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的喜歡,嬌羞直接,不會讓人扛長把子傘。
更不會莫名其妙放鴿子,也不會在里面添加綠茶。
喜歡就喜歡的直白簡單,討厭就會討厭的清楚明白。
幾人當天真的在外面玩了一天。
劉雪梅懶洋洋地看了一天書。
余寶東奔西跑賞了一天花。
劉雪麗下午就不願意再動,突然想起來把曾經的帳篷拿出來,幾個小姑娘就窩在帳篷里呼呼大睡。
包括劉雪梅。
最後只有余寶一個人,一直逛一直逛,逛到了山頂小廟里,才知道這里的廟,根本就不大,很小的一個廟。
是個有別于別處的月老廟。
紅線把門前幾棵樹拴得到處紅彤彤的。
門口有幾個賣紅線的婦人,廟前廣場上和下面的台階上很多討錢的乞丐。
穿的破破爛爛的看起來就是乞丐。
但是附近並沒有村莊,也沒有城鎮,除了這個土地廟之外沒有別的多余的房子。
這就說明這些來討錢的乞丐並沒有住在這里。
余寶怔忡半晌,想不明白這些乞討者都是從哪里來的。
後來一拍自己的腦袋瓜,倏地想明白了,四五十個乞丐有可能晚上直接就睡在寺廟里了。
但是睡在這里應該有自己做飯的家伙事兒啊。
余寶進去寺廟里看了一眼,發現神像的後面是不能通行的,只能在前面拜拜。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後面有鍋碗瓢盆,大家除了拜過前面的粗糙的月老神相,還拜了小乞丐們的廚房用品,米面糧油。
為了搞清楚心里的想法,余寶甚至到月老廟後面,扒著人家的後沿牆看了又看。
好不容易在一處夾縫之中,看到神像後堆了許多棉被和糧油,以及鍋碗瓢盆。
余寶在看完這些事情以後,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誰能瞞過她的火眼金楮,果然不給小乞丐們錢是對的。
上來賞花的人特別多,不光有仙修還有絕大多數來拜月老的村民。
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少年男女們為自己拜,中年人可能是為自己的兒女拜。
還有一些老年人大概是為孫女拜。
但是有人在悄悄話里說也有可能是為自己拜的。
這些人在半山腰就開始舍棄神獸神禽或者青牛,慢慢的往上面走路。
甚至有些人從山腳下就開始走了。
上山的人沿途遇上乞討的小乞丐,幾乎每遇上一個都要給至少兩顆銅錢。
當然乞丐里面也有大人,腿上蓋了一團破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殘疾人。
余寶一顆銅錢也沒給出去,她對月老沒興趣沒敬意。
總覺得月老在亂點鴛鴦譜,要不然怎麼會有和離的夫妻。
還有科技發達的另一界,有時候離婚率超過結婚率。
每年過年後,離婚登記處都要排長隊。
那就說明這個月老沒什麼本事,哪怕真的有這麼一個神存在,他也沒干出過什麼好事情。
余寶還有個念頭,就是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嫁人,悲慘的童年,讓她對婚姻家庭不抱任何的期待。
瞧見乞丐們的固定住處是月老廟,余寶忍不住會心一笑。
就說嘛,凡人體力不行,是怎麼樣走到這麼遙遠的遠離村鎮的地方來的。
每天往返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長期居住在這里。
搞不好是村子里的人將家里人送來,然後讓這些人在這里裝乞丐發展第二產業。
來這里求神拜佛的除了遠近村子里的人,更多的就是這附近的仙修宗門。
每一個少年男女,在對自己的感情生活產生懷疑的時候,都需要得到一點外界的安慰和指導。
來這里拴根紅線,最起碼會讓自己以後在苦思冥想自己得不到愛情的時候,還有一點精神撫慰。
在月老廟拴了紅線了,月老會保佑的……
仙修賞賜乞丐時差不多都是賞的碎銀子,隨手抓出來多少就賞多少。
人家認為,賞乞丐錢也是給自己買福報,在別的地方不賞在這種地方是一定要賞的。
大概可能月老看著呢,在看你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
余寶穿梭兩界,經常上網看視頻看網文,對布施乞丐一事,完全就是一笑置之。
如果沒有那麼多的人布施乞丐,世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乞丐。
也不會出現大戶人家的孩子被人販子拐走後打斷雙腿扔在路邊乞討這回事了。
舉一反三,這些布施乞丐的自以為慈悲心腸的人,是不是在滋養罪惡,布施罪惡?
余寶固然有點摳門,舍不得自己的錢財外流。
但更多的是她已經看透了這些乞丐出現的本質。
好好的少年童真的孩子,全身髒兮兮的奔跑在月老廟周圍的空地上或者下面的階梯上,實際都是人類當中的一塊傷痕。
明明可以靠勞動養活自己,也可能明明可以靠父母的勞動養活自己,而他們卻過早的脫離了正常的生活軌跡,不能接受教育,每天破衣爛衫。
得到別人的施舍就燦爛滿面,得不到就急切貪婪,巴不得用打狗棍打死對面的有錢人。
余寶很快離開月老廟後沿牆,又走進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
因為是花開的季節,很多人借著看花借著拜月老,一舉多得,不辭辛勞的跑來了。
余寶幾人在野茶花叢中吃過晚飯,當晚離開。
這里山高坡陡不適合扎營。
她們去了附近一處森林密度不大的山頭,趁著還有點亮,走到森林石林里轉了轉。
本來想隨便轉一轉然後就睡覺的,萬萬想不到這里竟然遇到幾個蜂巢。
“哎呀,說不定是山茶花那邊過來的蜜蜂,蜂蜜里會不會有一股山茶花的味道?”
劉雪梅高興的牙都快笑掉了。
這些蜂蜜每個人能分幾百兩銀子的,大大小小好幾處。
可能正因為樹林子少,石頭多,沒有人愛到這邊來。
蜜蜂又特別好飛翔,所以來這邊做窩的蜜蜂比較多。
劉雪麗淡然道“明兒早上再說吧,晚上我可不敢來割蜂蜜,周邊到處都黑洞洞的。”
幾人在附近住下,心情不錯,晚上休息的就很好。
山頂清涼透徹,夜靜風微。
能看到月老廟那邊的幾處微光,有人在那邊立方寸屋住下了。
月老廟前,是個十來畝地的大平台,是能放方寸屋的。
只是劉家這幾個姐妹,都沒有求神拜佛之心。
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沒有缺口,自然沒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