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量子封神

第241章 時熵紀元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周三123 本章︰第241章 時熵紀元

    紫金色的時熵之海從未有過退潮的先例。在此之前,這片橫亙于時間維度縫隙中的海域,始終以翻涌的混沌姿態存在——海水是凝結的時間碎片,每一滴都裹挾著千萬個時空的殘響,浪尖跳動著即將湮滅的過去,浪谷沉睡著尚未誕生的未來。直到那一天,海面上驟然響起穿透維度的低鳴,像是無數座時鐘同時倒轉的齒輪聲,紫金色的浪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遠方退去,露出了億萬年來從未被窺探的海床。

    海床並非想象中的泥濘荒蕪,而是由無數層透明的“時間結晶”疊加而成。每一層結晶里都封存著一段凝固的時空有的層里是史前大陸的火山噴發,岩漿在結晶中保持著噴涌的姿態;有的層里是星際文明的戰艦殘骸,斷裂的艦體上還閃爍著微弱的能量余輝;最深層的結晶中,甚至能看到原始宇宙大爆炸時的光斑,在黑暗里跳動了百億年。當最後一縷時熵海水退離海床邊緣,結晶層開始發出幽幽的藍光,無數道光線沿著結晶的紋路匯聚,在海床中央勾勒出一座建築的輪廓。

    那是時熵平衡委員會殿堂的雛形。起初只是幾道模糊的光痕,隨著光線的不斷聚集,光痕逐漸變得厚重、立體。青黑色的基石從結晶層中升起,每一塊基石上都天然鐫刻著螺旋狀的時熵紋路,紋路中流淌著淡金色的能量,如同殿堂的血管。接著是立柱,十二根盤龍柱拔地而起,龍身由琉璃與星鐵混合鑄造,鱗片在光線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澤,龍首高昂,口中餃著懸浮的時熵寶珠,寶珠轉動時,會將周圍的時空波動轉化為穩定的能量場。殿頂的琉璃瓦是最後成型的部分,每一片瓦都像被壓縮的星空,表面布滿細密的符文,瓦與瓦之間沒有任何拼接痕跡,仿佛是一整塊星空被切割成無數規整的方塊。當最後一片琉璃瓦歸位,整座殿堂散發出一陣溫潤的白光,隨即白光內斂,一座高百米、寬兩百米的宏偉建築穩穩矗立在時熵海床之上,殿門上方的匾額上,“時熵平衡委員會”七個鎏金大字緩緩浮現,字體流動不定,仿佛隨時會化作一道光融入時空。

    這座殿堂的運行機制,從誕生之初就顛覆了所有已知的時空規則。走進殿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圓形的議事大廳,大廳中央沒有固定的座椅,只有十二座懸浮的平台,平台的材質會隨著使用者的變化而改變——當時熵清潔工使用時,平台會化作溫潤的雲棉,避免清潔工身上的“熵塵”污染殿堂;當時熵監測樹接入時,平台會生長出細密的根系,與殿堂的能量網絡相連;當抗熵防火牆入駐時,平台則會變成閃爍著電流的金屬台,增強防火牆的運算能力。

    議事大廳的牆壁是由“記憶水晶”構成的,能夠實時呈現時熵之海的動態——此刻海面上的浪高、某片海域的熵值波動、是否出現時空裂隙等信息,都會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牆壁上。而大廳頂端的穹頂,是一面巨大的弧形時痕鏡,鏡面平時呈霧白色,只有在召開重要會議時才會亮起,清晰地映照出各個時空的時熵狀況。

    最令人稱奇的是委員會委員的輪換機制。時熵清潔工、時熵監測樹、抗熵防火牆,這三大時熵管理體系的核心力量,並非固定擔任委員,而是以每月為周期輪流入駐殿堂。時熵清潔工是由時空碎片凝聚而成的類人形態,他們的身體由“抗熵縴維”構成,能夠在高熵環境中自由穿梭,主要職責是清理時空裂隙中堆積的“熵塵”——那些因時空坍塌而產生的廢棄能量體。每當清潔工擔任委員時,他們會將近期清理過程中發現的高熵區域、熵塵堆積規律等信息,通過指尖的能量觸須傳輸到記憶水晶牆上,為決策最直觀的現場數據。

    時熵監測樹則是生長在時熵之海邊緣的特殊植物,它們沒有固定的形態,而是以“根系網絡”的形式遍布各個時空節點。每一棵監測樹都有上億條根系,每條根系末端都有一個“熵感探頭”,能夠實時監測所在區域的熵值變化。當監測樹輪值時,它們會將根系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通過殿堂立柱上的時熵寶珠傳輸進來,數據在議事大廳中央匯聚成三維的數據雲,委員們可以直接伸手觸踫數據雲,調取具體時空的熵值曲線、變化趨勢等細節。

