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的混亂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漣漪層層擴散。
拓跋晃臉色煞白,手指緊緊攥著龍椅的扶手,緊張的太過用力而有些缺氧。
眾臣子或面面相覷,或唉聲嘆氣,唯有以長孫觀為首的幾名老臣強作鎮定,卻也難掩眼底的恐慌。
就在這人心惶惶之際,辛棄疾與身旁四名飛虎軍將士交換了一個眼神。
那眼神如同淬火的寒鐵,銳利而堅定。說時遲那時快,五人同時發難!
辛棄疾身形如電,右手猛地從靴中抽出三稜錐,寒光一閃,已抵住身旁一名侍衛的咽喉。
那侍衛猝不及防,剛要呼救,便被辛棄疾左手捂住口鼻,只發出一陣嗚咽。
與此同時,其他四名飛虎軍將士也如猛虎撲食般行動起來,手中的三稜錐精準地指向周圍侍衛的要害。
“噗嗤” 幾聲輕響,侍衛們手中的長戟、環首刀紛紛落地。辛棄疾順勢奪過一把環首刀,刀鋒直指拓跋晃,沉聲道︰“太子殿下,束手就擒吧!”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殿內瞬間死寂。拓跋晃驚得從龍椅上彈起,踉蹌後退幾步,指著辛棄疾顫聲道︰“你。。。 你們是誰?竟敢在大殿之上作亂!”
被俘虜的北魏將官早已嚇得癱軟在地,渾身篩糠。
辛棄疾冷笑一聲,踹了他一腳︰“讓你帶我們進來,也算你立了一功。現在,告訴他們,我們是誰!”
那將官魂飛魄散,結結巴巴地喊道︰“他。。。 他們是南朝飛虎軍!是辛。。。”
還沒等投降的將官說完,長孫觀已開口,“太子殿下,他就是南朝飛虎軍統帥辛棄疾。”
“辛棄疾” 三個字如同驚雷,在大殿中炸響。
拓跋晃瞳孔驟縮,難以置信地盯著眼前這個身著北魏斥候服飾的男子。
他早聞辛棄疾之名,卻沒想到對方竟能如此膽大包天,混進平城,直闖朝堂。
“你想干什麼?” 拓跋晃強作鎮定,試圖擺出太子的威嚴。
辛棄疾環視殿內群臣,朗聲道︰“我飛虎軍已全部入城!此刻平城四門皆被我軍掌控,城外潰軍也已被我軍收編。如今拓跋燾的大軍遠在數千里之外,鞭長莫及。你們已無路可退!”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面露懼色的臣子︰“《孫子兵法》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辛棄疾不想再造殺戮,只要你們歸降,我保證不傷城中百姓一人,更會善待各位及家眷。”
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臣顫巍巍地站出,怒視辛棄疾︰“你休要痴心妄想!我大魏將士豈能向爾等南朝蠻夷低頭?”
辛棄疾看向他,眼神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這位老大人,此言差矣。豈不聞,春秋時期,鄭襄公肉袒牽羊面縛餃璧而降,終保鄭國百姓安寧;漢末劉璋出城歸降,成都得以保全。更有那殷商末年,微子啟抱祭器歸周,既全殷祀,又安黎庶,此皆識時務之典範。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為天下百姓計,史書中當有爾等賢名,又何必讓滿城生靈為無謂的抵抗陪葬?”
話音剛落,又有幾名臣子竊竊私語。
卻听到外面喊殺聲漸起,一內侍連滾帶爬的進殿稟報,“太子殿下,城內出現一伙南朝賊人,如今已攻破皇宮,向這里殺過來了!”
聞言,殿內亂作一團,其中一名中年官員趁機上前一步,拱手道︰“辛將軍所言極是。如今我大魏大勢已去,若再抵抗,只會讓平城淪為焦土。為了城中百姓,我願歸降!”
此人正是原北涼投降北魏的國君沮渠牧犍,向來以務實著稱。
他的表態如同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緊接著,又有幾名官員紛紛附和,表示願意歸降。
長孫觀等老臣也低垂雙目,默然接受投降的結果。
拓跋晃見狀,心中防線漸漸崩潰。
他看著那些歸降的臣子,又看看手持利刃的辛棄疾,再想想城外虎視眈眈的飛虎軍,終于頹然坐回龍椅,眼中滿是絕望︰“罷了。。。 罷了。。。 孤降。。。”
隨著拓跋晃的投降,大殿內的抵抗情緒徹底瓦解。
得到投降的消息,北魏禁軍頭領也只能一起歸降,飛虎軍徹底掌控了平城。
辛棄疾命手下將拓跋晃及一眾臣子看押起來,隨即下令︰“打開國庫,開倉放糧!讓劉�噢}蒞裁癲幾媯 盤 牽 嬤 儺瘴揖 擼 哺 襉摹! br />
飛虎軍將士領命而去。很快,平城的大街小巷都貼上了安民布告。
布告上寫明︰飛虎軍入城,秋毫無犯,凡歸降者皆善待,百姓照常生活,農商各業不受影響。城中百姓起初惶恐不安,見飛虎軍紀律嚴明,不擾民生,又听聞開倉放糧,漸漸安定下來。
糧倉外,百姓們排著長隊,領取著飛虎軍分發的糧食。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捧著沉甸甸的粟米,老淚縱橫︰“沒想到啊,亂世之中,還能有這樣的軍隊。。。”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