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行宮的臨時朝堂內,十二盞青銅朱雀燈將殿內照得通明,燈台上的燭淚凝結成血珠狀,滴落在刻滿秦律的青銅鼎上。
始皇帝踞坐玄玉案後,冕旒低垂,只露出緊抿的薄唇,玉 在案幾上敲出急促的節奏——這是他震怒的前兆。
“帶盧生、侯生。”始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內回蕩。
兩名方士被蒙恬的親衛拖入殿中,盧生的道袍已被扯破,露出胸前新烙的 “妖言” 二字;侯生則渾身發抖,目光躲躲閃閃,不敢與始皇帝對視。
“盧生”,始皇帝抬手,玉璜指向殿角的青銅鏡陣模型,“你昨日所宣稱的‘熒惑守心’是由朕導致,如今鏡陣模型在此,墨家鉅子說,星象偏移三寸,恰是你等方士破壞鏡樞所致,你還有何話說?”
盧生撲通跪地,額頭撞在青磚上︰“陛下明鑒!臣、臣是被趙高脅迫!他說只要按他的吩咐行事,便保我們榮華富貴。。。”
“哦?”始皇帝挑眉,目光轉向階下的趙高。後者跪在丹墀下,昔日的蟠龍紋深衣已沾滿塵土,脖頸間的鐵鎖發出細碎的聲響。
趙高突然抬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陛下,盧生血口噴人!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怎會與方士勾結?倒是李斯——”他猛地轉頭,盯著階上的李斯,“丞相大人昨日深夜密會盧生,袖中露出的可是匈奴單于的印信?”
李斯的象牙笏板“當啷”落地,臉色青白交加︰“趙府令休要混淆視听!你私刻吾之印信,偽造《商君書》殘頁,嫁禍于我——”
“夠了。” 始皇帝拍案而起,冕旒玉珠劇烈震動,“蒙恬,把截獲的密信呈上來。”
蒙恬雙手托著漆盤上前,盤中整齊碼放著趙高與盧生的密信、李斯與匈奴的往來文書,以及三枚刻著不同印信的蠟模。
王承恩又呈上一方青銅匣,匣中躺著用磁石粉書寫的“天譴符”,在燭火下泛著幽藍光芒。
“陛下請看”,王承恩轉動匣中的磁石,符紙上的“焚書者死” 四字突然變成“趙高賜符”。
“這是墨家用磁石顯影之術,揭穿他們的把戲”,老宦官不緊不慢的說道,“趙高先讓方士偽造天譴符,再命李斯彈劾,妄圖借陛下之手除去異己,推行峻法。”
侯生突然尖叫︰“陛下,臣有冤!趙高說只要按他的吩咐,便讓臣當太卜令,還說李斯大人會在朝上保舉我們——”
李斯再也按捺不住,向前跨出半步︰“陛下,這分明是趙高的陰謀!臣昨日收到密信,說趙高要在東巡途中行刺,臣正準備向陛下稟報——”
“李丞相倒是消息靈通的緊那”,公子扶甦突然開口,他站在殿柱陰影處,手中握著蒙恬繳獲的趙高印信,“蒙將軍在趙高府中搜出的印泥,與丞相大人書房的‘法’字印泥,成分一模一樣。”
扶甦轉向始皇帝,“父皇,兒臣以為,此案核心不在方士,而在趙高、李斯借焚書之名,排除異己。”
始皇帝的目光在扶甦臉上停留片刻,又落在王承恩呈上的墨家機關盒上。盒中三十六面微型銅鏡正在轉動,將 “熒惑守心” 的光影投在殿頂,卻在王承恩撥動磁石後,漸漸聚合成“趙”、“李”二字。
“趙高”,始皇帝重新落座,聲音低沉,“你私設刑堂、偽造天譴、勾結方士,按《秦律》當如何論處?”
趙高渾身發抖,突然叩頭如搗蒜︰“陛下,臣知錯!臣只是怕儒生和墨家借典籍謀反,才出此下策。。。”
“怕典籍謀反?”王承恩突然插話,從袖中取出一卷《孟子》殘頁,“陛下,這是從趙高藏匿的典籍中搜出的,他明知‘民為貴’對大秦有益,卻因害怕儒生用此勸諫,便要焚書。真正謀反的,不是典籍,是妄圖壟斷言路的人!正所謂‘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殿內突然安靜,唯有青銅燈台的爆裂聲清晰可聞。
始皇帝盯著王承恩手中的殘頁,想起昨日在鏡陣旁看見的場景——當墨家弟子用磁石讓 “民貴君輕”顯現在典籍上時,百姓圍觀的眼中發出的光。
“李斯,” 始皇帝突然轉向李斯,“你主修《焚書令》,可知道《神農本草》中有治疫良方?可知道《墨子》中有守城機關?”