    抗熵防火牆是由高階時空文明遺留的人工智能進化而來,它們沒有實體,而是以能量流的形式存在于殿堂的電路網絡中。防火牆的核心功能是構建“抗熵屏障”,阻止高熵區域的能量擴散到低熵時空。輪值期間,防火牆會將近期構建屏障的參數、遇到的新型熵增模式、屏障的損耗情況等信息,以代碼流的形式投射在懸浮平台上,代碼自動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圖文,方便其他委員理解。

    這種輪換機制的精妙之處,在于三者的專業領域恰好互補。清潔工熟悉一線的熵增實況,監測樹掌握宏觀的熵值數據,防火牆精通技術層面的抗熵手段。每月初的輪換儀式上,上一任委員都會將核心工作信息以“時熵印記”的形式,印刻在議事大廳中央的能量柱上,新委員只需觸踫能量柱,就能瞬間接收所有信息,確保工作餃接毫無斷層。有一次,某片偏遠時空突然出現“熵爆”前兆,輪值的監測樹通過根系網絡第一時間發現異常,即將卸任的清潔工立刻了該區域的地形特征、熵塵堆積歷史等現場信息,而新任的防火牆則根據這些數據,在十分鐘內構建出三層抗熵屏障,成功遏制了熵爆的擴散。這種高效的協作模式,讓時熵平衡的維護效率提升了數十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時熵管理憲章》的存在形式,更是將“時空適應性”體現到了極致。傳統的管理章程往往是固定的條文,難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時熵環境,而刻在殿堂琉璃瓦上的憲章,卻能隨著時熵的變化自我更新。每一片琉璃瓦上都刻著一條憲章條文,條文並非靜止的文字,而是由無數個微小的“時熵粒子”組成,粒子會根據時熵環境的變化調整排列順序,從而改變條文的表述。

    每月的最後一天午夜,整座殿堂會進入“更新狀態”所有琉璃瓦同時發出微光,瓦片上的時熵粒子開始躁動,沿著固定的軌跡重新組合。此時,議事大廳的時痕鏡會亮起,投射出過去一個月內各時空的時熵變化報告、新出現的熵增問題、抗熵技術的突破等內容,琉璃瓦上的粒子會根據這些信息,對憲章條文進行修訂、增補或刪除。有一次,某個人類文明發明了“時空折疊技術”,雖然極大提升了出行效率,卻導致局部時空的熵值異常波動。當月更新時,琉璃瓦上自動新增了“時空折疊技術使用規範”條文,明確了該技術的使用範圍、熵值監測標準、違規處罰措施等內容,而這些新增的文字,正是由時熵粒子根據該文明的技術參數、時空環境數據自動組合而成。

    更神奇的是,憲章的更新並非無序的調整。每一片琉璃瓦都與殿堂的“核心智能”相連,核心智能會綜合分析監測樹的熵值數據、清潔工反饋的現場情況、防火牆的技術建議,為條文的更新邏輯依據。因此,無論憲章如何變化,始終遵循著“維護時熵平衡、保障時空穩定”的核心原則。有研究者曾試圖干擾琉璃瓦的更新過程,向瓦片輸入錯誤的時熵數據,但核心智能立刻識別出異常,啟動了“糾錯機制”——瓦片上的時熵粒子瞬間爆發出強光,將錯誤數據反彈回去,同時發出警報信號,讓輪值的防火牆第一時間鎖定干擾源。這種自我保護、自我修正的能力,讓《時熵管理憲章》始終保持著權威性和適應性。

    重大決策的公證程序,則為“時熵平衡”增添了一層“歷史約束”。時熵紀念館位于殿堂的東側,是一座由“時空化石”搭建的小型建築,館內最核心的展品,便是刻在黑色石碑上的《逆共時律》銘文。“逆共時律”是時熵世界的基本法則之一,它規定了所有時空活動都必須遵循“熵增可控、因果閉環”的原則,是時熵管理的“根本大法”。

