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拿著證據,帶著孫貴妃匆匆前往馬皇後宮中。
“母後,臣妾已查明真相,這倉庫貢品被毀一事,確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妾。”李萱說著,將信件呈上。
馬皇後接過信件,仔細查看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竟然是這些人在背後搞鬼,簡直太可惡了!”
李萱跪在地上,說道︰“母後,臣妾一直盡心盡力打理後宮,卻遭人如此陷害。還望母後明察,為臣妾做主。”
馬皇後看著李萱,微微嘆氣︰“起來吧,此次倒是本宮錯怪你了。這些人竟敢在後宮興風作浪,本宮定不會輕饒。”
馬皇後立刻下令,將劉惠妃的心腹宮女及相關人員全部抓起來,嚴加審問。後宮眾人得知此事真相後,紛紛對李萱表示同情,同時也對那些陷害之人感到憤怒。
“沒想到竟是她們在背後搞鬼,差點冤枉了皇後娘娘。”一位嬪妃說道。
“是啊,皇後娘娘平日里對我們也不錯,這些人真是居心叵測。”另一位嬪妃附和道。
李萱經過此事,在後宮的威望不僅沒有受損,反而有所提升。那些原本對她不滿的嬪妃,也不敢再輕易造次。
然而,朝堂上的局勢卻愈發緊張。朱元璋對于是否削減朱棣兵權一事,召集眾大臣再次商議。
“陛下,朱棣王爺手握重兵,雖忠心耿耿,但為防萬一,還是削減其兵權為好。”一位大臣堅持自己的觀點。
“陛下,如今大明邊境仍不安寧,正需要朱棣王爺這樣的人才統帥軍隊。此時削減其兵權,恐對邊境防御不利。”另一位大臣則表示反對。
大臣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眉頭緊皺,心中十分糾結。
朱棣站在朝堂上,看著大臣們爭論,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自己身處這場權力斗爭的漩渦之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父皇,兒臣以為,若削減兵權能讓朝堂安穩,兒臣願意听從陛下安排。但兒臣懇請陛下,在邊境戰事未平之前,能讓兒臣繼續統領軍隊,保衛大明。”朱棣再次表明自己的態度。
朱元璋思索良久後說道︰“此事暫且擱置。如今邊境局勢緊張,還需朱棣你繼續為朕分憂。但你也要明白,權力不可過度集中,朕不希望看到皇室內部出現紛爭。”
朱棣連忙說道︰“兒臣明白,定不會讓父皇失望。”
退朝後,朱棣回到王府,心中憂慮重重。他知道,雖然此次暫時保住了兵權,但朝堂上對他的猜忌並未消除。
而朱雄英在得知朝堂上的爭論後,心中也十分擔憂。他雖與朱棣明爭暗斗,但也深知此時大明需要朱棣這樣的將領保衛邊境。
“父親,如今朝堂局勢復雜,朱棣皇叔的兵權之事關乎大明安危。我們該如何應對?”朱雄英問朱標。
朱標微微嘆氣︰“如今只能靜觀其變。我們不能無端猜忌朱棣,也不能讓他的勢力威脅到太子之位。一切以大明江山為重。”
不知朱元璋最終會如何決定朱棣的兵權,朱棣又該如何應對朝堂上的猜忌,而朱雄英和朱標又會采取什麼行動,大明王朝在這真相大白後宮寧、朝堂波譎起紛爭的時刻,局勢依舊充滿變數,各方勢力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場而暗中較勁,一場更加激烈的風暴似乎正在悄然降臨。
後宮風波雖已平息,但朝堂上圍繞朱棣兵權的暗潮仍在涌動。朱棣回到王府後,整日憂心忡忡,他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王爺,如今朝堂局勢不明,您打算如何應對?”謀士問道。
朱棣皺著眉頭,在房間里來回踱步︰“如今本王處于風口浪尖,只能更加謹慎行事。一方面,本王要繼續為大明守衛邊境,立下更多戰功,讓父皇和大臣們看到本王的忠心;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與太子殿下和皇太孫產生沖突,以免落人口實。”
與此同時,邊境傳來急報,北方的游牧民族蠢蠢欲動,似乎有南下入侵的跡象。朱棣得知消息後,立刻進宮面見朱元璋。
“父皇,邊境傳來急報,北方游牧民族似有入侵之意。兒臣請求帶兵前往邊境,抵御外敵。”朱棣神色堅定地說道。
朱元璋微微皺眉,心中思索著。如今朝堂上對朱棣的兵權問題爭論不休,此時派他前往邊境,不知是福是禍。
“棣兒,你有此心,朕很欣慰。只是,朝堂上如今對兵權之事……”朱元璋欲言又止。
朱棣趕忙說道︰“父皇,如今邊境危急,大明百姓安危系于一線。兒臣願不計個人得失,帶兵出征,保衛大明。待擊退外敵,兒臣任憑父皇處置。”
朱元璋看著朱棣,心中頗為感動︰“好,朕準你帶兵出征。你務必小心行事,早日凱旋。”
朱棣領命後,迅速準備出征事宜。而朝堂上,大臣們得知朱棣將帶兵前往邊境,再次引發了一番爭論。
