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義軍在延安府境內動作,被延安衛指揮使吳敬得知後,那是坐立不安,徹夜難眠。
他很清楚,秦義軍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來,就是在給他施壓,但他也無可奈何。
秦義軍不比其他反賊,對官軍沒有多少畏懼,且他手上也沒多少兵馬。
在經過帶兵進黃龍山圍剿秦義軍後,延安衛只剩下一些老弱士兵,難堪大用。
雖說這兩個月來,他通過手段將兵備道一千五百多的、馬三春訓練的兵丁,充入了延安衛,也招募了五六百新兵訓練,但加上老弱也就兩千五六百人。
這點兵力,別說對抗秦義軍了,就是守城也未必穩妥。
當接到楊鶴下發的、與洪承疇合兵圍剿秦義軍的命令,吳敬不僅沒有感到安全,反而更加憂懼。
洪承疇手中的兵馬,也就三千多人,加上他延安衛的兵力,也才不到六千兵馬。
何況,延安衛還要留下一部兵力,防守延安府城。
如此一來,他與洪承疇最多就五千兵力可用。
反觀秦義軍,出黃龍山時,便有戰兵、輔兵等七千余,途經各縣還大肆招募兵卒訓練,很快就將達到上萬的兵力。
兵力相差一倍,且秦義軍的戰斗力不弱,這怎麼看,他們的都勝算不大。
雖說洪承疇在韓城,擊潰了王左掛部反賊,一戰成名,但王左掛部萬余兵力,有大半人只是將手中的鋤頭換成了刀槍,正經的甲冑、弓弩都沒有多少,屬于濫竽充數。
秦義軍可不是王左掛部,前者兵甲齊全,士兵訓練有素,又有深謀遠慮之人出謀劃策,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洪承疇在接到楊鶴的命令後,立即停下對王左掛部的追剿,率軍從耀州北上。
對于官軍的動向,在第一時間,就被秦義軍夜不收探查得知,並及時向嬴慶匯報。
雖然黃龍山中一戰,秦義軍夜不收營陣亡過半,是各營中傷亡比例最大的,但戰後,嬴慶很快從各營抽調好手進行補充、培養,如今已有兩個多月時間。
而這次出黃龍山,嬴慶也讓夜不收營優先從招募的新兵中,挑選符合夜不收條件的人,並允許夜不收營擴充到了一個千總的兵力。
夜不收的作用不可或缺,且傷亡比例遠高于各營。
因此,嬴慶還提升了夜不收的待遇,凡夜不收的人員,日常待遇提升至小旗官的水準,即每天必有一餐可以吃上小碗肉食。
嬴慶在得知洪承疇的動向之後,立即召集軍師和眾將,進行商議應對之法。
考慮到新兵還需要訓練,秦義軍上下一致決定,不與官軍正面沖突。
嬴慶本身的想法也是如此,他們這次出來,其中一種目的是為以後流動作戰累積經驗。
于是,在甘泉縣借糧募兵兩天後,轉向進入宜川縣境內活動。
秦義軍大力賑濟的善舉,引得無數饑民難民跟隨,嬴慶也沒有去管,畢竟以後會是常態,他們想要擺脫,只需一個急行軍便可。
而洪承疇三天時間,便率軍回到延安府城,可吳敬怯戰,各種理由拖沓著不願出城。
直到五天後,楊鶴才派人送信,讓洪承疇節制延安衛兵馬,圍剿秦義軍。
洪承疇拿到節制延安衛的權利之後,立即責令吳敬領兵,可吳敬以舊傷復發為由,將延安衛的指揮權交給洪承疇,讓洪承疇自己率軍圍剿。
于是,洪承疇只能獨自領兵五千出發,兩日間抵達宜川縣境內。
嬴慶不慌不忙的率領秦義軍,領引著洪承疇大軍在宜川縣境內繞了一圈後,急行軍北上進入延長縣境內。
洪承疇率軍追擊,但又擔心埋伏,不敢追擊過甚。
秦義軍在延長縣境內,繼續借糧募兵兩日,待洪承疇追上來後,又急行軍北上進入延川縣。
洪承疇追至清澗縣境內時,王左掛也從真寧率軍北上。
由于中部、洛川、富縣等縣城外,被秦義軍刮地皮般的清掃了一遍富戶、地主等,王左掛大軍難以打到糧食,便率軍兵圍宜川縣城。
宜川知縣,立即派人向洪承疇求援,並急報給楊鶴。
楊鶴得知宜川城,被王左掛率軍包圍圍,立即召集各部商議對策。
然而,各部都說無法在短時間內集結兵馬,提議讓洪承疇掉頭解宜川城之圍,楊鶴十分苦惱。
考慮到秦義軍避戰,洪承疇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戰果,便派人令洪承疇率軍前往宜川城解圍,優先解決王左掛部反賊。
同時,楊鶴積極讓各部組織兵力,準備調集足夠的兵力,對秦義軍展開大規模的圍剿。
而秦義軍得知洪承疇率兵回返宜川救援時,已經進入了綏德縣境內。
經過這些天時間,秦義軍的戰兵達到八千之數,女營也達到了四千余人,少年營兩千余人。
于是,嬴慶將夜不收全部散出去,在綏德縣及附近州縣探查情報,繪制輿圖等事。
秦義軍也分兵五路,在綏德縣境內大肆借糧募兵,保持大力賑濟。
嬴慶率中軍、女營、少年營、騎營為一路,抵達綏德城以東方向三十余里時,夜不收快馬帶回關于王嘉胤部起義隊伍的消息。
“報!大帥,王嘉胤率領萬余的隊伍,從米脂方向進入定子洲縣境內,與左軍相距不足百里!”夜不收稟報道。
“知道了,再探再報!”嬴慶擺手示意。
夜不收答應一聲後退下。
嬴慶目光看向種光道︰“軍師,我們要不要與王嘉胤接觸一下?”
種光道思慮一番,回道︰“大帥,我認為不妥!”
“哦~?軍師,有何不妥?”嬴慶問道。
種光道給出解釋︰“大帥,王嘉胤從去年開始,便有想法聯絡各部義軍會盟,我們現在與之接觸,王嘉胤十有八九提及會盟之事!”
他略微停頓︰“若王嘉胤提及會盟,我們不答應,便有交惡的可能;若是答應,以我們現在的兵力,只怕還要听從王嘉胤的調遣,很多事情將無法保持自主性!”
嬴慶听完後,思慮一番,最終點頭說道︰“軍師所言極是!”
說著,他對左右吩咐道︰“傳令黎游將,左軍向中軍靠攏三十里,避開王嘉胤部義軍哨探!”
隨後,嬴慶率領,大軍繼續往東前行。
行至綏德縣城以東五十里左右時,一個少年的出現,讓嬴慶大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