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代人

第154章 以變應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劉海峰 本章︰第154章 以變應變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世界古代史中的亞歐大陸,中世紀文明。”歷史老師姓鄭,名叫鄭樹青,他年紀輕輕,個頭高高,香腸嘴,小眼楮,還戴著一副眼鏡,身體胖胖的。講起課來,鄭樹青的聲音,卻鏗鏘有力,他甚至都不拿課本與講義。

    那些地球上的歷史事件,像是都刻在了腦子里一樣,任憑他信手拈來。鄭樹青握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下歷史事件中的,關鍵詞匯,以及時間節點。

    “國增,鄭和當年下西洋,說明了什麼?”鄭樹青看了看劉國增,提問道。

    國增站了起來︰“鄭和下西洋,足以表明,早在明朝,我們國家,就具備了航海的技術和能力,我們國家在經濟,技術,以及對外貿易中,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嗯。”鄭樹青點了點頭︰“好,坐下。”

    國增坐下,鄭樹青對著眾人道︰“你看,我們老鄭家的人,早在明朝的時候,就能出國旅游,考察世界了。我們老鄭家,就是出能人啊。”

    學生們都哈哈大笑,路昔非笑著,小聲道︰“但是,鄭和,是個宦官啊。”

    “沒錯。”鄭樹青看了看路昔非︰“明朝萬歷年間的馮保,可是有名的宦官,是明朝中後期,位高權重的大宦官。馮保這個人,可是個人物,掌管著東廠和多個核心部門,跟張居正推行新政,輔佐過穆宗和神宗兩位皇帝。路昔非,你對宦官,有什麼偏見嗎?”

    “沒,沒。”路昔非不好意思的,站了起來。

    鄭樹青點了點頭︰“既然站起來了,也別白站起來。再問你一個問題,既然明朝,我們在航海技術上,國家經濟上,都處于世界領先的水平,可後來,為什麼我們,在古代世界貿易史中,漸漸的落後了呢?”

    “閉關鎖國。”路昔非道︰“我們雖然有希望,能成為像英國,荷蘭一樣的海上霸主國家,但是明朝時候,我們漸漸的關閉國門,不再與外界通商了。”

    “嗯。”鄭樹青點了點頭,示意讓路昔非坐下,接著,鄭樹青握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大字︰主動放棄。

    “公元500年到1500年,是亞歐大陸,中世紀文明的時期。這個時期,整個世界嘛,其實已經連接成了,一個整體,就像是咱們現在說的,地球村。你像是經濟,文化,以及貿易,還有宗教信仰等等,都在催生著各個國的文明,相互交融。”鄭樹青一口氣說完,接著道︰

    “尤其是到了元朝,那時候的咱們,在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鐵騎下,蒙古人統治中國的時期,元朝時,咱們國家的版圖,那是最大的,大到什麼程度?”鄭樹青瞪著眼楮,望向大家︰“元朝的版圖,擴張到了亞洲大部分地區,還有東歐部分地區,所以元朝時候,亞洲和歐洲,各國的文明交融非常多。而且忽必烈這個人吧,還挺喜歡跟外國人玩的,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你們都听過吧,那可是忽必烈的好朋友,人家倆人,好哥們。”

    同學們笑著,紛紛點頭。

    “但是,劃重點了啊。”鄭樹青看著眾人,繼續道︰“元朝可是個短命的王朝,其短暫的統治結束後,以及後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傳給了他的孫子建文帝,朱棣篡權後,為了找自己下落不明的佷子,就派我們老鄭家的鄭和,當然了,不光是找建文帝啊,也是為了通商通貿,宣揚國威呢。”

    學生們笑著,頻頻點頭。

    “但建文帝沒找到,朱棣死了後,鄭和下西洋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也就是這個時候,咱們的大明朝,可就自願而且主動的,退出了和世界各個國家,繼續接觸的機會了,說白了,我不跟你玩了,我自己退出,這個世界商貿往來的舞台。明朝的中國,開始逐步斷絕了,和外部世界的聯系。”鄭樹青喘了口氣︰“那時候,明朝政府發布禁海令,任何人,尤其是商人,禁止出海做買賣。違令者,一個字,斬。”

    同學們倒吸一口氣,又是國增,不禁想起了初中學過的歷史,那時候的清王朝,也是閉關鎖國,不允許與其他國家,海上的商貿往來。

    “結局可想而知,明朝的商人,誰還敢和外界做買賣了?除非他不想活了。好,那麼問題來了,我問問大家,明朝的商人,為什麼這麼听話呢?政府說禁海,你就禁海,真的怕掉腦袋嗎?為什麼人家國外的商人,為什麼都前赴後繼的,來咱中國做買賣呢?他們就不怕死嗎?”

