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山中的秦義軍,因是否接受招安的事情,進行了分營。
分營之後,便沒有再發生口角和沖突,雙方都很老實,這自然有將官約束的原因。
中軍大帳中的說書,一連持續了十來天。
當講到梁山招安之後,黃老伯便講述的更加仔細,將梁山好漢的想法、部分人對朝廷的不滿、以及朝廷的手段進行了細致的剖析。
而當講到朝廷派遣梁山好漢,前往剿滅方臘之時,不少想要招安的人,便產生了動搖,因為這與他們想象的有出入。
本以為招安之後,他們便不用怎麼打仗,能夠安心的領餉過日子。
可朝廷怎會白白消耗糧草養著一群曾經有二心的反賊?
既然朝廷用錢糧招安了,那自然是物盡其用,用招安的人馬去剿滅未招安的反賊。
如此,朝廷只需付出些錢糧,便讓反賊內耗。
最後了,飛鳥盡良弓藏。
梁山好漢雖然被封官,但原本的朝廷官員,根本瞧不上造反得勢的泥腿子。
原因很簡單,如果朝廷留著梁山好漢,那就等于告知民間,造反也是一條晉升渠道。
如此,民間將會有更多的造反,目的就是在朝廷博得一份前程。
這種無形中的鼓勵造反,朝廷自然不會允許。
所以,梁山好漢在剿滅方臘立功之後,朝廷會想方設法的將梁山招安的頭目盡數抹除。
以此來警示民間那些有野心之人,造反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當黃老伯在中軍大帳中講完《水滸傳》後,嬴慶坐回主位。
他目光掃過秦義軍的一眾將官︰“諸位兄弟,《水滸傳》雖然書話本,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接受招安之後,能用的到你,自然會對你看重幾分,可用不到你時,人家就會嫌棄你的出身,對你翻舊賬,然後殺雞儆猴,警示天下!”
章騰略微猶豫後,開口說道︰“大帥,可方臘的結局,也不好呀!”
嬴慶點頭︰“不錯,方臘的結局也很悲慘,我們不接受招安,也可能會是方臘的結局,但是,我秦義軍以後的大方向,你們幾個游將都是清楚的,推翻明廷的路很艱辛,可我們終歸是有希望的!”
他之前與幾人說了明廷的困局,也說明了拖垮明廷的大方向,是真正有機會成功的。
見沒有人再說話,嬴慶繼續說道︰“眾觀歷史,自始皇一統後,歷朝歷代的國祚難超三百年,強漢國祚四百零五載,但分為東、西兩漢,中間還穿插新朝十四年;盛唐國祚二百八十九載而終;富宋國祚三百一十九載,也分南、北二宋;蒙元國祚不足百年;明朝享國已有二百六十載,行將就木,弊病叢生,如今義軍四起,大明亡國不遠矣!”
種光道接話︰“大帥說的沒錯,歷朝歷代都難超三百年國祚,在王朝末期,都有大規模的起義,如今明朝同樣如此,雖還看不到明廷滅亡的跡象,但起義只會愈發浩大!”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秦義軍,如今已有正兵五千六百余,左掛子部義軍萬余人,高迎祥部八千余,王嘉胤部已知兵力六七千,其余各部加起來也有數萬,自我們起義到現在,不過兩年時間,起義隊伍加起來便有七八萬人,且起義規模在加速壯大!”
帳內眾將官,在听到嬴慶和種光道的話後,都是與左右小聲議論起來。
嬴慶端起茶碗慢慢品著,等待眾人議論結束。
約莫小半個時辰,帳內聲音之間停下。
嬴慶目光掃過眾人,開口說道︰“都說說吧,你們現在對招安的看法如何?”
這次,章騰第一個站起身來,拱手說道︰“大帥,我先前的想法有些狹隘了,今後不再提接受招安之事!”
黎熵站起身來,拱手開口︰“大帥,對大局洞若觀火,還知曉王朝興替,末將佩服之至,今後誓死跟在大帥身邊!”
投明?笑話,大明都要亡了,還投明?狗都不投!
略微停頓,他又補充一句︰“明廷的官,黎某現在看不上,我要跟著大帥推翻舊朝,封侯拜相!”
章騰連忙附和︰“對對對,封侯拜相,我也要跟著大帥封侯拜相!”
“我也一樣!”
“我也是!”
“封侯拜相……”
帳內眾軍官,叫嚷起來,都不再提招安之事,畢竟招安哪有封侯拜將香?
這固然是危險重重,不少人會活不到那個時候,但秦義軍若真奪了天下,他們的後人也能萌蔭。
待眾人聲音停下,嬴慶滿臉笑容︰“很好,有諸位兄弟齊心協力,我秦義軍必能推翻明廷,到時封侯拜相不在話下!”
他話鋒一轉︰“眼下,我們還需要費些心思,讓底下的兄弟們歸心,共謀大事!”
種光道出列拱手,鄭重回應︰“謹遵大帥令!”
“謹遵大帥令!”
帳內將官,紛紛出列,排成隊伍,拱手領命。
嬴慶滿意的點頭,目光看向黃老伯︰“老黃,你接下來配合諸將,到各營說書《水滸傳》,讓所有將士歸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謹遵大帥令!”黃老伯拱手領命。
眾人散去,立即按照嬴慶的意思,對底下的兄弟展開工作,言明招安的利害關系。
同時,嬴慶讓江瑤、李靜、嬴歡等人,在後營對婦人展開工作。
枕邊風嘛,最是容易讓人想法改變!
如此七八天時間,秦義軍中那些想要招安的將官,逐漸改變想法,然後營地也合二為一。
為了縫合先前底層鬧出的間隙,嬴慶再次將士卒打散,重新分配到各軍。
這個方法是江瑤提出的,因為秦義軍五千六百多人,相互之間能認識的,最多也就一二百人,甚至大部分人只認識各自小旗內的成員。
打亂之後,所以兵卒就等于編入了新的隊伍。
這固然會對戰斗力有一定的影響,但總比隊伍中存在間隙要好,且訓練一段時間後,戰斗力還是能恢復過來的。
自洪承疇第一次來黃龍山招安後,楊鶴又在六月份先後派遣了兩撥人,來協商招安之事。
嬴慶則繼續演戲,各種找理由、挑毛病,施展拖字訣。
拖得越久,對他們越有利。
無論是各部義軍弄出來的動靜,還是即將發生的己巳之變,亦或是明軍嘩變,到時都會吸引楊鶴的注意力。
而第三次招安協商,楊鶴卻遲遲沒有派人前來。
原因很簡單,王嘉胤部和王左掛部弄出了大動靜,讓楊鶴非常頭疼……
喜歡穿越明末,我率先舉起義旗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我率先舉起義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