“陛下,朱棣王爺此時帶兵前往邊境,萬一他擁兵自重,該如何是好?”一位大臣擔憂地說道。
“哼,如今邊境危急,若不派朱棣去,誰能有把握擊退外敵?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大明百姓受苦?”另一位大臣反駁道。
大臣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下。朱元璋心中也十分糾結,但此時邊境戰事緊急,也只能寄希望于朱棣的忠心。
在後宮,李萱得知朱棣要前往邊境的消息,心中十分擔憂。“孫貴妃,王爺此次前往邊境,不知安危如何。本宮實在放心不下。”李萱焦急地說道。
孫貴妃安慰道︰“娘娘,王爺英勇善戰,定能平安歸來。您也別太擔心了,要保重自己的身體。”
李萱微微點頭︰“希望如此吧。只是如今朝堂局勢復雜,王爺在前方征戰,還要擔心後方的事情,本宮得想辦法穩住後宮和朝堂的局勢,讓王爺無後顧之憂。”
李萱深知,自己此時在後宮和朝堂的一舉一動都至關重要。她一方面要安撫好後宮嬪妃,防止有人趁機搗亂;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在朝堂上為朱棣說話,消除一些大臣對他的猜忌。
不知朱棣在邊境能否順利擊退北方游牧民族,李萱又能否成功穩住後宮和朝堂的局勢,而朝堂上圍繞朱棣兵權的爭論又會如何發展,大明王朝在這暗流涌動邊境急、後宮朝堂兩難全的時刻,局勢愈發嚴峻,各方勢力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大明的安危而努力,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戰斗似乎即將打響。
朱棣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很快抵達邊境。他看著邊境緊張的局勢,心中明白此次任務艱巨。
“將軍,敵軍在前方扎營,人數眾多,且據探子回報,他們準備充足,似乎謀劃已久。”副將向朱棣匯報。
朱棣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敵軍來勢洶洶,但我們也不能退縮。傳令下去,全軍原地休整,養精蓄銳。同時,派人密切監視敵軍動向,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匯報。”
夜晚,朱棣獨自一人在營帳中,想著朝堂上的紛爭和李萱的擔憂,心中五味雜陳。“此次出征,不僅要擊退敵軍,還要讓朝堂眾人看到我的忠心,不能讓母後為我擔心。”朱棣暗自下定決心。
而在後宮,李萱開始行動起來。她先是召集了支持自己的孫貴妃和李淑妃,商議對策。
“兩位妹妹,如今王爺在邊境征戰,朝堂上對他的猜忌未消,我們必須想辦法幫他。”李萱說道。
孫貴妃點頭︰“娘娘,我們可以在後宮發起為王爺祈福的活動,讓後宮眾人都參與進來,一來表達對王爺的支持,二來也能穩定後宮人心。”
李淑妃也說道︰“娘娘,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聯絡一些朝堂上支持王爺的大臣,讓他們在朝堂上為王爺說話,消除那些無端的猜忌。”
李萱微微點頭︰“兩位妹妹說得有理。就按你們說的辦。孫貴妃,你負責組織祈福活動;李淑妃,你去聯絡大臣。務必小心行事,不要讓人抓住把柄。”
兩人領命而去。李萱又想到朱元璋,心中思索著︰“或許本宮可以找個機會,面見陛下,向他表明王爺的忠心,讓陛下放心。”
與此同時,朝堂上,一些支持朱棣的大臣開始為他說話。
“陛下,如今朱棣王爺在邊境為大明浴血奮戰,我們不應再無端猜忌他。應全力支持他,讓他無後顧之憂。”一位大臣說道。
然而,仍有一些大臣對此表示反對︰“陛下,朱棣王爺勢力漸大,不得不防。即便他在邊境立功,也不能忽視他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朱元璋听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愈發糾結。他深知朱棣的能力和忠心,但也擔心他的勢力過大,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和大明的穩定。
不知朱棣在邊境能否成功擊退北方游牧民族,李萱等人在後宮和朝堂的謀劃能否起到作用,而朱元璋又會如何在支持朱棣和制衡其勢力之間做出抉擇,大明王朝在這邊境戰火燃、後宮朝堂謀破局的關鍵時刻,局勢愈發復雜,各方勢力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一場關乎大明命運的較量似乎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