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領兵擊潰王左掛部起義隊伍後,立即快馬向楊鶴報捷,告知王左掛等人率軍投降,並請示如何安置一眾投降賊寇。
楊鶴收到洪承疇的捷報後,大為欣喜,王左掛等人的投降,讓他看到了“招撫之策”的曙光。
他立即回信給洪承疇,讓洪承疇率軍北山綏德,將投降的王左掛等人,安置于綏德衛所,尋機圍剿秦義軍。
楊鶴還在書信中告知洪承疇,他將親自率領七千邊軍前來延安府,與洪承疇共同圍剿秦義軍。
在秦義軍出黃龍山的這段時間,楊鶴讓各部全力籌備錢糧,並從邊鎮衛所中,抽調兵丁數千。
他本是打算親自率兵,逼迫秦義軍投降的。
沒想到洪承疇大勝王左掛部反賊,如此正好兩部夾擊秦義軍,更有把握逼迫秦義軍投降。
讓楊鶴沒想到的是,王嘉胤率軍經米脂、子洲、定安等縣南下,進入延安府安塞、保安等縣,收攏當地零散的義軍、賊寇等,很快達兩三萬之眾。
而且,王嘉胤率眾大張旗鼓的打糧,克城殺官,還有兵圍延安府城的動作。
于是,楊鶴優先對王嘉胤部反賊展開圍剿。
更讓楊鶴沒想到的是,王嘉胤部反賊,其主力作戰勇猛,且擁有騎兵七八百,比起明軍邊軍精銳,也不遑多讓。
楊鶴率軍與王嘉胤戰了一場,雖然雙方都損兵五六百人,但王嘉胤部眾數萬,士氣更甚。
無奈之下,楊鶴急令洪承疇率軍支援,兩路圍剿王嘉胤。
半月間,王嘉胤率軍與明軍交戰數場,雖先後斬殺明軍兩三千人,但王嘉胤也折損好幾千人,且部眾逃散過萬,士氣低迷。
王嘉胤只得暫時放下聯絡各部義軍會盟的想法,率軍萬余連夜向北撤逃。
楊鶴和洪承疇率軍追至綏德,被王嘉胤的騎兵突襲一陣,傷亡數百人。
“楊督臣,不能再追了!”洪承疇向楊鶴進言。
楊鶴皺眉看向洪承疇,有些不滿“洪參政,王嘉胤部反賊士氣低迷,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如何言退?”
這話在洪承疇听來,完全是個外行人之言。
他拱手回道“督臣,王嘉胤部雖士氣受損,然主力尚存,若追擊過甚,有遭遇埋伏的可能不說,還可能將其逼得殊死一搏!”
楊鶴聞言,覺得有道理,隨即帶著詢問口吻說道“那我軍緩緩追擊?另書信一封榆林衛,讓榆林衛出兵夾擊王嘉胤?”
“不可!”洪承疇果斷否決,並給出解釋“督臣,我軍敢戰之士折損大半,剩余兵馬難堪大用。再說榆林衛,因欠餉多時,軍中早已怨聲載道,之前還有總兵吳自勉和巡撫張夢鯨鎮著,如今兩人都不在榆林衛,冒然調動,必生變故!”
楊鶴聞言,滿臉不甘“如此良機,難道就這麼看著王嘉胤這股反賊逃之夭夭?”
洪承疇也是滿臉愁容,略微思忖後說道“督臣,王嘉胤部反賊已經屬于馬軍,轉移速度快,其主力多是官軍逃卒,人人敢戰,還有七八百騎兵,之前幾戰,根本沒有傷到王嘉胤的筋骨,即便榆林衛與我們形成夾擊,也難以將之剿滅。”
“唉~!”楊鶴長嘆一聲,忍不住感嘆道“如此下去,要何時才能讓陝西安定下來?我恐有負聖上所望啊!”
他對兵事的了解,遠遠不及洪承疇,既然洪承疇都這般說了,那就是真的不能繼續追擊王嘉胤了。
只是,如此良機都抓不住,陝西民亂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平定。
崇禎皇帝又是個心急的,他今年在任若無作為,問罪是必然。
見楊鶴如此,洪承疇遲疑過後,開口說道“督臣,听聞京畿已經解除危機,不若上書陛下,請求將陝西主將領兵回陝,屆時以邊鎮精兵全力圍剿反賊,定可快速平定陝西之亂局!”
楊鶴閉上眼楮,手揉捏著眉心“洪參政,陝西之亂的根源,在于大部分百姓都是佃農,既無存糧,也無余錢,故而挺不過災年,只要朝廷撥下足夠的錢糧,我自有辦法在一年之內安定軍民,然後挖渠引水、打井造壩抗旱,只要地里長出糧食,軍民自然安穩了!”
“督臣之法,可治根源,實屬良策!”洪承疇先是贊了一句,然後話鋒一轉“然,督臣也知道,國庫早已入不敷出,天啟朝閹黨固然可恨,可收刮的錢財,大部分會送入內帑,先帝精打細算的調度,才堪堪支用各方,當今聖上偏信東林,乃亡……”
“洪參政慎言!!!”楊鶴開口打斷。
“下官失言!”洪承疇連忙認錯,然後繼續說道“督臣,朝廷是不會有多少錢糧撥下來的,不如改變策略,以剿堅撫,先剿後撫。如此,督臣任上既有功績,又不負聖上所托,他日重回朝廷,再想辦法勸聖上給陝西調撥錢糧!”
楊鶴深深的看了一眼洪承疇,又低眉沉思片刻,然後開口說道“洪參政,用兵需耗國力,殺民亦損國力,兩項相加,便是敗壞國運,本督不會如此做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頓了頓,語重心長的說道“洪參政,本督會繼續堅持招撫之策,倘若不成,你便按照你的想法去辦!”
洪承疇一愣,皺眉問道“督臣,下官不太明白!”
楊鶴取出一份還未呈遞上去的奏折,遞給洪承疇“這是本督擬好的奏章!”
洪承疇雙手接過奏折,展開閱覽起來。
片刻之後,洪承疇看向楊鶴“督臣,要保舉下官任延綏巡撫?”
延綏巡撫張夢鯨,在隨勤王兵馬前往京畿的途中,病逝于府谷,現在延綏巡撫之位空缺。
“本督能幫你的只有這些!”楊鶴收回奏折,說道“本督知道你私下殺了不少投降賊寇,之所以沒過問,是本督希望在被問罪之後,你能憑借剿賊功績,接替本督之位,施展才能!”
他對自己的下場,已經有所預見。
新帝是個心急的主,從清算閹黨之事就能夠看出。
因過于急切,閹黨手中如此大的權柄,都落入了東林人手中,新帝自己卻沒能得到多少政治籌碼,以致朝中黨派失衡。
縱然新帝有重振大明的決心,但此後也要受制于東林了。
洪承疇臉上浮現愧疚“督臣大人……”
楊鶴抬手打斷洪承疇的話“本督知你腹有韜略,以你之才,或可挽天傾!”
他目光看向洪承疇,鄭重提醒道“屆時,你萬不可替本督辯罪求情,否則變故難料!”
洪承疇聞言,滿臉不知所措……
喜歡穿越明末,我率先舉起義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我率先舉起義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