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喧鬧之後,原本嘈雜的大廳逐漸安靜下來,人們紛紛離去,偌大的大廳里只剩下了一群南京留守高官。
徐弘基滿臉無奈地看著範景文,嘆息道“範大人啊,如果我們現在實行戒嚴,至少還能多一些守城的力量,可你卻……”。
範景文連忙解釋道“實在是迫不得已啊,徐大人,如果不讓他們離開,到時候恐怕會成為更大的隱患”。
傅淑訓也附和著說“是啊,他們雖然能跑,但他們的家產卻跑不了,範尚書說得對,強行留下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徐弘基皺起眉頭,追問道“那他們答應的銀子怎麼辦?”。
範景文安慰道“放心吧,徐大人,銀子肯定不會少的,他們這點信譽還是有的”。
傅淑訓點點頭,表示贊同,接著說“其他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如今局勢如此緊張,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守住南京城,否則根本無法向上面交代”。
說完,他目光掃過徐弘基和範景文,問道“不知兩位對守住南京城有沒有信心呢?”。
徐弘基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
範景文也苦笑一聲,說“難啊,夏軍的戰斗力大家都心知肚明,把握不大啊”。
夏軍的戰斗力絕非浪得虛名,而是通過一場場激烈的戰斗、一次次輝煌的勝利堆積而成的。
毫不夸張地說,自從夏軍成立以來,他們從未經歷過失敗的滋味。
無論是朱燮元率領的征討大軍,還是朝廷集結了半數精銳的討伐部隊,亦或是在雲貴地區展開的激戰。
以及驚心動魄的水戰,夏軍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強大實力,始終保持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卓越戰績。
尤其是朝廷發起的那次征討之戰,其慘烈程度令人咋舌,而且直接血戰以少勝多打敗了聞名天下的白桿軍。
這一戰不僅將大明的精氣神徹底磨滅,更將大明的虛弱暴露無遺。
自那一戰後,南方地區逐漸與朝廷的統治框架漸行漸遠。
崇禎皇帝無奈之下,竟然答應了地方募兵自守這種荒唐之事,實在是到了病急亂投醫的地步。
“罷了,無論最終是否能夠守住,都必須先打過這一仗才能知曉結果”。
“難道你們就甘心這樣不戰而降嗎?”,傅淑訓環顧四周,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等世世代代承蒙國家恩澤,怎會輕易投降!”。
……
剎那間,眾人情緒激昂,紛紛出言駁斥,現場氣氛頓時激烈起來。
傅淑訓看了眾人一眼,他是已經和夏國綁定,但是這里還有多少人已經和夏國勾連就不知道了。
不過這都無所謂,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夏國佔據了江南也還需要他,搞不好他好能夠在新朝有一席之地。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對夏國律法過于嚴苛的擔憂,他卻並未太過在意。
在他看來,有明確的規矩和準則並非壞事。
倘若沒有這些律法的約束,就如同歷史上某些皇帝那般肆意妄為。
以漢武帝為例,他完全憑個人心情決定生死,導致天下人口銳減一半,官員職位大量空缺,甚至連頒布招賢令都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
再看朱元璋,同樣是個隨心所欲、草菅人命的君主,而且還存在明顯的雙重標準。
他對自己家族的人放縱不管,哪怕他們作惡多端,但對其他臣民,則毫不留情地進行抄家滅族。
相比之下,夏國的律法則顯得更為公正和合理。
那句“律法限制了你的同時,也同樣保護了你”,他深表贊同。
因為只有在律法的框架內,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才能得到明確的界定,社會秩序才能得以維持。
否則,皇帝可以隨意濫殺無辜,下面的大臣們也會終日惶恐不安,朝不保夕。
就像如今的崇禎朝,崇禎皇帝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兒,對文臣們肆意殺戮,卻對武將們畏首畏尾,不敢輕易動手。
不僅如此,他對夏國律法的研究可謂是深入骨髓,無論是基本法還是貴族法案,他都曾反復琢磨、仔細推敲。
在他看來,如果夏國能夠始終如一地堅守這些律法,那麼所謂“王朝不過三百年”的魔咒或許將被徹底打破。
而且這一舉動對于後世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會極大地增強漢族的凝聚力。
畢竟,夏國如今已然做到了這一點,倘若夏國在王朝末年遭遇變故,那麼新的國家若想服眾,就必須效仿夏國當下的做法。
想到此處,傅淑訓霍然起身,朗聲道“既然諸事皆已議定,那便散了吧,至于能否守住,就只能看天意如何了”。
言罷,他轉身毅然離去,步伐堅定而有力。
其余眾人見狀,先是面面相覷,稍作猶豫後,也都陸續起身,魚貫而出。
傅淑訓回到府邸後,未作絲毫停留,徑直走向書房。
此時,書房中已有一名年輕人恭候多時,見他步入,年輕人趕忙上前一步,躬身施禮道“見過傅大人”。
“免了”,傅淑訓隨意地擺了擺手,一臉輕松地說道,“本官已經按照情報局的意思,成功地策動了他們”。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軍隊調進城里,而且後續還會有大批軍隊前來馳援,完全符合你們的要求”。
站在他面前的年輕人,顯然是情報局的官員,听到這話後,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連忙躬身施禮道“多謝大人成全,大王知道後一定會非常高興”。
傅淑訓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然而,他心中卻仍有一絲疑慮,忍不住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夏王要拿下南京,按理說應該是守軍越少越好才對,可為何還要本官把江南的軍隊都調過來?”。
年輕人似乎早已料到傅淑訓會有此一問,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封信,然後說道“既然事情已經辦到了這一步,那麼有些事情也該讓傅大人知道了”。
說罷,他將信遞給了傅淑訓,並補充道“這是大王的親筆信,請大人過目”。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