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騎兵也是死物,關鍵在于如何駕馭。”龐統淡然一笑,“劉淵目空一切,正可利用其輕敵心理,逐步消耗其兵力,伺機反擊。”
劉淵的傲慢和內部不和,實為其致命弱點。曹晚會意一笑,龐統所言正合他意,這正是克敵制勝的關鍵。
龐統充滿信心的話語驅散了將士們的憂慮,自信之火重新燃燒。曹晚見時機成熟,毅然站起,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劉淵的大軍。
曹晚豪邁地說道︰“昔日孤軍奮戰時,尚能開闢今日基業,今擁數萬精銳,又有何懼?吾輩當戮力同心,全力以赴,讓那老匹夫嘗嘗我們的手段!”此言一出,眾將士熱血沸騰,先前的憂慮和不安煙消雲散。
顏良躍起,高聲怒吼︰“若那老匹夫膽敢來犯,定將其碎尸萬段!”張遼隨之起身,豪氣干雲︰“不錯!誓殺得他片甲不留,讓他知曉我們的厲害!”听聞二人請戰之辭,其他將士亦慷慨激昂,齊聲表態︰“願為太子殿下效死沙場!”
見眾將士斗志昂揚,曹晚內心甚慰,信心倍增。
听聞將士們的激昂呼聲,曹晚再無疑慮。他拔劍直指北方,傲然下令︰“傳令三軍,立即籌備糧草,待一切就緒,即刻揮師北上,與那老賊決一死戰!”堂內頓時掌聲雷動,將士們蓄勢待發,亟需一場大戰來釋放戰意。
號令下達後,各州駐軍迅速響應,朝許都集結。同時,各地官吏與農夫也積極運送糧草至前線。
短短十日,曹晚便集結起四萬大軍及充足的糧草物資。
部署完畢,曹晚開始安排防務。命魏延率五千精兵駐守以防孫休;令夏侯尚帶五千精兵密切監控鐘會與陸益軍動向。
許都作為戰略重心,曹晚委派何曉主持政務,統籌糧草調配,保障前線所需。
祝融因懷孕留在許都養胎,未隨軍出征。
曹晚部署完畢後,親率余部機動兵力自許都啟程,朝黃河進發,準備與劉淵決戰。
……
京州,葉城以南。
廣袤的原野上遍布旗幟,漫天的旌旗幾乎遮蔽了天空。這片土地已被劉淵完全佔據。
籌備完成後,劉淵率領十五萬大軍,在劉韜的陪同下正式出發。蜿蜒的路上,數萬名民夫推動著裝載軍需物資的騾車緩緩前進,宛如一條巨蟒蠕動前行。隊伍前後的“劉”字大旗迎風招展,氣勢磅礡。
在騾車之後,十五萬步騎兵緊隨其後,這支龐大的隊伍有序向南推進,目標直指栗陽。渡過栗陽的黃河,再進入中原,是劉淵事先規劃好的進軍路徑。
經過一天的行軍,傍晚時分,劉淵的大軍抵達栗陽以北約三百里處。自葉城出發以來,劉軍每日僅行二十多里,步伐緩慢如同螞蟻爬行。並非劉軍無力提速,而是劉淵並不急著渡河,因為他另有布局。
尚未渡河之時,劉淵便命人撰寫了一份辭藻華麗的《討曹晚檄文》,抄錄十萬份,分發至曹晚北面各州。此舉源于劉淵的自信——憑借他的聲望與實力,足以攪動曹晚治下人心動蕩,從而不戰而亂對方陣腳。
一旦真正渡過黃河、踏入曹晚領地,那些因恐懼而蠢蠢欲動之人必將蜂擁響應,加入劉家軍共同對抗曹晚。因此,劉淵胸有成竹,仿佛已預見敵方內部先于自己到達便已陷入混亂。
當晚,劉軍扎營休息。營地安頓好後,劉淵身披金甲端坐中軍大帳,眼中盡顯統一天下的豪邁之氣。
下屬正在呈報來自河南各地的密信,各謀士與將領齊聚一堂,傾听最新情報並商議對策。
“父親的大軍還未南下,南方已動蕩不安,由此可見,曹操在中原根基並不牢固,父親統一中原已是必然之勢。”劉韜阿諛奉承。
這些密信實為河南地方豪強士族的歸附書信。
劉淵撫須微笑,神情愈發自得。劉杉留守野城,未能目睹兄長的諂媚之態,也無法與其抗衡。
河北將士決心為劉杉討回顏面。李豐田上前拱手道︰“大公子切勿輕視曹賊,他雖看似勢弱,卻極為狡猾,大公子莫要忘了當年他如何敗于您手。”
此言讓劉韜啞口無言,面露尷尬。
李豐田先發制人,紀南隨後獻策︰“曹操現已自許都出兵來戰,其主動出擊,確需重視。我軍可發揮騎兵優勢,對其後方進行襲擾,再正面推進。”
紀南的建議一出,劉杉一方便佔據了上風。
劉韜听後心中更添怒火,先前受李豐田提醒舊傷,如今又被紀南獻策,他將目光轉向許仙,示意反擊。
許仙領會意圖,搖頭冷笑道︰“李將軍過譽了,曹賊雖略顯奸猾,但以我軍絕對兵力優勢,何懼其小手段?”
