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

第213章 朝堂定策建飛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久緩 本章︰第213章 朝堂定策建飛虎

    建康城內,朝野內外依舊沉浸在辛棄疾大敗北魏的喜悅中,慶祝之聲不絕于耳。

    含章殿內,氣氛卻凝重起來。

    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沉思許久,目光緩緩掃過群臣,語氣堅定地說道︰“朕意已決,辛棄疾數月前所呈《九議》,于國于民皆為良策,朕準了!”

    此語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支持辛棄疾的大臣們滿臉喜色,紛紛向文帝行禮,高呼萬歲;而少數持反對意見的大臣,雖面露憂色,卻也只能將不滿藏于心底,不敢再多言。

    “陛下聖明!” 老臣王弘率先出列,聲音洪亮地說道,“辛棄疾之才,眾人有目共睹。若能順利施行其策論,我大宋邊防必將堅如磐石!”

    文帝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然而,劉義隆心中清楚,《九議》等策論的實施,僅僅是個開始,後續還有諸多艱難險阻等待著他和臣子們去克服。

    “陛下,臣還有一事啟奏。” 就在這時,辛棄疾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

    “辛愛卿但說無妨。” 文帝說道。

    辛棄疾深吸一口氣,說道︰“陛下,臣在《九議》之中,還提出了組建一支精銳之師的構想。”

    辛棄疾接著說道,“此軍名為‘飛虎’,將士皆需從各地精心挑選,加以嚴苛訓練,使其成為我大宋的王牌之師,專門用以應對北方平坦之地勢。”

    “飛虎軍?” 文帝微微皺眉,“可是濉水之戰中與辛愛卿一同沖鋒陷陣的那支不足千人的強軍?”

    辛棄疾答道︰“陛下,正是微臣在屯田戶中匆忙組建、訓練而成的‘飛虎軍’。只是當時戰馬稀缺,僅能湊齊一千兵士所用。經此一戰,俘獲與戰損數量相近。為北伐大計考慮,微臣需組建三千之數的‘飛虎軍’,方能適應北方地形作戰。”

    文帝思索片刻,緩緩說道︰“組建如此一支精銳之師,所需錢糧必定數額巨大。如今國庫本就緊張,此事恐怕難以成行。。。”

    話音未落,左民隋為度支部,唐為戶部)尚書王歆之出列時,匆忙間他的朝服下擺掃過了階前銅鶴都不自知。

    只見王歆之神色焦急地說道︰“陛下,臣附議。如今國庫空虛,各地災荒不斷,賦稅征收艱難。若再耗費巨資組建飛虎軍,恐怕會使國家財政陷入絕境,還望陛下請听微臣細細道來!”

    “陛下,” 戶部尚書王歆之繼續說道,“臣查考《晉史》,太康年間武帝伐吳,僅糧秣便耗去太倉三成儲積。今辛將軍欲擴飛虎軍至三千,甲冑、戰馬、糧餉合計,年需緡錢九千余。去年北伐已空國庫,若再強征,恐蹈桓玄征兵致民變之覆轍。”

    他抖開賬冊,竹簡上的朱砂數字刺眼︰“淮南諸州遭兵災者六,流民逾十萬,正需賑濟。若將冶鐵工坊收入盡數投入軍伍,春耕農具何來?”

    殿內響起低低附和,袁淑握著麈尾的指節泛白 —— 他雖愧于前事,卻也深知錢糧窘迫。

    辛棄疾上前半步,破舊的披風掃過地磚上的燭淚。

    “左民尚書熟知史事,不知可知曉李牧守雁門之事?”