李斯的額頭沁出冷汗,低聲道︰“陛下,臣、臣以為雜學亂法。。。”
“亂法的是人心,不是典籍。”始皇帝打斷他,目光掃過殿內的典籍木箱,“朕讓你主修律令,是讓你治國,不是讓你滅人耳目。”
蒙恬突然抱拳︰“陛下,臣在方士行囊中發現趙高與匈奴的密信,他們約定,若焚書令成行,匈奴便趁東巡時南下。”
呈上羊皮地圖時繼續說道,“趙高妄圖借外敵脅迫陛下,推行峻法,實為大秦之賊!”
趙高的身體猛然癱軟,再也支撐不住,倒在地上。侯生見其大勢已去,突然指向趙高構陷︰“陛下,趙高還說,等陛下東巡遇刺,就讓胡亥公子繼位,他要效呂不韋之故,做秦國的攝政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殿內一片嘩然。扶甦的手按在劍柄上,眼中閃過怒火;王承恩則悄悄松了口氣,知道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
始皇帝閉目沉思,許久,才緩緩開口︰“趙高,罪大惡極,夷三族;李斯,罷相,貶為廷尉,戴罪編纂《大秦律》,若再敢輕視典籍,株連九族;盧生、侯生,妖言惑眾,發配嶺南,終生不得踏入關中。”
“陛下!”王承恩突然跪下,“請陛下開恩,留趙高性命。大軍尚需他指認其余黨羽,更重要的是——” 他呈上一卷密帛,“趙高知道聯系匈奴的密道,留他性命,可助北疆平定。”
始皇帝盯著王承恩,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好,準你所請。趙高,囚入雲陽獄,若再敢妄言,斷其舌。”
“謝陛下不殺之恩!”趙高磕頭如搗蒜,眼中卻閃過一絲怨毒,被蒙恬的親衛拖出殿外。
“至于典籍”,始皇帝起身,走向裝載典籍的木箱,“即日起,蘭台設百家署,由。。。扶甦與守藏史共同掌管,凡農桑、醫藥、天文之書,盡數抄錄存檔。焚書令。。。” 他頓了頓,“待回宮後,只焚六國史書,其余典籍,一概保留。”
殿內響起此起彼伏的叩拜聲,王承恩抬頭看向始皇帝偉岸的背影出神。
“王承恩”,始皇帝突然回頭,“你與墨家,為何如此執著于保全書典?”
王承恩額頭貼地︰“陛下,老奴幼年之時,見過百姓因不懂醫書而病死,見過農夫因不知農學而饑荒。大秦之強,當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奴之願,‘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典籍是文明之星火,星火不滅,大秦方得千秋萬代。”
始皇帝沉默片刻,忽然輕笑︰“好一個文明的星火。” 他抬手,“起來吧,東巡繼續,明日到函谷關,讓墨家弟子演示鏡陣,告訴天下人,大秦焚的是六國亂史,護的是百家真學。”
————————
函谷關的晨霧還未散盡,三十六面青銅鏡已在關前的空地上擺成太極陣型。
陽光穿過雲層,在鏡面上折射出萬千光斑,映得墨家弟子的麻衣如同綴滿星辰。
黃庭靖手持九寸銅矩尺,正在調整中央“天樞鏡” 的角度,鏡面上 “大秦萬年”的篆刻在光影中若隱若現。
“鉅子,始皇帝車駕已過桃林塞。”一名墨家弟子單膝跪地,腰間的機關弩輕輕顫動。
黃庭靖點頭,目光掃過排列整齊的典籍輜車。
每輛車轅上都系著墨家特制的磁石風鈴,風過處發出清越的聲響,與鏡陣的光影形成奇妙的共振。
他忽然瞥見王承恩扶著始皇帝的車駕轉過拐角,後者的玄色宦官袍在鏡光中泛著金屬般的光澤。
“王公公”,扶甦翻身下馬,青騅馬的鐵蹄在鏡陣邊緣踩出火花,“蒙將軍回報,趙高的余黨已混入商隊,目標可能是鏡陣核心。”
王承恩點頭,袖中磁石悄然掃過地面——他在昨夜已讓異房在鏡陣周圍埋下磁石陣,任何攜帶鐵器的人接近,風鈴便會發出警報。
“公子請看”,他指向關牆上的陰影,“那些披著商旅服飾的人,靴底鐵釘刻著趙高的蟠龍紋。”
始皇帝的車駕停在鏡陣中央,冕旒下的目光掃過青銅鏡︰“墨家鉅子,這鏡陣真能讓天象顯靈?”
