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代人

第112章 命根土地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劉海峰 本章︰第112章 命根土地

    正在鳴琴苦苦思索,為怎麼打破,如今的土地所有制,打破平均主義制度,提高社員們的生產積極性,而一籌不展時。卻不知,早在兩年前的1978年,遠在安徽鳳陽縣,有個叫做梨園公社的小崗村,卻偷偷的做了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

    一天夜里,小崗村的18戶村民代表,擠在了嚴立華家中,那間低矮的茅草屋里。十幾個人,正在密謀著,一項重要會議。參會的所有人,都簽下一份生死狀。

    這項密謀會議,關系著整個小崗村,幾百口的身家性命。社員們在會上,寫了一份不足百字的,包干保證書,他們紛紛在保證書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如果事情成了,大家都有飯吃,如果事情敗了,就得有人坐牢殺頭,任由上級處置。

    小崗村生產隊的隊長嚴俊昌,副隊長嚴宏昌,兩人帶著18戶村民,在會上敲定了三條事,大家要牢牢記住,要死守這三條。其中第一條,是小崗村分田到戶,什麼叫分田到戶?就是以後,不再是平均主義種地了,而是直接把地,算到你自己的頭上,你分了這幾畝地,這幾畝地,收多少糧,都算你的。

    第二條,小崗村以後,不再伸手,舔著個臉,跟國家要錢要糧了,地的所有權,生產隊都偷偷給你了。你自己種不好,就不要再跟公社要糧食吃,要錢花,平均主義的時代,從此在小崗村,一去不復返了,任何人,也別再指望著,村公社的大隊養你。

    第三條,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要是事情敗露,上級領導要追查,要問責,小崗村生產隊的干部,因此坐大牢。那其他的社員們,你得把這些帶頭干部們,家里的小孩養到18歲,替他獄中的老子,照顧孩子。

    隊長嚴俊昌對著眾人道,咱們做的這個事,是新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分田到戶,咱們這樣做,雖然是瞞著上級,但是,咱們不瞞著下面,不瞞著社員們,在場的每個人都記住,不準向任何人,透露這件事。

    生產隊副隊長嚴宏昌,也對著大伙說,咱們小崗村窮到什麼地步,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在地里干活,沒有積極性,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平均主義就是這樣,怪不得大家。咱們常年吃不飽肚子,一到冬天,家家戶戶就拿著個破碗,跑到外面去要飯。

    嚴宏昌說到這時,聲音哽咽了,說不出話來。被隊長嚴俊昌一番安撫後,嚴宏昌繼續道,我也嘗試了一番,帶著大家多劃分些自留地,但這個法子,行不通。其實,家家戶戶,都有分田單干的想法,但是,誰敢帶這個頭呢?今天,我和隊長兩個人,就冒著這坐牢殺頭的風險,帶著大家,一家一戶的分地,咱們另起爐灶的單干。

    18戶的社員,無不激動,各個信誓旦旦,義憤填膺的說,不管以後怎樣,大家都會誓死𥕜衛,會上定下來的這三條。管他什麼國家政策,什麼上級要求,什麼資本主義,咱都快餓死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大不了,事情敗了,大家一起坐牢。眾人異口同聲的說,隊長,副隊長,我們大伙都听你們的。

    見社員們如此的斬釘截鐵,嚴宏昌繼續道,既然大伙都信我們,我和隊長,就帶頭領著大家干。如果明年的糧食,真的收了,那你們收到的糧食,也都必須要踴躍積極的,上交給國家。咱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管自己打了多少糧食,這第一,就要先保證給國家的,保證社員繳納足了公糧。

    大伙依舊信誓旦旦︰听隊長和副隊長的。

    嚴宏昌望著眾人,繼續道︰國家的保證好了,這第二,就是要留足集體的,咱們現在還是公社制度,所以該交給社里的,一粒糧食也不能少。

    大家依舊支持。

    這剩下的,才是咱們社員,才能扛回自己家里,給家里的老人孩子吃。咱就親兄弟,明算賬,既然這土地,都分給你們了,你們多出力,多投入,干好了,自己留在家里的糧食,也就自然多了。

    等完成了,國家和集體的納糧後,你剩下的,自然也就多。丑話說在前頭,如果你偷懶,你不好好干,還是那種以前的磨洋工想法,也不投入,也不出力,糧食肯定收的少,你不管收的再少,也得完成國家和集體的,到時候,你覺得自己的糧食,都給了國家和公社,自己剩的少了,你別委屈,別罵娘。

    好,在場的每個人,都擲地有聲,咱就這麼干了。

    簽了這包產到戶的生死狀後,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憋著一股勁,開始放手大干。

    殊不知,小崗村的這一做法,正是後來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新型農業生產制度的雛形。這種形式,後來被定義為,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破除了三十多年來,新中國的農村,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改變了以往人民公社里,“吃大鍋飯”制的種種弊端。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因此而被調動起來。加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豈有糧食不豐收之理?

    結果在第二年,1979年的10月,鳳陽縣小崗村的打谷場上,是一片金黃,洋溢著從未有過的豐收之喜。那一年,經過計量估算,小崗村當年的糧食總產量,高達66噸,這相當于整個生產大隊,從1966年到1970年,這連續五年里,加起來的糧食產量的總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糧食不光豐收了,其他農作物也收獲頗豐,小崗村的油料作物總產量斤,賣給國家斤,而國家給而小崗村定的油料任務,只有300斤。小崗村秘密單干了一年,就完成了國家給的,近一百年的任務。

    不光是油料一年。完成了百年的任務。連生產隊里的牲畜,也大獲豐收。以前,生產隊里,連一頭豬,都沒辦法貢獻給國家,還要伸著手,跟國家要豬肉補給。而這一年,家家戶戶,都留了一頭豬,可以在過年的時候,一家老小,能飽飽的吃頓豬肉了。除此之外,還破了天荒,上交給國家三十五頭肥豬。

    小崗村的生產隊隊長嚴俊昌,望著滿地金黃的糧食,感動的熱淚盈眶。這下子,就算是被上級怪罪,被上級追查,他就是坐大牢,就是死,也瞑目了。

    他對得起這生產隊幾百口人,對得起全村的老老少少,對得起黨,對得起國家,對得起腳下產糧的黃土地。

    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曾說過一句話,他說︰土地是什麼?土地是財富之母,而耕耘土地的農民,他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是財富之父。沒有土地,沒有土地里種出來的糧食,農民靠什麼活?土地是整個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資源。

    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民,所有的中國人,只能依靠著腳下,廣袤無垠的黑土地,黃土地,才能繼續的生存發展。千千萬萬的人,千千萬萬的行業,千千萬萬的日新月異,都離不開土地啊。

    土地是基礎的保障,是所有發展的前提,尤其是對于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土地大國,人口大國來說,這腳下的黑土地,黃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啊。

    喜歡農村三代人請大家收藏︰()農村三代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農村三代人》,方便以後閱讀農村三代人第112章 命根土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農村三代人第112章 命根土地並對農村三代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