    國增舉起了手。

    “來,國增,你繼續回答。”鄭樹青道。

    “因為自古以來,中國都是重農抑商。封建社會分為四個階級,士農工商,商人處于階級最底層,最沒有社會地位。但是西方世界不一樣。西方國家的商人,他們不僅僅,具有政治權力,還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在經濟和商貿,這種文明的進程中,那些西方國家,起碼從政治制度上,已經領先我國了。”

    “嗯,回答的不錯。”鄭樹青點了點頭,示意國增坐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在明朝的末期,國內的商人們,自然不敢違抗,朝廷的禁海令。咱們國人的技術,才華,精力,沒辦法對外了,就只有轉為內部,服務于皇家王朝的統治。說白了,就是給封建統治者服務的嘛,給皇家政權服務了嘛。也正是在明朝中末期開始,我們就主動放棄了,在整個亞歐大陸,乃至在世界文明進程中,原本保持的領先和領導地位。世界潮流,不進則退啊,咱不參與了,機會也就給了歐洲,以至于歐洲人,後來者居上,開始超過咱們,並一直到今天。”鄭樹青道。

    同學們不禁議論紛紛,其中一個同學道︰“老師,如果我們那時候,沒有放棄這個領導地位,那豈不是現在,咱們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了?”

    “很有可能。”鄭樹青道︰“十有八九。”

    “那太可惜了。”另一個同學道︰“老師,我看過一些歷史資料,外國一個,叫做斯塔夫里阿諾斯寫的歷史書。他說,在公元500年到1500年,這段時期里,其實在亞歐大陸,西方地區,是一個並不發達的地區,比起咱們國家來,那可落後太多太多了。那時候,亞歐大陸的發達地區,是咱們國家。”

    “沒錯,那時候的世界中心,就在你們的腳下。”鄭樹青自豪地道︰“那時候的我們,擁有發達的文化,以及最為先進的生產工藝,除此之外,咱們的農業,工業,都是世界,最為先進的技術水平。你們可別忘了,中國的四大發明,早在宋朝就有了,咱們玩指南針,玩火藥,的時候,有的國家,人還在樹上倒掛呢。”鄭樹青道。

    “是啊,那時候,咱們國家,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西方世界,可是一個個,戰亂紛爭的小國。”同學道。

    “說的好,我們不僅技術領先,而且,我們還有規模浩大的商貿業,讓外國人為之驚嘆的絲綢,瓷器等商品。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量才錄用,最為高效的,政府官僚制度,使得咱們整個國家,整個帝國王朝,能夠高效的運轉。西方雖然,有各種信仰和宗教,但我們也不差,我們有什麼?有最為凝聚力的儒家學說,有社會道德標準。”鄭樹青道︰“唉,也正是如此,當時的國人,就覺得自己的文明,優先于任何國家,當然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國家的發達,文明的先進,反而起了反作用,反而瞧不起別的國家。”一個學生道。

    “說的好。”鄭樹青道︰“也正是如此,所以那時候的明朝,把外國人叫什麼?叫夷人,看到那些大鼻子,藍眼楮的老外,管他們叫什麼?叫隆鼻子夷人。”

    同學們都紛紛大笑。

    “你們還別笑。”鄭樹青道︰“在亞歐大陸大變革的時代,西方人正渴望學習,渴望著去適應,去改變,以及去進步。而我們呢?咱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我們自恃優等,卻停滯不前。這也就應了那句老話,盛極必衰,成者必敗啊。歷史學家管這種現象,叫做領先者陷阱,哦對了,就是那個叫做,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的。”鄭樹青說著,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大字︰領先者陷阱。

    “什麼意思?”鄭樹青眯著小眼楮,環顧四周。

    路昔非站了起來︰“在一個國家或者社會,在歷史發生轉型中,越是最有能力,以及成就最大的,或者說,最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往往這樣的國家或者社會,想要轉型,想要變革,遇到的阻力,卻反而是最大的。反之,那些落後的國家和社會,他們卻能很快的,以一顆進取性的心,來適應這種,歷史性的社會變革。”

    “好,非常好。”鄭樹青點了點頭︰“同學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現在,西方國家,毋庸置疑,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幾千年前,他們卻遠遠不及我們。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否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好好的生存下去,關鍵看的是,在這個全球化的社會,在整個世界中,你的應變能力,你是否願意主動的去改變。同學們,要記住,只有學會改變,才有無限的可能。”

    “對。”同學們紛紛點頭。

    “在當今的這個社會中,我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多次革命斗爭,經歷了數次的工業革命,現在,又在經歷著新的工業革命。所以,我們現在打開國門,以改革開放的心態,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積極融入到,世界發展和變革的浪潮之中。因為我們知道,必須以變應變,必須敢于變革。只有改革開放,只有發展經濟,才能真正的,改變咱們國家,咱們人們的生活啊。”鄭樹青說的慷慨激昂。

    同學們紛紛鼓起了掌。

    “下課。”隨著外面鈴聲響起,鄭樹青的課也講完了。

    喜歡農村三代人請大家收藏︰()農村三代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農村三代人》,方便以後閱讀農村三代人第154章 以變應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農村三代人第154章 以變應變並對農村三代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