黃庭靖抱拳︰“陛下,鏡陣借日月之光,顯文明之象。請陛下令軍士擊築,鏡陣自會應和。”
蒙恬一聲令下,三十六名秦軍樂手奏響《無衣》。青銅鏡隨樂聲緩緩轉動,鏡面上突然浮現出“五谷豐登”、“疫病皆除” 的光影,圍觀的百姓發出陣陣驚嘆。
“好!”始皇帝擊節贊嘆,目光落在裝載《神農本草》的輜車上,“若天下人皆能從典籍中習得治疫之法、耕種之術,何愁大秦不興?”
話音未落,關牆外突然傳來密集的馬蹄聲。
二十余名騎士沖破霧障,手中弩箭泛著綠光——箭頭涂著趙高豢養方士特制的“腐骨毒”。
“保護陛下!”蒙恬的鐵槊橫掃,將兩支弩箭擊飛。
王承恩眼尖,看見箭矢尾羽上綁著詛咒符,正是昨夜截獲的 “天譴符” 變種。
黃庭靖的銅矩尺重重敲擊“天樞鏡”,“變陣!” 三十六面銅鏡突然轉向,將陽光聚成光束,掃過沖鋒的騎士。強光中,騎士們的鎧甲突然發出刺耳的共振,手中弩箭竟被磁石吸得脫手飛出。
“是墨家的磁石陣!”帶頭的騎士怒吼,他的面甲下露出趙高親衛獨有的刺青,“砍斷鏡柱!”
異房率領十名墨家弟子從輜車頂部躍下,手中的青銅短刃與騎士的彎刀相撞,火星四濺。王承恩趁機靠近始皇帝,袖中磁石吸住一枚飛來的毒鏢︰“陛下,這些人靴底的磁石與鏡陣相斥,無法靠近核心。”
始皇帝忽然看見鏡陣中央的光影一變,“五谷豐登”漸漸化作“趙高授首”,嘴角勾起冷笑︰“原來天譴,只譴有罪之人。”
騎士首領見勢不妙,突然從懷中掏出一枚青銅鈴鐺——這是趙高密藏的“攝魂鈴”,能干擾墨家機關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鈴音響起,鏡陣的光影頓時紊亂,一名墨家弟子手中的銅鏡“當啷” 落地。
“小心!”黃庭靖的銅矩尺擲出,擊中鈴鐺,“這是方士的邪術,用磁石破之!”
王承恩立刻會意,從腰間解下磁石香囊,拋向鏡陣中央。
三十六面銅鏡同時震顫,將鈴音的聲波轉化為光影,在空中拼出 “邪不勝正”四字。騎士首領的面甲突然崩裂,露出驚恐的雙眼——他看見鏡光中,趙高被蒙恬親衛拖走的場景正在重現。
“殺!”蒙恬的精騎終于趕到,將剩余騎士團團圍住。
王承恩撿起一枚掉落的詛咒符,磁石粉在陽光下顯出“趙”字暗紋︰“陛下,這些符紙用趙高的頭發和印泥制成,方士妄圖借他的氣運詛咒大秦。”
始皇帝盯著符紙,忽然對黃庭靖說︰“鉅子,能否讓鏡陣顯‘趙高已囚’之象,以安民心?”
黃庭靖點頭,轉動“天樞鏡”,鏡光驟然變強,在函谷關的石壁上投出巨大的光影——趙高跪在囚車中的畫面清晰可見,周圍百姓見狀,紛紛跪地叩拜。
“陛下”,扶甦趁機呈上一卷竹簡,“這是農家整理的《農桑要術》簡目,其中代田法可使關中畝產增加三成。”
始皇帝接過竹簡,目光掃過 “深耕易耨”四字︰“好,將此書刻在函谷關石壁上,讓過往商旅都能習得。”
祖龍轉頭對王承恩,“你說典籍是文明的星火,朕便讓這星火,從函谷關燃遍天下。”
戰斗結束後,王承恩在關牆角落找到奄奄一息的騎士首領。對方扯下頸間玉佩,露出趙高的密信︰“趙大人說,就算他死了,焚書令也會在胡亥公子繼位後重啟。。。”
喜歡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