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這一年,恩堂死在了大年初三,初四才被人們發現,初五出殯,埋葬在了村子西頭的黃家窪,守在他爹娘的墳邊。這下,他們父子母子,一家人終于團聚了。雖然活著的時候,族里的人都不待見他,但死了,人們卻為他送行,就連他那些曾經的死對頭,也都為他抬棺下葬。
大概,只有人死了,才能一了百了,人死為大,活著時再大的仇恨,人死了,也就都隨著肉體靜止消亡。
14歲的文信,最終過繼給了會堂和郭氏夫婦,從此有了新家,有了新爹娘,還有了妹妹淑雲。原本老絕戶的會堂夫婦,竟然有了一雙兒女,一對虎娃。
命運使然,倘若當初文青還活著,會堂夫婦怎麼也不,會再多出個女兒來。原本不可能,變成一家人的四個人,竟然組建了新家庭,開始了新生活。
這一年,發生了好多事,曾經能輕易,讓人喪命的天花和霍亂,都紛紛絕跡。社會主義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下,消滅了肆意在農村百姓中,幾千年的流行病。
土地改革,在這一年也基本完成。全國有將近三億多沒有地,或者地少的農民,都分到了土地,三億農民累計分到了七億多畝的土地。現了農民期盼已久的願望,耕者有其田。
農民有了土地,就有了積極性,這也是當年在抗日戰爭中,在解放戰爭中,父送子,妻送夫上戰場的原因之一。農民辛辛苦苦一輩子,土地就是希望,就是斗志,就是幸福,所以後來的陳元帥說,淮海戰役,就是農民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沒有土地革命,哪里來的民心?
土地改革的完成,讓有了土地的老百姓們,生產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民有了地,就能吃飽飯,吃飽了飯,才會激發極大的政治熱情,生產積極性更是空前高漲,這也使得紅色政權,在取得偉大勝利之後,再次鞏固了黨,在農村執政穩固的基礎。
中國不是甦聯,更無法效仿甦聯,中國的民心不在城市,在農村,在千千萬萬的農民之中。
歷經了封建社會,民國政府,北洋政府,中國的老百姓和千萬的農民,最終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既然是社會主義國家,就要先在農村,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解決中國農村的現有的問題,例如土地所有制問題,小農經濟落後分散問題,生產力水平低下問題等等。
雖然從去年的1951年開始,中央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在《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中,黨和國家積極的,探索著社會主義的農村,該是怎樣一番場景。中央和地方領導同志,帶領著廣大農民,為提高農業生產,解決現狀弊端,開展互助合作,從最初的初級社開始,農民們都被組織起來,涓涓細流凝聚江河,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與蛻變,也像江河一樣,滾滾不息。
民以食為天,新中國成立之前,打了八年鬼子,打了三年國民黨反動派,成立才兩年,又跟美國鬼子在朝鮮戰場上打,家底都快打光了,雖然國內的革命取得了最終勝利,但留下的,卻是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社會。物資缺乏,尤其關乎老百姓食為天的糧食,供應很緊張。
1952年,新中國的糧食總產量,約3100億斤,中央人民政府收購糧食,約620億斤,才佔到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二十,缺口非常大。國民經濟,還沒從戰爭的創傷中緩過來,而新中國的工業水平,幾乎為零。就像是毛主席說的,我們現在能造什麼?能種樹,能用木材造一把桌椅。能種糧食,種出麥子,能磨成面粉,再蒸成饅頭。但造機器?造飛機大炮,我們行嗎?
如今美甦冷戰,以美國佬為首的帝國資本主義,封鎖社會主義紅色陣營,不發展工業,不建設國防,不讓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能行嗎?
為了盡快恢復國民經濟,為新中國實現工業化奠定基礎,毛主席,黨中央,衡量利弊,英明決定,要實行農產品的統購統銷制度,統購統銷制度,先是對農村有余糧的農戶,根據國家的計劃,實行糧食的收購。而對于城鎮的人口,以及那些農村缺糧少糧,吃不飽飯的農戶,實行糧食的定量定額,進行分配出售。從此之後,國家開始嚴格控制糧食市場。
單憑控制糧食是不行的,而跟農業農民相關的其他生產作物,例如棉花,五谷作物,食用油料、以及生豬家畜等農產品,也都紛紛列入了統購統銷的範圍,幾年以後,在國家統購統銷,範圍內的農產品,最多時達到一百八十多種。
也正是這種背景下,糧票、肉票、布票、油票等各類票種,應運而生。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改造和探索,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摸著石頭過河,一晃眼到了1958年。這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頒布,明確了重要一點,全國平均稅率,規定為常年產量的百分之十五點五。
農民交完了農業稅,還要交糧食,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交公糧。通過農民交公糧,國家每年能掌握六百多億斤的糧食。交公糧這項國策,直到幾十年後的2006,國家經濟水平大幅度提高,糧食安全得到保障,人大會議廢除了《農業稅條例》,在中國農民身上,延續了兩千六百年的皇糧國稅,從此終結。
但在1960年前後,內憂外患之下,國家不得不通過農業稅,來對扣除老百姓的口糧和種子糧,以及飼料糧和農業稅糧後,將全部余糧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按規定價格進行收購儲備,如果糧食儲備不夠,就對超出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余糧,再進行超購加價百分之三十,再次收購。
國家通過,對農村農產品的統購統銷制度,采用計劃的方式,把農業生產的農產品管起來,這樣做,能夠有效緩解,當時糧食的生產和需要,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充分保證了,國家糧食價格的基本穩定。
喜歡農村三代人請大家收藏︰()農村三代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