允︰“傳令下去,命將士晝夜加強城防,隨時準備迎戰曹晚的大軍!”
“是!”
十七四五年
三天後,曹晚率十萬大軍抵達春谷城下。魏軍在西南東三面安營扎寨,形成合圍之勢。隨即展開攻城。
魏軍晝夜不停發起猛攻,但連續八天,春谷城依然屹立不倒。在孫秀的精心部署下,萬余吳軍頑強抵抗,多次擊退魏軍的強攻。即便損失三千人馬,魏軍仍未突破防線。
同一時期,孫秀的斷敵糧道計劃也在穩步推進。近三百艘吳軍戰艦從建業出發,不斷襲擊魏軍的糧道。從荊州和淮地運來的糧船接連被焚毀。短短十日,魏軍損失近三十萬斛糧草。攻城失利加上糧道受阻,魏軍攻勢被迫停滯,攻勢逐漸減弱。
夜晚,魏軍營帳內,曹晚听罷諸將匯報,眉間微蹙。
“竟未料到孫皓有此策略,是誰為他出此良計?”曹晚疑惑道。
龐統拱手回答︰“據密探情報,此計出自春谷守將孫秀,是他主動獻策給孫皓。”
曹晚目光一亮,贊嘆道︰“孫秀既能守城,又具這般智略,實乃難得之才。”
“孫秀確實是孫氏中罕見的將才。听說當年孫皓反叛時被困春谷,形勢危急。正是孫秀率軍趕往建業,擊潰朝廷的平叛部隊,成功救出孫皓。”
龐統娓娓道來孫秀的過往事跡。曹晚微微頷首,卻仍不解︰“既然孫秀才華出眾,按理該得重用,何以僅駐守春谷這樣的小城?”
“這便是孫皓心胸狹隘所致。”龐統冷笑一聲。
曹晚揮手示意繼續,龐統續道︰“當初孫皓並非孫家最優秀的後輩。解建業之圍後,許多孫氏子弟提議讓孫秀接掌大權,卻被孫皓拒絕。”
“孫秀性情剛直,不慕王位,因孫皓率先起事有功,故堅定支持擁立孫皓。”
“孫皓亦承諾,願與孫秀共同守護孫吳基業。”
“豈料,孫皓穩固王位後,卻因忌憚孫秀的能力與威名,設計將其逐出建業,派往春谷城駐守。”
龐統娓娓道來這段糾葛。
曹晚靜听,端杯淺酌,未置一詞。忽地,他眸中閃過一道銳利光芒。
“既如此,何不設下一計離間二人?”
曹晚飲盡杯中酒,目光深遠。
離間?
群臣神色微變,齊望向皇帝。
“陛下,何為離間計?”
太史慈疑惑詢問。
曹晚不答,轉向龐統︰“你覺得此計該如何施行?”
龐統心念急轉,靈光一閃。
“陛下之意,應是離間孫皓與孫秀。”
曹晚點頭示意繼續。
“孫皓忌憚孫秀,非到緊要關頭絕不會任其掌兵。他讓孫秀鎮守春谷城,實因損兵折將,麾下再無可用之人。”
“若我方暗中散布流言,稱孫秀擁兵自重,欲與陛下談條件,以登吳王之位換回大軍攻入建業,殺孫皓。
孫皓聞言必生疑慮,必將逼迫孫秀出征。”
“一旦孫秀出戰,我軍即可伺機擊潰,如此一來,春谷城不攻自破。”
龐統侃侃而談。
曹晚撫掌大笑︰“果然妙計。”
此話便是對龐統策略的認可。
眾人豁然開朗。
太史慈振奮拱手︰“此策堪稱神妙,不戰而勝,實乃奇謀!”
諸將皆嘆服。
曹晚一揮袖︰"事不宜遲,速遣細作前往建業,散播流言,施行離間之計。"
"諾!"
無數魏軍細作奔赴建業。
建業城內,一夜之間謠言紛起。
百姓議論紛紛,傳言孫秀對孫皓心存不滿,已暗通曹晚,欲借魏之力謀取王位。
謠言迅速傳入宮中。
金殿之上,孫皓手中酒杯碎裂,酒水濺濕衣襟。
"關于孫秀的傳聞,不過是市井流言,豈可輕信?"
"此必為曹晚的離間之計!"
"如今用人之際,大王切勿疑心孫秀,使其寒心。"
諸葛恪察覺孫皓心思,忙勸解。
張布亦言︰"孫秀乃宗室,即便有怨,亦不會在此時失了大局,大王萬不可懷疑于他。"
二人反復勸說。
然而,他們的話在孫皓耳中卻如刺芒。
眾人越強調孫秀忠誠,孫皓對他的猜忌反而更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群臣支持孫秀,顯其在朝中的威望。
若孫秀果真率軍回返建業,這些臣子恐會背叛,轉而擁戴孫秀。
"傳旨!"
"命孫秀即刻出征,擊退曹晚!"
