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

第87章 圖志經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久緩 本章︰第87章 圖志經緯

    太康五年正月,洛陽城尚被殘雪覆蓋,宣陽門卻已熱鬧非常。

    三十六名石匠踩著松木架,手持鏨子在城門石額上細細的雕琢,伴隨著青灰色石粉簌簌飄落,露出李吉甫手繪的《九州勸農圖》輪廓。

    圖中青州汶水渠如銀龍蜿蜒,渠旁密注 “屯田十萬頃,畝產三斛,惠及十萬戶”,每個字跡都填以朱砂,在冬日陽光下紅得刺目。、

    司馬攸身著玄色朝服,腰間玉玨刻著 “勸農” 二字,正對著諸王展開半卷圖志︰“諸位王叔兄弟請看,汶水渠自泰始七年開鑿,至今已貫通青州南北,可引汶水灌溉鹽堿地十萬頃。”

    “去年秋收,渠畔百姓畝產粟米三斛,較舊制倍增。” 齊王的指尖劃過圖中密集的紅點,“這些是新立的義學,每村一塾,胡漢孩童同誦《孝經》。”

    汝南王司馬亮盯著自家封地所在的豫州,圖上僅有稀疏的墨點標注 “墾田無增”,面皮不禁繃緊︰“齊王治農確有成效,然儲君乃國本,豈可因一州之績動搖宗法?”

    李吉甫踏雪而來,青衫下擺沾滿冰渣,袖中《百官考課圖》沙沙作響︰“王爺可知,此圖非止表面所現,其實另有玄機。”

    他展開圖卷,各州郡守名下分三欄標注 “墾田數”、“戶口增”、“漕運暢”,汝南郡三欄皆空,而青州欄內朱筆連勾。

    “今陛下已準臣所請,仿後世唐制分天下為十道,每道設觀察使,兼管農桑、刑獄、戶籍。日後諸王封地若無水渠、義學、倉儲,考課必落下等。”

    司馬炎站在城樓之上,望著城下百姓扛著去歲繳收的新麥走過,麥稈上還沾著青州的泥土。

    他想起昨夜在尚書省見過的《青州義學分布圖》︰每十里一座竹籬學堂,堂前立著 “胡漢同塾” 的木牌,羌人孩童與漢人少年共坐石案,臨摹李吉甫親自繪制的《農桑圖》。

    “陛下,” 李吉甫拾級而上,衣擺拂過石額上未干的朱砂,“臣已著人在每道觀察使府中置‘圖志閣’,藏各州田畝、戶籍、兵械圖。日後調兵征糧,皆需對照圖冊,杜絕諸王私囤。”

    太極殿內,楊駿的私宅正被校尉搜查。

    李吉甫早將《楊駿貪腐路線圖》暗呈司馬炎,圖中用墨線標出其私船往返于關中與洛陽,每艘船的龍骨暗刻 “楊” 字水紋,與《淮南漕運圖》中記載的江淮漕幫標記絲毫不差。

    校尉從密室中搜出的偽造 “齊王謀反信”,剛展開便在陽光下顯露出破綻 —— 墨線中隱約浮現 “泰始” 二字的微縮紋,正是李吉甫特制的防偽印記。

    “報!” 一名校尉拎著半塊鎏金印信闖入,“在楊駿書房發現密圖,標注八王封地的薄弱處!”

