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路?風險太大了!”,趙垣立刻反駁,“現在是秋汛,海上風浪大,咱們的戰船雖說比韃子的漁船強,可載著兩萬兵馬,一旦遇著風暴,船翻了怎麼辦?”。
“而且遼河口有沒有韃子的守軍,咱們根本不知道,上岸要是遇著埋伏,麻煩就大了!”。
“風險大,收益更大!”吳岳寸步不讓,指揮棍在“遼河口”狠狠一點,“咱們查過情報局的情報,韃子把所有能打仗的兵都派去大明了”。
“盛京只剩幾千老弱殘兵,遼河口的守軍更是只有幾百人,都是些剛抓來的漢人壯丁,根本沒戰斗力!咱們從遼河口上岸,三天就能摸到盛京城下,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他頓了頓,又指向山東沿岸“至于風浪,秋汛雖險,但咱們貼著海岸線走,能隨時靠岸避風暴,比走外海安全得多!而且山東沿岸的漁戶,早就被韃子逼得活不下去了,咱們路過時還能招些漁戶當向導,熟悉海路!”。
“補給呢?海上運糧,一旦被風暴耽誤,士兵們要餓肚子的!”,周瑾追問,語氣里仍有疑慮。
“不用等糧船!”,吳岳胸有成竹,指揮棍指向“盛京”城外的糧庫標記,“韃子的糧庫全在盛京!他們劫掠大明的糧食,都往盛京運”。
“咱們只要拿下盛京,就能繳獲他們的糧庫,到時候不僅不用愁補給,還能斷了北方韃子的後路——他們沒了糧,不戰自潰!”。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指揮棍在沙盤上沿著“南京長江口山東沿岸渤海遼河口盛京”的路線反復推演。
有人算行程“走海路,順風順水的話,二十天肯定能到遼河口,比陸路快了整整一個月!”。
有人算戰力“遼河口守軍弱,盛京空虛,咱們一萬禁衛軍都是精銳,還有野戰炮,拿下盛京沒問題!”。
還有人算風險“避開了韃子的主力,不用跟大明的殘兵扯皮,一路直搗黃龍,就算遇著小股韃子游騎,咱們船上的火炮也能應付!”
討論聲漸漸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條海路路線上。
秦思源見狀,終于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吳參謀說得對,走海路,就是最優解”。
他走到沙盤前,指揮棍沿著那條海路路線緩緩劃過,語氣冷冽“韃子以為咱們只會跟他們在陸地上拼,以為大海是他們的屏障”。
“咱們就偏偏從海上打過去,讓他們知道,大夏的兵,既能陸戰,也能海戰!傳令下去,就按這條路線制定作戰計劃,艦隊三日內集結完畢,禁衛軍即刻整裝,準備啟航!”。
“遵大王令!”,二十幾位參謀齊聲應和,指揮棍在沙盤上重重一磕,眼神里滿是激昂。
王府參謀立刻俯身記錄軍令,筆尖在紙上劃過發出沙沙聲響。
好在南京近郊的海軍艦隊正處于訓練狀態,隨時能集結待命,反倒是禁衛軍的調動多了幾分周折。
這時,一名王府參謀上前一步,語氣帶著幾分顧慮“大王,禁衛軍主力多已外派征戰,眼下只能調動南京周邊的駐軍。若再抽走一萬禁衛軍北上,南京附近便只剩三千禁衛軍駐守,這是否……”。
“呵呵”,秦思源輕笑一聲,目光掃過眾人,“禁衛軍是本王的軍隊,地方守備軍、水師難道就不是?難道他們護不住南京,護不住本王?”。
那參謀臉色一凜,當即躬身“臣知錯,請大王恕罪”。
“無妨”,秦思源擺擺手,語氣嚴肅了幾分,“只是這種分彼此、不利于軍隊團結的話,以後不要再提”。
話音剛落,一名侍從匆匆闖入作戰室,躬身稟報道“大王,台灣方面傳來急報,奏報已送到前廳”。
秦思源點頭,轉向參謀們吩咐“你們繼續完善作戰計劃,今日務必拿出最優方案”。
說罷,便在眾人的恭送下離開了作戰室。
回到書房時,王相周立民已等候在案前。見秦思源進來,他行過禮後直接說道“大王,台灣戰事不順,吳將軍與李謙等人聯合遞了文書,請您定奪”。
秦思源接過文書,快速翻閱完畢,臉上露出一絲無奈“既然強攻不下,便先緩一緩”。
“眼下咱們沒有多余海軍支援台灣,不過三千禁衛軍必須穩住台灣其余區域,為日後戰事鋪路,不管怎麼樣,台灣是一定要拿下的”。
“臣也是此意”,周立民接話,“奏報中還提,荷蘭人有意派使者來談,按對等原則,對方或會派王室使節團,這一來一回,怕是要耗些時日”。
“時間長點便長點,先解決韃子的事要緊”,秦思源語氣堅定,“絕不能讓韃子滅了大明”。
“否則北方一崩,對我大夏百害而無一利,你的任務,就是統籌調撥物資,務必保障遠征三萬將士的後勤,明白嗎?”。
“臣遵命”,周立民應聲,隨即面露難色,“只是王府此前已支援多場戰事,此次再調撥三萬人的物資,府庫恐怕會捉襟見肘”。
“具體缺些什麼?”,秦思源追問。
他對王府家底心中有數,糧草儲備向來充足,根本就不像大明那樣處處受困于糧草,大夏卻無此憂。
說來也奇怪,同樣是小冰河時期,人也是那些人,地也是那些地,嗯,也不絕對,大夏對農事改進了很多,對農家肥的使用有一個系統化的改進。
不過這都算什麼,大夏可沒有收去百姓重稅,反而控制了糧價,但大夏就是沒有缺糧的危險。
從這一點來看,大夏的制度遠遠優于大明,合該大夏取代已經腐朽的大明。
周立民早有準備,“主要是軍工方面的,戰事實在密集,軍工方面已經不堪重負了”。
秦思源想了一下,“這樣吧,招募人手擴大軍工廠的生產,保證各個戰場的後勤保障”。
說完看了一眼很憔悴的周立民,“周相也是辛苦了,等本王登基時不會虧待周卿的”。
“臣不辛苦”,周立民喜形于色,“臣定不會辜負大王的信任,保證王府麾下各方面的運行”。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