孫皓權衡再三,下定決心。
他欲迫使孫秀出戰,拖延戰事,使其勢力坐大。
如此,即便魏軍撤退,孫秀也將難以控制。
唯有速勝曹晚,方能制止此局。
此話出口,張布與諸葛恪面色驟變。
張布急切道︰“大王,此事萬不可行!魏軍人多勢眾達十萬,而孫將軍僅有一萬兵馬,若強令出戰,無異于以卵擊石!”
“張布所言甚是。”
“大王,魏軍實力強勁,我方唯有憑城堅守,方有望拖垮敵軍。”
“硬拼出戰,只會徒增傷亡。”
諸葛恪連連附和。
二人越是勸阻,孫心中怒意越盛。
“砰!”
他重重拍案,冷聲道︰“你們不是都說孫將軍勇武過人嗎?既如此,他定能以弱勝強,擊退魏軍!”
張布與諸葛恪對視一眼,欲再次進言。
“無需再勸!”
孫皓果斷揮手,“本王心意已定,無需贅言,即刻傳詔!”
二人被震懾,不敢再多言,只能默默遵從。
軍議結束當日,一名信使攜孫皓詔書趕赴春谷城。
春谷城校場。
孫秀仍在操練士卒。他端坐將台,注視校場上揮汗如雨的將士,內心漸生自信。
“曹晚按兵不動,定是忌憚于我。”
“正可借此機會練兵,將這支萬人隊伍錘煉成精銳之師。”
“如此,即便兵力懸殊,我也能守住春谷城。”
孫秀心中盤算,眉宇間透出幾分志得意滿。
此時,董越低聲說道︰“孫將軍,末將得知建業有傳言,不知該不該說?”
“講。”
孫秀頭也不抬,隨意擺手。
“末將听說建業盛傳謠言,稱將軍擁兵自重,欲借魏軍之力奪回建業,逼吳王退位。”
“消息已在城內傳得沸沸揚揚,還請將軍慎重應對。”
董越語重心長地提醒。
孫秀眉頭微蹙,冷哼道︰“此必為曹晚的離間之計,妄圖挑撥吳王對我的信任罷了,不過雕蟲小技,不足掛懷。”
“此計明眼人皆能看出是曹晚所為。”
“吳王對你始終存有戒心,未必會認為這是魏帝的離間之計。”
“只擔心他真會懷疑將軍啊。”
董越意味深長地提醒道。
孫秀心中一凜。
沉思片刻,孫秀說︰“眼下正值危急之時,正是用人之際。吳王即便對我多有猜忌,也應明白大局為重,不該懷疑我吧。”
“末將擔心,這只是將軍一廂情願的想法。”
“若我們那位吳王真有這樣的胸懷,當初就不會逼你離開,讓你鎮守這春谷小城了。”
“將軍還需早作打算才是。”
董越再次提醒。
孫秀卻說道︰“我不信吳王會如此糊涂,輕易中了曹晚的計謀。”
話音剛落,門外親兵來報,稱朝廷信使帶著孫策的詔書已至。
孫秀心頭一沉,一種不安的感覺油然而生。
“速請使者進來!”
孫秀穩住情緒,整理好官服,恭敬等待使者到來。
不多時,使者入堂。
“吳王有詔,孫秀何在!”
使者高舉詔書,神態傲慢。
孫秀忙道︰“臣孫秀在。”
使者隨即展開詔書,大聲宣讀。
孫秀听著愈發震驚,猛然抬頭,難以置信地望著那道詔書。
孫皓的詔書竟命令他立刻率軍出戰,擊退魏軍!
孫秀懵了。
他的族弟怎麼瘋了?
十萬魏軍!
對手是戰無不勝的魏帝曹晚。
多少名將都死在他的刀下。
他僅憑一萬兵馬守住春谷城已是萬幸,孫皓憑什麼讓他主動出擊,擊敗曹晚?
“孫將軍,接詔吧!”
孫秀強忍怒火,顫抖接過詔書。
使者離去後,孫秀展開詔書,再次審視,果然是真的。
孫皓確實催他出兵!
吳王,你怎會如此糊涂,逼我出戰豈非自尋死路?
孫秀咬牙,緊握詔書。
董越怒斥︰"孫將軍,吳王定是听信謠言,擔心你擁兵自重,這才不顧敵眾我寡,逼你出戰!"
孫秀沉默不語,神情滿是失望。
"將軍!"
"城外十萬魏軍壓境,我軍若出戰,無異于送死。"
"孫皓昏庸,分明是要置你于死地。"
"將軍還猶豫什麼?不如反了!"
董越憤慨。
孫秀卻徐徐落座,眉間交織復雜情緒。
許久後。
孫秀嘆息︰"傳令集合兵馬,今夜準備迎戰。"
此話一出。
董越震驚失措。
孫秀既未反叛,也未上書辯解,竟直接決定出戰!
難道他瘋了?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