    司馬炎盯著印信上歪斜的 “反” 字,忽然想起李吉甫初到時說的話︰“凡圖志必有暗記,臣在墨中混入磁石粉,遇鐵則顯紋,遇火則現形。” 他望向窗外,齊王攸的監國車駕正經過朱雀街,車轅上的青銅軫飾刻著 “均田” 二字,與宣陽門的圖志遙相呼應。

    宮外,青州百姓代表跪在雪地里,捧著裝有新麥的陶甕。

    甕身用紅漆繪著汶水渠的簡易圖,旁注 “齊王教我鑿渠,今歲無饑”。胡族商隊的駝鈴聲中,一位羌人老者指著圖志上的 “胡漢同井” 標記,對隨行的漢人弟子道︰“李大人說,渠水不分胡漢,喝了這水,便是同一條渠里長大的人。”

    太學內,李吉甫正在指導博士們修訂《晉律》,案頭攤開《羌胡內附圖》︰“馮翊郡的姚氏、苻氏,可許其首領世襲,但須將嫡子送入太學。”

    他用狼毫在圖中圈出數個紅點,“此處設‘質子館’,教胡族子弟習漢字、算學,三年後可任本族長史。此乃後世唐時的‘羈縻府州’之法,化干戈為玉帛。”

    暮色初合時,洛陽城頭燃起三十六盞青銅燈,燈光沿著《九州勸農圖》的渠線次第亮起,宛如一條璀璨的光帶纏繞城池。

    司馬炎站在城樓上,回想著前些時日視察齊王攸的封地時,家家戶戶騰起的裊裊炊煙,那里的胡漢百姓正照著圖志開墾新田,渠水在月光下閃爍如銀鏈。

    “陛下可曾想過,” 李吉甫望著燈火漸次遠去,“當年禹鑄九鼎定九州,如今我等以圖志定天下。墨線所及,不僅是疆土,更是百姓的生計。”

    司馬炎輕撫石額上未干的朱砂,忽然想起泰始年間與羊祜登泰山的場景。

    那時他們望著蒼茫大地,空有統一天下的壯志,卻困于立嫡之禮。

    如今誠賴上蒼庇佑,聖者臨朝救世,假後世唐相李吉甫之手,讓他看清——真正的國本,從來不是嫡長子的血統,而是讓百姓能吃飽飯、讀上書、在同一片渠水中浣衣耕作的安定。

    雪不知何時停了,宣陽門的石額上,“九州勸農圖” 已初現全貌。

    匠人最後鑿下 “胡漢一家” 四字時,一只麻雀落在圖中汶水渠的刻線上,嘰嘰喳喳叫著,振翅飛向齊王封地的方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青州那里的義學中,傳來孩童們混雜著羌語口音的陣陣誦讀聲︰“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這一夜,洛陽城的每座官署都亮起了燈火。

    尚書省的官吏們對照著李吉甫新制的《郡縣戶籍圖》核點人口,太學的博士們依據《羌胡內附圖》編纂胡漢字典,連城門守衛都收到了袖珍版《城防圖》,圖中詳細標注了每處隘口的胡漢駐軍分布。

    而在獄中的楊駿,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外戚盯著牆上斑駁的光影,終于明白李吉甫的圖志為何能讓司馬炎下定決心。

    那些看似冰冷的墨線,實則是織就盛世的經緯,每一道都牽著百姓的衣食住行,牽著胡漢的休戚與共。

    雪後初霽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照亮宣陽門的圖志。

    一位漢人農夫與身後的羌族雇工走過,指著圖中汶水渠的走向︰“來年開春,咱就按這圖上的法子,在渠尾開個互市埠頭,你用羊毛換我的粟米,如何?”

    雇工點頭,腰間的狼首玉佩與農夫的玉璧佩飾相踫,發出清越的聲響。

    李吉甫站在城樓下,看著這一幕,袖中《元和郡縣圖志》的晉室修訂版已初具雛形。

    他知道,自己從後世帶來的不僅是地理圖籍,更是一種信念——當墨線落在百姓的田畝間,當圖志刻進城池的門額上,文明的融合便有了最堅實的根基。

    而那些在圖志上奔走的身影,無論是鑿渠的匠人、授課的博士,還是耕田的百姓,終將在歷史的長卷上,繪就比任何星圖都更璀璨的治世圖景。

    喜歡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方便以後閱讀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87章 圖志經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87章 圖志經緯並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