劉淵素來自負強大,對曹晚不屑一顧,許仙之言正中其意。
劉淵點頭微笑︰“我十五萬大軍,有何可懼?此次定要揮師直取許都。”
劉淵的認可令劉韜心中歡喜,他悄然看向許仙,流露出贊許之意。
李豐田與紀南剛佔得先機,卻因許仙一句話而陷入劣勢。紀南皺眉示意李豐田應對,李豐田沉思片刻後拱手進言︰“主公所言極是,我軍實力強勁,直搗曹賊必勝無疑。然我亦有一計,願主公納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淵听罷眼前一亮,示意李豐田詳述。李豐田道︰“陸益與孫休乃曹晚宿敵,若其背後起火,定可助主公破敵。何不修書一封,請二人共擊曹晚後方?”
劉淵思索良久,欣然點頭,即命人備好筆墨,親書兩信,遣使快馬加鞭,繞開曹晚防區,分別送往陸益與孫休。
數日之後,陸益府邸。
陸益端坐堂上,閱畢劉淵來信,眉頭緊鎖。以往傲慢的劉淵竟以禮相邀,讓他一同攻打萬城,且承諾事後分地為酬。陸益將信展示眾人,眾人議論紛紛,皆不解劉淵此舉深意。
鄧躍讀完信後,長嘆一聲︰"唉,劉淵現在統領十五萬步騎,以這樣的兵力優勢,自然勢在必得。"
"躍兄也是這般認為?"陸益點頭回應,"那你覺得,我們是否該接受劉淵的邀請?"
鄧躍低頭沉思片刻,隨後緩緩開口︰"陶劉決戰當前,我認為我們還是暫且置身事外,靜觀其變為妙。"
"靜觀其變?"陸益微微皺眉,"先前是你提議我進軍中原,如今機會難得,你為何突然改了主意?"
鄧躍嘆息道︰"形勢不同了。當時劉淵尚未統一河北,如果我們擊敗曹晚,佔據中原,還有一段緩沖時間整頓局勢。"
他停頓片刻,接著道︰"可如今,劉淵已揮師南下,即便我們拿下萬城又有何意義?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罷了。"
听罷鄧躍分析,陸益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而且,我們剛與孫休休戰不久,若此時出兵萬城,一旦孫休趁機反撲,我們的後方便會陷入危機,實在得不償失。"鄧躍望向東面,語氣中透著無奈。
陸益聞言,神情微變,眼中閃過一絲警覺。
確實如此,孫休實在令人頭疼。上一次陸益應鐘會之邀攻打曹晚時,孫休便趁虛而入,襲擊了他的後方。幸虧他及時回援,才保住夏口不失。然而,雙方激戰數月,陸益才勉強將孫休逼回江東。孫休就像一只狡猾的老鼠,稍有松懈便會卷土重來,這讓他心生厭煩。
經此一事,陸益哪敢輕易出兵萬城。稍作思索,他面露難色,苦笑著問道︰"照躍兄的意思,難道我們就只能坐視不管,一直防備著孫休不成?"
"並非如此。劉淵實力雄厚,我們得罪不起,但也不能無所作為。我們可以做一些表面功夫。"鄧躍露出一抹神秘笑意。
"表面功夫?"陸益一頭霧水,疑惑地望著鄧躍。
鄧躍笑言︰“主公表面上響應劉淵之邀,遣數萬大軍佯攻許都,實則按兵不動,靜待局勢演變。”
“此靜待何意?”陸益仍不解,追問。
“若劉淵得勝,中原勢必動蕩,屆時主公轉向攻打萬城,定能輕松奪取,日後亦可借其為屏障抵御劉淵。”鄧躍解釋。
“倘若劉淵敗北呢?”陸益反問。
鄧躍聞言一愣,仿佛從未想過這一情況,沉默片刻後,笑道︰“若曹晚真如主公所言創造奇跡獲勝,我們便暫避鋒芒,讓曹晚全力追擊劉淵,待其主力渡過河北,再伺機奪回萬城。”
陸益沉思良久,點頭道︰“如此應對確為周全。”
鄧躍滿意地頷首,面露得意。
但陸益長嘆一聲,再度詢問︰“依你看,曹劉交戰,曹晚難道毫無勝算?”
畢竟陸益多次敗于曹晚之手,對其實力心存敬意。
鄧躍閉目深思,權衡雙方優劣。
片刻後,他睜眼說道︰“曹晚雖機智百出,然劉淵兵力佔據壓倒性優勢,除非奇跡降臨,否則曹晚難成氣候。”
鄧躍將曹晚勝利的可能性歸結為奇跡,近乎斷言其無望。
陸益眉間微顫,嘆息道︰“曹晚必敗無疑,到時劉淵統一中原,未來如何實難預料。”
鄧躍輕拍陸益肩頭,寬慰他隨勢而動,兵來將擋。
陸益搖頭苦笑,最終寫好回信,派遣使者送往劉淵處。
在信里,陸益承諾劉淵,不久將率軍北上,攻取萬城。
江東,孫休府邸。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