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是個瘋狂的家伙!
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功勛,毫不猶豫地對同一組織的伊藤下殺手,甚至鏟除原本中立派系的人,可見在他心中最重要的絕對是他自己。
如今看到擺在自己面前的證據,遠山知道自己再掙扎也沒用,已經必死無疑了。
他絕對不可能讓其他人好過,只會想拉其他人一起下水,徹底完蛋。
因為他本來就是如此自私的人。
這也是白萬里會選擇從他這里突破的原因。
遠山直接交代了他們每個人的身份和名字,包括他們之間相互溝通的暗號和加密手段。
比如白萬里在舊書院那里找到的墨水和紙,就是腳盆特別研究的隱形墨水和隱形紙,只要用那個墨水在紙上寫字,過五分鐘字跡就會完全消失,然後再擦上特定的藥水,隱形的字跡就會顯露出來。
有這些關鍵性的證據,其他人想要再隱瞞自己的身份也不可能了。
至于他們來到腳盆的具體任務目標,遠山沒有交代,大概是覺得不服氣,不想承認自己完全輸給保衛處了,所以想保留一部分秘密,以證明自己沒有完全失敗吧。
對此白萬里也沒跟他死磕下去,反正從這些人之前的表現來看,他們的目標大概就是軋鋼廠了,而且以現有的證據也足夠把他們所有人送去槍斃了。
人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只要人死了,一切自然一了百了。
整理好所有證據之後,白萬里將所有事情報告給了白四海。
白四海听後大喜。
“萬里!你真是又給我帶來了一份大驚喜啊,這伙間諜潛伏在華夏多時,如今被一鍋端了,沒讓他們對國家造成重大破壞,真是國家的幸事!”
“這次你又立大功了!”
“功勞不功勞的不重要,不過之後槍斃這些家伙的時候我可要到現場去看,打鬼子的機會如今可不是隨時都有的。”
“哈哈哈,到時一定少不了你的位置!”
因為證據完備,這件案子上面審理地很快,沒過多久就向全國公開播報了。
這些間諜的下場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全員槍斃,而且上頭特地選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刑場執行死刑,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去現場觀看這些畜生的死刑。
就跟白萬里說的一樣,現在打鬼子的場面可是很少見的。
時至今日,華夏還沒跟腳盆恢復正常的外交關系,對于華夏來說,腳盆依舊是他們恨之入骨的死敵。
以前廣播里,報紙上說抓住敵特了,老百姓們雖然會拍手叫好,並且痛罵那些間諜以及他們的同伙,但所有這所有的情感,都比不上對腳盆最為深刻的仇恨。
當一批腳盆間諜要被公開執行死刑的消息傳開之後,無數老百姓歡呼雀躍,不少人興奮地想去現場觀看執行。
當然,以現在華夏人員流通的封閉程度,基本上也只有四九城的人有機會去現場觀看死刑執行,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只能捶胸頓足,恨自己錯過了這次能看到鬼子被打死的機會。
而當這個消息傳到海外的時候,腳盆的官邸立刻跳出來指責華夏制造仇恨,他們並沒有派遣任何間諜人員,一切都是華夏編造的假新聞。
對于腳盆的狗叫,華夏官方直接無視。
到了執行死刑當天,刑場附近人聲鼎沸,黑壓壓的人群幾乎將周圍一片山頭全部佔滿,就為了听那一聲槍響。
白萬里也帶著全家一起來到刑場,他作為干部,又是這次抓捕間諜的關鍵領導,自然不用去跟老百姓搶位置,有部隊的同志給他們劃了一片區域出來。
白萬里和祝卿安抱著孩子,等待著執行的時刻。
白家年紀小的三個孩子還懵懵懂懂,不過最大的守諾和守睿已經明白今天這是要干什麼了,兩個孩子拍著手歡呼著。
“打鬼子咯!打鬼子咯!”
砰!!!
在倆孩子歡樂的笑聲下,槍響聲震懾雲霄,然後一陣歡呼如浪潮一般向著四周擴散開來。
“打鬼子咯!”
——————
1975年夏。
自從74年鏟除了腳盆的間諜組織之後,白萬里就再沒遭遇過類似的事情。
可能是敵人意識到了保衛處不好對付,所以隱藏得更深,或者是暫停了行動,等待更好的時機,總之白萬里是徹底閑散了下來。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這個處長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外頭艷陽高照,伴著蟬鳴陣陣,白萬里在辦公室里不停地打哈欠,上下眼皮不斷打架。
哆哆哆。
直到有人敲門,白萬里才振作了精神,搓了搓眼楮。
“請進。”
敲門者推門而入,原來是閆解娣。
“閆解娣同志,有什麼事嗎?”
“處長,我是來跟您打听一件事,最近我下鄉的哥哥閆解曠寫信回來說,他听說最近組織上對于下鄉的政策有變化,他似乎可以回來了,我想知道具體的情況。”
“下鄉啊……”
白萬里念叨了一下,說起來閆解曠也下鄉好幾年了,要不是閆解娣突然提起,他都快忘了這個人了。
“不好意思,具體的政策我也不是很清楚,畢竟我們保衛處不是負責下鄉任務的,具體的你還是去問周主任吧,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給你半天假。”
“哦,不用了,我下班再去問也可以,不能耽誤處里的工作。”
其實保衛處多一個少一個閆解娣影響不大,不過她這個態度是領導喜歡的。
“行,那你先去工作吧。”
“是,處長。”
閆解娣走後,白萬里想著她剛才說的事情。
“閆解曠要回來了……這小子倒是無關緊要,關鍵是國家的政策,我記得按照正常歷史,在70年到73年之間有小規模的知青返鄉,之後大規模知青返鄉那已經是77年之後的事情了,在74到76這三年應該是政策最緊張,最難返城,很多人被迫延長下鄉時間的時候。”
“如今才75年,閆解曠一個沒背景沒人脈的小子居然能听說返城的消息了,看來國家的政策倒真是變了不少。”
“或者說我造成的蝴蝶效應足夠大?算了,反正隨著知青大規模返城,有些鬧劇也該結束了。”