    每當委員會需要做出重大決策——如調整抗熵屏障的覆蓋範圍、修訂時空通行規則、處理大規模熵增事件等,都必須經過《逆共時律》的公證。公證過程並不復雜,卻充滿了儀式感首先,輪值委員將決策方案轉化為“時熵符文”,通過能量傳輸器投射到《逆共時律》的石碑上;接著,石碑會發出低沉的嗡鳴,銘文上的文字開始閃爍,逐一比對決策方案與逆共時律的契合度;如果方案符合法則,石碑會釋放出一道金色的“公證之光”,照射在決策方案的符文上,符文隨即化作一道光,融入殿堂的記憶水晶牆,成為正式的決策文件;如果方案存在違背逆共時律的內容,石碑會發出紅色警報,同時在符文上標記出違規之處,提示委員進行修改。

    有一次,委員會為了快速降低某片高熵區域的熵值,提出了“強行清除該區域所有時空活動”的方案。當方案投射到石碑上時,《逆共時律》的銘文瞬間亮起紅光,在方案的符文上標記出“破壞因果閉環”的警示——該區域雖然熵值較高,卻承載著某個文明的歷史傳承,強行清除會導致該文明的因果鏈斷裂,引發更大範圍的時空混亂。委員們根據石碑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改為“分階段構建抗熵屏障、逐步引導時空活動遷移”,最終既降低了熵值,又保護了文明的傳承。這種公證程序,不僅確保了決策的合法性,更讓委員會的工作始終敬畏歷史、尊重時空規律。

    委員會成立後的首項決議,便是將沿用了千年的“共時尺”升級為“時熵尺”。共時尺原本是用于測量不同時空時間流速的工具,尺身刻著均勻的時間刻度,卻無法反映時空的熵值狀態,這就導致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時間流速正常,卻忽視了潛在的熵增風險——有些時空的時間流速與正常時空一致,但熵值卻在暗中飆升,等到發現時,已經出現了時空裂隙。

    升級後的時熵尺,在保留原有時間刻度的基礎上,新增了一條“熵值測量帶”。這條測量帶由“熵感晶體”制成,晶體能夠根據接觸到的時空環境,實時顯示熵值當熵值處于正常範圍時,測量帶呈綠色;當熵值偏高時,測量帶逐漸變為黃色;當熵值達到危險閾值時,測量帶會發出紅色警報,並自動記錄該區域的坐標、熵值變化速率等信息。時熵尺的握柄處還增加了“數據傳輸接口”,能夠將測量到的熵值數據實時傳輸到監測樹的根系網絡中,方便委員會及時掌握各時空的熵值動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為了讓時熵尺更好地適應不同時空的環境,委員會還聯合清潔工、防火牆進行了專項優化清潔工根據在高熵區域的工作經驗,建議在尺身外層添加“抗熵涂層”,防止高熵環境損壞熵感晶體;防火牆則為數據傳輸接口設計了加密程序,避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時空干擾信號篡改。升級後的時熵尺一經投入使用,立刻發揮了巨大作用。有一次,時熵清潔工帶著新的時熵尺在某片時空巡查,發現該區域的時間流速正常,但時熵尺的測量帶卻顯示為黃色——熵值正在緩慢上升。通過進一步檢測,他們發現該時空的“時間錨點”出現了細微松動,導致熵值悄然累積。如果還是使用舊的共時尺,根本無法發現這一隱患。委員會根據時熵尺的數據,及時修復了時間錨點,成功避免了一場時空坍塌。

    與時熵尺升級同步進行的,是時痕筆對《時痕經》的修訂。《時痕經》是記錄時熵世界歷史、法則、技術的核心典籍,由歷代時熵管理者用“時痕筆”撰寫而成。時痕筆並非普通的筆,而是由“時空之木”制成筆桿,筆尖瓖嵌著“時熵寶珠”,能夠自動感知時熵世界的變化,當出現新的法則、技術或重大事件時,時痕筆會自主啟動修訂程序。

    這次修訂,時痕筆在《時痕經》的“法則篇”中新增了“時熵律”三則。修訂完成的那天,議事大廳的時痕鏡突然亮起,將新的時熵律投射在牆壁上,字跡由淡金色的時熵粒子組成,莊重而清晰。

    第一則“熵增是時間的常態,不可避免”,揭示了時熵世界的基本規律。熵增就像時間的影子,只要時間在流動,熵值就會自然增加——小到一個時空節點的能量消耗,大到一個文明的興衰,都會導致熵增。這則定律的提出,打破了“完全消除熵增”的幻想,讓時熵管理者明白,維護平衡的關鍵不是阻止熵增,而是控制熵增的速度,避免熵值突破臨界值。