    王歆之一愣,辛棄疾已朗聲道︰“戰國時李牧戍邊,先請趙王開雁門榷場,以皮革、鹽鐵與匈奴互市,三年積財千萬,方練出破胡銳士。今臣請仿其法,在盱眙、壽春設兩市。”

    “北市易戰馬、皮毛,南市售絲綢、瓷器,抽稅三成;再令冶山工坊分‘軍器’、‘農具’兩坊,農具售予屯田戶,取利一成充軍資。”

    他從袖中取出兩卷圖冊,展開時竹簡相擊砰砰作響。

    “此乃臣與沈慶之將軍核算的《歲入細目》︰榷場年利可達萬余緡,農具專賣得五千,再減宮廷用度一千,足可養飛虎軍。昔蕭何鎮關中,‘轉漕給軍,未嘗乏絕’,正是因他既通漕運,又善理財,才能及時的源源不斷地輸送新的兵源糧草上前線,甚至極端時候,哪怕是少年和老頭也能通通送去頂上,所以漢高哪怕是屢敗屢戰,也能不斷地東山再起,最終在楚漢爭霸中取勝。”

    王弘撫掌道︰“辛將軍所言極是!昔年武帝討南燕,劉裕將軍亦在瑯琊設市,既能籌得軍餉,又探明了燕軍虛實。今若開設榷場,既可通商,又能安邊,何樂而不為?”

    王歆之仍蹙眉︰“李牧用了三年,我朝能等嗎?拓跋燾在整軍,黑槊營已添新甲!”

    “微臣請以商賈應急。” 辛棄疾轉向文帝,“江淮富商多有願捐輸者,可許以‘贖罪券’—— 凡捐錢萬緡者,免徭役三年;捐五萬者,子孫可入太學。待榷場盈利,加倍奉還。此仿漢初‘算緡令’,卻顯得更加溫和一些。”

    沈慶之踏前一步,鐵甲鏗鏘︰“老臣願以家宅為質!當年檀道濟將軍‘唱籌量沙’,非真有糧,乃有民心。今飛虎軍初勝,百姓願效死力,王尚書何故疑之?”

    文帝忽然笑了,把玩著案上玉圭的手掌指向了殿外︰“昨夜宮人報,朱雀門內百姓自發捐糧,已堆滿三倉。民心如此,何愁軍餉?”

    辛棄疾聞言,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諸位大人,臣深知組建飛虎軍耗費巨大。然而,我大宋如今雖面臨錢糧困境,但只要如陛下所言,軍民一心,善加謀劃,定能突破難關。且臣還可對冶鐵工坊進行改革,提高產量與質量,將多余的兵器和農具銷往各地,增加收入。有了這些收入,足以支撐飛虎軍組建後的訓練之資。”

    眾臣听了辛棄疾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王弘再次出列,說道︰“陛下,辛愛卿此計甚妙!開設榷場,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加強與北方諸族的聯系,分化其聯盟,實乃一舉多得。再者,昔日光武帝劉秀在河北時,也是處境艱難,但通過整合資源、廣施仁政,逐步壯大實力。我大宋如今有辛愛卿這般驚世之才,借鑒前人之法,定能成功組建飛虎軍。”

    王歆之卻仍不死心,反駁道︰“辛將軍所言雖好,但開設榷場、改革工坊,皆非一朝一夕之功,遠水解不了近渴。組建飛虎軍迫在眉睫,這前期的巨額花費從何而來?”

    辛棄疾微微一笑,說道︰“王大人莫急。某已與各地富商溝通,他們听聞要組建飛虎軍抵御外敵,紛紛表示願意先行出資贊助。待榷場開設、工坊盈利後,再予以償還。”

    “此外,我們可先從各地軍隊中挑選精銳之士,暫時借用他們的裝備,以解燃眉之急。當年曹操在官渡之戰前,亦是糧草不足,但他奇襲烏巢,扭轉戰局。我們只要靈活應變,定能解決前期的困難。”

    文帝听了,沉思良久,最終下定決心︰“好!朕準了辛愛卿組建飛虎軍之議。此事就交由辛愛卿全權負責,務必在一年內組建完成,訓練成軍!”

    “臣遵旨!” 辛棄疾單膝跪地,高聲領命。

    他心中明白,這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深知,這是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百姓的幸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方便以後閱讀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213章 朝堂定策建飛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213章 朝堂定策建飛虎並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