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子,自然有養鴿子的圈子,即便劉旭現在,才只有一對鴿子,但他喜歡這個東西,自然願意去接觸和了解,跟這個東西相關的圈子,所以他認識了村上的一些鴿友,其中一個重要的鴿友,就是在村小學門口,開小賣部的林金城。
林金城三十多歲,長得英俊,為人慷慨,說話辦事,也幽默風趣,很會哄人開心。他哪哪都好,但致命的缺點,卻是個殘疾人。從娘胎里生出來的時候,林金城就是半個胳膊,沒有手臂,因此三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
誰會讓自家的閨女,嫁給一個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啊?
村委會為了照顧林金城,將原本是學校庫房的三間房子,免費租給了林金城,讓他在那開小賣部,賣些學生們吃用的零食、文具、玩具等等。林金城將庫房簡單改造後,一間房子,用于當小賣部,一間房子,存放商品貨物,另一間房子,就是自己日常起居住的地方。
他平時晚上,就睡在小賣部里,只是一日三餐的時候,回自己的爸媽家吃飯。
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是孩子們的歡樂天堂。這里不光有吃的喝的,老板林金城,也喜歡跟孩子玩,做買賣也不吝嗇,性格更是幽默風趣,喜歡跟大家開玩笑,鬧著玩。這些學生們一旦扎堆在小賣部里,相互打鬧嬉戲,總是笑聲不斷。因此學生們上學前,放學後,自然都喜歡往小賣部里鑽。
按照輩分來說,劉旭應該管林金城叫叔叔。但他從來不叫叔叔,所有的學生,包括姓林的,跟林金城是本家的學生們,也不按照輩分,稱呼林金城為哥哥或叔叔,大家都叫他“老板。”
“老板”一詞的由來,是往屆的學生們流傳下的。林金城開小賣部,也是自己做買賣了,也是個小老板了,所以大家都叫他“老板”,叫著叫著,小的跟大的學,一屆一屆的學生們,就這麼傳下來了。
林老板這人,不光是學校的孩子們都喜歡,更是深得學校里,那些年輕女教師的喜歡,而對于林老師缺少半個手臂,大家也是熟視無睹,絲毫不在意。村里有幾個女教師,也是本村人,都是剛剛念完了師範大專,分配到本村當小學老師,她們平日里,也喜歡去林老板的小賣部玩,其中就包括劉金紅。
劉旭就看到好幾次,自己的小姑,四爺爺文勝的閨女劉金紅,經常去林老板的小賣部,有時候,小姑在櫃台里,跟林老板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有時候,又坐在小賣部的櫃台里,在那看報紙。
劉旭覺得好奇,小姑的關系,怎麼跟林老板這麼好啊?小姑看他的眼神,都跟看別人不一樣。他听上一屆的學生們說過,說這林老板,是個萬人迷,好多女老師們,都想嫁給他,給他生兒子呢。
劉旭才不信了,誰會願意,嫁給一個殘疾人啊?
不光是小姑,跟林老板的關系好,劉旭覺得,自己跟林老板的關系也很好。原因是,他們是鴿友。林老板不光開小賣部,還在自己爸媽家的房子里,養了不少的鴿子。但林老板養的鴿子,都是好鴿子,有日行千里的信鴿,還有模樣好看的觀賞鴿,林老板養的鴿子,品類眾多,數量也多,因此劉旭常常在放學後,就跟林老板一起回家,去他家看鴿子,和談論和欣賞他家的鴿子。
禮拜天的時候,劉旭就和林老板,倆人一人一輛自行車,騎著車去縣城里趕集。集市上,有一個很大的,用于專門買賣鴿子的交易市場。林老板每次,都會帶著自己的鴿子去買賣,但劉旭跟著去,就是去湊熱鬧,去看看鴿子,去听听人家怎麼談論鴿子。
日積月累,劉旭在養鴿子這方面,跟著林老板,學到了不少東西。同學們也都知道,這劉旭和林老板的關系好著呢,倆人是鴿友。
日復一日,劉旭的那對小鴿子,漸漸長大,劉旭也在每天中長大,即便是自己更多的心思,都花在了養鴿子這件事上,但劉旭的學習成績,卻沒有絲毫受到影響,依舊是班級第一名。也正是因此,秀巒才沒對劉旭養鴿子,有過多的干涉,農村人的脾氣秉性,總是喜歡養些家畜,劉旭不光是養了對鴿子,還養了一條京巴小土狗,一個小花貓,對這些,秀巒倒是沒怎麼排斥。
小孩子,都喜歡養些貓貓狗狗,尤其是農村,家里有了貓,耗子就少了。有了狗,就有個看門護院的聲響。
四季更迭,萬物生長,秋去冬來,轉眼間,便到了冬天,這初冬的季節,天兒可是冷了。尤其對于國增來說,他之前听到的那些風聲,他之前心里的擔心,都在這個冬天應驗了。
餐具廠銷售科,將所有駐外的業務員,全部召回來開會。廠長周金海,親自出席了會議,整個會議開的時間,前後也就半個小時。周金海是個爽快的老板,開門見山,說了這次會議的目的和主題,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裁撤銷售科,你們都失業了。
因為這兩年,受到非典的影響,整個銷售科,內銷的業績做的不怎麼樣,遲遲沒有達標,有些入不敷出。因此廠里決定,裁撤銷售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裁撤銷售科,就意味著整個銷售科,所有的業務員,全部下崗失業。
對于這些裁撤的業務員,周金海也給出了大家選擇,可以下車間,跟車間的工人一樣,磨餐具。
這些業務員,平日里都各個風光,干的都是不受累的活,現在讓他們去車間當工人,去每天蓬頭垢面,灰頭土臉的磨餐具,他們哪個受得了?先別說,自己能不能受得了這累,吃的了這苦,面子上,也都過不去啊。以前,他們跟那些車間的主任,都平起平坐,甚至是高人一等,現在,讓他們到那些車間主任,手底下當工人,他們怎麼能接受得了?
銷售科一裁撤,所有的業務員,都紛紛離開了餐具廠。
國增也不例外,從餐具廠失業後,他開始在縣里找工作,以前做慣了業務員,現在,他也有些心高氣傲,對餐具廠更是心有怨恨。在夏天的時候,劉旭去沈陽的那個暑假,他最終跟那兩個沈陽的老板,他談成了那筆業務,給餐具廠賺了一些錢。但那時候,廠長早已有了裁撤銷售科的打算,因此那筆單子的提成,遲遲拖了半年的時間,沒有發給國增。
隨著自己被公司裁掉,那筆提成的錢,也就不了了之,任憑自己找廠子要了兩回,廠子的財務科,以銷售科已經裁撤,沒法走手續流程為由,幾次的推三阻四踢皮球,始終沒有給自己結算。
國增為此,整個人的心態,跌落到谷底,誓死再也不和餐具廠往來。一個月以後,他在縣里的酒廠,找了份工作,在酒廠當工人,每天騎著摩托車,往返于家中和縣里,掙著不多不少的錢,算是養家糊口。
但他心底里的陰霾、不甘、失意、始終沒有散去。
這個冬天,劉氏家族,出了一件大事,一件令全族人丟臉,令全村人恥笑的大事。
喜歡農村三代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農村三代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