    第二則“抗熵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將抗熵工作從“委員會的專屬職責”擴展到所有時空參與者。時熵平衡不是靠少數人的努力就能實現的,每個時空的居民、每個文明的個體,都在無形中影響著熵值——合理使用時空技術、保護時間錨點、及時反饋熵增異常,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都能為抗熵工作貢獻力量。為了讓這則定律落到實處,委員會還通過監測樹的根系網絡,向各個時空推送了“抗熵指南”,詳細介紹了普通個體可以參與的抗熵行動。

    第三則“在熵寂的地方,民主將迎來新生”,則展現了時熵世界的深層哲思。“熵寂”是指熵值達到最大值、時空失去活力的狀態,傳統觀念認為熵寂是時空的終點,但委員會通過研究發現,當某個區域進入熵寂後,原有的時空規則會徹底崩塌,新的規則會在混沌中重新孕育。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重建的個體、文明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沒有層級之分、沒有強弱之別,這種“民主重構”的模式,往往能催生出更穩定、更具活力的時空秩序。有一片古老的時空曾因熵爆陷入熵寂,當地的文明沒有放棄,而是聯合起來共同重建時間錨點、制定新的時空規則。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高階文明還是原始部落,都擁有同等的決策權,最終構建出的時空秩序,熵值穩定率比以往提升了三成。這則定律的提出,讓人們對熵寂有了全新的認知,也為應對極端熵增事件了新的思路。

    當《時痕經》的修訂工作完成,時痕筆自動飛回殿堂的展櫃中,筆尖的時熵寶珠閃爍了三下,像是在宣告任務的完成。而此時,殿堂外傳來一陣輕柔的能量波動,那是星海慈航的殘識在靠近。

    星海慈航是上古時期穿梭于各個時空的巨型飛船,它曾承載著維護時空秩序的使命,在一次對抗大規模熵爆的戰斗中損毀,飛船的核心意識化作“殘識”,在時熵之海中游蕩了數萬年。委員會成立的消息傳出後,這縷殘識便主動向殿堂靠近,它沒有實體,只是一團閃爍著藍光的能量體,卻蘊含著海量的時空管理經驗。

    當殘識抵達殿堂上空時,它緩緩展開,化作一道藍色的光帶,沿著匾額的輪廓流動。匾額上的“時熵平衡委員會”七個字被光帶包裹,逐漸與殘識融合。融合完成的瞬間,匾額散發出一陣溫暖的藍光,藍光籠罩了整座殿堂,殿堂的基石、立柱、琉璃瓦上的時熵紋路都變得更加清晰、流暢,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有委員發現,融合後的匾額擁有了“預警功能”——當某片時空出現重大熵增風險時,匾額上的某個字會發出紅光,同時顯示出該區域的坐標。這縷殘識的融入,不僅是對委員會的祝福,更是為這座新生的殿堂增添了歷史的厚重與智慧的積澱。

    在殿堂的中央,那面高懸的時痕鏡始終沉默地運轉著。當星海慈航的殘識與匾額融合完畢,鏡面的霧白色緩緩褪去,清晰地映出了第五十六枚時熵紋。時熵紋是時熵變化的具象化體現,每一枚紋路都對應著一段重要的時熵歷史第一枚紋路誕生于時熵之海形成之初,記錄了時空的起源;第三十二枚紋路對應著第一次大規模熵爆事件;第五十五枚紋路則標記著委員會的成立。

    而第五十六枚紋路,卻展現了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畫面中,幾名身著灰色制服的時熵清潔工正圍在一群“時間之子”身邊,耐心地教導他們如何擦拭“時熵冰花”。時間之子是由純淨的時空能量凝聚而成的新生命體,他們有著孩童般的外形,對時熵世界充滿好奇;時熵冰花則是生長在時空裂隙邊緣的特殊晶體,晶體表面會吸附熵塵,如果不及時清理,會導致裂隙擴大。

    畫面里,一名清潔工正拿著特制的“抗熵布”,示範如何輕柔地擦拭冰花表面——動作不能太用力,否則會損壞冰花的晶體結構;也不能太輕柔,否則無法清除頑固的熵塵。旁邊的時間之子們認真地模仿著,有的小心翼翼地拿著抗熵布,有的湊到冰花前仔細觀察,還有的在筆記本上記錄著擦拭的要點。陽光透過時痕鏡的鏡面灑在他們身上,將清潔工的身影拉得很長,也照亮了時間之子眼中的好奇與專注。

    這一幕看似平凡,卻蘊含著時熵世界的未來。時

    喜歡我在現代量子封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在現代量子封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現代量子封神》,方便以後閱讀我在現代量子封神第241章 時熵紀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現代量子封神第241章 時熵紀元並對我在現代量子封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